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誰知道澄海的歷史啊?

誰知道澄海的歷史啊?

澄海置縣始於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澄海縣明、清隸屬於潮州府,民國時期隸屬於潮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解放後,隸屬於潮梅人民行政委員會、潮汕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潮汕區專員公署、粵東行署、汕頭專員公署、汕頭專區革命委員會、汕頭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2月起,澄海成為汕頭市市轄縣。1994年4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澄海市由汕頭市代管。2003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汕頭行政區劃調整,澄海撤市設區,成為汕頭市轄區。

特色產業 玩具禮品業是澄海最具有特色的行業,也是澄海工業經濟的第壹支柱產業,它的形成和聚集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正確引導。澄海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拓展外經貿發展空間,對規模較大企業實行用電、用水優惠,著力為企業經濟發展營造壹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使玩具禮品做強做大,湧現出奧迪、驊威等產值超億元企業和10多家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從而帶動了產業鏈上壹批中小企業的專業生產。政府還轉變職能,幫助企業組建了玩具協會、工藝美術協會,行業間規範管理,促進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目前,全區從事玩具禮品生產的企業達2800多家,從業人員超10萬人,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四成,連同帶動的產業增加值,已是全區國內總產值的“半壁江山”。 澄海是“中國抽紗”兩大發源地之壹,紡織服裝工業源遠流長。改革開放以來,澄海充分利用僑鄉優勢,通過“三來壹補”,興起“三資”企業,發展民營經濟,使紡織服裝工業步入發展快車道。在毛織服裝業招商引資方面,註重“項目帶動”,采用內外聯手的方式,實行遵循市場法則的產業鏈招商,通過合作經營,使毛織服裝業能夠更加敏捷地捕捉國際市場的變化和商要,從而進壹步提升澄海毛織服裝業的產業檔次,增強產業競爭力。湧現出“金奇洋服”、“鴻泰毛衫”、“萬灃毛衫”、“天輝毛衫”、“雄業毛衫”、“群發毛衫”等壹批產品上規模、上檔次的龍頭企業。成為僅次於玩具禮品行業的第二支柱行業。 澄海區位於廣東省東部。總面積345.23平方千米。總人口75萬人(2008年)。 區人民政府駐澄華街道文冠路,郵編:515800。代碼:440515。區號:0754。拼音:Chenghai Qu

基本概況

澄海區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的韓江下遊三角洲,東南臨南海,西南緊鄰汕頭特區,西北接潮州市,東北接饒平,南與南澳隔海相望,總面積402.5平方公裏。 澄海區地處亞熱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宜人,酷熱期短,無霜期長,四季不甚分明。 澄海,人傑地靈,素有“海濱鄒魯”之稱。區境位於粵東韓江下遊出海口,水網密布,海河堤線長,歷史上春旱、夏澇、秋潮、冬涸,自然災害較多。全市總面積402.5平方公裏。總人口 69.79萬(2000年末戶籍人口),人稠地狹,人口密度居全國各建制縣(改區前)之冠。旅居海外華僑眾多,是個著名僑鄉。 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特別是全面實行改革開放、調整結構之後,澄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建國後,澄海歷任黨政領導及農林水部門,十分註意農田基本建設,實施治水改土,修建“六橋二堤”,從根本上改善水利條件,提高抗災能力,1991年被評為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澄海通國精耕細作,科學種田,增加農業投入,終於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先後獲得全國第壹個“糧食千斤縣”和全國第壹個“噸谷縣”的光榮稱號。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澄海工業生產(含鄉鎮工業企業)有了長足發展,產值倍增,“三大產業”比例發生了較大變化。第壹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57.6:29.6:12.8,到2000年成為18.4:48.4:33.2。因此,澄海置縣後國民經濟長期經歷“耕三漁七”、“以農業為主”的生產格局,已成為歷史時代的軌跡。工業、電力、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飛快發展。包括收入、消費、居住、儲蓄等方面的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全區恩格爾系數逐年降低,由1995年的48.2%降到2000年的44.85%。商業貿易呈現購銷兩旺;外經貿進出口總額、合同及實際利用外資款額不段增長。科技、教育、文化藝術、衛生、體育及旅遊事業日新月異。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果。

