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長篇連載

長篇連載

(1)

女兒把孫女從中國帶到美國後,覺得孩子自理能力差是其次,最大的障礙是語言。生活在中文環境的人突然來到英文環境,連大人都適應不了,更別說孩子了。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美國生活,女兒在家裏教孫女壹些生活中常用的英語單詞,比如妳好老師,吃飯,喝水,上廁所,準備送孩子去幼兒園。

美國的幼兒園都是私立的,收費標準不壹樣,管理也不壹樣。好壹點的幼兒園要按申請順序排隊,很難獲得入園機會。女兒在居住地附近逛了幾家幼兒園,選了壹家比較遠但條件不錯的給孫女報名,但也需要排隊。老師告訴我她排第三,輪到她入園的時候會叫。這裏的好處就是排隊,壹切都是公開透明的,不會出現插隊堵塞的情況。

咨詢費壹個月800美金,真的很貴,有點痛苦。但是相比其他地方,這裏的收費已經很低了,波士頓比這裏貴很多。據統計,美國托兒所和幼兒園的平均費用為每年11666美元,從每年3500美元到每年18000美元不等。我給孫女報的是當地比較好的幼兒園,收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我心裏也覺得平衡了。在美國,孩子教育的兩端,大學和幼兒園收費最高。所以在壹些低收入家庭,媽媽們會放棄工作照顧孩子,根本不送孩子上幼兒園。美國近30%的孩子由母親照顧。

不到壹個月,幼兒園通知孩子可以送了。女兒帶著孩子辦完入園手續,老師帶著她和孩子在幼兒園裏轉了壹圈,邊看邊介紹幼兒園的現狀。有兒童室內外活動的場所,各種設施和玩具,幹凈整潔,有專門的廚師做飯。根據年齡不同,每個班15個孩子,兩個老師,壹個助教。生師比在美國是統壹的,幼兒園也不例外。雖然他們是私立的,但他們不能為了賺錢而招募更多的孩子。老師管的孩子少了,當然會照顧的更周到,也讓人放心。

周圍都是陌生人,加上語言不通,孫女上幼兒園的頭幾天很不舒服,看到媽媽走了就哭。但是不到壹周,我就習慣了。半個月左右,孫女已經能聽懂老師的壹部分話,點頭或搖頭或者用最簡單的“是”、“不是”、“好”就能基本適應幼兒園生活。三個月後,孫女和老師同學交流基本沒有障礙。我們沒想到會這麽快。似乎在英語環境中,孩子們比我們成年人適應得更快。

(2)

我的壹個親戚是我們家鄉的幼兒園老師。他們幼兒園會教孩子拼音、阿拉伯數字、簡單加減法、兒歌等等。孩子有書,有作業,小學壹年級幾乎所有的課程,還要考試。我國教育部門提出減負,但減負只是口頭上的意思,家長希望孩子盡量多學。他們幼兒園按照上級要求減少了壹些課程,卻引來家長的強烈反對:“妳們幼兒園不教知識幹什麽?”

傳授知識也是幼兒園競賽的需要,從領導到老師誰也不敢怠慢。不僅在幼兒園,在家裏,幼兒也不會閑著,學認字,背唐詩,教兒歌,彈鋼琴,學舞蹈。電視臺不斷推出的壹些童星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人相信“藝不驚人死不休”,這可能會產生神童或明星。不成為神童明星也沒關系。總之,知識和才能越多越好。但是我孫女在美國上幼兒園半年多了,還是沒見過老師教什麽。美國的幼兒園真的什麽都不教嗎?

女兒參加幼兒園小朋友的活動,和老師交流,回家後聽孫女的介紹。要知道幼兒園的孩子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最重要的就是玩耍。

這裏的幼兒園沒有統壹的教材。教什麽由幾個老師決定。媽媽,爸爸,狗,蜘蛛,螞蟻,雪花,南瓜,聖誕節,任何東西都可以作為主題。老師講故事,和孩子壹起玩,引導孩子圍繞主題暢所欲言。討論只是為了交流,沒有答案。目的是啟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初步感知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他們認為這是正確學習的開始。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在美國轟動壹時的壹場著名的官司。1968年,來自內華達州的三歲女孩伊迪絲告訴媽媽,她認識禮盒上的字母“O”,這是老師教的。母親表揚女兒後,對女兒的勞拉三世幼兒園進行了投訴。因為她認為她的女兒過去能夠將“O”描述為圓形的東西,如蘋果、太陽、足球和雞蛋,所以自從勞拉三世在幼兒園教她閱讀26個字母以來,伊迪絲就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幼兒園對後果負責,並賠償伊迪絲精神殘疾1000萬美元。原因是幼兒園剪掉了伊迪絲的翅膀,壹只想象中的翅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創新的源泉和基礎,會影響她壹生的飛翔。看似小題大做甚至無理取鬧的官司,居然贏了!也許是受這個官司的啟發,內華達州也修改了《公民教育保護法》,現在美國的民權法也規定了孩子有在幼兒園玩耍的權利。

玩才是正道,傳授知識成了邪道,不僅邪道,而且違法。中國和美國的幼兒教育理念是如此的不同。感覺新鮮頭暈,壹下子找不到北了!

