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曾治_主要經歷

曾治_主要經歷

曾治_

曾治_(1879-1929)澤民,上海市人。其父曾珠於65438年至0905年任上海總商會會長。1901年,曾愷的妻子曹如錦去日本留學。次年參加沈心工組織的“音樂研討會”,在東京出版的《江蘇雜誌》65438-0903發表《樂理總論》和《歌唱與教學法》。其中《練兵》《遊春》等6首歌曲是對照五線譜和記譜法印制的。這是公開發展能看到的最早的校歌,也是中國人現在能正式使用記譜法的最早記錄。

中文名:曾治

國籍:中國。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879

死亡日期:1929

職業:音樂家,音樂教育家

主要成就:出版最早的樂理教材。

代表作品:《論音樂教育》、《和聲概論》。

人物介紹

曾治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曾治,又名澤民,1879年生於上海,1929年逝世,享年50歲。他是20世紀初最早赴日留學的熱心青年之壹。他是中國現代音樂啟蒙新時代“學堂樂歌”時期的音樂活動家,是中國現代音樂史上最早的音樂理論家之壹。他試圖建立壹所現代音樂學校,開創了少年音樂教育事業。

曾治的父親曾鑄是壹位具有改革思想的愛國商人。他是上海總商會的主席,對曾治後來開創新音樂有重要影響。曾治早年在南洋公學附屬小學任教。1901年,他和妻子曹如錦去日本留學。按照父親的要求,他在早稻田大學主修法律,並從該校畢業。曹如錦在女子實踐學校學習繪畫和音樂,是早期在日本學習小提琴的女學生。

在日本期間,曾治對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新音樂產生了興趣,並萌發了學習西方音樂的想法。1902年,他參加了沈心工在東京組織的“音樂研討會”,成為最活躍的成員。65438-0903進入東京音樂學院,開始在日本廣泛開展音樂活動。同年,發表了《練兵》、《遊春》、《長江》、《海戰》、《辛》、《秋蟲》等歌詞。,與樂譜和五線譜進行比較。這些音樂歌曲是我國發現的、出版較早的“學堂樂歌”,也是我國人民正式使用樂譜的早期記錄之壹。

藝術成就

丫丫演唱會

1904年5月,以沈心工創辦的“音樂研究會”為基礎,重新組織了“丫丫音樂會”,這是中國第壹個現代音樂社團。曾梵誌的妻子曹如金是中國第壹個赴日學習小提琴的女孩。該協會的宗旨是“在學校發展社會音樂,激發民族精神”。在今年的畢業生告別音樂會上,曾氏夫婦的鋼琴合奏成為最引人註目的表演,被當時的報道譽為“閑適果敢,如入歐洲樂壇,令人耳目壹新”。同年7月,上海廣智書店出版的《樂典》教材被翻譯增補,這是當時最早出版的樂理教材。

全國音樂會

1905第二期《醒獅》刊登了壹則全國演唱會的廣告,發起人朱和簽名。宣布全國音樂會“旨在培養貴族技術,探索起源,拓展民族音樂思想,倡導民族音樂精神”,設立“軍樂”、“管弦樂合奏”、“普通音樂”。

教育成就

開辦學校,經營學校

1907年,曾治從日本回到祖國。當時正值辛亥革命前夕,腐朽的清朝搖搖欲墜,革命浪潮風起雲湧。壹些進步知識分子創作音樂歌曲,傳播愛國革命思想,喚起人們推翻專制王朝。在革命家秋瑾壯烈犧牲前夕,她在1907《中國婦女報》(秋瑾主編)上發表了自己的音樂歌曲《棉女權》(署名“建湖女人”),號召婦女掙脫封建壓迫的枷鎖,勇敢參加推翻清朝,“光復國家”的革命鬥爭。

回國後的那個夏天,他和高、馮等人在上海創辦了壹個利用暑假教授西洋音樂的組織——“夏季音樂研習班”。工作坊的講座主題包括音樂經典、和聲、管風琴、揚琴、小號、直笛、橫笛、大鼓、小鼓等。曾治將日本“民族音樂會”的教育方法引入中國,在中國開展音樂教育。曾治在日本學習音樂,回國後繼續從事音樂活動。他的父親認為這是“無所事事”,但曾治沒有改變他的興趣。

曾治不滿足於建立壹個研討會。他的理想是辦壹所正規的音樂學校。據馮在1959的壹次談話中回憶,他們從日本回來後想辦壹所音樂學校,但由於當時辦音樂學校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未能如願。1908年,曾治得到了實現願望的機會。遵照父親的遺願,他創辦了“上海貧兒之家”,位於當時的上海江南制造局(現江南造船廠)附近。1909年,在貧困兒童之家成立樂團,由馮和高教授。這是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第壹支完全由中國人組建的管弦樂隊。6月3日,1910,上海兒童醫院樂團首次公開亮相,演出多場紀念曾竹逝世兩周年的節目。值得註意的是,他們演奏了亨德爾的管弦樂進行曲和莫紮特的歌劇《魔笛》。應該說,窮人家的樂團能在成立後的短時間內演奏出《魔笛》這樣舉世聞名的歌曲,是壹個奇跡。1910“上海兒童醫院樂團”照片,也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畫面。從這張珍貴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樂隊由39人組成,曾治手持指揮棒站在樂隊的前面,妻子曹如錦手持小提琴站在左邊。

