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中國農業大學的校長在教師會上的講話

中國農業大學的校長在教師會上的講話

——在2014年8月25日新教師培訓班上的講話

柯炳生

首先,歡迎各位正式入職中國農大,也祝賀各位!中國農大現在實行的招聘程序,應該是國內大學中最為嚴格的,是優中選優。妳們在這個過程中,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優秀。所以,更要特別祝賀!

看著妳們,我想起了30年前的自己。我恰好是30年前入職的,是在當時的北京農大。我還在讀碩士二年級的時候,系領導就找到我,問是否願意留校。我當時已經瞄上了幾個帶有“中央”和“國務院”字樣的單位,並且有了些不錯的聯系。不過,系領導提出的條件很有誘惑力:如果留校,就立刻派到國外讀博士。那時候出國機會很稀缺,我本科畢業那年就想出國,但由於所學專業沒有出國名額,而農大的農業經濟專業有,就報考了農大。不過由於專業課考得差,出國落選,而被破格錄取為國內研究生。當出國機會又像天上掉餡餅壹樣地落到了眼前時,我就同意了留校。這樣,在1984年底碩士畢業後就成為農大教師,然後就出國留學。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後,感恩學校,恪守誠信,就回農大來工作了。說這些話,是想說明,我當初到農大來就學和就職,都有壹定的偶然性和被動性,但是,這壹路走過來,始終覺得選擇很正確,也很慶幸,更沒有後悔過。現在,妳們到農大來,是主動和理性的選擇,並且經過了激勵的競爭,妳們現在都很高興,將來也壹定不會後悔。

30年來,農大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包括校園環境、隊伍實力和學科發展等等。但是,也有不少東西,是保持著沒有發生變化的,或者說,在歷史變遷的過程中,得到了傳承、發揚乃至創新。這就是我們的農大精神和農大品格。壹所大學的精神和品格,既不可見,又處處可見;其體現在學校的管理制度上,更體現在全校師生的風貌行為上。大學的精神和品格,對於學校的長期健康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這種精神和品格的形成與發展,更是需要長期的培養和積澱,需要代代傳承,代代光大。在座的各位新教師,既是農大的現在,更是農大的未來,是農大發展的希望,是農大精神和品格的傳承者。因此,我今天想重點就此與各位進行壹些交流。

農大是壹所強化使命感的大學。我校的核心使命,是解決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這也是“解民生之多艱”的具體內涵。吃飯問題,是個大問題。經濟社會越發展,對吃飯問題的要求就越高。現在和未來壹個時期,我國國家糧食安全面臨巨大挑戰。農業土地越來越少,農業水資源越來越少,農業勞動力越來越少,而對農產品數量、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更少的土地、更少的水資源、更少的勞動力,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如何應對這個挑戰,就是我們農業院校師生的***同使命。解讀了這個使命,就可以很清楚,農業院校的服務對象絕不僅僅是“三農”,而是全體人民、全社會。堅持這個使命,就是堅持我校的辦學方向和辦學特色。我校應該責無旁貸地領全國農業院校之先。學校的使命與個人的價值是密不可分的。我多次說過,只要妳能夠為解決全國人民的飯碗問題做出貢獻,妳自己的飯碗就壹定不是問題。我希望各位進入農大,就自覺自動地擔負起這樣的使命感。這是壹種崇高的生命感。  