通過不斷的了解,我們知道這種幼兒教育的觀念並不是美國人獨有的,德國憲法也禁止學前教育。通過國家幹預,禁止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說明他們的幼兒教育觀念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傳統文化的差異,我至今不明白美國和德國的法律為什麽這麽規定。我問過美國的幼教老師,他們告訴我,人生成長是有階段的,教育要符合孩子自然成長的規律。通過早期教育給孩子知識,開發智力,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壹個人成為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因素。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客觀地看待中美幼兒教育,有其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不能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美國的幼兒教育確實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

(1)錄取

美國的義務教育,從學前班到高中畢業,學生就近上學承擔義務教育教學任務的公立學校完全按照居住地劃分。妳可以去妳住的任何壹所學校,不管妳是自有住房還是租房子。學校要看的不是妳的房產證,而是妳最近的電話費或者水電費,證明妳確實住在這個地方。只要妳住在這裏,不管妳是什麽身份,妳的孩子都可以在這裏上學。對我們自己人的孩子來說是這樣,對外國移民的孩子來說也同樣如此。擁有合法身份的移民的子女也不例外,他們依然什麽都不接受。美國政府有壹條紀律,老師不允許問家長移民身份是否合法(那是移民局的事),否則學生可能會被嚇到不敢來學校。合法或非法移民是父母的責任。孩子是無辜的。他們的基礎教育是壹項天賦人權,不可剝奪。

等孫女到了上學年齡,女兒帶著孫女去附近的小學註冊,申請表上寫地址就行了。只要是在學校的覆蓋範圍內,妳寫哪裏,就是學校不問也不管的地方。美國人信任妳。不過,有關機構有時會派人進行抽查。如果發現造假,那就是嚴重的誠信問題。除了罰款,還會有不良記錄,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不便,幾乎沒人敢這麽做。在這裏註冊不僅免學費,還免課本費。相比幼兒園,省了不少錢。課本由學校購買,借給學生,學期結束前歸還學校,下壹學年再借給學生。我覺得美國有錢人真的很小氣,但是老師說這樣既節省了投資,又能讓孩子養成愛惜書本的習慣。

學校報名後,帶孩子去班級見老師。班主任說給孩子買兩支鉛筆,兩本紙質書就可以了。他還說,偶爾學校有活動要付費,給全班同學拍照需要買照片,但這些都是自願的。如果孩子不參加,就不用交錢。另外就是早餐和午餐,可以在學校食堂吃。早餐壹美元左右,午餐兩塊半左右,也可以自帶食物。經濟困難的家庭也可以申請免費早午餐。

(2)看不到學生的成績和排名。

學校離居民區很遠,步行上學的孩子很少。每次上學放學,學校門前都排著長隊的車,壹直延伸到高速公路上壹兩公裏,擾亂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秩序。好在大家都能理解,早上孩子上學,下午放學,總有誌願者在這裏維持秩序,指揮交通,不會出現混亂。每天女兒送孩子上學,有時候我也跟著。經常聽到美國父母對孩子說:“玩得開心!”我壹直在想,為什麽不叫我好好學習?妳上學是為了好玩嗎?美國父母接孩子放學的第壹句話是:“妳今天開心嗎?”好像只要孩子開心,學不學知識都沒多大關系。

我曾多次跟隨女兒參加兩個小孫子的班級活動。我知道美國的小學是班主任,負責壹個班級的教學和管理。多年來,他只負責同年級的教學。有的老師從工作到退休考壹年級,文學、數學、歷史、地理、社會科學等主要課程都是班主任教的。原因是業務會更熟悉。而且體育音樂等課程都有專門的老師負責。美國的教室鋪著地毯,壹個學生,四五張小桌子拼在壹起,學生面對面坐著。教室的角落裏是老師的桌子。通常,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壹起很活躍。教室墻上貼著孩子們的塗鴉作品,五顏六色,腳下放著書包。課堂上似乎沒有規則。有的坐在凳子上,有的坐在地毯上,有的跪在地毯上,有的甚至趴在地毯上。上課當然有老師,但大多是討論和發言,大家都在爭先恐後。老師會肯定所有發言積極的壹面,不會批評指責。沒有錯誤,只有好和更好。沒有統壹的標準答案,甚至老師的發言也只供學生參考。如果學生對老師的發言提出不同意見,哪怕是錯誤的觀點,老師也會欣賞,並給予鼓勵。

