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我是壹名初中生,思想很復雜。有時候簡單的問題很復雜,尤其是解題。我擅長數學和物理,但是老師說我思想偏激。為什麽?

我是壹名初中生,思想很復雜。有時候簡單的問題很復雜,尤其是解題。我擅長數學和物理,但是老師說我思想偏激。為什麽?

正所謂“人各有不同。”在生活中,妳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靈活機智,有的固執己見;有的人做事笨拙,有的人果斷幹脆;有的人心胸狹窄,有的人肚子裏能撐船。這種性格差異其實就是“氣質”,是人的心理素質的首要基礎。

有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氣質有四種:壹種是強烈而不平衡的膽汁質——這類人的情緒和情感發生迅速,爆發力好,情緒趨於外向,智力活動靈敏有力,意誌力強,工作熱情高。二是強烈、平衡、高度靈活——這類人的感情和情緒發生迅速,暴露無遺,極其多變,靈活敏捷,活潑好動,對工作的適應能力強,討人喜歡,交際廣泛,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變心,顯得輕浮。第三種是強而平衡的黏液,彈性低——這類人情緒相對穩定,興奮度低,性格內向,喜歡沈思,思維和言行穩定,冷靜踏實,做事體貼。第四種是軟弱且容易被壓抑的抑郁癥——這種人情感體驗深刻,不容易暴露,對事物的敏感度高,觀察事物仔細,行動緩慢,多愁善感,工作中往往缺乏果斷,交際面窄。人的氣質具有先天遺傳的性質,可以影響人的行為和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各種氣質各有利弊,與人的性格密切相關。如果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能夠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類型,那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壹個人的人格是壹個復雜的統壹體,其外在表現是壹致的,比如壹個人的行為方式、行為傾向和個人特征。它還具有內在的完整性,壹個人的人格與他所處的環境相互作用。主要表現在態度、意誌、心情等方面。人格特征決定了個體行為和內心體驗的特征。與氣質相比,性格的可塑性更強,更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社會特征。性格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職業。不同類型的職業對人的性格要求不同。作為醫生,要有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作為老師,要有樂於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所以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自測後的氣質類型,還要充分認清自己的性格特點。

壹個人的職業選擇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評估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特征,進而分析自己能否勝任自己可以選擇的各種職業。最後可以在了解自身特點和專業要求的基礎上選擇自己的職業。如果壹個人的性格特征與他所選擇的職業的要求非常匹配,那麽他在職場上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我們對職業價值觀、職業興趣、職業能力和自身氣質特征進行了自我評估,並根據心理評估結果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經典職業興趣量表的制定者霍蘭德認為,壹個人的性格類型與他所選擇的職業之間並不是絕對的壹壹對應關系,壹個人可以適應壹種職業環境和另壹種職業環境,但前提是兩者相似或中立而不是相互排斥。或許霍蘭德的建議為我們提供了更靈活的職業選擇自由空間。

社會需求——如何選擇更容易成功的機會?

我想做,我能做,我也適合做,但是社會上有這樣的需求嗎?

社會對職業的需求來自兩個方面,壹個是現有的,可以看到前人在這個職業領域奮鬥過。這樣的職業需求需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人力資源的供求關系是什麽?是供過於求、供過於求還是基本平衡?這種判斷是基於現在的,但要著眼於未來的趨勢,這就需要壹些預測靈感。比如藥劑師職業,物流職業,都是緊缺職業,未來幾年基本上是供不應求,是壹個可接觸的行業。

其次,人力資源供給結構合理。有些行業因為待遇和傳統地位而受到人們的青睞。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眾多,供給結構中普遍存在人才高配置低的現象。比如碩士生進入高校從事教務管理工作,這類行業壹般應該避免。還有壹些行業由於歷史原因,沒有培養出專業人才,或者現在面臨著專業轉型需求,需要提升人力資源。前幾年的人力資源人員短缺就屬於這種類型。從人事工作到人力資源工作的轉變帶來了大量的發展機會,很多從事教育、企業管理、法律工作的人都進入了這個領域並取得了成功。但是現在轉行這個職業有更高的專業門檻。目前可以進入的類似職業有基礎教育、物業管理、酒店管理等。

再次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和成本。除了上面提到的供求關系和結構性問題,還要分析自己能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源,比如合適的人際關系資源。成本也很重要。比如進入酒店行業後,我們要在短期內適應酒店行業的“圈子文化”,在運營層面與員工打成壹片。我們能接受這種改變嗎?

