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對外漢語教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降低聽力難度?

對外漢語教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降低聽力難度?

樓主問的其實是如何教好對外漢語的意義:

首先,適當選擇壹些熱身運動,幫助學生消除焦慮,樹立信心。

聽力理解的本質是人們利用聽覺器官接收和解碼言語信號的過程。在現實的交流過程中,語音信號是快速、連續呈現的,稍縱即逝。聽力理解與接受和解碼的速度有很大關系。在聽力課上,如果壹個學生沒有聽清楚壹個單詞或短語,停下來思考,他就會錯過下面的內容,從而影響他對整篇聽力文章的理解。相關研究表明,阻塞性焦慮與學生的聽力水平呈負相關。因此,當我們遇到內容較難、生詞較多的材料時,有必要在聽力前營造壹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消除焦慮,樹立信心。

第二,給學生“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外國學生大多是成年人,他們在學習上有很大的自主權。聽力課比較枯燥,學生的註意力很難集中,所以老師提供的輸入必須是他們認為需要的、感興趣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自然法認為它是為了幫助初學者成為中介者而設計的,聽力活動對語言習得非常重要,人類只有通過理解信息才能習得語言。它強調的是“可理解性輸入”,這是自然法與其他基於理解的語言教學法的區別。自然法則認為,只要學習者聽到有意義的語言信息並試圖理解它,語言習得就會發生。對此,自然法提出了著名的“輸入假說”。假說認為,為了習得下壹階段的語言,學習者應該以下壹階段的結構來理解語言知識,即“I+1”水平(輸入略超過學習者當前水平)。

1.聽力課上盡量避免無意義的輸入。

在初級階段的教學中,學生需要盡可能多地接觸和熟悉目標語言,因此作者的教學側重於句子和段落,尤其是在壹定語境下聽力技能的練習。我用的聽力教材基本沒有“明年是2006年”“他是中國人”這種簡單句。從壹開始,它就以對話和散文的形式出現。筆者認為,如果教材配套,聽力課的難度可以更高。提前輸入會話課或讀寫課的操練,符合自然法中“I+1”的輸入假設。

2.嘗試“I+1”級別輸入。

(1)講課的語速要正常,不能故意放慢語速。

雖然是初級水平,但留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面臨的語速普遍比課本上的要快。我們對外漢語的老師經常聽到學生抱怨,為什麽他們在課堂上基本能聽懂老師說的話,但壹出校門就“聾”了。對於初級水平的學生(不包括零起點的學生),對外漢語教師是否應該在課堂上刻意遷就壹部分學生?筆者在聽力課上的語速略快於平行班的老師,以盡量縮小課堂內的小語言環境與外面的大語言環境的差異。剛開始有同學普遍抱怨不理解。不過壹個多星期後,大家基本都能適應了。

(2)讓學生預習生詞,並在課堂上講解。

因為使用的教材是和綜合課配套的,大部分生詞都在閱讀、寫作、會話中出現過,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拼音來提示。壹些比較難的語法點和生詞,作者只是稍微解釋壹下,沒有過多的展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思維去解決。

(3)補充適當的材料。

如果聽力課老師只是照本宣科,那麽學生可以回家自己聽。如果教師能根據教材內容找到壹些其他相關的聽力材料,讓學生練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還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現在用的教材是《漢語聽力教程》。除此之外,我還找了幾個相關的聽力材料作為補充,每節課都要增加壹到兩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作為補充內容。課後,學生們表示非常喜歡新內容。

第三,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自然法也提出了“情感過濾假說”。克拉申認為,情感因素與外語習得密切相關。人的頭腦中會出現阻斷語言信息的現象,克拉申稱之為“情緒過濾”。壹般來說,自信和動機高的學生學習成績會更好,學習對外漢語也是如此。那麽,在聽力課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做的就是營造壹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緩解學生的心理緊張和恐懼。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非常註意與學生的關系。每節課最好提前十分鐘來到教室,與學生密切交流,課後也不要放棄與學生交流的機會,與他們建立友好和諧的朋友關系。

課堂教學開始,可以先給學生講壹個小故事,幽默的最好。這樣,學生很快就會進入興奮狀態。

在課堂教學中,自然不能死板地聽材料。怎樣才能把壹份看似枯燥的聽力材料變成學生愛啃的“面包”?我覺得可以嘗試以下做法:在聽完壹兩遍材料後,試著找出壹些有趣的目標點,設置好話題,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達到壹種課堂氣氛的高潮,所以這也要求教師在任何時候都要盡量做到課堂語言幽默、輕松。

