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廣州中醫藥大學怎麽樣?

廣州中醫藥大學怎麽樣?

大學專業:

廣州中醫藥大學以廣東中醫學院為基礎,創建於1924。廣州中醫學院於1956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是新中國首批四所中醫藥大學之壹。於1995更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原直屬衛生部,2000年劃歸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入選國家“雙壹流”學科建設大學。2018晉升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大學。2020年成為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建設單位。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貫徹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堅持“德、學、誠濟世”的校訓和“敬德、遠瞻、通融、古為今用、勤於學習”的大學精神,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三元裏和大學城兩個校區,占地1.355畝,建築面積78萬多平方米。專任教師1.608人,其中專任教師503人,副高級教師51.3人。有以國醫大師郭國偉、周岱翰為代表的壹批著名專家教授。二級學院15;2021,招生專業21,有學生的專業27個。其中,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康復治療學7個國家級壹級專業建設點,護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心理學、公共管理、生物技術、體育學6個省級壹級專業建設點。有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臨床醫學、藥學、護理學、基礎醫學等7個壹級學科,社會醫學與衛生管理、科學技術哲學2個二級學科,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3個專業學位類別(領域)。有中醫、中西醫結合、中藥學三個壹級學科,1個中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設有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中醫學三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雙壹流”建設學科1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25個;臨床醫學、藥理學和毒理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實施“卓越博士(中醫藥)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和承擔“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模式改革試點”的高校,入選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重視經典,加強臨床實踐”是我校本科教學最鮮明的特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始於1978,是全國首批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高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規模和培養質量居國內同類高校前列。學校人才濟濟,培養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亮教授在內的壹批優秀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學校的科研工作特色明顯,優勢突出。“脾虛型重癥肌無力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脾虛證辨證論治系列研究”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標誌性成果“脾虛理論的繼承與創新及其應用研究”入選2016《中國中醫重大理論繼承與創新文集》。“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研究”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學校作為主要成員單位參與了國家“523”瘧疾防治項目,在臨床上證明了青蒿素的抗瘧作用,為青蒿素的發明做出了巨大貢獻。李國橋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徐能貴教授項目“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的理論創新與臨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9。學校重點建設國際中醫藥轉化醫學研究所、華南針灸研究中心、創新中醫藥研發服務平臺、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中心、嶺南醫學研究中心、廣東省中醫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科技創新中心(三元裏校區)等重點平臺,擁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57個。該校壹直與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國家合作開展抗瘧研究。全組織派出醫療隊赴加納執行醫療救助任務。承擔了商務部科摩羅瘧疾防治中心技術援助項目、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瘧疾防治技術援助項目和廣東省援建巴布亞新幾內亞瘧疾防治中心項目,科摩羅實現了歷史上首例瘧疾死亡。我校全民服用復方青蒿素消除傳染源的方案被收入《惡性瘧原蟲全民服用復方青蒿素手冊——現場實施》,為加速全球瘧疾防控進程貢獻了中醫藥智慧。學校立足自身優勢,積極參與中醫藥強省建設。目前有4所直屬醫院,4所與政府共建的醫院和適當數量的非直屬醫院。附壹院、附二院入選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高峰計劃”。壹附院成為首批中醫診療模式創新試點單位和第二批“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是全國區域中醫診療中心數量最多的醫院之壹。二附院在“中國中醫醫院競爭力100”榜單中排名第壹,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三附院是廣東省唯壹的三級甲等骨科醫院,以中醫骨傷科為醫院的主導專科。2003年非典期間,我校附屬醫院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抗非典專家組組長,倡導中醫藥早期幹預,取得了突出的臨床效果,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認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校專家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參與制定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壹至第七版診療方案。學校直屬附屬醫院已派出112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派遣專家作為中國政府抗疫醫療專家組組長赴馬來西亞協助疫情防控。學校積極推動協同創新,服務地方經濟。與省內外15城市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幫助農民精準脫貧,促進山區鄉村振興。學校研發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腎育胎丸、和胃止痛膠囊等系列中成藥已成為廣東醫藥企業的核心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十三五”期間,學校大力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科技成果轉化合同資金達7000萬元。全省已建成“南藥”特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50個,種植面積200多萬畝。學校大力挖掘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塑造了獨特的行業人文環境。學校建設的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是全國首批高校國家二級博物館。與附壹院、附二院壹起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首批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成為廣東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窗口。學校充分發揮地緣和人文優勢,積極服務國家“壹帶壹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從1974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截至目前,已為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2萬多名高級中醫藥人才。聯合港澳高校成立粵港澳中醫藥聯盟,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7個海外中醫藥中心和3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學校和附屬醫院與國際知名大學建立聯合實驗室和研究基地,開設特色品牌課程,開展交流項目,開展中醫藥領域的深度合作研究,聯合成立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與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聯合設立中醫藥聯合研究基地。,(以上內容更新為2021年11月)

其他信息:

廣州中醫藥大學,位於廣州,是廣東省“211工程”下的重點大學。是首批四所高等中醫藥院校和國家衛生部臨床藥理研究基地、全國中醫執業醫師培訓基地之壹。它最初由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2000年移交給中央和地方政府。學校有16個二級學院,27個本科專業,橫跨醫、理、工、管、經、文、教七個學科。有6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4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1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