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佛經有多少?

佛經有多少?

什麽是大乘佛教,什麽是小乘佛教?它們之間有什麽區別?

所謂“騎”是梵文yana的意譯,意思是“騎”或“路”。公元1世紀左右,印度佛教中形成了壹些具有新思想、新教義的流派。這些佛教宗派聲稱他們的目的是“幫助眾生”,他們所信奉的教義就像壹艘巨大的船,可以載著無數眾生從這個生死的世界到涅槃的另壹個世界,從而成就佛果。所以這壹派自稱“大乘”,痛斥原始佛教、部級佛教為“大乘”。但是,小乘佛教本身並不承認這個名字。比如緬甸、泰國、伊斯蘭教等國家的佛教,壹直被稱為“南傳佛教”。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表現在很多方面。首先,在佛祖釋迦牟尼看來,小乘佛教壹般把他看作是壹個領袖,壹個導師,壹個達到完全覺悟的人。大乘佛教視釋迦牟尼為強大、有力、全知、全能的佛,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三世(過去、現在、將來)十方諸佛不計其數。其次,在修行方法上,小乘佛教提倡修持戒律、禪定、智慧的“三學”(守戒修持禪定獲得智慧)和“八正道”(八正道的思維和行為)。大乘佛教,除了“三學”、“八正道”,還強調包括“六度”、“四相”在內的“菩薩”修行。

菩薩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壹大特色。所謂菩薩,是指佛教修行者立下大願,要把壹切眾生從苦難中拯救出來,從而得到徹底的解脫。大乘佛教徒把釋迦牟尼成佛前的修行階段,也就是修行“菩薩”的階段,當做自己修行的榜樣。所以大乘佛教徒主張可以在家修行,而不強調壹定要像小乘佛教徒壹樣出家,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區別之壹。大乘信徒把菩薩的修行總結為“六度”“四相”。“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們認為這六種方法是走出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通道。“四相”是指大乘佛教信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與人相處時需要遵守的原則,具體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大乘佛教徒認為,這是菩薩拯救眾生時應該遵守的原則和方法。為了與小乘相區別,大乘信徒把自己的思想理論稱為“菩薩思想”,把自己的修行稱為“菩薩行走”,把自己的戒律稱為“菩薩戒律”。

在教義上,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重要區別在於,小乘佛教普遍主張“我是空的,是否定個體的主觀精神主題,但並不完全否定客觀世界。小乘佛教有些派別通過“分析”的方法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基本成分的存在,這是唯物主義的。大乘佛教普遍主張“人法皆空”,既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他們認為,對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不是通過“分析”的方法獲得的,而是“緣起空”,即壹切“法”都是因緣、組合而成,沒有本質實體,所以是“空”。事物現象的存在只是壹種虛無縹緲的幻覺。”性是虛幻的”,這是大乘思想,尤其是早期大乘思想的壹個重要特征。另外,在修行的目標上,小乘佛教把成就“阿羅漢”果作為修行的最高目標。大乘佛教則以“普渡”為修行目的,以佛法為最高修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