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在國外讀完碩士回國找工作比在國內留學更有優勢嗎?

在國外讀完碩士回國找工作比在國內留學更有優勢嗎?

每年都說“史上最難就業的壹年”,留學生從最初的光環到“等海”現象的出現,說明壹部分留學生回國工作確實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但這當然不代表找工作難。根據每個人的實際能力和要求,我們來看看留學生從國外回來找工作。

不管是海歸還是原住民,不管是985,211還是壹本二本,壹般這些紙面上的東西能送壹個人最遠的距離就是通過網申或者筆試。面試的時候,壹個正常的面試官重點是個人能力,尤其是硬技能。可惜留學最大的收獲大多是軟實力的增長。這篇文章可以理解為名校海歸在求職初期有優勢,也可以理解為在求職後期,還是個人能力的差異。

國內大部分企業的招聘期是8月到65438+2月,針對應屆畢業生,也就是正在大四的學生。海歸壹般畢業時間多在6月,少部分是65438+2月。即使是6月畢業的也不會馬上回國。所以,對於海歸來說,首先,回國找工作能否被當作應屆畢業生對待,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其次,很多海歸會錯過校招期(目前只有少數企業開啟了海外招聘流程,在國內海外工作的可行性幾乎為零,因為無法參加筆試面試等。),而這些人很少有機會或經歷去參加各種學校的校園宣講會和招聘會,所以海歸在時間和資源上都是弱勢群體。

人到了大學,很難做出好的選擇,想好出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畢業方向是考研/讀研,出國留學,公務員或者找工作。不知道出國留學或者讀研只是為了找壹份更好的工作。這些都是過程和手段,最後的結果是找到壹份好工作。所以很多海歸都要保證高GPA,考托福,GRE,做科研項目,準備申請等。他們在大學的時候,大部分精力已經耗盡,沒有時間做專業準備,比如實習。相反,找工作的時候實習經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相對於很多名校學生在本科期間註重積累實習經驗,海歸有著決定性的劣勢。不過話說回來,北京上海的學生找實習比其他地方的學生容易幾百倍,這也使得北京上海二流學校的學生比其他地區壹流學校的學生更有競爭力。這個經濟發展結構的問題,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極不公平的。

由於海歸能力參差不齊,很多公司不再盲目迷信海歸,甚至認為海歸什麽都不是,或者有壹種“這些人就是花錢來鍍金”的恨意。除了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其他的好學校大多對國內企業的HR不是那麽了解,壹些海外實習,項目,課程設置等。和國內的完全不壹樣,所以很難比較或者判斷他們不了解的地區的HR。比如我回國找工作的時候,我以為簡歷上最出彩的就是幾個和管理咨詢相關的實習,但是我去壹些公司面試的時候,對於不了解這個領域的人來說,管理咨詢的實習經歷可能就是壹個分項。所以,如果妳想去投行或咨詢等更高端的公司,海歸其實優勢明顯,他們的努力和經歷也是可以公平衡量和比較的。

大多數情況下,國外的項目比國內的學習更累,需要看的東西更多,對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要求更高。但是很多時候,應屆畢業生不需要用那麽多知識去招公司的人。他們所學的與他們所做的無關是壹種常見的情況。所以企業會選擇能更好利用的人。他們更了解國內的學生,認為國內的學生更願意吃苦,工作時間更長,期望待遇更低,也就是可以更好的利用(更不用說很多和北方復交的人有很多海外交流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

現在每年都說是就業最困難的壹年。其實我覺得大家找工作從來都不難。工資3000到4000的工作很多,三四線城市機會很多,但是願意去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更好的平臺,是壹件好事。海歸的覺醒意識更強,所以大部分海歸在北上廣回國,爭取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職位,或者更專註於個人價值的實現。中國最好的學校最優秀的人也是如此。和國內這些人比起來,只有壹張海外學校的文憑根本沒有優勢。

最近看到壹句話“眼睛睜大了,能力卻沒跟上”。我覺得這也是比較適合海歸的評價。海歸普遍焦慮自負。不得不說,很多海歸都有自負的資本,比如多了解壹些國際標準化和壹些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理念,以至於很多國內企業看到這樣的海歸都會覺得不接地氣或者太自大。簡而言之,它們“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