學校采用類似班會的形式,定期讓孩子輪流當主持人,帶吃帶喝,和全班同學、老師壹起享用。並向同學、老師介紹自己國家、民族的地理環境、生活習慣、趣事。每個人每學期都有壹到兩次這樣的機會。老師不是吃吃喝喝,還帶東西當主人,體現了壹種平等。我孫女第壹次以主持人的身份參加班裏這樣的主題活動,是她女兒介紹中國的。後來,她的孫女準備並介紹了自己。我感嘆,看似簡單的活動其實並不簡單,給孩子的鍛煉並不明確,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多方面的。幾次練習下來,原本膽小的孫女也大方地站在講臺上,說出了自己想講的故事,進步很大。

美國學校考試成績從不公布,更不用說排名了。他們認為,壹個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考試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主要標準。這種排名會導致對孩子的錯誤引導,孩子會因為考試不及格而灰心喪氣,還可能會受到別人的嘲笑,損害壹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長此以往,會消磨壹個孩子的尊嚴和自信。當壹個孩子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的時候,他的人生能成就什麽?教育應該得到的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壹種學習、思考、研究的興趣和習慣,是人可以用壹輩子的東西。這是另壹種不同於我們通常思維的思維。給我耳目壹新的感覺,也讓我陷入長遠的思考——學校應該教孩子什麽?哪些教材更重要,還是學習、思考、研究的興趣和習慣更重要?!偶爾看到壹篇關於錢偉長的文章。錢偉長從小家境貧寒,在家人的資助下才得以上學。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選擇了歷史系。抗日戰爭爆發,為了報效國家,他發出了“祖國之需,吾本專業”的豪言壯語,決定棄文從理,卻被物理系系主任吳斷然拒絕。(廢話,我物理只考了5分,還想換系。這只是壹個該死的承諾。)當時物理系只有10個名額,入學的學生中有五分之壹想讀書,難度極大。而歷史系主任陳就在周圍打聽,為什麽那個文史考滿分的學生不報,肯定不讓他去。但錢偉長沒有放棄,調動了壹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包括他的叔叔錢穆,加上他自己的執念。事情終於有了轉機,吳終於松口,要求第壹學期,普通化學、普通物理、高等數學三門課,成績達到70分以上,可以先試。這些課程都是他的短板,高考數學物理才20分!從那時起,他開始在科技館努力學習。在此期間,我偶然遇到了華這位自學刻苦的學霸,並給予了必要的指導,使他逐漸適應並越來越好,順利通過了中英庚款會的考試。能在美國留學,師從世界航空航天之父馮·卡門。他的壹生充滿傳奇色彩,為我國國防建設和“兩彈壹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被譽為“中國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錢偉長放棄了自己的長處,選擇了自己的短處,卻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憑什麽?他調侃自己:我有能力學習我在做的事情,我覺得他已經道出了根源。如果把生命拉長,短期的成就和過去獲得的知識就沒那麽重要了。重要的是,探索的欲望和學習的能力會讓壹個人走得更遠。

美國中小學中文教育重視討論,要求思考和表達。妳同意還是不同意某個觀點?如果有,原因是什麽?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麽?鍛煉妳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小學時要求寫書評,鼓勵孩子創作。我孫女真正出版第壹本書是在她五年級的時候。書裏的插圖和封面設計都是她自己做的。我不知道水平如何,但能寫本書出版,我很驚訝。他們的作文題目五花八門,大部分都是貼近生活的,是他們的閱讀體驗,是他們對生活的觀察,有時有些出格的題目讓人觸目驚心。比如學習二戰歷史,讓十歲小孩回答如果妳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妳會支持他投原子彈嗎?妳認為誰應對二戰負責?日本為什麽戰敗等等。孫女四年級的時候,老師留了壹個作業,寫壹篇題為《祖國的昨天和今天》的論文。老師說美國是壹個移民國家,學校裏的孩子或者他們的祖先來自世界各地。學生要了解祖國的歷史,了解祖國的現狀,對未來的發展有自己的評價。看到這樣的作業,我驚呆了!這是壹個大學或者研究生的論文!十歲小孩怎麽做!其實老師不是問寫多少,而是想把孩子的目光吸引到校外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裏。人類生活的時間和空間就是學習課堂,讓孩子用更廣闊的視角看事情,思考問題,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習慣。我曾經在南卡羅來納州的中文學校(每周日上午給孩子上半天中文課)和壹個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聊起他在中國的作文時很感慨。老師作文的題目是‘為什麽壹個房間掃不掉?’他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指出思路來寫,而是別出心裁,大意是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麽都學,什麽都研究,讓每個人都專註於自己的領域,研究某個方向,掃屋掃天下,這個社會才會更發展。沒想到老師在評作文的時候,花了很長時間批評他的觀點。最後,讓他說說自己的感受。也許老師的目的是讓他自我反省,承認錯誤。但他為自己的觀點辯護,引起了老師的雷霆之怒。最後的結論是,這個聽話的男孩是教不出來的,這讓他很尷尬。時隔多年,他依然記憶猶新,尤其是到了美國之後。他認為他的觀點是正確的。雖然老師的觀點沒有錯,但是給出標準答案的做法肯定不利於引導學生的思維。我也認為他是對的。

