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日本留學安陽高中

日本留學安陽高中

光照耀著太陽,月亮和月亮。

——紀念大和尚鑒真東渡1250周年。

楊·

1,250年前,也就是公元763年底,唐代著名高僧鑒真經過連續五次的艱難曲折,終於成功第六次東渡,開始了他10年的傳戒生涯,為佛教戒律在日本的傳播和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今年不僅是鑒真東渡成功1250周年,也是鑒真逝世1240周年,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25周年,可謂是難得的機遇。此時此刻,重溫大和尚鑒真為東傳佛法而不遺余力的感人事跡,從中汲取為實現理想而不畏艱難的不屈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壹、鑒真東渡前的日本佛教:“有法,無法人。”

日本與中國的文化交流自古以來就非常密切。公元538年,佛教從中國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此後,通過海路與中國的佛教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在古代,佛教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橋梁,甚至被中國大陸政治家視為先進文化的代表和載體。隋唐時期,許多日本僧人到中國學習、求法,也有許多中國僧人到日本弘法。他們在傳播佛教的同時,也把中國的先進文化帶到了日本,為日本的社會制度創新和文化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唐代高僧鑒真是最傑出的代表。

到鑒真下西洋時,佛教已經在日本傳播了200多年。7世紀末,中國有545座寺廟,僧尼人數逐年增加。僅北京七大寺廟就有3363名僧尼。日本首都奈良從710到794。聖武天皇(724-749年在位)信佛,用全國的財力在奈良修建了東大寺,在各地修建了國子監,安排僧尼誦讀《金光明經》等護國經典,祈求太平盛世。隨著大量中國佛經和中國佛教著作傳入日本,8世紀形成了奈良的六大學派,即三大學派,即石成學派、法象學派、巨蛇學派和華嚴學派,最後是鑒真開創的法家學派。

在鑒真教到來之前,雖然壹些戒律已經傳入日本,但沒有條件舉行儀式根據戒律任命僧侶和尼姑。僧尼由大乘佛教經典《湛察善惡因緣》等祝聖,或邀請受戒僧人為大乘三居凈界祝聖,或在佛菩薩像前宣誓受戒。按照戒律,僧尼要有腳環才算正式。必須有十個老師(三師七證)或至少五個老師(三師兩證)才能舉行儀式。此外,還有各種程序規定。然而,日本長期以來缺乏系統的法學理論和合格的律師。這是日本高僧榮睿、趙樸邀鑒真東去時說的話:“佛教東傳日本,雖有其法,但無法人。”

當時僧尼有免於階級服務的特權。為了保證佛教的健康發展和財政收入的穩定,朝廷嚴格控制僧尼出家的數量。但在上述去中心化、自由戒律下,很難制止私人僧尼,也很難保證僧尼的質量。為此,聖武天皇致函中國,聘請法僧,進口戒律書籍,以集中戒律的方式加強對僧尼的控制和管理。田萍五年(733年,唐開元二十壹年),聖武天皇帶著甲福寺的和尚榮睿和大庵寺的和尚趙普,乘著唐朝使臣的船到中國學習,並邀請法僧在年傳授戒律。洛陽大福仙寺的道宣和尚(702-760)第壹次應邀到日本傳法。但由於當時沒有十位受戒的老師,仍然無法設壇講戒。

二、壹代高僧:“江淮之間,唯我是主。”

鑒真(688-763)在日本國內被尊稱為“唐朝大和尚”或“唐朝大同”,俗名春雨,廣陵縣(今江蘇揚州)江陽縣人。14歲那年,他隨信佛的父親去廟裏拜佛,決定出家。經其父許可,出家為僧,編於大雲寺(後改名龍興寺)。

18歲時,鑒真從道安的壹位律師(654-717)那裏得到了菩薩戒律,三年後,他去長安的祭壇上得到了壹個足戒。擔任和尚的律師是弘景(634-712)。道安和弘景都是南山法門創始人道玄的弟子,是當時精通佛教戒律的著名律師。此後,鑒真遊歷了兩個北京城,拜訪老師學習,深入研究了佛教經典、法律和“三藏”理論,尤其是法律。

