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大江歌調東頭”詩的意義

“大江歌調東頭”詩的意義

解釋:

唱英雄歌,向東方求實,學社科救國難。

刻苦學習,努力突破艱難困苦,難酬滄海之誌,出國求真亦是英雄之舉。

原詩:

大江歌掉頭向東,密群家扶貧。

十年破墻,難酬滄海,難逞英雄。

作者:周恩來

1,“大江之歌,向東轉”這句話氣勢磅礴,表達了周恩來向東尋求真理的決心。《大江之歌》指蘇軾的詩《念奴嬌赤壁懷古》,剛唱完,豪情萬丈。詩的開頭有壹句“不歸之河,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周恩來在這裏使用這個代碼,壹方面是為了顯示他的英雄雄心,另壹方面是為了照顧他的渡海經驗。“掉頭向東”,關槳表示堅定的選擇。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流亡日本時,曾寫下壹首詩:“前方有萬重山,轉身不理我東!”梁啟超表達了離開中國去日本尋求真理的決心,而周恩來的這首詩也反映了他在1917年東渡時的救國誌向。

2.“精研濟貧”指的是他留學日本的目標,即精研多門科學,以拯救瀕臨絕境的中國。

周恩來從中學起就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他所處的時代也是“實業救國”、“科學救國”呼聲高漲的時期。留學大潮中的中國年輕人,大多都有到國外尋求先進理念和技術,以報國救國的願望。

所以他可以在國內革命需要的時候放棄留學日本,為了革命的需要可以去歐洲工作學習1920。

3.“十年破墻”,達摩壁修禪的故事,體現了詩人努力的境界和追求。來自西方的佛教高僧達摩從江南渡河來到嵩山少林寺,在那裏默默修行了十年,最終成功將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成為禪宗的始祖。

周恩來說,在杜東留學也要有佛法的精神,畢業後要像龍壹樣破壁騰飛。“破壁”說源於《歷代名畫》中記載的傳說,說南朝著名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墻上畫了四條沒有眼睛的龍。有壹次他指出龍的眼睛,龍就破墻飛出去了。

周恩來將“面壁”與“破壁”巧妙結合,不僅是修辭上的藝術創造,更是壹種非凡的人生追求。

4.“跳海英雄難酬”,說明他為了革命放棄了留學的英雄主義。“跳海很難得到報酬”就是說跳海很難得到報酬。

“跳海”有兩種理解。壹個是跳海死的意思。比如他為了喚醒中國沈睡的人民,毅然投海自殺,以示警醒。第二,在晚清,出國求實也被稱為“跳海”。我在這裏采取第二種意見,這可能更符合周恩來這首詩的背景。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17年,周恩來19歲留日前夕。

1919年9月,周恩來為了投身祖國反帝反封建的洪流,毅然放棄留日機會,決定回國。

在返日前夕,他的同窗好友張等人為他餞行,並要求贈書留念。周恩來用毛筆獻上這首詩,並在詩後寫下“我年輕時寫了正確的詩”和“為其他利益回國,做好準備,告別朋友”的字樣。這首詩的手跡現存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參考百度百科-大江歌《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