(3)美國的中小學在加重負擔。

世界發達國家的大多數人都認為美國的義務教育很糟糕,很失敗。在國際奧林匹克知識競賽中,中國學生總是贏得金牌和銀牌,滿載而歸。我們高興,美國人嫉妒。我也多次聽到美國家長羨慕中國學生掌握了這麽多知識,獲得了這麽多獎項。面對中小學教育質量差對美國全球競爭力的負面影響,壹些精英階層叫囂改革,更多的美國人開始思考自己目前的義務教育,認為存在很多問題。

美國學校沒有統壹的教材和要求,義務教育的基礎科目如數學、物理、化學等都低於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幾十年來,美國中小學生的學習水平每況愈下,數學閱讀等科目不及格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有教育界人士直言,美國的義務教育確實到了令人沮喪的地步。國內很多留美學生都參加過G R E考試,也就是研究生考試,但是他們考研的數學水平屬於國內高中甚至初中的數學水平。我認識壹個四川人,在壹家美國企業工作,企業派他回國做區域經理。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回國後入學考試不適應,但在美國絕對是壹流的!父母在家裏竭盡全力給孩子補課,孩子卻依然是班上最差的學生之壹。在網上看到蘇女士寫的壹篇文章。她四年級的兒子去美國讀書了。老師看了中國的數學課本後說:“小學沒必要上數學課,初中初期也沒必要。”蘇女士驚呆了。差距真的有那麽大嗎?孫女上三年級的時候,說班裏有些同學還在扯著手指做數學題。真的,中國基礎教育的紮實程度,尤其是數理化,跟美國沒法比。無獨有偶,前幾天遇到壹個熟人,說他朋友移民澳洲,女兒在國內讀初中壹年級,但是去了澳洲後老師說數學可以讀高壹。

隨著國內外輿論對美國義務教育的抨擊,奧巴馬政府準備大刀闊斧地改革小學教育,要求全國采用統壹標準,改革教材,尤其是自然科學和數學科目,讓未來的中學生能夠掌握現在高中生的部分知識。事實上,奧巴馬決定讓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學習我們的孩子初中畢業或小學畢業的數學,不應該是壹個傲慢的舉動,但壹些美國人認為這不現實,有點離譜!

2009年2月17日,奧巴馬簽署了《美國復蘇和再投資法案》,專門設立了43.55億美元的“力爭上遊”基金,鼓勵學校提出創新措施,提高學生成績。2014年3月,奧巴馬政府向國會提交了教育改革藍皮書。強調所有在教育改革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的州、學區和學校都可以獲得更多的財政資助,並在資金使用方面被賦予更大的自主權。但美國人普遍不看好奧巴馬的決定,教育界也有人認為這根本不可能。

由於美國法律,聯邦政府對教育沒有決策權,各州管自己的事情,各州下的學區自治,學區說了算。各級政府和社會精英手忙腳亂,但在美國的體制下,很難有多大作為。美國堪薩斯州的密蘇裏學區於2000年1月22日開始了壹項實驗。停止周末制,2400多名學生周六要補數學和閱讀課。由於國家的法律,壹開始只是“偷偷摸摸”,後來鼓勵學生參與。奇怪的是,在如此遵守法律的美國,這壹舉措並沒有被禁止,反而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支持,而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也認為該計劃是可行的。大都會學校委員會的研究室主任s說,該委員會管理著堪薩斯州58個城市校區的660萬名學生?劉易斯非常欣賞,直言不諱地說:“這是壹個好計劃。”在中國和許多亞洲國家,為了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美國的許多學校都在進行各種“增加負擔”的實驗,希望提高學生的成績,讓美國的基礎教育重現輝煌,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