法門是中國佛教宗派之壹。唐代分為三派,均傳四分法。這三個流派分別是:壹是隋唐時期法立(569-635)在襄州(今河南安陽)創立的象步派;二是道宣(596-667)創立的南山法門,著有《刪繁補缺》、《充當鈔票》、《戒墨書》、《戒本書》等四部法門。,同時還撰寫了《高僧續傳》等多部佛教史書。由於道宣長期在鐘南山修行傳教,其法律學被稱為南山法門。文剛(636-727)是道宣最著名的弟子,弟子有洪敬、道安等人。三是長安太原寺懷素(624-697)創立的東塔派。但唐後期,道玄南山法家成為中國正統,其他兩個學派逐漸衰落。在長安和洛陽,鑒真先後向當時著名的法學高僧學習南山派和象步派的法律。據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出版的《三國誌佛學源流》記載,鑒真不僅師從道玄的另壹弟子榮基,還學習了四點法充當鈔本、解魔書、解死儀。隨著財政部律法的再傳,弟子易維、袁誌、權修、惠策、梁大等人學會了四分律。

鑒真遊學歸來,長期在大明寺講經,成為當代著名僧人。比如日本人袁凱的《大唐東晉大和尚傳》說:“江淮之間,唯我為主。”

三六次,我下定決心:“都是為了法律,為什麽不愛惜自己的生命!”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在中國學習了10年的日本高僧榮睿和趙普聽說鑒真的名氣後,前往揚州邀請鑒真到日本弘法。他們先是邀請長安、洛陽的道行、城關、德清、高麗僧人赴日,再通過宰相李的弟弟李上書揚州倉措(主管漕運的官員),負責造船、備糧、準備東渡。當他們到達大明寺時,鑒真正在給他的弟子們傳授戒律。聽了他們誠摯的邀請,鑒真馬上告訴他的弟子們,日本長屋王已經派人帶了壹件千領袈裟到中國送給僧侶們。袈裟邊上繡有16字樣“山川異域,日月同輝,佛家相附”,他相信日本會“繁榮佛教。”然而,沒有壹個弟子回應。弟子項燕向鑒真解釋說,大家都擔心「他國太遠,生活難以維生,海闊天空,壹無所獲」。的確,那時候去日本旅行充滿了艱辛和危險。鑒真聽後斷然說道:

是為禮,何以惜命!人不去,我就去耳!(《西遊記》)

項燕聞聽此言,當即表示也願意與他同行,弟子道行、道行、法仔、壇經、思托等265,438+0人也表示願意與鑒真同行。

自從鑒真決定去日本傳法,並最終到達日本後,他六次東渡,其中五次失敗,第六次成功。

第壹次東渡

唐天寶二年(743),鑒真五十六歲。當時海賊入侵江浙沿海,政府下令封鎖沿海,禁止船只出海。道行嫌韓僧年少如海,反對同事日本之行。但道行對大海不滿,到淮南道孚誣道行私造船只準備出海勾結海賊,並告知有數百賊入城。政府派官員到各個寺院抓人。雖然真相很快被查明,但鑒真壹行準備的船只被沒收,日本僧侶榮睿和趙樸被拘留。第壹次向東穿越失敗了。

第二次東渡

同年9月,我又要東渡了。榮睿和趙樸從拘留中被釋放後,他們訪問了鑒真,計劃他們的東行。買下了壹艘原本屬於嶺南采訪者劉菊蓮的戰船,雇傭了18名船員,準備了足夠的幹糧,準備了《金花衍經》、《大般若經》、《大姬靜》、《大涅槃經》以及各種章、條、袍、香料、藥材等。現有弟子17人,包括項燕、道行、思陀、日本高僧榮睿、趙樸等,以及制玉、繪畫、雕刻、鑄造、刺繡、刻碑等工匠85人。12月,帆向東下,不幸的是,船被巨大的風刮斷了,大家不得不返回岸邊。

第三次東渡

天寶二世末或天寶三世初(744)。船修好後又起航,向東南方向駛出長江口。風浪很大,船在舟山以北不遠處拋錨,鑒真壹行又上岸了。水和米都用完了,他們餓了三天。政府得知消息後,將他們安置在薊縣(今浙江鄞縣)的阿育王廟。

第四次東渡

天寶三載(744年),鑒真57歲。越州僧人得知鑒真要東渡時,出於對鑒真的熱愛,向政府告發“日本僧人榮睿引誘大和,想回到過去的故土”。山陰縣官員派榮睿到首都逮捕枷。當他去杭州時,榮睿生病接受治療,後來他被壹個謊稱自己病死的人救了出來。鑒真非常贊賞榮睿和趙樸的表現,他們“意誌堅定,不後悔”。為了不讓他們失望,他派弟子法金等人去福州買船,準備食物。鑒真帶領30多名弟子借故南下,先遊覽了天臺山的國會寺,再經臨海縣(今浙江省臨海市)、永嘉縣(今浙江省溫州市)前往福洲。揚州崇福寺的靈祐等弟子擔心鑒真“生死難料”,上書朝廷阻止鑒真東渡。結果,江東道的采訪,讓傳中各郡迅速留住了鑒真壹行。鑒真壹行被大人攔住,送回揚州,住在崇福寺。政府下令寺內三綱(寺主、上座、那威)嚴加防範,“不要傳到他國”就這樣,第四次東渡雖然準備好了,卻沒能成行。