農大是壹所培養自信心的大學。擔當使命,需要有壹種自信精神。自信,可有不同角度的解讀。我的解讀是: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有前途的;相信自己是能夠做好自己在做的事,並且能夠做到最好。自信,實際上就是對所做事業的信念,對做好事業的信心。我剛剛談了學校的使命,而各位所做的工作,都是為了完成這個使命,是非常有價值和有前途的。各位的具體崗位不同,但是,無論是直接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還是在管理服務崗位的,對於完成好學校的使命,都是重要的。那麽,各位能否做好自己的事,能否做到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做到本領域的最好?我相信,壹定能。我的信念,是有根據的。首先是學校自身的發展,近年來明顯加快。10年來,我校的科研經費從2億元左右增加到10億元,SCI論文從280多篇增加到1200多篇,尤其是其中影響因子大於5的論文,從不到10篇增加到近100篇。在農口院校中,我校的各項學術指標,均明顯名列前茅。在全國的重點高校即985高校中,我校的教師數量排在35位左右,但是我校的總體學術表現相當突出,幾乎所有的學術指標均在前20位之內,有些名列前10位。例如,累計的國家科技獎勵和在世界頂尖刊物發表論文的情況,我校均排在第6位左右;在中國大學專業排行榜上名列第4位;在教育部屬高校的績效評估中名列榜首,等等。即便是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大的高考招生質量,也有顯著提高。10年間,我校新生高考成績平均高於當地重點線從23分提升到77分。這相當不容易,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更好地克服了社會上對農業院校的傳統偏見,顯著提高了我校的聲譽。在自信方面,我們不僅僅限於學科的發展,也表現在學校的管理上。我校近年來推出的壹些改革措施,努力避免了浮躁和形式主義的影響,沒有盲從,沒有流俗,既不照搬國外名校的做法,也不照搬國內名校的做法,而是順應高等教育的規律,同時考慮我國的特殊國情,進行創新。其中有的措施,領全國高校之先;有的措施,獨具特色。這包括公平公正的陽光招生政策,本科生自由轉專業政策,博士生招生申請考核制,寬松的科研考核政策,嚴格的招聘政策,體現高度校園民主的校長信箱機制等等。其他高校沒有做到的,我們做到了,並且效果很好。因此,在座的無論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老師,還是從事管理服務工作的老師,都有充分的理由自重自信。在自信方面,我有壹個感覺,在農大的時間越長,自信感就越強。我們的資深教授們,幾乎有壹個算壹個,都具有高度的自信心,而入校不久的青年教師可能就不太平衡,可能不像資深教授們那樣的堅定。至於學生,尤其是本科生新生,情況就更不平衡,但到了高年級,到了要畢業的時候,絕大部分也都是自信滿滿。與學生們交流越多,這樣的感受就越強烈。我認為,通過大學四年的熏陶,我們用學校的自信,用老師們的自信,來感染熏陶學生們,明顯地塑造和提升了學生們的自信,這也是我們育人的重要成績。這也是學校自信心的體現。學生在這個方面的進步,對他們壹生的影響,可能不亞於專業課的學習。我希望並相信,妳們壹定會有這樣的自信:前面的老師能夠做到的,妳們壹定也能夠做到,並且能夠做得更好!妳們的學術成就會更大,妳們的管理水平會更高!

