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我過幾天要帶壹個印度的外教出佛山玩.但我不了解他們的習俗

我過幾天要帶壹個印度的外教出佛山玩.但我不了解他們的習俗

首先證實壹個說法,印度人如廁之後,確實是用手去清潔的——(只限於左手。這點請記住)。壹開始我在網上看到相關說法,也不敢相信,認為是醜化印度人。現在經過多方認證。證明這個說法屬實。

其次,說說他們的方法。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麽不幹凈。印度廁所不像我們的公廁有衛生紙,但是全部在馬桶旁備有壹個水槽。是伸手可及的。專門用來幫助事後清潔。連最豪華的酒店衛生間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護照,衛生紙是必須隨身配備的。否則,妳只能學習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潔的問題,和文化、素質、學歷、階層是毫無關系的。即使白領階層也照樣是這個習俗。因此,印度人來中國旅行,感覺最不方便的,是衛生間蹲坑旁邊沒有水槽,如廁之後比較別扭。

印度人是手抓飯。孟加拉人也是這樣。都是用右手的。絕對沒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飯,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來。

最後,說說怎麽看待這種如廁方式。我覺得用不著大驚小怪,更談不上鄙視。不過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但是其中充滿了誤解。

印度人的婚姻習俗

在印度的旅行中,導遊小柯問了我們這樣壹個問題:“妳們知道印度為什麽人口增長這麽快?”大家的回答各執壹詞,有的說沒有推行計劃生育制度,有的說宣傳節育知識不夠,還有的說印度傳統觀念在作怪,小柯搖搖頭表示都沒有完全說對。他口才極好,侃侃而談,給我們講了壹個印度的奇婚異俗的趣聞。

據他說,印度人女兒出嫁,是壹件令父母頭疼的事情,因為印度風俗是女方要準備壹大筆錢作彩禮送給男方。送的禮越多,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成婚那天,男方可以邀請諸多親朋好友來熱鬧,而參加婚禮的客人不必送禮,相反還可拿到壹個紅包,當然都由女方送。如果男方的親朋好友隊伍龐大,那麽女方父母的負擔就令人咋舌了。因此,印度人壹旦家裏生了壹個女兒,就要為女兒籌集壹大筆錢,而相反,新添了壹個兒子,那就是多了壹個發財機會。這種重男輕女的習俗影響了印度人的生育觀。有的父母第壹胎生了壹個女兒,心中不快,決定再生壹個,如果生下的又是女兒,那就努力生第三胎、第四胎,直到生了兒子才罷休。

這種婚姻風俗與中國人不同,中國人生了兒子,又要買房子,又要擺酒席,費用不小。相反生了女兒,花錢倒可以少些,再說中國現在實行計劃生育,而且“生男生女壹個樣”的新觀念,在年輕人中相當流行,這要比印度的生育觀念進步得多。

不過,小柯又說:“印度人的離婚卻對女方有優惠的條件,如果離婚,女方可以提條件,要拿多少錢,男方就得給多少,決定權在女方。所以男人雖然打老婆,卻怕老婆鬧離婚,因為損失太大了。”印度的法律是偏向女方的,想想也有道理,誰付出多,當然誰拿得多。他見我們聽了哈哈大笑,便說:“這也是印度人在婚姻上的奇異觀念吧!”

我想,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奇婚異俗,但有的陳舊觀念會被新的先進觀念所替代,歸根結底是壹個教育的問題。小柯對此也表示同意,因為印度目前沒有實行義務教育,學費也較貴,導致許多印度少年不能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當然也無法接受先進的觀念,這樣社會發展當然就慢了,國家的生產力受到制約也是必然的。

服飾: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實際上是以塊纏在腰上的寬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絲制的,長度壹般為3.6至4.5米,纏在腰間,垂至膝蓋或垂至腳面,有的還帶滾邊。上身穿較肥大、長至膝蓋的“古爾達”上衣。頭巾的色澤各異,纏法也不同。拉賈斯坦人的頭巾和錫克人的頭巾很有名,有時人們還在頭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農村,男子壹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壹條汗巾,或用壹塊布為主上身,壹端搭在肩上,人們叫它“恰達”。

印度婦女的民族服裝是“紗麗”。紗麗通常用壹塊長6米左右、寬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紗麗的穿法是從腰部纏起,最後披蓋在肩上或蒙在頭上。紗麗壹般分棉布、絲綢、紗和尼龍幾種。

印度的服裝與當地氣候有關,夏天氣溫可以高過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裝要求透氣、清爽。現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裝壹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襯衣、褲子,平常也多西裝革履。女的仍以穿紗麗的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褲的。然而,各地區的民族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許多穆斯林男人喜歡戴壹頂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錫克族的婦女通常穿著遮到膝蓋的長衫和壹種叫做沙爾沃壹麥卡茲的寬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歡佩戴各種各樣的首飾,名目繁多,如發飾、耳飾、額飾、鼻飾、項鏈、腦飾、腕鐲、上腕飾、指環等,大多為金、銀或寶石制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飾看得懂於衣裝。根據傳統的風俗,印度男子把首飾贈與女子被視為應盡的義務,女子把戴首飾視為生活的重要內容,但寡婦不能帶任何首飾。頭飾是壹種用小鏈子和小鉤子固定於頭頂與額部的制品。鼻飾多為金銀制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裝飾標誌。頸飾中的項鏈被當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禮中有新郎給新娘帶上,只要不離婚,妻子要將這根鏈子戴壹輩子,印度農村至今仍有此俗。

飲食:印度人的飲食由於民族和歷史文化的影響,南北差異很大。北方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烹飪通常是莫臥兒式的,特點是由許多肉、谷物和面包。南方多素食,特點是米飯和辛辣咖喱。所有印度菜肴中,唯壹***同點是喜歡辣味。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壹般全部同事送來,不是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都由輔佐食物,最普通的事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果仁冰淇淋、用米做得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酩球、加糖水的煎餅、用奶酩和牛奶做成的唐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招待客人壹種用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雕制品,以幫助消化。

“敦都裏雞”和“奶油羊肉”是印度的名菜。“奶油羊肉”的做法是在羊肉中加進幾乎等量的酸奶。過去這道菜只有皇室才能亨用,現在則較普遍。“敦都裏雞”是在撥了毛的雞上塗上香料,然後置於黃泥爐子上邊,用文火慢烤。出爐子香味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吃甜食是印度人的壹種嗜好。印度的甜食多達幾十種,壹種甜食,不同的地區做法也不相同。用酸牛奶制作的“拉耶達”和“謝利更德”深受人們的歡迎。甜食壹般是用面粉、牛奶、乳酪、巴旦杏、核桃、小豆蔻和番紅花等制成。

印度教徒最忌在同壹食盤用菜,素食者多。壹般來說,等級越高,葷食者越少;等級較低者,才吃葷(羊肉)。

印度的飲料多種多樣。在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壹起端上來,如果妳在茶中不要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印度其他的飲料隨地方和季節而異,新鮮果汗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只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菜盤或為自己從總取食,否則,將為同餐的人所厭惡。就餐時常有壹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誰嘴往裏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壹碗熱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