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林鍇集團的社會責任

林鍇集團的社會責任

林鍇集團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承擔著保護國家磷礦資源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任務,有責任為股東(國家)創造滿意的價值回報。

林鍇集團已形成礦業、磷化工、煤化工、建材、商貿物流、物業服務六大產業,有責任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優質的產品和便捷的服務,滿足社會生產生活需求,為社會創造財富,為中國乃至世界農業和化工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林鍇集團主營業務涉及資源、環境、安全等敏感領域,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安全生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責任。

作為壹個以人為本的企業,林鍇集團有責任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堅持尊重人、尊重用戶、尊重人,促進員工和企業的成長。

作為壹個具有高度社會關註度的企業集團,林鍇集團有責任遵循高尚的商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合法經營,奉獻社會。林鍇集團以“造福世界、造福員工”為企業宗旨,將提前3至5年實現銷售收入6543.8+00億元,再用3至5年時間,進壹步延伸產業鏈,拓寬產業範圍,擴大產業集群,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進壹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銷售收入分別增至200億元。實現以下責任目標:

保護資源,節約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延伸加工,拓展產業,保值增值;

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實現和諧兼容;

倡導道德文化先行,實現軟實力的不斷提升;

踐行宗旨,勇往直前,實現壹方受益。從1958建礦至今,林鍇集團已經走過了50多年的歷程。已建成年產500萬噸/年磷礦和350萬噸/年高濃度磷復肥的現代化大型磷煤化工企業集團。2008年獲得全國石化行業節能減排先進單位稱號,國家化工科技進步壹等獎,2006-2007年度貴州省A級納稅信用。在“貴州驕傲——貴州改革開放30年30件事30人”評選活動中,“帶領林鍇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董事長、黨委書記曲慶林同誌入選“貴州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人物”。2009年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評為十佳企業文化示範單位。

(1)加快企業發展,促進地方經濟進步。現在,林鍇集團已形成六大產業板塊,企業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利稅大幅增加。采礦、磷、煤化工成為當地政府“工業強縣”的主導產業,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跨越式發展,林鍇集團廣泛吸納社會勞動力就業。僅2001以來,通過發展就創造了4500多個新的就業崗位。

(2)加大“三好”示範種植方式推廣力度,實施“造血式”扶貧。林鍇集團積極推廣良種、良肥、良法“三好”種植模式,創新扶貧模式。先後在水城縣金盆鄉麒麟村、唐爽村、息烽縣推廣“三好”示範種植。為農民提供良種,發放林鍇集團生產的高效磷酸二銨肥料,派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種植指導,幫助農民實現科學種植,支持當地農業生產,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3)堅持綠色工業化道路,切實保護青山綠水。林鍇集團堅持綠色發展,堅持走具有林鍇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依靠科技創新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浪費”的傳統經濟模式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哺循環模式轉變,為行業實現綠色發展、有效保護青山綠水做出了典型示範。

在礦山開發利用中,不斷探索創新采礦方法,先後開發出“錨桿護頂分段空場采礦法”和“磷化工全廢自膠凝充填采礦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壹等獎和二等獎,使資源回收率分別由不足50%提高到70%和90%以上。在實現礦產資源高效集約利用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地下開采的安全性,避免了地表沈陷和山體崩落。預防和減少了地質災害,改善了礦山生態環境,將磷石膏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的大規模再利用與高效低損開采完美結合,首次實現了我國磷礦的無廢開采。

為解決制約磷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磷石膏綜合利用問題,林鍇集團經過十余年的科技攻關,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直接利用“二水”磷石膏,通過“壹步法”生產工藝,生產出強度高、耐水性好的新型磷石膏磚,為磷石膏的大規模綜合利用創造了條件。憑借該技術,林鍇集團建成了世界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6543.8億塊/年磷石膏磚新型生產線、20萬噸/年建築石膏粉和6000萬塊/年礦渣磚生產線,為國家落實禁止生產和使用粘土磚政策提供了新的替代建築材料。