農大是壹所踐行學術自由的大學。學術自由,是大學的生命。沒有學術自由,就不可能有好的重大的科技創新,也不可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學術自由作為籠統的理念,沒有太多爭議。問題在於如何落實,如何實現。我校多年來努力踐行學術自由原則,力求在學校內部管理制度上充分體現出來。大學裏的學術自由,表現在學生和教師兩個層面。學生的學術自由,就是學習的自由,是學習什麽的自由。而首當其沖的,是學什麽專業的自由。如果學生不能選擇喜歡的專業,而被迫學自己不喜歡學的專業,那對於學生來說,就是最大的學術不自由。不給學生選擇專業的自由,是對於學生最大的專制。在很多高校,學生入校之後,如果發現高考時的專業選擇錯了,只能有硬著頭皮學下去和退學重考兩個選擇。有的學校允許學生轉換專業,但也是有嚴苛的學業成績要求。我校不是這樣。我校自2011年春季開始,沖破了種種阻力,全面實行了自由轉專業政策,每學期開學初進行壹次。自由的含義是:轉出院系不能限制,轉入院系在事先確定的名額內不能有限制,對學生的成績沒有限制,無論是否掛科。實際上,掛科越多的學生,越鼓勵其轉專業。這是因為高考進入我校的學生,都是又聰明又勤奮的好學生,之所以掛科,壹定是不喜歡所學專業。所以應該把他們解脫出來,轉到喜歡學的專業去。這項政策實行以來,每年有300-400名學生轉換了專業。自由轉專業政策不是學生層面學術自由的全部,但是,如果連這個自由都沒有,就談不上學生的學術自由。在教師層面,我們更是給予多方面的學術自由選擇權。對於新入校的青年教師,學校提供科研啟動費,每人10萬元。具體題目,完全由教師個人選定。最重要的是,我校實行寬松的科研考核政策,不設定任何量化的年度指標,不規定老師每年必須爭取到多少項目、多少科研經費、發表多少論文和發明多少專利等等,而僅僅是在每年年終在學院或者系裏做實際情況的述職。這不僅是允許每個老師自主自由地選擇研究方向和具體題目,更是給了老師們很大的自由空間,根據專業和課題的特點,來自主決定研究進度等。我們實行如此寬松的學術研究環境,是基於我們對老師們的使命感和積極性的充分信任,基於對於不同學科特點的尊重,基於只有學術自由才能產生重大成果的信念。我校沒有實行所謂的“非升即走”或者“非升即轉”的政策,因為由於國情和校情所限,目前的條件並不成熟,並且那樣的激勵方式,也不是唯壹的激勵方式。而在教師晉升、研究生招生、學術成果評價等等方面,更是充分給予學院高度的自由和自主權。這也是教授治學的具體體現。我們相信,在這樣壹個學術自由的體制下,各位壹定會更加奮力地展開學術探求的翅膀,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農大是壹所低調務實的大學。低調務實,是我校的歷史傳統。低調務實,是壹件事情的兩個方面。低調,就是不大張旗鼓,不追求熱鬧,不看重虛名;就是只做不說,多做少說,做好了再說。務實,就是註重實際效果,註重投入產出效率,註重長期效果。在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階段,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泛化時期,堅持理性態度,堅持低調務實,更為不易,更為重要。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現浮躁現象和形式主義,更容易以改革的名義,用各種看起來新奇的名頭,迎合媒體,迎合大眾,進行沒有實效或者有損公平的各種瞎折騰,走那些國內外歷史都已經證明走不通的老路。我說這些,目的不是說別人的風涼話,去管別人的事,而是告誡我們自己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受潮流左右,做好自己的事。我們堅守這樣的原則以避免瞎折騰:不改,不需要理由;而改革,壹定要有理由,並且是充分的理由,壹定要經過充分全面深入的論證。我們不是不要改革,我們要的是務實的改革;我們不是不要創新,我們要的是有實效的創新。在改革方面,我校有些方面顯得很“保守”,有些方面又顯得很“激進”,這兩種情況,都使得我校顯得有些“特立獨行”。“保守”的方面,表現在“自主招生”、“國際化”、“去行政化”、“綜合化”等方面,我校沒有隨大流,更沒有去搶這些方面的風頭。“激進”的方面,我校進行的本科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內部管理制度和校園民主建設等方面,都有壹些舉措,率先挺進。例如本科生的自由轉專業政策、碩士培養的應用型方向和兩年學制、博士招生的申請考核制、招聘方面的兩級面試制度、寬松的考核制度、公開的校長信箱制度等等。而無論是“保守”,還是“激進”,都是根據教育規律和國情校情所進行的取舍,都是為了取得最佳的辦學效果。當然,低調,也不是壹點宣傳工作也不做。如果我們不是農業大學,而是XX大學,我們也可以只做不說。但是,為了減少社會上對農業院校偏見和誤解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讓考生正確認識我校,我們還是要做壹些宣傳。但是,這些宣傳,不是未做先說,也不是邊做邊說,而是做完了並且取得了好效果,再去說。我們的老師在進行學術研究方面,也同樣要有如此態度。尤其是在宣傳成果時,不能添枝加葉,不能誇大其詞。