只有選擇那些人才稀缺的地方,妳才能有更多的機會脫穎而出,放大自己的價值,從人力資本的使用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另壹個是新生的需求,包括人數還比較少的,以及先鋒隊的。隨著人類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多,社會上的職業類別也越來越多,很多職業都在醞釀之中。有些是原有職業的發展和變異,如駕駛陪練、家庭心理咨詢師等。,還有壹些是新生,比如證券上市保薦代表人、開發教練、飛行教練、汽車司機、電子遊戲程序開發人員等

至於創業,進入壹個新的領域,意味著有新的機會和未知的風險。進入壹個新的領域是基於“先入為主”。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壹旦職業發展起來,妳就成了“鼻祖”,可以充分享受妳的先發優勢所奠定的基礎。但是,創業這個職業也需要敏銳的商業眼光和令人信服的專業技能作為支撐。

如何為職業生涯做準備?

壹旦確定了職業目標,就要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做好準備。對於大學生來說,職業目標的選擇要在填報高考誌願的時候就確定。但由於我國職業指導相對落後,很多高中畢業生並不根據自身條件考慮職業意願,只是從錄取概率、分配難度、未來薪資等角度進行填報。因此,許多大學生對他們的專業不感興趣。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專註於其他專業,畢業的時候用不到的東西,浪費了大量的教育投入。

所以我們的職業目標可以從大學第壹年開始確定!在校期間,還可以嘗試各種兼職,發現自己在學校的專業興趣和能力。提前做好職業準備,有助於減少我們在社會上選擇職業所付出的成本,增加我們成功的機會。

職業準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獲取本職業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獲得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和自學來實現的。我們選擇高等教育是為未來就業做準備,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大學學習期間的時間,為未來的職業生涯獲取資本。有專業才有高學歷。任何時候,掌握壹門專業,就能獲得競爭優勢。如果選擇去外資單位,或者以外籍客戶為主要客戶的單位,需要盡快培養自己的語言能力。壹些應屆畢業生經常在參加專業考試時暴露自己在校園裏浪費時間的事實。

二是培養獲得本職業的意識和本職業所要求的綜合能力。在大學期間,要關註本專業的相關信息,了解相關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根據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計劃。最後1~2學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單位進行實踐,獲得實用知識。很多石油大學生在畢業時對國內各大石油公司和世界十大石油公司都不太清楚,所以就業時很難主動去應聘理想的單位。

壹般用人單位會考察三種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大學期間要加入學生團體,在那裏有大量的機會當眾發言,解決問題,組織協調,這些相關的能力都是可以培養的。性格上的缺陷也需要在大學進行改善,以便就業後更好的適應工作的需要。

社工也可以參考以上要求進行自己的職業準備。

跨學科發展-如何為未來的機會做準備?

影響我國就業的因素經歷了壹個歷史發展過程。壹開始決定就業機會的是人際資源——“只要有個好爸爸,為什麽要學好數理化?”後來發展成了學術決定論——“只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用人單位越來越理性的今天,價值觀、實踐能力和技能成為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學歷和專業對員工選擇的影響逐漸降低,給我們帶來了跨領域發展的機會。職業資格制度的發展也使非專業人員進入某些專業領域成為可能,如司法考試和註冊會計師職業資格考試。由於高教系統的補充和檢查,壹些企業還建立了自己的專業入學考試制度,無論過去的專業和學歷如何,都以通過統壹的專業考試為準。

很多跨國公司對管理、銷售等更依賴人的內在能力的崗位進行不專業的測試。比如IBM、寶潔等公司,重點測試管理培訓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壹些新興職業對人提出了跨學科的要求。比如知識產權方面的崗位,壹般需要工科和法律方面的知識,人力資源方面需要行業知識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識。

跨專業就業需要找到合適的就業領域和崗位。壹般來說,非理科專業進入理科比較難,而理科專業進入人文社科相關職業比較容易。但是對於壹些基礎比較深的文科專業來說也比較難,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興專業,比如行政管理、企業管理以及相關職業相對容易進入。另外,相鄰專業容易進入。比如數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很容易進入物理、計算機甚至金融,而經濟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社會學甚至政治學等專業很容易互相進入。

跨專業就業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機遇青睞有準備的頭腦”,跨專業的職業機會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捕捉到機遇。對於在校學生來說,可以選修跨學科課程,也可以自學其他專業。但很多學生原本想考第二專業是為了增加壹種擇業的途徑,但在實際過程中對原專業疏於管理,沒有在實踐中學習到兩個專業的知識。導致他們在面對同樣的崗位時,不如本專業的人熟練,在第二專業也沒有優勢。

對於已經就業的人來說,跨學科發展是壹件需要付出非凡努力的事情。面對繁忙的工作,他們只能“白天謀生,晚上開發”,在業余時間學習必要的關於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尋求個人職業發展機會。

機會與成本的雙贏——為什麽要爭取重要的第壹次?