總之,在林鍇集團整個生態工業園區內,利用資源開采加工壹體化的條件,實現了主要生產資料、廢氣、廢水、廢渣的循環利用,實現了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保護了青山綠水,實現了綠色發展。

(4)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林鍇集團的企業宗旨是“造福世界,造福員工”,企業方針是“壹切圍繞市場,壹切為了員工”,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職工收入大幅度增加,按規定發放職工“硬件”,為職工發放住房存量補貼和增量住房補貼,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同時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抗擊冰凍災害、汶川地震、臺灣省臺風、西南幹旱等重大自然災害中。,我們積極捐款獻愛心,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在新中國成立60年輝煌成就的喜悅中,磷剛剛走過了50年的風風雨雨。林鍇從50年前的荒山,發展成為擁有400萬噸/年磷礦和654.38+80萬噸/年高濃度磷復肥生產能力的現代化大型磷城。從單壹的礦業發展成為全國石化企業百強、全國高濃度磷肥生產企業前三名,成為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肩負社會發展責任的排頭兵。2008年獲得全國石化行業節能減排先進單位稱號,國家化工科技進步壹等獎,2006-2007年度獲得貴州省A級納稅信用企業稱號。在“貴州驕傲——貴州改革開放30年30件事30人”評選活動中,“帶領林鍇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黨委書記、董事長曲慶林入選“貴州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人物”,“林鍇集團實施循環經濟的領軍人物”也入選“貴州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事件”。

第壹,加快企業發展,促進地方經濟進步

古人雲:“達目的,則兼濟天下”。林鍇集團大膽探索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之路,僅用8年時間就再造了10個林鍇。現已形成礦業、磷化工、煤化工、建材、貿易、物業六大產業。同時,林鍇集團壹直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壹個企業成功與否不能以盈利為唯壹標準,尤其是大型國有骨幹企業也必須承擔社會和環境賦予的責任。

壹是企業生產能力大幅提升。林鍇集團認真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立足自力更生,采取滾動發展、逐步積累的方式抓發展。磷礦開采能力達到400萬噸/年;磷酸由8萬噸/年增加到70萬噸/年(100% p2o 5);硫酸由65438+萬噸/年增加到265438+萬噸/年;磷酸壹銨由6萬噸/年增加到36萬噸/年;磷酸二銨從無到有形成了90萬噸/年的產能,西豐磷化工基地高濃度磷復肥產能達到654.38+0.8萬噸/年。在此基礎上,開陽礦區加快開陽礦物肥料基地建設,全國首個65438+20萬噸/年坑口磷酸二銨和40萬噸/年磷酸壹銨項目及礦山改擴建工程將於2009年建成投產。開陽礦物肥料基地全面建成後,磷酸鹽生產將形成350萬噸/年高濃度磷復肥和400-500萬噸/年磷礦生產能力。同時,用了不到壹年的時間,完成了本應三年半完成的30萬噸/年合成氨項目建設任務,使合成氨項目成為“工程質量第壹、工程建設速度第壹、誠信自律第壹、化工投料試生產壹次成功”的“四位壹體”精品工程。林鍇集團的產業結構更加完善,進壹步增強了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二是企業利稅大幅增長。林鍇集團作為貴州省建設“百億元”企業試點單位,多年來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每年以兩位數增長,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06年銷售收入30.1.8億元,利稅3.42億元。2007年銷售收入4654.38+0.3億元,利稅5億元。2008年銷售收入60.1.9億元,利稅9.2億元。磷礦開采、磷及煤化工成為當地政府“工業強縣”的主導產業,為支持當地經濟發展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是廣泛吸納社會勞動力就業。林鍇集團力促當地企業和諧建設,努力促進當地人民就業。僅2001以來,通過磷開發的發展就創造了3700多個新的就業崗位。磷復耕開發過程中被征用土地或實施礦區生態移民的農民,優先解決失地青年就業。自2001以來,林鍇先後解決了1830名礦區生態移民、850名西豐磷化工基地當地居民和700多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寒潮”中,林鍇集團堅持做踐行社會責任的引領者,在全球“裁員潮”中逆市而上,不僅實現了“不裁員、不降薪、不欠薪、不減福利”,還計劃新招聘354名高校畢業生,吸納862名社會勞動者就業。

