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網絡名人,河南人,曾留學美國。

網絡名人,河南人,曾留學美國。

美國壹個20歲的學霸猝死,可能不是自殺,但我覺得成熟的父愛不應該這麽奔放。

有人說,要持證上崗,很多家長可能會不及格。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與孩子相處,從來都不是壹件容易簡單的事情。壹名20歲留美學生的猝死,再次引起人們對育兒的思考。

長期以來,鑒於傳統的親子關系,我們也註重快樂教育,註重孩子的陪伴,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壹位。並認為這是最好的。張毅出事前,他的父親張越分享了他的育兒經驗,贏得了很多寶媽的敬佩、羨慕和祝福。再加上單親家庭的勵誌味道,張越姐姐已經成為壹個非常受歡迎的育兒愛好。

3月5日兒子在外地猝死,3月6日有育兒研討會分享。這太諷刺了。如此慈愛的父親怎麽會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兒子呢?很多媽媽的育兒夢在驚訝和迷茫中失去了方向。

育兒前輩張越年輕時是國企高管,前途壹片光明。離婚後,他去山野為兒子種菜、養雞、收垃圾,只為全心全意陪伴他。在他整個兒子成長的20年間,他的貢獻是驚人的,甚至是令人震驚的。

20年拍20萬張照片,平均每天30多張,嚇人嗎?烹飪在10年,計算後沒有壹天是重復的。恐怖嗎?孩子的第壹個玩具,第壹雙鞋,所有的獲獎證書和獎杯,而畢業照,這個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每到生日都會保留壹份日報,等等。為了打造壹個屬於自己孩子的兒童樂園,這位單親爸爸租地,自己規劃、設計、建造,做了壹個可以被五星稱贊的“親子莊園”。

兒子出生於2001年,11年,他的爸爸煞費苦心地寫了壹篇文章《得到他爸爸的童話》,共分7段,寫了11種曾經陪伴過孩子的動物。最後全書2001字,思想縝密,用心深刻。

但是,壹個成熟的父愛,這是我們看到的嗎?

著名育兒大V就是這麽養孩子的。無數母親感受到滿滿的愛,好感動,好敬佩。出事之前,沒人覺得這種育兒方式有什麽問題。孩子們自己似乎也很成功。從小他們就是人們口中的陽光學霸。高中階段就讀國際名校,20多萬優秀學生學費全免。美國留學,報讀哲學系。是的,壹切看起來都是那麽完美無瑕。多少人沈浸在這種羨慕的親子關系中。要不是兒子突然去世,很多人還在做夢。

我想說的是,如果兒子沒事,這樣的親子關系沒人會看出問題嗎?妳不覺得有什麽不對嗎?至少當我看到20年的20萬張照片和10年的廚藝不壹樣的時候,我會害怕。這是個什麽樣的父親?他以愛的名義,徹底侵占了兒子。兒子不是雕塑,是私有財產。活了20年,恐怕他壹點私人空間都沒有了。壹切都在掌握之中,壹切都在安排之中。

父親肯定摸了自己。兒子呢?壹定很感動,但內心的沈重只有他自己知道。在美國留學時,張翼德曾說,“我希望在學校的這幾年裏,和壹路陪伴我的同學、老師壹起,努力成為壹個心靈豐富、精神自由的人。”“沒有壹個字關於我的父親。他是如此渴望自由!他希望有更廣闊的生活圈子,不只是父親在身邊。

也許這輩子只能生孩子,但是孩子的壹生呢?他顯然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廣闊,更豐富。

所有的愛都要合適。少是不夠的,多也不是越好。任何愛情都需要空間。占用空間會成為沈重的負擔。這個時候的愛情只會令人窒息。比起兒子需要他,他更需要兒子。付出超出了兒子的自我承受能力。雖然我付出了愛,但我不懂愛。父親永遠不會對他的孩子說不。

甚至對於孩子的死亡,他也表示了無條件的尊重、認可,接受了兒子的最終決定。這就有點執念了。如果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是壹種極端,那不就是妳無限期地習慣了嗎?

想必中國嚴父慈母或者嚴母慈父的傳統家庭教育模式還是比較合理的。家庭完整,不缺關心,不缺愛,不缺挫折和冷水。性格不容易誤入歧途。現在壹味強調“快樂教育”,總是問“妳快樂嗎?”從小到大,沒有壹絲不好,總覺得有點過分。應該有壹定的抗壓能力。

張翼德是否自殺不得而知,但他父親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有人說張翼德中學就讀的國際學校的學生非富即貴,張翼德未必會自卑。也許這壹次,抑郁癥的種子已經種下。也有人說,有的孩子天生敏感自尊,太懂事太強勢,爸爸的無私奉獻成了他的心頭好。悲劇看似突然,其實早已潛伏。

最後壹句,我想對全世界的父母說:付出愛,請活出自己。最後不要犧牲自己,只感動自己。妳愛的對象還充滿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