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請教幾個關於和諧的歷史故事

請教幾個關於和諧的歷史故事

貞觀之治指的是初唐時期出現的太平盛世。因為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采取了以農為本、減稅、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社會安定。當時的國號是“貞觀”(627-649),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壹個繁榮時期,為後來的開元繁榮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空前繁榮。因為他的年號是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最耀眼的時期。

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吸收了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普通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人為本,常說:“人,水也;六月,周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即位之初,就下令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珍惜民力,從不輕易征收徭役。他患有齊病,不適合住在潮濕的舊宮裏,卻長期住在隋朝的舊宮裏。他還下令合並州縣,以擺脫“人少官多”的弊端,有利於減輕百姓負擔。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領導下,全國統壹,經濟迅速好轉。到了1989年貞觀年間,牛馬遍地,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壹派太平盛世的欣欣向榮景象。

唐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徵前後進諫200余件,數十萬字,都是壹針見血,對改善國家大事很有幫助。

唐太宗非常重視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唐太宗認為,只有選拔壹大批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實現天下大同。因此,他求賢若渴,先後五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擴大考生範圍和人數,以暴露更多的人才。?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時期湧現出壹大批優秀人才,可謂“文武雙全的人才”。正是這些人才,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太宗非常重視法治。他曾說:“國法不是皇帝壹個人的法律,而是天下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法律,所以壹切都要服從法律。”作為壹個萬人之上的君主,唐太宗是壹個開明的皇帝。?法律頒布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了法律的統壹性和穩定性。貞觀時期真正做到了太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反復思量,謹小慎微。他說:“人死不能復生,執法必須寬嚴相濟。”由於唐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時期法制很好,犯法被判死刑的人也少。據貞觀三年的記載,全國只有29人被判死刑,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和法制的最高標準——“刑事措施”可以不用刑罰。

以人為本的思想,打開道路,打開易受訓練的頭腦;重用人才,任人唯賢是準則;急躁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征,成為封建統治的最佳範例,使當時的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與西方國家相比都處於世界前列。

貞觀朝的繁榮是中國任何壹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縱觀中國歷史上幾個強大的朝代,繁榮的標誌無非是貞觀朝,在深層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傳承)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正是因為有了貞觀的統治基礎,武則天才能實現“政治啟蒙”,從而為開元的繁榮奠定基礎。有壹句大詩人杜甫的詩,“憶當年開元全盛時期,壹個小城尚有千家萬戶,米肥粟白,公私糧倉富……”。與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相適應,唐朝的國際威望也達到了頂峰,對外戰爭取得了連續的勝利。保持了壹百多年的持續進攻態勢,疆域極度擴張。朝鮮、漠北和西域的廣大疆域相繼並入中國版圖,西域疆域直抵鹹海東岸的石頭國(中亞塔什幹市)。除了這些人所知道的豐碩成果,貞觀朝的文明程度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首屈壹指的。接下來的文明成就,讓漢民族成為當時已知世界中最好的民族。

貞觀時期,農民占有壹定的土地,納稅服務負擔減輕。有了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大量荒地被開墾,出現了社會經濟繁榮。當時政治比較明朗,經濟發展迅速,國力逐漸增強。

【歷史原因】

[編輯此段落]

1。隋唐更替時期,戰爭期間人口減少2000多萬。戰爭末期,人少人多,是貞觀統治最重要的原因。

2。隋發起了大運河和科舉,大運河的勞工導致了隋的滅亡,但這些都促成了貞觀統治的出現。創建大運河,當時有其弊,但其功在千秋。

3。李世民吸取了隋朝前期失敗的教訓,就像他吸取了漢初秦朝滅亡的教訓壹樣,讓百姓休養生息。李世民本人基本上能夠以開放的心態給出建議。然而,晚期的李世民變了,它不再那麽開明和循規蹈矩。不是讓人民休養生息,而是高歌猛進,未能征服朝鮮。這些都是貞觀之治不能長久的原因。

[盛世]

[編輯此段落]

第壹,社會秩序空前穩定。

貞觀朝的社會秩序令人難以置信,全國只有29名犯人被判死刑。632年,死囚人數增加到290人。這壹年年底,李世民允許他們回家處理後事,明年秋天回來就死(古秋行刑)。次年9月,290名囚犯全部被放回,無壹逃脫。當時的中國政治文明,官員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很少有不公平的現象,國人心中的怨氣也不多。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了生存而冒險;心態平和的人不容易走極端,所以犯罪的概率很少。

歷史記錄:

貞觀時期,“很多官員都是自覺的。”統治群臣嬪妃之家,最常見的名字是豪叔武,都是怕聲威,不敢侵霸他人。在野外旅行時,沒有小偷,監獄裏也常常空無壹人,牛馬野無,外面的家庭也不封閉。也是頻頻導致莊稼豐收,稻谷爭三四塊錢。從史靜到靈表,從山東到海邊,所有的都不是食物,所以都給了路。進入山東的壹個村莊,路過的旅客都會受到親切的對待,或者送的時候會得到壹份禮物。這在以前從未發生過。

