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茅以升簡介。

茅以升簡介。

茅以升

(1896—1989)

茅以升,土木工程師、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20世紀30年代,他主持設計並組織建設錢塘江公鐵兩用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裏程碑,為中國橋梁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余年,為鐵路科技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是積極倡導土力學在工程中應用的先驅。在工程教育中,我們倡導啟發式教育方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致力於教育改革,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長期擔任研究所領導,是我國工科學術團體的創始人之壹。

茅以升,字唐晨。1896 1.9出生於江蘇省丹徒縣(今鎮江市)。祖籍毛謙,之前經商生活是舉人,思想進步,有革命傾向。曾創辦《南洋官報》,鎮江名人。茅以升出生後不久,全家搬到了南京。6歲時,他上了壹所私立學校。7歲就讀於南京1903創辦的中國第壹所新式小學——四壹學校。191進入江南商學院,1考入唐山路礦學校。1912年,孫中山先生指出了開礦修鐵路的重要性,堅定了茅以升“科學救國”、“工程立國”的道路。從此,他更加努力學習,把建設祖國視為己任。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全班第壹,五年每科平均分92.5,這在這所學校的歷史上是罕見的。1916茅以升通過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優異的表現讓學校的教授們大為驚訝和佩服。壹年後的畢業典禮上,校長當場宣布唐山工業學院(原唐山路礦學校)所有研究生免試報名,茅以升為母校在國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1917,獲得碩士學位。經H S Jacoby介紹,我在匹茲堡橋梁公司實習,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在卡利茨基理工學院夜校攻讀工程學博士學位。1919成為學校第壹個工學博士。博士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創作被稱為“毛定律”,並獲得康奈爾大學“費蒂斯”研究金獎。1979年應邀訪問卡利茨基梅隆大學母校時,校長授予他“傑出校友”獎章,以表彰他對世界工程技術的貢獻。

65438年到0920年,茅以升24歲被請回母校當教授,是中國最年輕的工科教授。從那時起,工程教育已經開始了30多年。次年,任交通大學唐山學院副院長(副校長)。1922年7月受聘東南大學教授。1923,學校成立,首任工程總監。1924年,東南大學工程學院與何海工程學院合並,組建何海工程大學,茅以升任首任校長。1926,北洋大學教授。65438-0928任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即北洋理工學院)院長。1930任江蘇省水利廳長,主持象山新港規劃。1932回北洋大學任教。他在擔任校長期間,在學校管理、教學制度、課程設施、教學設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使學校充滿活力,欣欣向榮,深受廣大師生的支持和喜愛。

茅以升先後五次擔任唐山交通大學校長,始終關心母校的興衰,為母校贏得榮譽和成就。1991年,西南交通大學(文革後唐山鐵道學院遷至四川省西南交通大學)豎立茅以升銅像,以示永久紀念。

茅以升開創了“學生考教師”的啟發式教學法,壹生致力於教育改革,發表了《工程教育研究》等20多篇論文,倡導“先學後學,邊學邊學”,將理論與教育體系實際相結合。

茅以升從選擇橋梁專業開始,就把培養橋梁建設人才,在祖國的河流上建橋作為自己的終身目標。1933辭去安逸教授職務,接受浙江省邀請,擔任錢塘江大橋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錢塘江大橋工程系主任。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裏,茅以升在1937 165438+10月克服重重困難,建成錢塘江大橋,打破了洋人壟斷中國現代橋梁設計和建設的局面。這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的偉大成就,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的裏程碑。1941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授予茅以升榮譽勛章,表彰他在橋梁建設方面的成就。

65438-0942,赴貴陽任橋梁設計工程部主任,籌建中國橋梁公司。著眼未來,他吸收錢塘江大橋工程處的同事和有誌於深造的工程技術人員進入大橋公司,培養他們成為橋梁施工的技術骨幹。

茅以升深知科技進步對國家建設的重要性。1950接受鐵道技術學院院長(後為院長)職務。此時,他雖已年過五百,但仍以非凡的精力和努力開創了鐵道研究所的事業。經過32年的努力,該院已發展成為專業齊全、實力雄厚的綜合性研究機構,為鐵路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鐵道科學研究所的創始人,是鐵道科學研究的先驅。他壹直主張理論聯系實際,強調繼續教育,提倡專項經濟核算,支持科研領導中的新事物。

茅以升壹生努力,不斷研究創新。結合錢塘江大橋的設計和施工,他和工程師們研究了“流沙與沖刷的關系”、“如何將樁頭深埋入河底”、“如何將沈箱穩定在傾斜巖層上”、“合金和鉻鋼棒的性質”,研究了力學和古橋中的基本概念。他的技能、經驗和智慧在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和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和批準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文革”期間,各項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七十歲的他繼續學習,孜孜不倦地鉆研。期間,他應大橋局總工程師的要求,研究了大橋的振動情況,解除了人們對武漢長江大橋在大量人群走過時搖晃的困惑。

茅以升是最早從事科普工作的科學家之壹。1950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成立,他當選為副主席。他是最勤奮的科普作家。在他發表的200多部作品中,關於科普工作的作品和文章約占1/3。他的文章《沒有建不起來的橋》在1981獲得國家新長征科學創作壹等獎。

為加強國際科技交流,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他率團出訪捷克、蘇聯、意大利、瑞士、法國、葡萄牙、英國、瑞典、日本、美國,並作學術報告。他大搞海外華人知識分子的大統壹大團結,號召兩岸科技工作者為祖國統壹建設引橋,極大地鼓舞了海外華僑和港臺同胞。

參考資料:

/kxj/zgkxjszj/CX/gxb/PE/TM 18003001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