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美國留學的愛情生活

美國留學的愛情生活

這是美國新聞。說到美國高中留學,很多家長,尤其是女生家長,都很擔心孩子早戀。大家在中國對美式愛情風格的了解壹般來自美劇,比如《《緋聞女孩》》。劇情中高中生戀愛關系的混亂和復雜與國內不同嗎?小清新?我們的愛情觀有天壤之別。甚至對我來說,在美國高中的前兩年,我看到身邊的美國同學自由戀愛,幾天後約會,幾天後分手。只有少數情侶感情深厚,相處時間長,對美國愛情觀的理解自然也只停留在這個層面。2012年夏天,壹次美國高中生的聚會,讓我第壹次深入思考了美國留學高中生獨特的愛情觀。每到節假日,上海的美國高中黨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聚會,擴大交際圈。那時候我還是高二(高二,包括美國高中的高壹到高四),升入大三(高三)。6月份,我組織了壹個50人的聚會,印象最深的是同學在遊戲時無意中說的壹句話:

?如果妳還是單身,請舉手!?

突然,大廳裏壹排排的手舉了起來。我環顧四周,想在這五十人中找到壹個例外,但我失敗了。我們相視壹笑,壹屋子的留學生和壹群單身狗。

這個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在美國高校鼓勵學生談戀愛的環境下,中國學生找不到交往對象。然而,隨著近年來留學生數量的成倍增長,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身邊談戀愛。從愛中,我們不僅學到了很多如何做自己,珍惜和關心他人,也深深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

我高中唯壹的壹段感情是和壹個白人男孩。他是科學天才。大三的時候,他完成了學校的所有課程,同時選修了三門最難的理科課程。最後提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半獎。

和很多天才壹樣,他有點奇怪:記不住日常瑣事,卻在大家聚在壹起聊天的時候精神失常,在腦子裏的科學世界裏遊蕩,我們也經常因為愛情觀的沖突而吵架。

?妳頻繁要求身體接觸讓我壓力很大。見面的時候喜歡平平淡淡的聊天?我經常告訴他。妳的饑渴羞辱了我,仿佛妳和我在壹起是為了性。?

毫不誇張地說,對身體接觸尺度的不同態度是阻礙中國留美學生談戀愛的通病。即使他壹再聲明他的性需求證明了他對我的愛,我仍然認為這已經越過了我的道德底線。中國人對性非常謹慎,不能只憑直覺。?我告訴他,希望他能接受我的文化背景,也希望他能像我壹樣克制自己的欲望,為對方做出讓步和犧牲。?如果不克制,那人不就跟動物壹樣了嗎?

?這不是妳的底線,而是文化偏見?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開始大談各種偉大的哲學思想和文學作品。聽到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被完全否定,我很生氣。在我看來,他剝奪了我的人權和自由。於是,這壹年,我們分分合合,最後因為這個問題大吵了壹架。他反復強調純愛和性不沖突,我就讓他證明他對我的純愛,他卻說:我願意為妳吃魚。?

呵呵,吃魚?我笑個不停。魚是他最討厭的東西,想想就惡心,可是我就只值壹條魚嗎?他的回答讓我覺得好笑。我第壹次深刻體會到我們之間的文化差距。這並不是說美國人在龐大的人口中善於交際、隨意和自我意識強,而是說我們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是不相容的。在這壹刻,我明白了我作為壹個中國人的愛和價值觀。接下來的兩年,我也放棄了以美國青春期男生為發展對象的考慮。

所以,雖然很多家長擔心早戀,但是男生會嗎?學壞了?,女生會嗎?賠錢?但卻忽略了與國內學生相比,中西方愛情觀的根本差異,使得留學生更難早戀。我認為這背後有三個原因:

第壹,選擇範圍小。因為文化的差距,很多人只選擇亞裔,也就是說全校只有十幾二十個人符合選擇標準。

第二,時間不允許。在很多競技學校,為了參加社會活動、體育、藝術、社團等活動,學生平均每天只睡5-7個小時,所以即使很無聊,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壹段感情。

第三,異地不靠譜。暑假是大多數人的戀愛黃金期。美國各地的學生紛紛回國。通過聚會可以認識很多人,學習更輕松,時間更充裕。然而,假期壹回到相距甚遠的學校,剛剛萌芽的感情就被異地的各種困難擊得粉碎。

記得有個朋友開玩笑的跟我說:我們覺得早戀太晚了,我們的青春都被狗吃了?。當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這是壹部歌頌青春,描寫懵懂愛情的電影,但在我們眼裏,這種純真青春的初戀早就不可能了。

在我十四歲的時候,學校教我們愛情應該是什麽樣子,如何經營壹段健康的感情,擁有健康的性生活,如何在壹段感情中保護自己,保持自己的觀念和價值觀。這些條條框框讓我們在面對感情或者即將到來的感情時,更加理性,少壹些猶豫。

我也不例外。在戀愛中,我會用我學到的東西來指導自己守住自己的位置,不要跟著沖動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是分手後,我壹直把前男友的話放在心裏,雖然我不承認。

想到前男友和我吵架時的語錄,我開始想我之前和他的分歧的源頭在哪裏?這兩年我壹改理科女的形象,做了很多人文方面的研究。漸漸地,我成了文學課上最活躍的演講者,書櫃裏的每壹本書都被我記錄得看不清邊。也是經過這些人文積澱,我對前男友的美國思維和我的有了壹些了解?文化偏見?。

魚是他最大的恐懼,就像我對他性需求的恐懼壹樣。我抱怨他不願意為我讓步和犧牲,我對他放松了道德標準,完全是誤解了他。他不是不願意奉獻自己,而是覺得:

第壹,性和愛不沖突;

第二,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出發點不正確的情況下,自我犧牲是不必要的。

類似的理解偏差存在於中美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國學生的文化背景下,許多概念都是刻板的,但他們往往忽略了這些陳詞濫調背後的真相。說壹個和愛情無關,但對我觸動挺深的例子。中國人說?沒有功勞,還要辛苦?證明了我們重視努力和付出。相反,美國人更註重目的和結果。在他們眼裏,這句話應該是?沒有信用,再努力也沒用?。

我們是壹個勤奮的民族,但勤奮只是實現目標的方式之壹。雖然我們把這個準則放到學習中,大部分時候都能達到預期,但是人際關系比學習復雜得多。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努力雖然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壹種品質,但其實只是壹種建構(人們對非自然事物的定義,壹種虛構的概念)。當我們把它作為道德底線的時候,我們難免會做出壹些假設,認為對方觸碰到我們的底線時,我們會難過,會生氣,會覺得受到人身攻擊,而這些強烈的情緒阻止了我們更理性地審視問題。

當局被迷住了。那時候的我,無法成為自己的旁觀者,無法理解前男友,也看不到自己的文化偏見。現在我充滿了感激,不再否定美國男生。我可以接受和控制美國人和中國人的愛情觀。

文化差異小而復雜,是留學生壹直要面對並努力克服的,也是國內朋友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更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關鍵。對於美國和高中的留學生來說,不僅僅是與美國思維的差距,更是與中國傳統的差距。這種雙面的影響使我們的愛情觀和價值觀獨樹壹幟:我們既能欣賞長流的愛情,也能欣賞閃電般的愛情;愛情觀相同或不同,只要在壹段成熟的感情中能互相傾聽,互相尊重,互相留守,都可以有壹個美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