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現代留學生的日本

現代留學生的日本

在1896-1945的50年間,有數萬名日本留學生在中國留學,這不僅在中國留學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留學生出國運動”。從時間上看,日本留學生比歐美留學生晚了幾十年,但從數量上看,近代日本來華留學生人數超過了歐美留學生的總和。縱觀半個世紀的留日運動,根據其自身的發展演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1896-1911年;1912-1937為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1937-1945。第壹階段1896-1911:1896,被清大臣帶到日本的13使館留學生開始在中國留學。65438-0898年,受甲午戰爭中日戰爭失敗的刺激,各省開始派遣留學生赴日。1901清末新政開始後,出現了壹次官私費用留日的高潮。當時的學習地區都是英美德法俄,但是去日本旅遊的占了90%以上。原因如張之洞當年所列:壹是路近,好走;二是省錢,可以多送;第三,用詞相似,容易理解;第四,情況和習俗相似,便於模仿;第五,西學是復雜的,日本人把不必要的都刪節改了。到1906,清政府頒布留學新規,限制留日學生資格後,留學熱開始降溫。由於日本本身的現代化水平較低,加上日本留學人數眾多,質量難以保證。與歐美留學相比,日本留學生的學術水平明顯不足。當時人們戲稱留學歐美是“鍍金”,留學日本是“鍍銀”,有“西方壹流,東方二流,國家三等”之說。留日學生雖然學術水平不高,但學習政治、法律、軍事的學生很多,為後來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準備了壹大批人才,如黃興、章太炎、魯迅等。

1912-1937第二階段:民國時期,赴日留學運動的壹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人數有升有降,有波動。主要原因是這壹時期中日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總的來說,這壹時期日本來華留學人數逐漸減少,清末的高潮不復存在。

1937-1945第三階段:抗戰時期的留日教育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壹是偽滿的留日教育,二是汪偽滿的留日教育。在此期間,兩個傀儡政權每年派遣約1000名學生到日本留學。加上少量的自費留學生,抗戰時期,中國公派和自費留學生約有8 000人(臺灣省省除外)。這個時期的日本留學生有兩個特點:壹是旅行次數多。其中80%以上是在日本讀大專以上,高於戰前的中國留學生。第二,從清末到戰前,留日學生普遍強調文科。抗戰時期,留日學生反叛傳統,學理工農醫的比例大增,尤其是學醫農。這些學生並不都像日本帝國主義、汪偽政權等偽政權所期望的那樣,成為忠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漢奸。很多同學依然堅守民族氣節,用所學的科技報效祖國。

熱愛祖國,報效祖國,也是近代中國整個留學史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