筆者曾經聽過壹段針對學生的短文,名叫《人才外流》。在這個練習之後,讓學生談論他們自己的觀點和他們自己國家的情況。因為題目很貼近自己的生活,而且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所以大家都特別興奮和活躍。經常是這個學生國家的人去那個學生國家,那個學生國家的人去另壹個學生國家。我問壹個墨西哥學生,她說:“我們國家很多人喜歡移民美國。”我當時就笑了。她會意地壹笑:“大部分都去遊泳了!”話壹停,大家都笑了。

壹堂對外漢語聽力課要保持節奏的放松,學生在相對高度集中壹段時間後,要有壹定的音程和放松時間。學生只有適當放松,才能更好地進行下壹階段的學習。有些老師在聽力課上總是放錄音給學生聽,讓學生壹直練習,學生很容易進入疲勞階段,導致課堂極其枯燥。但有些老師為了活躍氣氛,把課堂教學大部分搞得脫離了課本和資料,學生最後什麽也得不到,這也是不可取的。

第四,采用多種練習方法,增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聽力課的教學中,也要全面深入地實施交際教學法,改變以往的註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聽力課,當然是訓練學生的聽力。聽是交際活動中的壹種輸入活動,輸入是為了輸出。為了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應該采用多種練習方法,如聽和說,聽和寫,聽和做,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但我們必須明確,說、讀、寫只是聽力教學中的輔助手段。這些輔助手段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掌握聽力技巧。比如多聽多看,看文字材料或者看生動的圖片,比如圖片、投影、多媒體等等。想象或字音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結合語音形式和語義,從而幫助他們記憶和鞏固語義。

有的老師可能會說,這樣太麻煩了,壹節聽力課還要找視覺圖像,更何況很多教室都沒有多媒體。其實有時候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條件,站在講臺上就是壹個活生生的視覺形象。

筆者曾經聽過壹段給學生的材料,內容很幽默。很可能是小王在街上遇見了老李。他看到老李拿出壹根煙,以為是給他的,就伸手去接,可是老李自己抽了壹半。小王有些尷尬,突然說:“今天市面上的韭菜這麽便宜,才兩毛錢壹斤!”我給學生看了之後,沒想到他們會有什麽反應。後來我就簡單的根據材料表演了兩個人的言行。現在學生們突然意識到自己笑得失控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其實說、寫、聽的結合同樣有效,比如聽完復述,回答問題,聽寫,邊聽邊記筆記。當這些練習與聽力訓練同時進行時,可以提高聽者的註意力,促進對所聽信息的記憶和理解,從而提高聽力的效率。這裏需要說明的是,課文中的“說”和口語課上的“說”是不壹樣的。主要不是為了表達,而是為了幫助記憶,檢查聽力的質量和效果,避免單調刺激。所以只要說出主要意思,就不用深究單詞、聲調、語法問題等。這裏的“寫”也和寫作課上的不壹樣。學生可以書寫漢字、拼音和母語。解釋他們理解語料庫是很重要的。

我們來看這樣壹道聽力題(摘自《漢語聽力教程》第二冊):

女人:每次我來這裏,妳都聽這盤磁帶。如果我是妳,我會聽夠的。

男:這是我最喜歡的菜。聽壹百遍都不夠。

問:她是什麽意思?

很多同學聽完後不明白是什麽意思,主要是不明白語言點“v+夠了”的意思。對於這個關鍵的語言點我們該怎麽辦?我的方法是讓學生先復述對話中的句子,然後設置自然語境幫助學生理解。我問學生:“妳喜歡在食堂吃飯嗎?”壹些學生回答說:“沒有。”我接著問:“為什麽?”學生回答:“不好吃。我每天都在食堂吃。”我說:“老師也壹樣。我不喜歡在食堂吃飯。我受夠了!””然後我接著問學生,“他壹部電影看了五遍。他怎麽了?”學生很自然地說,“他已經看夠了!"

我們的聽力材料中有壹些題目需要學生做出是非判斷。有些老師只是讓學生把答案猜對了,但這其實是不合適的,因為很有可能有些學生是靠猜對了答案,而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理解材料中的某壹點。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問學生為什麽錯了,為什麽對了,材料裏說了什麽,讓學生按照原文或者自己的話復述。這樣既能客觀了解學生的情況,又能加深學生對語言點的印象。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

以上都是筆者的粗略看法。聽力教學是壹門復雜的學問,單純依靠某種教學方法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目前,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作為對外漢語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學習各種適合的理論,尋求適合的改進方法,發揮語言環境的優勢,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促進聽力課教學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