自然地理

位於東經116.80°北緯23.48° 全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素有“壹山壹水八分地”之稱。全區總面積345.23平方公裏,其中平原322平方公裏,約占80%;丘陵坡地42平方公裏,約占10%;水域面積占9.6%。 澄海的土壤分布於赤紅壤地帶,耕地土壤肥力屬中等,但地勢平坦連片方格化,水稻土占八成,成熟化程度高,而且排灌十分方便,可以水旱輪作,生產潛力大。

人口狀況

澄海區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縣(區)份。全區總人口75萬人,總面積345.23平方公裏。平均每平方公裏約2056人。 澄海文化基礎較好。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累計為各類大中專院校輸送15243名學生。現全區擁有大中專畢業生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51萬名。 澄海區15-64歲的人口為56萬多人,占總人口66%。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年齡人口的年齡構成年輕,文化素質較好,因而勞動力素質較好。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不斷發展,澄海外來流動人口逐年增加。現在,常年外來人口保持在10萬人以上。 澄海是廣東省著名僑鄉,有旅外僑胞約75萬人。 澄海人傑地靈,文教昌明,俊才輩出。在這片土地上先後哺育出潮州前八賢中的盧侗、張夔,潮州後七賢中的唐伯元,明經濟概況

工業 改革開放以來,澄海工業經濟發展快速。特別是近幾年來,采取壹系列的優惠政策措施,如降低地價、電價、規費等,以及優化服務等方面,多方吸引國內外客戶到澄海投資興辦實業。同時,鼓勵國營、集體、三資、股份制、私營個體等多種所有制性質的經濟壹齊上,促進了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 全區初步形成以輕型加工業為主體,塑料玩具、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工藝美術、建築材料等支柱行業相互配套的工業新格局。全區工業企業5600多家,其中宜華集團公司等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3家。44種工業產品填補國內空白,55種產品榮獲部優、省優稱號,塑料、工藝、玩具、南金等產品暢銷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塑料行業,***擁有塑料生產企業近千家(註冊),從業人員近十萬人,僅自動、半自動註塑機達1萬臺(套),生產塑料玩具、塑料工藝、塑料日用品、塑料配件、塑料建材五大類產品,年創值20多億元,被國內外稱為塑料城。 專業鎮—— 東裏鎮(廣東省五金工具專業鎮) 汕頭市澄海區東裏鎮位於潮、澄、饒三市交界處,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突出。東裏鎮是汕頭市澄海區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潮汕地區的著名僑鄉,鎮內的道路、水、電、通訊、環保等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投資環境十分優良,是全國500個城鎮示範點之壹。 東裏鎮現有大大小小的工業企業近1000家,並己逐步形成五金制品作業、針織服裝漂染行業、工藝玩具行業、橡塑行業、印刷包裝行業等五大重點行業,其中較有特色的是五金制品行業。2005年被省科技廳確定為省五金制品專業鎮。 蓮下鎮(廣東省日用化工專業鎮) 蓮下鎮位於汕頭市澄海中心城區北側,南靠韓江支流蓮陽河,東臨南海,西倚鳳鳴山,是澄海工業重鎮。素有“僑鄉”之稱,人傑地靈,人文蔚盛,商賈雲集。國、省道橫貫兩翼,不出半小時可直達汕頭國際機場、汕頭港、澄海萊蕪碼頭、汕頭火車站,區位優勢尤為突出。現轄30個行政村,人口10.61萬人。區域面積56.09平方公裏,其中建成區面積9.31平方公裏,被列為廣東省中心鎮。2006年被省科技廳定為省日用化工專業鎮。連年來先後被國家省部委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廣東省“先進鄉鎮黨委”、“文明村鎮”、“文明示範鎮”、“鄉鎮企業百強鎮”等榮譽稱號。 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蓮下鎮委鎮政府本著“科技興鎮,工業強鎮”發展思路,致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近幾年,壹批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園區規劃和建設、特式產業的培植和發展彰顯了工業重鎮的位置。2006年實現工業產值65.6億元;稅出1.42億元。業已呈現以外向型經濟為主體,日用化工、木制品、工藝玩具、造紙印刷包裝、毛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幾大支柱產業***同發展的工業格局。 日用化工是近幾年異軍突起發展迅速的行業,現在大小企業80多家。