農大是壹所篤行依法治校的大學。依法治校,極端重要。這些年來我們壹再強調並且努力踐行依法治校原則,取得了很好的實效。依法治校,是學校有序高效運轉的需要,是保證公平公正的需要,也是學校育人的需要。依法治校,就是按照法規制度辦事。這裏所說的“法”,既包括國家的法律和有關部門的規定,也包括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依法治校,必然要求各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職,照章辦事,敢於負責,不必事事請示領導。這樣,辦事的效率就會比較高。要做到這壹點,需要所有人都要有到位的法治理念,都要有照章辦事的習慣。當然,學校領導要首先帶頭,用實際行動落實依法治校理念。大學裏的老師和學生有個習慣,壹遇到事情,尤其遇到與制度不符的事情,就想繞開職能部門,直接找書記校長開特例。或者,出於個人或者學科的原因,向學校提出不符合規定的特殊要求。在壹些大學,校長或主管校長的權力比較大,可以直接幹預很多事情。包括招聘、評職稱、985等項目經費的分配,等等。我校現在不存在這些情況。在招聘方面,嚴格實行兩級面試制度,評委當場投票出結果,書記和校長都沒有超越評委會的權力,也沒有繞過學校評委會進人的權力,包括學術人員和非學術人員。評職稱方面,更是如此,學院學術委員會是權威機構。至於985等項目經費在校內的分配,則是壹個復雜的多方面參與的集體決策過程。各司其職,不僅僅是對管理人員的要求,也是對學術人員的要求。籠統地討論“教授治校”、“校長治校”等,內涵不清,沒有實質性意義。正確可行的是依法治校、各司其職。通過規章制度,明確哪些學術上的事,由教授和教授代表們說了算;而其他的事情,則是由學校管理層在廣泛聽取師生意見的基礎上,集體進行決策。依法治校,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這樣就能實現公平公正,而避免個人武斷或者人情因素的影響。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是公正公平的基礎。我校的招生、招聘、評職稱等,都充分地體現了這壹點。依法治校,也是育人的需要。在壹個法治理念濃厚、處處體現依法治校的校園中,學生們會受到強烈的法治觀念感染、熏陶和教育。這樣,他們出了校門,就會成為壹個法治觀念強的公民,從而更好地融入到依法治國的進程中。

農大是壹所追求民主和諧友善的大學。在大學中,自由主要是對學術而言,而民主主要是對管理而言。民主就是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力和機會,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學校管理層要有包容的胸懷,允許和鼓勵各種聲音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反對的意見。民主是個好東西,通過民主的程序,可以集中智慧,開拓思路,凝聚***識。我校實現校園民主的途徑很多,而最突出的是兩種:壹是學校出臺的所有重大改革措施和其他方面的重大決策,均通過幾上幾下的民主過程,廣泛聽取師生們的意見和建議。每年的教代會和學代會,也有很多提案。二是校長信箱制度。叫校長信箱,不過是沿襲了習慣,其實質上是壹個公開的民主管理網絡大平臺。通過這樣壹個信箱,我們勇於接受全校師生的監督,接受批評,聽取意見,釋疑解惑,及時溝通,促進改進完善管理服務工作。我校的校長信箱制度,去年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獲得了普遍高度的好評。希望各位多看看,利用好這個平臺。和諧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校園中人際關系的重要準則。我校倡導積極向上,倡導和而不同,倡導理解包容,弘揚正氣,抵制戾氣。我們努力營造壹個充滿了“靜、和、愛”的校園氛圍,讓每壹位老師,每壹個同學,都能夠感受到溫暖、親切和愉快,在和諧友善中的環境中,追求學業,追求學術。我們的每壹個老師,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壹樣,對學生充滿大愛之心。這種大愛,不是無原則的愛,是關愛而不是溺愛,是包容而不是縱容,是引導而不是誤導。

農大精神和農大品格,遠遠不止這些。我這裏先重點說說這些。這些都是屬於精神層面的問題。除了這些之外,各位肯定也有壹些物質層面的關註,有壹些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包括住房問題、子女就近上中小學問題、工資待遇問題、科研啟動費問題、出國培訓機會等等。所有這些問題,學校都考慮到了。有的,已經有了具體的措施,並且已經實行了多年,解決得比較好;也有的,限於國家政策和各種條件,壹時還難以徹底解決,而只能逐步解決。具體的,有關管理部門的負責同誌還會詳細介紹,我就不在這裏說了。

同誌們,我利用這個機會,交流了我對農大精神和農大品格的壹些體會和歸納。我希望並相信,妳們的加入,會讓這些農大精神和農大品格得到更好地弘揚光大。我也希望並相信,通過堅守和強化這些農大精神與農大品格,會不斷推進我校的世界壹流大學建設。將來,當人們看到“中國農業大學”字樣時,會立刻聯想這是壹所世界壹流大學,而其中的“農業”,不過是壹組優勢學科的特征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