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美國高等教育和英國高等教育有什麽區別?

美國高等教育和英國高等教育有什麽區別?

英國大學為加強國家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從1999到2000年,大學在整個經濟中直接和間接創造了超過348億英鎊的產出和562,000個全職等價工作。這相當於英國就業勞動力的2.7%。高等教育機構每增加65,438,000個工作崗位,整個經濟就會因連鎖效應增加89個工作崗位。高等教育經濟的產出每增加654.38+0萬英鎊,其他經濟部門的產出就增加654.38+0.5萬英鎊。

其次,英國高等教育的研究實力雄厚。在過去的50年裏,英國產生了4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的人口雖然占世界人口的1%,但卻擁有世界8%的科學出版物,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出版物有13%是英國的。除了美國,英國在各項測評中取得了比其他國家更好的成績。由於其無可比擬的研究基礎,美國在20個主要科研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英國在15領域的引用率排名第二且不低於任何學科的第五。英國與其歐洲夥伴之間的合作通過框架計劃得到了加強,這大大擴展了其研究基礎。今天,英國的科學和研究是歐盟基金的主要受益者。政府制定了相應的科學、工程和技術戰略,即“在創新中發明”的戰略,這表明政府將大大增加對研究的投入。

第三,大多數學生對教與學的水平感到滿意。英國的高等教育給個人帶來了巨大的好處,93%的全日制第壹學位獲得者要麽找到了工作,要麽繼續深造。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比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高50%,其回報率高於任何壹個經合組織國家。在過去的20年中,獲得學位的學生人數增加了兩倍,畢業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第壹學位的未完成率僅為17%,幾乎是OECD國家中最低的。在競爭激烈的海外學生市場,英國正成為壹個越來越有吸引力的國家。英國有28000名海外學生,占學生總數的8%。從2001到2002年的225000,接近11%。

第四,高校與企業的關系不斷加強,日益密切。2001年,大學創建了175家與創新相關的新公司,而且數量還在增長。專利申請量也快速增長,在1998-1999和1999-2000年達到22%。高等教育研究收入中由公司資助的比例也在增加,甚至高於美國。有許多高等教育機構幫助企業提高創新和競爭力的例子。例如,埃克塞特大學提供的產品開發設備已經使300多家小公司受益。現在高校可以提供更廣泛的課程,為特定公司或企業部門的員工接受繼續教育提供服務。高等教育在支持公共部門(如國家衛生局,NHS)的知識轉移和創新管理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第五,英國高等教育體系成功地從精英制向普及型高等教育體系轉變。1962年,21歲以下的人只有6%左右接受過高等教育,現在18-30歲的人有近43%能進入大學。大學不再是少數精英的地方。雖然參加高等教育的人數在增加,但是勞動力的平均工資津貼並沒有減少,仍然是OECD國家中最高的。沒有所謂的“越多意味著越差”。

與此同時,大學也改變了供應的性質,以反映學生不斷變化的需求。有的高校專門鼓勵因為某種原因不能正常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有的則通過各種新的途徑、方法、新的課程類型來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在1994-1995和2001-2002年,獲得學位級別以下資格證書的人數增加到39%,大大快於獲得榮譽學位人數的增加(12%)。非全日制學習也在擴大,學生可以工學結合。今天,65,438+065,438+0%的第壹學位畢業生通過非全日制學習獲得了資格證書,65,438+065,438+0%的高等教育學生在繼續教育學院學習。在1994-1995年,15%的學生在家學習,在2000-2006年,5438+0%的學生在家學習。

第二,衰落的危險和改革的需要

無論是對現有發展成就的分析,還是對挑戰的認識,都是基於對高等教育價值的認識,《高等教育的未來》白皮書首先表明了政府的價值觀:

“高等教育是巨大的國家資產,它對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福利的貢獻至關重要。大學研究開辟了人類知識的新領域,拓展了知識的邊界,是人類進步的基礎;大學教學為知識統治時代培養公民,增長技能;大學給學生個人和智力上的成就感;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大學推動了經濟,大學畢業生在公共服務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擴大高等教育招生有利於創造壹個更加開明和公正的社會。