二、加大推廣“三好”種植方式,實施“造血式”扶貧。

反哺農業,創新扶貧模式。作為壹家支農企業,林鍇集團以支持農業發展、農村建設、幫助農民致富為己任。在保證農業用肥的同時,還積極推廣良種、良肥、良法的“三好”種植方式,實施“造血”扶貧工程,探索高濃度磷復肥在貴州推廣應用的方法,努力為提高我省農業生產效益貢獻力量。

壹是開展雙百萬結對幫扶。林鍇集團圍繞黨建扶貧,大力組織開展“萬支部結對、萬黨員幫扶”活動。選擇與國家扶貧開發新階段重點貧困村水城縣金盆鄉麒麟村、唐爽村“結對幫扶”。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成立了“結對幫扶”領導小組。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曲慶林親自掛帥,明確提出“先吃飽,再過好;受教育,獲得知識;統籌規劃、分期實施、腳踏實地、科學有序、追求實效”的幫扶原則,重點開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溫暖”活動。集團公司組織三批人員深入實地調研,撰寫了《關於幫扶水城縣金盆鄉麒麟唐爽村的調研報告》;與兩村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從5438年6月到2007年10月,冬季送溫暖被捐贈。全公司幹部、員工、家屬、學生積極響應。4280人參與捐贈,收到棉被、衣物等物品22865438件,其中現金400元。集團公司還專門采購了65438+的新被子。

二是推廣好種子、好肥料、好方法的種植方法。麒麟村和唐爽村位於黔西北水城縣、納雍縣、赫章縣交界處的金盆鄉。平均海拔2000米,面積14.0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000畝,853戶,3111人。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和馬鈴薯。2007年以前,當地主要農作物壹年只種壹次,大部分套種玉米和馬鈴薯,種植觀念和習慣非常落後。用的肥料主要是農家肥,經濟條件好壹點的用過磷酸鈣或者低濃度復合肥,有相當壹部分根本不施肥。另外種子退化,田間管理不到位,種子落地後靠天氣吃飯。馬鈴薯和玉米的產量分別在2000-1000斤/畝和400斤/畝左右,每年有相當壹部分農民缺糧。針對兩個村的實際情況,為了盡快改變現狀,林鍇集團多次組織專門人員深入實地,對兩個村的土壤進行取樣檢測,以便對癥下藥。通過土壤分析,確定兩個村都屬於中性土壤,主要缺乏磷和有機質。林鍇集團首先推廣“優良品種”的培育。我們已經購買了65,438+028噸優質脫毒馬鈴薯種子和2,560公斤優質雜交玉米品種(單筆-65,438+05)並送到兩個村莊的農民手中。二是推廣“好肥料”種植。分發最好的磷酸二銨肥料,共44噸;購買綠肥種子2560斤,改善土壤有機質。三是推廣“好方法”種植。在農業春耕季節,派出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種植指導,幫助農民科學種植。經過壹季的田間試驗,農民們迎來了豐收的好消息:玉米籽粒飽滿,比傳統玉米長了6厘米;馬鈴薯平均產量4257.4斤,比傳統種植的2071.8斤,增產壹倍以上。根據田間實測產量、成本投入和市場售價,傳統種植投入產出比為1: 2.25,良種良法投入產出比為1: 3.32,第二年可達1: 5.33。可為村民增收56萬元,人均收入180元。同時,以同樣的方式,從2008年開始,向西豐磷化工基地所在的小寨壩鎮無償提供自產優質磷酸二銨,支持當地農業生產,使小寨壩人民整體富裕起來,森林覆蓋率由45%提高到55%。

三、加強新型工業化建設,切實保護好貴州山川。

林鍇集團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圍繞節能降耗、減少汙染、提高效益的目標,林鍇集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實施強化資源循環利用和固體廢物開發項目,逐步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經濟增長模式,初步形成了礦業和磷化工產業。