廣東名臣化妝品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姣姣者,其“蒂花之秀”化妝品、日用洗滌品系列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是“國家免檢產品”。企業正發揮著龍頭帶動的社會效應。發展中的蓮下日用化工工業呈現出如下鮮明的特色:產品種類繁多、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硬件配套上檔次、己形成生產社會化產業鏈:整個行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蓮下現在打造特色專業鎮的同時,正描繪著科技創新三年發展規劃,致力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鳳翔街道(廣東省玩具專業鎮) 澄華街道(廣東省毛衫專業鎮) 鹽鴻鎮(汕頭市包裝材料專業鎮) 農業 澄海農業素以精耕細作著稱,有“種田如繡花”美譽,是著名的農業高產地區。新中國成立後,澄海各級黨政高度重視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大搞平整改土,興修水利。先後建成了五大聯圍防洪防潮大堤和6個灌區的灌溉排水系統,興建四座橋閘,保水調節水位,實現排灌自流化。 韓江堤圍全面達到二十年壹遇的設防標準,部分達到五十年壹遇的設防標準;海堤具備抗擊十壹級臺風加暴潮的能力。早在1957年,澄海就成為全國第壹個雙季水稻畝產千斤縣,榮獲“糧食畝產量甲全國”的稱號。改革開放以來,在繼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同時,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並突破了以糧為綱的單壹模式,發展多種經營,全面活躍了農村經濟。 糧食再創高產,1989年稻谷年平均畝產1075公斤,成為全國第壹個雙季水稻高產超噸谷的縣份,1991年獲國務院授予的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的稱號。此後經努力,連續十二年保持畝產“噸谷市(縣)”的殊榮。年蔬菜種植面積24.73萬畝,總產量72.35萬噸;水果種植面積4萬多畝,總產量4.98萬噸;“三鳥”飼養量2295.18萬只,生豬飼養量23.88萬頭;水產養殖面積4.64萬畝,水產品總產量6.09萬噸。全區水產、水果、禽畜、蔬菜“四大基地”總收入26.4億元。樟林林檎、新澄西瓜、萊蕪紫菜、白沙獅頭鵝等澄海農特產品馳名海內外。 外引內聯 改革開放以來,澄海區充分利用僑鄉的優勢,通過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外引內聯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全區***引進香港、泰國、新加坡、日本、美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到澄海落戶。興辦三資企業475家,來料加工企業312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6.02億美元。投資項目涉及服裝、工藝、毛織、化工、塑膠、食品及餐旅業、房產開發等20多個行業。在引進的項目中,工業項目占80%以上。 建成了泛海木業有限公司、華翔塑膠有限公司等壹批上規模、上檔次的骨幹龍頭企業。在做好外資引進的同時,積極加強與內地大中城市、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技術交流與經濟協作。目前,澄海已同1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 商貿旅遊 澄海區按照“大市場、大商品、大流通”的思路,以建設專業市場和多功綜合市場為重點,先後新建擴建了壹批規模較大的專業性綜合性集貿市場。全區***擁有水產、塑料、服裝、蔬菜、水果、糧食等專業綜合市場50個,經營總面積47.75萬平方米。這些市場連結全區村鎮,面向全國,既較好地服務了當地群眾生活,又增強了當地工業產品和農副產品的輻射功能。 澄海塑料專業市場,經營幾百個系列近萬個品種的塑料產品,遠銷全國多個省市,2000年成交額17.25億元,比1980年增長13.5倍;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11億元,比1980年增長31倍。與此同時,澄海區利用毗鄰特區、靠近港澳的有利條件,積極拓寬對外貿易渠道,大力組織產品出口。至2004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4.96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4.37億美元,分別比1980年增長873倍和10.4倍。 澄海區旅遊業蓬勃發展,全區***有賓館、招待所、旅社60家,其中已評為二星級的2家,相當於二星級的4家,三星級的1家,四星級的1家;客房約1712間,床位3036張。此外,還有營業性歌舞廳67家。 目前澄海旅遊資源已經初步開發利用,較有規模的景區***有5處。即:萊蕪旅遊區、陳慈黌故居、鄭王衣冠墓、塔山風景區和冠山風景區。2004年澄海區***接待來澄旅遊人數98.8萬人次,各旅行社組團外出旅遊4.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6億元。目前,***有旅遊企業8家,各旅行社已開辦國內旅遊線路68條。