在壹個變化迅速、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中,高等教育在用適當和相關的技能武裝勞動力、鼓勵創新和提高生產力、豐富生活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體系帶來的好處意義深遠,但衰落的危險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正是基於對高等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英國政府並不滿足於現有的成功,而是居安思危,認識到衰落的危險。

英國高等教育首先面臨國外挑戰。如今,許多經濟競爭對手對高等教育機構的投資超過了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和美國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占GDP的65,438+0%。日本也計劃將公共投資從0.4%提高到1%,而英國只有0.8%。這些國家都意識到發展知識經濟意味著需要更多訓練有素的勞動力。高等教育正在成為壹項全球事業,競爭對手正在尋求向海外輸出高等教育,這對英國是壹個很大的刺激,因為它傳統上被視為英國市場。

高等教育也面臨著內在的挑戰,即如何吸收、保留和獎勵高質量的學術人員以維持和提高教學和研究,如何維持教學和研究的基礎設施,以及如何確保高等教育的投資(無論是納稅人、學生、雇主或其他人的投資)取得最佳效果。

以研究為例。目前,英國面臨著無法保持其在世界上的優勢的危險。英國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根據研究的質量和數量分配研究經費,在過去的15年裏提高了研究的整體質量,但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繼續加劇。如果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的引用率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雖然英國仍占優勢,但正在下降,這可能與無法有效利用有限的研究經費有關。國際比較表明,其他國家,如德國、荷蘭和美國,將研究經費集中在少數機構。美國研究等級的研究和獎勵僅限於65,438+0,600的四年制院校中的200所。同樣,中國政府正計劃創建65,438+00個世界級大學研究基地。印度有壹個國家技術學院,分布在全國五個地方。這使得英國需要重新審視如何有效地使用研究經費和組織研究。充分發揮集中的優勢,才能保證壹些機構能夠和世界上最好的機構競爭。

壹項研究表明,英國的研究資金不足,並且在研究基礎設施或教學投資方面負債累累,特別是在非研究密集型大學。高等教育近壹半的設施是在20世紀60年代或70年代初建造的,其中許多設施已接近設計壽命,研究數量不斷增加,需要更多的投資。吸引、留住和獎勵最優秀的研究人員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雖然總體數字顯示科學家的流動是“人才流入”而不是“人才外流”,但來自英國皇家學會的數字認為英國最優秀的研究人員是那些出國的,尤其是去美國的。對皇家學會成員的調查發現,1999中有26%的成員在英國以外工作,其中12%在美國。因此,英國需要考慮如何吸引和留住國際上最優秀的研究人員,如何保持穩定的流動,以便最聰明和最優秀的年輕人流入研究領域。除了提高學術工資,還應該考慮讓最優秀的研究人員專心搞研究,少搞教學和行政事務。

克拉克在白皮書的序言中指出,世界的變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而且變化的速度還在繼續增加,而壹個國家控制變化過程並避免其痛苦的能力取決於大學。未來的成功取決於有效地調動人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技能和才能,以及應用知識和理解來增強經濟實力和社會和諧。因此,可以確定大學必須改進的兩個領域是:

首先,高等教育的擴張還沒有惠及各種背景的人才。今天的英國,還是有太多出身於弱勢家庭的人才。他們再有能力,也還是把大學當成遙不可及的地方。

其次,我們必須在利用知識創造財富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這取決於我們能否給予大學自由和資源,以增強它們在世界舞臺上的競爭力。“我們應該給予我們的世界級研究人員穩定的資金支持,幫助他們將想法轉化為成功的商業運作,並消除近年來導致大學衰落的投資不足問題。”

第三,應對挑戰的策略

(A)迎接挑戰需要長期投資和改革戰略。

英國政府想改變近年來投入不足的局面,未來三年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撥款,平均每年超過6%(考慮通貨膨脹)。對學生的經濟資助也將大幅增加,包括為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提供新的資金。這筆額外的投資將增加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入學機會,並幫助大學解決許多問題。