第二,開放國界。

唐朝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文明最強大的國家,首都長安是壹個世界性的大都市,就像今天美國的紐約壹樣。當時的唐帝國是天下仁人誌士眼中的“陽光地帶”,各地優秀人才冒著生命危險奔向唐帝國。各國使節在看到唐朝帝國的高度繁榮和文明後,覺得自己的國家幾乎就像壹片未開化的“原始森林”,不願回國,想盡辦法留下來。中國高度發達的文化,讓大多數來中國的各國人民都以自己是中國人為榮(這讓人想起了今天美國的綠卡)。不僅是首都長安,全國各地的“僑民”也紛紛在當地定居,尤其是新興的商業城市。僅廣州就有20多萬西方僑民。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王朝。對外國人入境和中國人出境沒有嚴格限制,就是不擔心中國人出去後忘本;我不擔心外國人進來,篡奪主人的角色。僅此壹點就顯示了貞觀王朝的高度自信,它深信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文明、最繁榮的土地,並不擔心外來文化會淹沒它。貞觀王朝的國民素質如此之高,既不歧視也不迎合外族,更不盲目排外也不“外賣”,表現出壹種目空壹切的國民氣度和王者風範。外國人在中國,就像中國人在自己家裏壹樣,享有和中國人壹樣的公民權利。他們不僅可以發財,還可以從政做官。許多來自阿拉伯帝國和日本的僑民在中國擔任官方職務,有些人還擔任部長級的高級官員。

除了接受大量外國移民,唐朝帝國還接收了壹批又壹批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數百人。私立自費留學生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這些日本留學生回國後,進行了日本第壹次現代化運動――大化至革新,即華運動,都是模仿當時的貞觀王朝,使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日本民族躍進了壹千年。

1200年後,日本帝國進行第二次現代化運動,全面接受西方文化,使自己再次躍進了幾百年,把曾經的老師踩在腳下,在老師的“院子”裏制造了兩次可怕的大屠殺。

日本民族並不聰明,它只是善於學習。這個比別人慢半拍的民族,有壹個最大的優點――落後但不固執。外來文明入侵時,總是主動接受比自己更先進的文化,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從而迅速躍入先進民族的行列。

壹個民族落後不可怕,固執才是最可怕的!

第三,唯壹沒有腐敗的王朝。

中國官場腐敗病菌無孔不入,以至於絕大多數中國人認為腐敗是人類社會的不治之癥,只要有“官”,腐敗就無法避免。當從英美等國歸來的留學生告訴親朋好友,這些國家已經基本杜絕了腐敗時,很少有人不認為他在胡說八道。其實腐敗並不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很多文明程度高的國家在地球上已經基本消滅了腐敗。不僅是美國、英國等現代強國,就連以中國人為主體的新加坡也基本杜絕了腐敗。

這裏的基本杜絕腐敗並不是指完全杜絕腐敗,而是指腐敗在整個官場是壹種非常罕見的現象,腐敗數額不大(壹年的腐敗數額壹般不超過這個人壹年的工資),持續時間也不會很長(很少有人連續犯罪超過三年),而且會很快被曝光,嚴懲不貸。克林頓事件是美國政壇最大的醜聞,但壹個中國人說:我們國家的壹個村長比克林頓浪漫很多倍,美國總統真是個懦夫...

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壹沒有腐敗的王朝,這也許是李世民最值得註意的成就。在李世民統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範,官員壹心為公,官員各司其職。濫用職權和貪汙瀆職現象降到歷史最低點。難能可貴的是,李世民沒有用嚴刑峻法來警示腐敗,而主要是以身作則,建立盡可能科學的政治制度來預防腐敗。面對壹個精明自律的統治者,官員腐敗的動機不大,貪官想找到藏身之地也不容易。明朝的朱元璋對貪腐的懲罰最為嚴厲,貪官壹律處以剝皮之刑,但明朝貪官的數量還是歷史罕見的。可見,預防腐敗主要依靠科學文明的政治制度,事後打擊只能壹時有效,腐敗滋生的社會土壤無法從根源上根除。

第四,分權制的初步嘗試。

中國封建制度的主要特點是權力高度集中,地方服從中央,中央只聽命於皇帝。這種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極大地限制了人民的創造性、主動性和靈活性,很容易導致暴政。

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政府機構實行“三省六部”制,但貞觀年間三省之間的分權初步體現了現代政治特征――分權原則。中書省發布命令,廈門省審核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政令的形成,首先是宰相在設在中書省的政務大廳召開會議,然後將決議上報皇帝批準,再由中書省以皇帝的名義發布聖旨。聖旨發布前,必須報省政府審核。省政府認為不合適的,可以拒絕會簽。如果聖旨缺少會簽,就不能依法頒布。只有經過省政府的“會簽”,聖旨才成為國家的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這種政治運作與現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制度非常相似。西方17世紀興起的三權分立理論,早在1000多年前就被李世民運用到中國的政治制度中,更說明了貞觀王朝的文明水平有多高。最難能可貴的是,李世民規定,他的信件還必須得到省政府的會簽才能生效,從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來潮、心情惡劣的情況下做出有損自己聲譽的草率決定。中國歷史上有853個皇帝,也只有李世民有如此傑出的智慧和頭腦(美國開國總統有點像他的學生)。

5.高度發達的商業。

中國封建王朝的經濟特點是“重農抑商”,商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當低,商人的地位比農民低好幾倍。這也是中國封建經濟沒有得到實質性發展的主要原因。

貞觀王朝是唯壹壹個不歧視商業的封建王朝。不僅沒有歧視,還為業務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壹步體現了李世民的遠見卓識。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導下,貞觀時期的商業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新興的商業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時世界著名的商業城市有壹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沿海的膠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洲(甘肅敦煌)、涼州(甘肅武威)。首都長安和洛陽都是國際大都市。

世界文明的“絲綢之路”是連接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但這條商業通道在唐代才達到最高使用價值。唐朝的疆域空前遼闊。在西域建立了四個軍事重鎮(安西四鎮),西部邊境直達中亞的石頭國(今哈薩克斯坦),為東西方的商旅往來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保障。因此,絲綢之路上的商業旅行層出不窮,各種各樣的大宗商品在東西方之間傳遞,使絲綢之路成為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