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美國學生畢業後的現狀

美國學生畢業後的現狀

張益唐

18年前,有壹個在美國留學的北大學生。從美國畢業後,因為找不到工作,他被迫在壹家餐館工作。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想回中國。他現在怎麽樣了?

這位留學生叫張,是恢復高考後的第壹批北大學生。當時在學校裏被老師甚至校長寄予厚望。他公派留學美國畢業後,留在了美國,不想回來。

這個選擇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以他的學校和學歷在國內隨便找個工作,總比在美國洗盤子強。張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個選擇給他帶來了什麽?

以洗碗為生的博士生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是不壹樣的,所以每個人對待同壹件事的選擇會有很大的不同。俗話說“這是甜的,那是砒霜”。很多人的選擇在外人看來很不可理解,但對自己來說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博士畢業後,張做了壹件別人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的事,那就是留在美國,哪怕在這裏讀博士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哪怕要洗盤子養活自己。

年份是1992,剛博士畢業的張,今年37歲。其實在當時,這個年齡並不算大,因為作為北大第壹批本科生,他上大學的時候已經23歲了。

況且,對於張本人來說,年齡並不是壹個值得關註的問題。他最期待的是,可以把自己埋在數學的世界裏,其他的什麽都不管。

正是這個想法讓他對未來做出了決定。

博士畢業後,張沒有拿到導師的推薦信。在美國,沒有導師的推薦信會被認為是表現不好的結果,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不會招這類畢業生。

張沒有得到推薦信不是因為他做得不好,而是因為他做得太好了,以至於他的導師都震驚了。這個我們以後再說。

事實證明,美國也面臨著畢業後找工作的問題。張學的是純數學,也就是說他學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用。

按照原來的預期,張畢業後可以在美國的大學裏教書,他的同道兄弟都是這樣。而才華橫溢的張雖然沒有如願以償,卻也沒有無能的悲哀。他是這樣壹個不妥協和模糊的角色。

畢業後,張不知所措。現在擺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壹條路,那就是回國。他就讀的美國普渡大學,在國內教育圈也是相當認可的,也就是說只要他願意回去,隨便找個學校教書絕對不是問題。

但是,張就是不想回中國。在後來的采訪中,他透露回國“世俗的壓力太大了,躲都躲不過。如果妳不發表論文,妳會怎麽樣?”。我能沈住氣。我不想要這些東西,但是妳的家人朋友親戚不允許。"

在張看來,如果他留在美國,他根本就不用考慮類似的問題。後來在美國快餐店打工,在超市收錢,但是他覺得在那裏從來沒有人看不起自己。

也許正是這樣的心態,讓他在未來的十年裏能夠真正投身於數學研究。

畢業沒有推薦信。

其實,早在張就讀北大的時候,他這種淡泊的心態就被當時的北大校長丁看中了。剛進北大的時候,張學的是應用數學,更貼近實際,更好找工作。

然而,學了兩年後,張覺得自己對應用數學不感興趣。他想研究純數學,他認為原始的數學理論有壹種獨特的美。

張的想法在他十歲之前就得到了證實。當時他花了幾個月的零花錢,用十萬個為什麽買了數學生物地理三冊。全部看完之後,她覺得自己對數學最感興趣。

張轉到研究純數學。在張求學期間,壹位美國大學教授來北大交流,提出要接收幾名北大數學系的學生。時任校長的丁當即推薦張為學生,希望張能在純凈的環境下做更好的研究。

於是在1985,張登上了從北京飛往美國的飛機,那年他30歲。

在普渡大學,張的導師是莫宗堅。莫宗堅在代數幾何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張時期初期,我與老師莫宗堅的關系非常好。他們每天聚在壹起討論數學問題,討論了很長時間。但當張告訴他的老師,他的論文題目是“雅可比猜想”時,他的老師覺得不可思議。

莫宗堅認為這個猜想對壹個學生來說太難了,建議他換壹個題目,但張不願意。這可能是師生關系冷卻的起點。

張繼續他的研究。隨著更深入的研究,他發現導師的壹些已經得到全世界認可的研究成果是錯誤的。導師憑借之前的研究獲得了很大的聲譽,如果這個消息傳出去,會對他造成很大的損失。

此時,張已經和他的導師莫宗堅產生了分歧。最終,張論文中使用的莫宗堅的錯誤結論被數學界發現,莫宗堅的聲譽受到打擊。從那以後,師生關系變得很冷淡。

甚至在張完成答辯,拿到博士學位之後,莫宗堅也從未單獨找他談過話。莫宗建後來也承認張的答辯很優秀,但他真的不想給張寫推薦信。

壹把劍需要十年才能形成

張在美國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又不想回國,只能找壹些洗碗、送餐之類的工作。他在美國有許多朋友。看到張的情況後,壹個朋友問他願不願意在他的連鎖餐廳裏“幫忙”。

在朋友的餐館裏,他主要做壹些幫忙記賬之類的工作,有時候也需要人幫忙打零工。幸運的是,這份工作有更多的空閑時間,這讓張有時間思考壹些數學問題。

張喜歡壹個人默默地思考問題。他經常邊走邊思考自己心中的問題。有壹段時間,他住在朋友家。除了吃飯,他幾乎從不和朋友交流。閑暇時,他不是在閱讀別人的研究成果,就是在獨自思考。

在美國工作的歲月並沒有消磨張的意誌。他專心於他最喜歡的數學。但在2010之前的日子裏,他雖然小有成就,但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研究進展。

2010關註數學界著名問題“孿生素數有限區間”猜想。這個猜想已經提出壹百多年了,但是至今沒有人能證明。

張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終於找到了壹種別人從未想到過的方法論。後來他回憶說,在他靈光壹現的那壹刻,如果有上帝的幫助,後面的證明過程自然會被他羅列出來。

他將自己的證明過程提交給了國際數學領域的權威雜誌。全世界的數學家看到後都驚呆了。他們沒想到,壹個從來沒聽過名字的人能攻克這麽難的題目。

成名後,張獲得了許多榮譽和獎勵,但他對這些名利無動於衷。他最懷念的是在朋友家最純粹的研究時間。他說:“我的心很平靜。我不太在乎金錢和榮譽。我喜歡靜下心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們很難對張的選擇做出評價。也許他回國後能取得相當大的成就,有不錯的生活水平。

但對他來說,內心的平靜也許是最重要的。他寧願在壹個不受幹擾的環境裏,在內心的數學王國裏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