第五次東渡

天寶七年(748),鑒真61歲。榮睿、趙樸從同安縣(今安徽潛山縣)到揚州崇福寺與鑒真會合,商議第四次東渡事宜。鑒真像第二次東渡壹樣,讓人造船、備佛經、買香藥、備食物、買雜物。有14隨從,18水手和其他隨從,共35人。6月27日從揚州起航,進入東海,航行到跨州界上的三塔山(定海的小洋山),停留壹個月,再在夏風山(舟山附近)停留壹個月。10 10月16日,它再次起航,很快就遇到了巨大的風浪。鑒真壹行唱著觀音菩薩的名字,小船在蛇海、飛魚、飛鳥中漂流。他們每天吃少量的生米充饑,卻沒有壹滴水解渴。還好下了兩天雨,他們用碗接雨水解渴。

鑒真壹行在海上漂流了17天,在周振(今海南三亞西北崖城)海岸上岸,受到周振的熱情接待。北上萬安府(今海南省萬寧縣北),“大領導”馮若芳給予了周到的支持。此後,鑒真壹行北上遠至崖州(朱雅縣,海南瓊山縣東南),應請在此建寺,傳授僧尼戒法。今天經過廣東、廣西、江西、江蘇等地,受到軍政要員和僧尼的熱烈擁護。他們要請僧尼傳法,給菩薩戒律。當他到端州(今廣東高要縣)時,榮睿不幸去世。鑒真為它哀悼和哀悼。

天寶九年(750),趙樸告別鑒真,前往嶺北時,鑒真淚流滿面地說:“為了傳戒,我發願渡海,所以不能赴日。”(《西遊記》)此時已63歲。由於炎熱的氣候和內心的悲傷,鑒真患上了眼疾。不幸的是,他受到了“會議半決賽”的不當對待,導致失明。當我去冀州(今江西吉安)時,弟子項燕過世了。大約過了十年(751),鑒真才回到揚州。

鑒真赴日之前,講學四分法和四分法書(作為法力的著作)40次,宣講四分法法幣70次,講輕重儀10次,講噶瑪書10次,還主持修建寺廟和造像,扶貧設齋。組織編寫三冊全部經典,每冊11000冊;4萬多名僧侶和尼姑被任命為神職人員。主要弟子35人,“且為領袖,各在壹方,傳法於世,導眾生。”

第六次東渡

天寶十二年(753),鑒真66歲。日本大使藤原清和、副大使蘇遊和秘書監在會見唐玄宗並完成外交使命後,與在中國學習了36年並擔任秘書監和唐代魏的(阿部中馬路)壹起取道揚州回國。他們於四三八年六月六日+四三八年十月六日+五月六日到揚州嚴光寺拜謁鑒真,鄭中立邀請鑒真乘船赴日弘法。鑒真同意了。於是他準備第六次橫渡東方。

鑒真壹行沖破官府的種種阻撓,駛往蘇州港黃四浦,改乘日本公使的船。陪同弟子法金、壇經、思托、易經、法仔、法成共65,438+04人,以及尼泊爾等弟子3人,共24人。

他們帶到日本的物品如下:第壹,佛像和菩薩,繡像;二是佛經,包括唐翻譯的《華嚴經》、《大品般若經》、《達吉經》、《南本涅槃經》等。三是律學,包括《四分法》、《壹線僧尼戒書》、《法學理論》二十二法明;第四,法家有三大流派,大部分是南山法家所宣揚的著作,如註註四分法、註註四分法、解墨術、代鈔等。,以及《四分律疏》壹書,東塔派懷素之作等。第五,天臺宗的著作,包括隋的《摩訶觀》、《法華玄儀》、《法句》等。第六,珍貴文物和手工藝品,包括東晉王羲之真跡1件,王獻之真跡3件,水晶、金銀制成的法器等。此外,還含有香料、藥物等。

165438+10月15日,四艘日本船同時從蘇州黃浦寺起航。12年2月20日,鑒真的船乘風破浪,到達日本薩摩阿多縣秋尾屋浦(今鹿兒島川邊縣金芳鎮秋木)。鑒真壹行被派往九州北部的太宰府(在今天的福岡)。此時是孝謙天皇田萍聖保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相當於公歷65438+公元754年十月二十三日。