但僅此並不能讓大學在提高升學率和優秀率上得償所願。如果大學要提高質量,擴大招生機會,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迎接長期挑戰,參與全球競爭,它們需要壹些額外的資源,大學和學生的資助體系應該建立在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上。雖然實現這個目標並不那麽容易,但是回避這個艱難的決定無疑會增加下滑的風險,整個國家和學生都會大受其害。為此,白皮書建議:

大力提高對研究和知識轉移的投資,促進世界級研究中心的出現,加強大學支持地方經濟的工作;

改善和獎勵優質教學;

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以滿足個人和經濟發展對高層次技能的需求;

通過恢復助學金和取消預付學費來支持來自弱勢背景的學生;

允許大學每年為每門課程捐贈0至3000英鎊——畢業生可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支付;

通過幫助大學建立捐贈基金,大學可以獲得長期的資金保障。

(二)發揮優勢,推動研究走向優秀。

如上所述,英國大學在研究方面有很大優勢,投入新的資源將有助於大學進壹步提高教學和研究水平。為此,政府將把最好的研究集中到更大的機構,讓這些機構擁有更好的基礎設施,保持更好的學科內和學科間合作,開發純研究崗位,讓優秀的研究人員有更高的收入。具體措施如下:

與2002-2003年相比,2005-2006年的研究支出增加了654.38+0.25億英鎊;

鼓勵和獎勵大型機構的研究,包括合作研究;

加大對領先研究部門和大學的投資,使他們能夠與世界上最好的大學競爭;

制定新的激勵措施,支持新興和改進的研究;

對於政府資助的研究生培養基地,應建立嚴格的新標準,發展和獎勵有才華的研究人員;

*建立壹個新的藝術和人文研究委員會。

(3)加強高等教育與企業的聯系和交流,開發知識和技能。

盡管英國高等教育為英國經濟創造了近340億英鎊的產出,支持了超過50萬個就業崗位,但只有不到五分之壹的企業使用了大學的知識和技能,大學和學院本可以在創造就業和促進繁榮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此,政府將通過以下措施予以鼓勵:

加強高等教育創新基金(HEIF),2005-2006年每年提供9000萬英鎊,鼓勵非研究密集型大學與地方、區域和國家雇主合作;

通過高等教育創新基金資助20個知識交流網絡,獎勵和支持高等教育機構與企業的合作;

不斷加強區域發展機構在高等教育創新資金分配中的作用,並在高等教育機構和區域發展機構之間建立密切的夥伴關系;

幫助部門技能委員會建立企業相關部門與高校的緊密聯盟。

促進高質量的教學和學習

有效的教學和學習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擴大入學機會的基本要素。為此,高質量的教學必須得到認可和獎勵,最佳做法必須得到推廣。這項改革包括:

追加投資不僅是為了研究,也是為了優質教學,為了支付現代化教學,獎勵好的教學,為優秀者提供更多獎學金;

建立英才中心,獎勵良好的教學並推廣最佳做法;

為學生提供更好的信息,包括公布新壹年的學生調查和校外考官總結報告,方便學生選擇;

建立新的國家教學專業標準,並建立壹個新的國家團體-教學質量學會,其目的是發展和促進良好的教學。

(5)擴大高等教育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雖然擴大高等教育的需求很強烈,但不應犧牲質量。為此,政府將通過新的質量類型擴大高等教育,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和經濟的需求:

繼續提高高等教育入學率,使18-30歲人口比例達到近50%,主要通過兩年制以工作為中心的基礎學位實現;

與用人單位合作開發更多的基礎學位,為學生提供資金支持,加強繼續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為這壹進程開辟壹條好的途徑;