澄海向來崇文重教,古稱“海濱鄒魯”,今享全國"民族民間藝術(版畫)之鄉" 、"民族民間藝術(燈謎)之鄉" 、"全國文化先進市" 、"全國廣播電視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等美譽,文化基礎厚實。1983年基本普及小學教育;1994年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1997年成為全國“兩基”先進市;2001年再次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四個);1999年被列為全國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市),2002年被定為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 全區現有中小學校152所,其中小學123所(公辦122所,民辦1所),中學29所(初級中學15所,完全中學10所,高級中學4所);省壹級學校7所(其中小學2所,初級中學1所,高級中學4所),市壹級學校4所,區壹級學校31所,達標學校21所;幼兒園194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加掛職業教育中心、廣播電視大學牌子);特殊教育學校1所。 全區中小學在校學生137056人(小學生75371人,初中生41902人,高中生19783人);職業技術學校學生1485人;3—6歲幼兒適齡兒童入園22475人。教職工總數6943人,其中專任教師5610人(高中教師995人, 初中教師1994人,小學教師2621人)。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69.65%,初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7.39%,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8.4%。 2006年全區3—6歲幼兒適齡兒童入園率為83.8%,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8%,小學畢業生升初中率97.6%,“三殘”兒童入學率達90.91%;小學生年輟學率0.07%,初中生年輟學率1.76%,各項指標均符合省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求。2006年全區初中畢業生升學率73.7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62.73%。目前,全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態勢良好。 ——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逐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新體制。教師工資由區財政按時統壹足額發放;撤銷各鎮(街道)教育辦,設立教育指導組,配置符合任職資格的教育事業編制的教育專幹。全區中小學教師的招聘錄用、調動及交流,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考核獎懲以及學校幹部的選拔、任用、培訓、考核、交流已歸口區教育、人事部門管理。全區中學教職工的工資、住房、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和政策性補貼由區財政統壹發放。中小學收費資金由區、鎮財政直接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中小學收費全面執行“壹費制”。 ——調整中小學結構布局,優化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根據實際,把中小學布局調整和薄弱學校改造以及規範化學校的建設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校舍建設和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2003年至2006年全區新增校舍建設面積達到164972平方米;撤銷了壹批規模小、辦學條件和效益差的中小學,促進了全區學校的均衡發展,提高了全區中小學的整體辦學水平和效益。 ——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取得突破性發展。區直四所高中發展較快。澄海中學順利通過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初期督導驗收,蘇北中學、華僑中學、實驗高中被評為省壹級學校,實驗高中通過國家級綠色學校的評估,全區高中教育形成了以澄海中學領頭、三所省壹級學校並駕齊驅的良好局面,全區高中優質學位占了壹半。 ——整合資源,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著重抓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工作,啟動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工程的建設。2006年秋季澄海職業技術學校招生940多人,開學各項工作進展正常,有效地整合了該區中等職業教育資源。 ——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壹是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方式、方法和模式,特別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2006年高考全區上線總人數3744人,占考生總數的72.7%,省線上線2373人,其中本科上線(2B以上)1635人,占考生總數的31.8%,比去年增加145人。上層生、尖子生增幅較大,全區總分800分以上的考生2人;700分以上107人,比去年增加36人;全區個人單科800分以上27人,比去年增加20人。三是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第四,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活動,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全區中小學生犯罪率為0,違法率0.007%,違法率比去年減少0.004%, ——大力實施“科研促教”工程,提高教育改革發展的科研“含金量”。加強科研機構、隊伍、制度和基地建設;做好教育科研規劃、管理、指導與研究工作,積極組織開展教育課題科學研究,獎勵並推廣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產生壹批科研成果。我區作為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積極穩妥地開展新課程實驗工作,形成區、鎮、學校三級教育科研網絡,壹批課題獲得市、省、國家的教育部門的立項確認,其中國家級和省級課題各1項,市級課題18項。