就業指導老師經常強調,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畢業生可以“先就業,再擇業”。市場情況是真的,但這只是面對無奈結局的自我安慰。

第壹次就業影響整個職業生涯。

第壹次很重要。壹方面,每壹份工作都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生命是有限的。每壹次不符合職業規劃的就業,都讓我們落後於那些和我們同時畢業,卻已經在職業規劃中奔跑的人。他們的先發優勢會壹直影響我們和他們的競爭。

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壹輩子壹份工作”。因為,當我們換工作的時候,我們往往要付出雙倍的成本——來應對對目前工作的投入和離職的補償。其實跳槽並不是壹個完全取決於個人主觀意願的行為。現在的勞動法律環境對跳槽的影響很大,包括戶口、高額違約金在內的違約成本讓很多人很難擺脫第壹份工作。久而久之,他們的事業心會逐漸減弱,成為失去職業規劃的人,以至於終身壹事無成。

第壹份工作也會影響第二份工作的選擇。壹般知名大企業的員工更容易獲得二次就業機會,而中小企業員工二次就業的成本相對更高。從壹個行業進入壹個不相關的行業,會面臨該行業先行者的競爭。

第壹次找工作的機會很難得,不應該錯過。

第壹份就業,也就是我們從學校畢業面臨的機會,往往是真正的空缺。同等條件下,優秀者得之。我們應該在市場中充分搜索,找到我們有優勢的位置。如果職位由別人來擔任,即使妳很優秀,也很難得到那個機會。這就是著名的“擠公交理論”——先上車的人會排擠後上車的人。所以把握人生第壹份工作機會很重要,雖然過程很辛苦。包括中海油、寶潔、GE等公司在內的眾多中外知名企業都非常重視對應屆畢業生的吸納和培養。比如GE的CEO,包括韋爾奇,都是在公司裏成長起來的,有時候外人很難通過社會招聘進入重要部門。所以,如果畢業的時候進不了自己喜歡的單位,很有可能這輩子再也沒有機會了,會後悔壹輩子的。

致命的錯誤——為什麽要降低期望值?

壹些職業指導建議求職者,包括應屆畢業生,降低期望值。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反復問自己:如果我有這個能力,為什麽要降低期望值,屈服於壹份不適合發揮自己才能的工作?

彎腰會影響手頭的工作。

“妥協”給了我們壹種錯位的錯覺——似乎我們應該做得更好,掙得更高的薪水,而我們卻因為各種因素而犧牲理想,降低期望,做其他事情,拿得更少的薪水。如果長期這樣想,會造成思想上的誤解和精神上的波動,不利於做好工作,失去在這個崗位上成長的機會。其實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市場經濟,人力資源是以市場配置為基礎的。如果我們進行了充分的搜索和選擇,我們贏得這份工作不是因為我們降低了預期,而是因為我們的價值在選定的市場中的這個位置上。如果想提高對職位的期望值,可以選擇更稀缺的市場來體現自己的價值,比如去人力資源供給不充分的行業或地區。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沒有屈尊俯就之說。

有了職業規劃,就要不斷努力,讓它成為現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壹個人的職業目標是當大學老師。他不能因為供大於求就選擇中學教師這個職業。他不會喜歡這個職業,對人對自己都不是壹件愉快的事情。而且在現實條件下,從中學老師轉行到大學老師是極其困難的。所以,如果因為壹些臨時性的因素無法選擇合適的崗位,可以選擇本職業較低的崗位開始,同時需要繼續努力提高與職業目標的匹配度,持之以恒,努力回到自己規劃的職業路線上來。

專業高級顧問——如何選擇我們的職業顧問?

職業顧問是壹個新的職業。他們專門為公眾提供職業發展咨詢服務。服務的壹般程序是:首先了解求職者的工作經歷和學歷,然後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詳細了解求職者的性格傾向、能力傾向、職業滿意度等,最後提供求職建議。

目前國內很多職業咨詢師都是學校畢業的心理學研究生。其實,從事職業咨詢,不僅要了解求職者的情況,還要了解整個就業市場的情況。所以,壹個優秀的職業咨詢師,在擁有專業咨詢背景的同時,還要有實際的企業工作經驗。最好了解各類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掌握職業供求信息,有良好的職業敏感度,以便提供切實可行的職業建議。

選擇職業不僅要看我們想做什麽,我們能做什麽,我們適合做什麽,還要看社會需要什麽,我們可以選擇什麽捷徑來發揮自己的才能,以及如何為這樣的捷徑做準備。第壹份工作很重要,就像選擇壹個合適的跑道起點會影響到以後的比賽。如果妳拿不定主意,聽聽別人的意見也沒關系——只要他是個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