鼓勵靈活多樣的課程,滿足更多樣化學生的需求,提高對非全日制學位的支持。

(六)確保公平錄取

提高高等教育入學率最重要的壹步是擴大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參與率,提高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質量。同時,完善對學生的資助措施也有利於消除入學障礙,高校自身應在提高入學機會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政府的壹攬子計劃包括:

恢復對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助學金,取消提前支付所有學費的要求;

要求大學在提高學生繳納的學費之前,制定準入協議,提高弱勢學生的入學率;

任命壹名獨立的招生經理來監督這些協議的執行,促進更廣泛的招生,並確保招生程序公平、公開和專業;

擴大國家的“誌存高遠”計劃,在中小學、大專院校之間建立良好的聯系,提高年輕人的誌向水平;

改革供資機制,適當補償大學和學院為吸引和留住來自弱勢背景的學生而產生的額外費用;

將額外資金增加壹倍,以幫助弱勢學生,並為非全日制學生推出新的獎學金。

(7)保持自由分配。

大學不僅需要短期的經濟資助,還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英國政府將對大學進行前所未有的投資,以解決幾十年來投資不足的問題。政府將繼續成為大學的主要投資者,並給予大學為自身利益爭取新資本流動的自由。壹種方法是鼓勵大學建立捐贈基金,另壹種方法是賦予大學從畢業生中捐贈教育成本的權利。壹般來說,畢業生比沒有拿到學位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獲得更高的收入。盡管如此,政府不會在公平入學方面妥協,並將采取壹些措施確保年輕人不受預付學費的影響。

自2004年以來,低收入家庭學生的補助金有所增加,達到每年65 438+0 000英鎊,受益學生約占三分之壹;

2006年,引入了新的研究生捐款計劃,允許大學每年為每門課程尋求0-300英鎊的捐款;

繼續為低收入家庭學生支付第壹筆學費1100;

廢除預付學費,允許每個學生在畢業後通過對課程的捐款來延遲支付學費。畢業後繳費會通過稅務系統與學生的還款能力掛鉤;

2005年4月起,提高畢業生償還學費繳費起點,允許貸款1萬-1.5萬;

通過推動個人和企業捐贈,幫助高校建立捐贈基金,鼓勵高校增加捐贈資金。

美國高等教育是世界上市場化、產業化、私有化程度最高的,學費也是最高的。其成功的秘訣在於實行沒有“教育券”之名的“教育券”制度。政府不直接管理大學,而是通過大量資金支持學生。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教育券”發明者米爾頓·弗裏德曼指出,政府在教育中有三大職能:1。實施義務教育的立法;2.財政支持學校;3.管理學校。他的結論是,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前兩個職能是合理的,但按照自由市場的邏輯,政府沒有理由親自管理學校。這也是他主張美國義務教育“教育券”的原因,旨在創造教育的市場競爭。事實上,在美國高等教育領域,很多做法都是“教育券”制度。例如,佩爾助學金(Pell Grants)是聯邦政府為低收入學生提供的最大壹筆獎學金,2003-2004年的總金額超過6543.8+026億美元。拿到這筆錢的學生,只要在壹個學校註冊,就會被轉到學校賬戶,學校必須在14天內把錢給學生,否則就是違法。政府就這樣給學生壹筆錢,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用E來“購買”高等教育。他們成為教育的消費者。為了迎合這些消費者的胃口,搶這塊生意,大學不得不給別人提供滿意的教育服務。可見,在這樣的制度安排下,政府絕不是忽視公民的受教育權,壹切交給市場。相反,國家對教育進行了大量投資。美國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是其壹年GDP的2.7%,而歐洲僅為1.1%。有人算了壹筆賬,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妳按標示的價格交了學費去上大學,即使畢業後的收入比大學裏的人高很多,從純經濟的角度來看,還是把錢投入股市比較好。這樣獲得的收益遠遠高於大學學歷帶來的高薪收益。大多數人都是經濟動物。算了壹筆賬,據說沒幾個人願意賠錢讀書。然而,為什麽美國適齡青年幾乎都上大學?因為他們根本不按標價支付,政府支付了很多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