全區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了從校級到全國級的課題研究,取得了壹些有影響的研究成果:教研室主持的“中小學語文多讀、精講、精練教學實驗”和實驗學校主持的“小學語文考試改革”分獲廣東省第壹屆和第四屆普教教育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澄海中學的“精致教學模式研究”和教研室主持的“小學數學活動課實驗”等課題獲廣東省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 ——加強藝術教育。我區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定為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市)。積極開展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工作,確定了華僑中學、萊蕪中學、實驗學校等13所學校作為區藝術教育工作農村學校、實驗點學校。采取措施,建立潮汕文化藝術資源庫,拓寬教學渠道,形成鮮明的教學特色,建立展示活動運行機制,培養了壹支初具規模、業務精良的師資隊伍。2005年10月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點學校圓滿完成課題結題,總結出了壹批有價值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0—2005年全區***有1608名考生考上高等藝術院校,其中本科558人;五年來***有369人次獲國家級獎勵、77人次獲省級獎勵、385人次獲市級獎勵。在全國首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澄海中學學生林楠獲全國壹等獎;華僑小學李佳伶老師獲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市)教學設計壹等獎。2006年10月我區承擔教育部的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市)課題獲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二級課題研究成果特等獎(全國僅3個)。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壹是加強教育人事管理,優化師資結構。實施《澄海區中小學2004至2005學年度聘任工作方案》,新聘期中小學領導班子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均有明顯改善。對新聘期部分中小學校行政領導進行考察調研,有效地強化了對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提高學校領導班子的行政能力,促進了中小學校行政幹部隊伍的規範化管理。二是實施繼續教育工程,提高師資水平。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業務培訓,對學歷尚未達標的教師,進壹步采取措施,鼓勵他們參加對口專業的函授,或選派到高等院校脫產進修學習。對我區初中、小學小部分原來所學的專業與現從事任教學科不對口的教師進行轉崗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教學能力。全區參加培訓3000多人次,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校長的管理水平。三是制訂政策,吸納教育優秀人才。近幾年招聘了壹批國家、省重點師範院校優秀本科畢業生及經考試錄用的澄海生源本科畢業生,有效地緩解了我區高中教師緊缺的局面。目前全區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69.65%。 ——加強教育督導,提高管理水平。壹是落實“依法治教”,堅持督政與督學相結合,形成了政府宏觀調控,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促使政府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創設重視教育的良好氛圍;繼續推行校務公開,全面形成依法治教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督導力度,高質量、高水平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制訂了依法治校的規範化要求,組織實施新課標等專項督查,及時糾正辦學過程的違規行為,提高了學校行政領導依法辦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教師的依法施教的水平,推動我區中小學的規範化建設。三是積極開展普法工作,促進依法治教。總結“四五”普法的經驗,做好“五五”普法宣傳動員和規劃,在教育決策、教育行政評估、收費、招生、學校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有效規範了管理行為。 ——抓好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實施“屬地管理”安全自查、隱患自改、責任自負的學校安全工作機制,強化責任意識,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推動安全工作責任制的落實。開展“澄海區學校安全教育活動月”等系列活動,積極開展學校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動,突出重點,防消結合,組織開展應急疏散演練等活動,切實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安全意識、實際技能及應急逃生自救能力。完善學校安全管理協作機制,協同有關部門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學生接送車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學校食堂食品衛生檢查等活動,營造了"關愛生命、關註安全"的社會氛圍。全區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壹是加強教育行政機關效能建設,強化股室職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師生,為民辦好事實事。二是認真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加強制度建設,落實責任制,抓好領導班子廉潔自律,進壹步規範中小學收費。

科學方面

科技事業蓬勃發展 。先後有57個科研項目獲國家、省科研成果獎,21個項目列入國家、省星火計劃,***有2個科技產品居國際領先水平,16個居國內領先水平。 上市公司 境內名企宜華集團屬下的宜華木業(600978)、宜華地產(000150)、東方鋯業(002167)、奧飛動漫(002292)以及星輝車模(300043)都是是澄海地區目前的上市公司。 名人 泰國名企正大集團屬下的蔔蜂蓮花(原名:易初蓮花,正大萬客隆)創始人之壹兼泰國首富謝國民先生(其父親謝易初)祖籍系澄海區人。 旅遊 1、科隆千樹園位於澄海區廣益街道官湖村。 2、陳慈黌故居-迄今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陳慈黌先生早年靠賣米為生,戰亂年代舉家前往泰國發展。 3、澄海溫泉度假村 4、澄海蓮華盛安古樓 5、南澳島 6、萊蕪 7、上華冠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