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看完《帶爸爸去留學》,妳還會送孩子去留學嗎?

看完《帶爸爸去留學》,妳還會送孩子去留學嗎?

很多家庭更看重的是留學資金等經濟方面,而對於孩子自己的意願,是否有條件,以及給家庭帶來的改變和影響,缺乏足夠冷靜客觀的思考。

就像劇中的朱露莎壹家,用朱露莎自己的話說,從小到大,壹切都是媽媽安排的。風箏的線從來不緊緊握在媽媽手裏,從來不放開。父母希望女兒能鳳凰涅槃,盡最大努力讓女兒去美國讀書。她按照父母的意願來美國被動學習,陌生的環境讓她難以應對。當她和媽媽視頻通話,抱怨自己跟不上課程,融入不了當地,快要抑郁的時候,媽媽冷冷地說,家裏人還指望她出人頭地呢。朱露莎掛了電話後痛哭流涕。生活,學習,情感...壹切都讓她無法應對,負面情緒越來越大,甚至自暴自棄。她考試作弊,撒謊,逃避事情,討厭別人,直到參與校園欺淩。最終,父母的留學夢破滅了。

孩子是否有獨立的想法和明確的目標,心智成熟度能否適應海外環境,獨立生活能力,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還有,除了經濟負擔,家庭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希望自己的女兒成功,這是中國很多父母的固有思想。比如,有的家長不惜壹切代價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孩子的留學,給兩代人造成了心理壓力,反而加深了兩代人的情感隔閡,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

《帶爸爸去留學》劇中的劉若愚為了兒子赫爾曼·陳(Herman Chan)的留學,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安穩的生活,遠赴美國,踏上了陪伴眾多留學生家長的同樣漫長的路。她在異國他鄉苦苦經營民宿,但最後收獲的卻是兒子的不理解和丈夫的不忠,多重矛盾襲來,讓她痛苦不堪,無法自拔。

中國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父母雖然在身邊,但並沒有傳遞內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正如《帶爸爸去留學》這部劇所展現的,隨著孩子在國外留學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出身家庭積累的矛盾和沖突越來越暴露和激化。“擔心爸爸”黃承東在校園槍擊事件後嚇壞了,恨不得24小時盯著兒子黃曉東的壹舉壹動。他的過度關心和緊張造成了很多尷尬,父子關系壹度很僵。的父親吳,在他心目中的家庭關系就是錢。吳丹丹到達美國後了解到的第壹件事是,她的父母離婚了,繼母突然作為她的監護人出現,這讓她無法接受。母親再婚的消息讓她覺得被家人拋棄了。

吳用錢解決女兒遇到的壹切問題,以為錢能擺平壹切。陪伴被金錢取代。都說公司越來越火,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通過設身處地地幫助解決問題,她慢慢地走進了吳丹丹的心裏。該關心的時候她要關心,該放手的時候她要放手。雙方建立信任,相互鼓勵和欣賞,尊重對方的成長和人生軌跡。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的人格。每個孩子都是作為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陪伴不再在壹起,更不用說捆綁。重要的是心靈的交流。明智的父母會懂得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調整教育方式,適當退出他的生活。換句話說,孩子大壹點,不要在細節上操縱他,而是培養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再把孩子局限在壹個小世界裏,而是讓他飛向自己的廣闊天空。這是看劇的壹個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