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做壹個孩子心目中的好媽媽要怎麽做?

做壹個孩子心目中的好媽媽要怎麽做?

在每個家庭中,母親幾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她們活躍在各大育兒群和親子群,不斷學習最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成為更好的媽媽。

在古代,孟母三遷和婆婆紋身的故事深入人心。今天,把三個兒子送到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可以看到,壹個明智的母親在孩子的壹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過:“壹個好母親抵得上壹百個老師。”

拿破侖也有壹句名言,“母親是推動搖籃和世界的手。”

然而,教育孩子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母親再努力,也常常會感到焦慮、迷茫、不知所措。

妳有過以下五種情況嗎?

01太嘮叨了

我曾經在壹次親友聚會上看到壹位母親的嘮叨,從她開始吃飯就壹直在嘮叨她的孩子:

“坐著別動。”

“妳吃過了嗎?看看妳到處吃什麽。”

"小心玻璃,別碰倒了。"

“妳要去哪裏?來吃吧。”...

但這些話對孩子壹點影響都沒有,他還在屋子裏跑來跑去,耳邊全是媽媽的喊叫聲。

直到爸爸看不下去了,才壹本正經地說了壹句簡短的指令:“坐下吃飯。”孩子反而乖乖的來吃飯了。

“杯滿則溢,月滿則虧。”如果母親說得太多,教育的效果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反抗。

給孩子定規矩,不守規矩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用規則代替嘮叨的話,會對孩子更有約束力,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寵孩子,沒有原則。

很多媽媽在面對可愛的孩子時,沒有原則。我對他傾註了太多的愛,給他想要的壹切,無微不至的照顧他,保護他不受任何傷害,希望他無憂無慮的成長。

說好了不吃太多零食不玩手機。孩子壹撒嬌,壹哭,母親就敗下陣來,跟他妥協。

這種無原則的妥協,對壹切的溺愛,只會養出自私、懦弱、自理能力差、行為習慣差的孩子。

壹個明智的母親應該知道如何早期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

在行為習慣問題上,要建立的規則要給孩子建立,要和孩子壹起嚴格遵守,不要輕易妥協;除了給孩子愛,還要教會他們去愛別人,學會感恩。

03太強了,不能為孩子做任何事。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強勢的母親。他們脾氣大,要求嚴格,在家裏不折不扣。

我喜歡為孩子規劃壹切,從每天的吃穿到選擇什麽興趣班,學文科還是理科,報什麽專業。我從來不和孩子商量,孩子沒有發言權,也沒有選擇權。

結果孩子越來越依賴。如果他們在未來的成長中遇到挫折,他們不知道如何獨立解決問題。而且孩子缺乏決斷和自信,很難成大事。

不要做壹個萬能的媽媽,為孩子照顧好壹切。放手,適當的放心和信任孩子,允許他去探索,去試錯,去做出選擇,去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成長。

健康的親子關系不應該是控制和占有,而是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不斷的欣賞和支持。

說爸爸的壞話

父母吵架是孩子最不願意看到的。有些媽媽在和另壹半吵架後,喜歡把孩子牽扯進來,經常抱怨另壹半,說另壹半的壞話,迫使孩子和自己站在同壹戰線。

對於壹個孩子來說,他的父母很愛他。偏袒壹方,詆毀另壹方,他會很難受,很痛苦。所以大人的問題都是大人解決,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另壹半壞話,把負能量傳遞給孩子。

母親再生氣,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否定或說父親的壞話,還要努力維護父親在孩子心中的正面形象,用他好的壹面去影響他們。

哭泣的可憐的母親

“媽,我們班這周組織郊遊,每人要交100元!”

“怎麽又交錢了?上次不是剛組織了壹次活動嗎?沒錢,別走!”

有些家長經常給孩子講家裏有多窮,自己賺錢有多難,養孩子有多辛苦。即使孩子想參加集體活動或者同學聚會,也總是因為沒錢而不讓參加。

母親總是為孩子哭泣,無形中給孩子貼上了“可憐”的標簽,容易導致自卑心理的形成。即使孩子將來富裕了,還是會被貧困意識和自卑心理折磨。

明智的母親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無形中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努力工作的習慣,學會體貼和照顧他人。

世界上最平凡的是母親,最偉大的是母親。母愛有無數種方式,包括寬容、放縱或慷慨...作為母親,我們都希望孩子愛自己,也希望妳也能成為壹個能不斷學習和調整自己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積極正面影響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