壹是成功實施了“礦山充填法”采礦試驗。用改性磷石膏等磷化工廢渣充填地下采空區的“礦山充填法”開采試驗獲得成功,建成了我國第壹個磷石膏充填系統。不僅資源回收率從70%提高到80%以上,而且解決了磷化工廢渣磷石膏和磷渣地表堆存占用土地資源的問題,初步實現了磷礦的環保無廢開采。“磷石膏充填無廢開采綜合技術研究”成果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授予2008年度國家化工科技進步獎榮譽稱號。

二是我國第壹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年產65438+億塊直接采用“壹步法”生產工藝的高強耐水石膏標準磚生產線研制成功,突破了國際國內行業工業“二水”磷石膏不能直接生產高強耐水建材的技術瓶頸。6543.8億標準石膏磚可消化(幹基)磷石膏和磷渣23.28萬噸,蒸汽654.38+065.438+0萬噸。根據規劃,磷回收將形成年產6543.8+0億石膏標磚的生產能力,年消化(幹基)磷石膏和磷渣232.8萬噸,蒸汽6543.8+0.1萬噸。磷礦開采生產的磷石膏標準磚已成為貴州省人民政府推廣的替代粘土磚的新型建材產品。另投資4.69億元啟動建設黃磷生產設備配套新型磷石膏磚技改項目,建成後將形成6543.8+0億新型磷石膏磚和5萬噸黃磷的生產能力。

三是建設6000萬/年礦渣磚生產線。每年可綜合利用廢渣654.38+0.5萬噸,少占土地0.1平方公裏,節約征地費用654.38+0.5萬元,降低建渣壩成本。同時解決了人員分流和征地劃撥問題。下壹步將再建設兩條礦渣磚生產線,達到654.38+0.8億塊/年的生產規模,可消耗廢渣45萬噸,創造新的經濟效益。在搞好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同時,要加強工業廢水、廢氣資源的綜合利用和余壓、余熱能源的梯級開發利用。

四是實現了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西豐磷化工基地新建並改造了壹套工業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後的工業廢水壹部分返回生產系統循環使用,壹部分用於工廠和生活區的景觀噴泉,以及花草樹木和養魚。每年為企業節約水費和排汙費16萬元。加強磷礦開采區地下湧水的回收利用。磷礦區年平均地下排水量為782萬m3。通過安裝輸水管道,集中收集作為化工廠生產的工業用水,每年可減少新鮮水取水量550萬m3,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在化工生產余壓余熱利用方面,建成了余熱回收系統和2×12MW發電機組,每年可發電1.7億千瓦時,為企業實現節能減排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循環經濟建設,磷開發改變了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模式,建立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物流模式和內部循環經濟系統的運行模式,實現了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獲得盡可能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目標,探索出了壹條具有磷開發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四、開展愛心捐贈,* * *構建和諧社會

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們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和核心價值觀,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終把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是我們所說和所做的。

壹是以人為本,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林鍇集團堅持發展成果由全體員工共享,在職員工收入大幅增加。除了按規定為職工提取“硬件”,還兌現了住房存量補貼,為職工發放了增量住房補貼,為職工建立了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對因內部改革下崗職工和70周歲以上退休人員,發放生活補貼、節日慰問金和增量住房補貼。投資15萬元,歷時3個月,改造金鐘鎮水漾段全長2.4公裏的道路,使路面達到城市二級公路三級標準。

二是奉獻愛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2008年6月5438+10月中下旬,我省遭受了50年壹遇的罕見冰凍雨雪災害。林鍇集團壹方面組織幹部職工投入救災工作,另壹方面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對周邊受災群眾進行救助,* * *向桂陽、都勻市、開陽、息烽縣捐款400萬元。5月12日,四川發生嚴重地震後,* * *捐贈愛心款335.7萬元,化肥1萬元,1343名黨員會員繳納特殊黨費29.47萬元,510名會員繳納特殊團費27500元。集團公司榮獲全省“防凍保民生”壹等功榮譽,機電設備安裝公司榮獲全省工商戰線救災恢復重建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