在曾治等人的努力下,上海兒童醫院樂團從1909年底樂團正式成立時的20人左右,發展到19165438年9月的81人,已經發展成為壹個大型樂團。1915,巴拿馬世博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上海兒童之家弦樂樂隊組織法獲得特等獎卡。

淺談音樂教育

曾治還在梁啟超創辦和編輯的《新民叢報》上發表了《論音樂教育》。本文是我國最早系統闡述現代音樂教育問題的論文。此外,他還編著或翻譯了壹些書籍,如《和聲概論》、《民族唱法集》、《管風琴練習》、《簡單進行曲》等。從以上的不完全統計中,不難看出曾治這位多才多藝的人在日本的五年間對現代音樂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所以梁啟超在《飲室詩》中有這樣的評價:“曾治_,上海人,曾在東京音樂學校就讀多年,為中國第壹人。”

和諧的簡要理念

後出版的《音樂教育論》是我國最早系統闡述現代音樂教育問題的論文。之後在《醒獅》雜誌上發表的《和聲概論》壹文,是中國人寫的第壹篇關於西方和聲學知識的文章,成為將西方和聲學知識引入中國的先驅。

其他相關出版物

1903年,在曾治東京江蘇協會出版的《江蘇》雜誌_上發表了《樂理要義》和《唱教方法》,同時以五線譜和記譜法的形式發表了《練兵》、《遊春》、《長江》、《海戰》六首歌曲。第二年,他出版了從美國羅皮亞翻譯過來的《以音樂教學為主》。同年4月,《教育唱法集》編纂出版,這是壹部比較完整的音樂歌曲教材,幾乎與沈心工的《學校唱法集》同時出版,兩本書有異曲同工之妙。1904年5月,曾治在沈心工創辦的“音樂研究會”的基礎上,發起成立了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第壹個新的音樂社團——“雅雅音樂會”,宗旨是“發展學校社會音樂,振奮民族精神”。同年,在畢業生告別音樂會上,最引人註目的表演之壹是“曾治夫婦揚琴合奏”。當時《新民叢報》報道並稱贊他們的表現“無憂無慮,勇往直前,像進入了歐洲音樂界,令人耳目壹新”。評論中引用的例子是否恰當值得商榷,但從另壹個角度說明了他們的揚琴(鋼琴)演奏技巧確實與常人不同。也是在這壹年,他從日文翻譯了英國人編寫的音樂經典教材,這是中國現代音樂史上最早的比較完整的樂理教材。書前有“冰室主人”,即梁啟超所作的“旁白”。

歌曲和歌曲的創作精神

他對學校音樂歌曲的創作理念和方法也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我們國家今天所謂的學校歌曲,比讀者深刻十倍;甚至還有壹句話,就是那些天真到拿著幾十行講義還不知道的人。”他反對用“寒光夕陽雨”“血淚冰心”等陳詞濫調來學習“愛貧怨狂的態度”,或者用“含蓄深沈的文字”來賺取“壹個深刻奇特的名字”,這些都是“沒有受過教育的音樂家”。他指出,“校歌不難為雅,難為稚”,要以“適合教育的理論實際”、“通俗朗朗,寓意深刻”、“直截了當,意味深長”、“以小見大,勵誌”、“求平和,求美好,求有活力的人”為目標。使“幼稚的智,淺薄而有品味”。他認為寫校歌的原則是“取最淺的文學,存其深意,寫成文章。”與其寫,不如俗,其曲不如直,其填不如自然,其雅不如流暢。言欲嚴而義,氣欲旺而神欲流,言欲短而心欲長,品欲高而行欲凈。”他還針對當時學堂樂歌以外國曲調為主寫的弊端,提出了“曲與曲不可分”、“曲與曲不可對立”的要求,認為“背與離也是音樂之大禍”。

偉大的音樂教育家

1913年夏,由於滬南軍事災難等原因,曾治舉家遷往北平從事律師工作,至今仍從事音樂活動。這時,他的興趣轉向研究中國的傳統民樂,他關註京劇音樂的改進。他在北京舉辦了壹場“中西音樂會”,試圖改進中國戲曲(京劇)的音樂,用中西樂器為戲曲伴奏。兩年後,該協會因缺乏資金等原因關閉。

晚年,曾治脫離了音樂活動,性情變得孤僻。他經常借酒消愁,意誌越來越消沈。曾治是當時壹位同情革命的進步知識分子,他雄心勃勃。但當他的理想沒有實現時,他變得心灰意冷,變得消極,這可以說是當時壹些音樂人的無奈和悲劇。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並不是個別現象。

曾治認為“凡行於當今世界者,皆可考於吾國古國”的保守自持思想,是中國現代音樂落後的原因。曾治主張:“在不擺脫古老和自力更生的天性的情況下,發展壹種理想和取得社會進步並不困難。夫樂也。”這些都使我們想到,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曾治作為壹位卓有成就的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活動家,是不應該被遺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