四、傳法日本:“布戒傳法,壹任壹任。”

當鑒真抵達日本時,聖武天皇已經在五年前退位,而他的繼承人孝謙天皇是他的女兒。田萍聖保六年(754年)二月四日,鑒真壹行抵達都城奈良,受到熱情接待,並遷入東大寺。律師唐玄宗、高僧婆羅門菩提等人,以及100多名朝廷官員,在右大臣豐臣藤原和塔納揚·藤原·中上的帶領下前來朝拜。四品官到府看武帝的詔書:

大德和尚不遠千裏從滄波來到這個國家投票,是真誠的,也是令人欣慰的。這東大寺我建了十幾年了,我要設壇傳戒。我有這顆心,日日夜夜都不會忘記。今天大德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傳戒,是與我內心的默契。從今以後,我要教戒,傳法,我要做壹個大和。(《西遊記》)

聖武天皇在位的那壹天,他主持修建東大寺,並派人到唐朝聘請律師。在這道聖旨中,他授予鑒真管理戒律和宣講法律的權力。不久,鑒真被授予日本最高榮譽——“鄧川驅魔人”。

四月初,東大寺魯舍那佛殿前設壇。鑒真將菩薩戒指授予吳聲天皇,光明太後、孝謙天皇和皇太子也登上祭壇接受戒指。從那以後,鑒真主持給440名新出家的和尚戴上了腳環。80多位日本僧人,在佛學上很有造詣,認識到以前的戒律與戒律不符,屬於“無戒”。出於對鑒真的欽佩,他們都拋棄了舊的戒律,並把鑒真作為壹個戒律來重新制定。

此後,鑒真被任命為僧官和小僧都。田萍聖保七年(755),譚潔醫院在東大寺建立,成為日本的中央譚潔。鑒真還在這個院子的北面修建了唐寺,作為傳授戒律的地方。次年5月,鑒真與日本高僧梁邊同時被任命為京師大和尚,鑒真弟子法進被任命為律師。這壹年,吳聲天皇去世。天平堡年間(757),鑒真在孝謙天皇的壹處舊址上建立了唐趙體寺,並在此與弟子們壹起學習和傳授戒律。天平堡子二年(758年),淳仁皇帝冊封鑒真為“大和尚”,並說:“如果妳對政治事務不耐煩,就不要再做和尚了。聚集各寺院僧尼,欲學戒者,屬教團。”(《續日本史》卷21)鑒真不再擔任僧官,專心在唐代趙體寺教授法學,培養人才。

應鑒真之邀,日本朝廷先後在東日本的下關(今櫪木縣)、養樂寺和西日本的齋藤優子(今九州福岡縣)的觀音寺設立了戒壇。與東大寺內的戒壇壹起,成為日本朝廷統壹控制下的僧尼“天下三戒壇”。過去,日本僧尼受戒後,朝廷頒發蓋有行政部印章的“公考”,作為僧尼合法身份的證明。鑒真赴日創立新的授戒制度後,改為由十大授戒師聯名簽署的“戒律”,作為法律認定。

田萍堡子第七年,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五月六日,鑒真病逝於西方,終年76歲。根據鑒真的遺囑,斯托和其他弟子在東大寺的譚潔庭院裏建立了壹個電影院。日本朝野和佛教界對鑒真的逝世表示悲痛。日本裕仁八年、唐代宗大歷十二年(777年),日本大使赴唐宣布鑒真逝世,揚州各寺僧人得知噩耗後均穿上喪服,哀悼三日。

5.鑒真的功勛照耀著日月,鑒真的精神樹立了千古的榜樣。

鑒真僧侶具有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秀品質。《西遊記》中有壹段話,形象地概括了鑒真以生命為代價六次東渡的經歷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大和從天寶二年開始傳戒,五度衣冠,渡海艱難。雖然是飄回來的,但我不會退。到我在日本度過的第六次,始終有36人執意要去(按:死),200多人改變主意(按:改變初衷)。唯有大和尚,學僧光芒萬丈,天臺僧思之。壹直是六度。過了十二年多,就來傳聖訓了。妳懂得對事物的慈悲,懂得如何長久,懂得以生命為代價付出多少。

鑒真為傳播日本戒律、傳播日本文化、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鑒真壹行赴日講法,改變了戒律不能依法傳授的局面,為日本在壹定時期內控制僧尼數量,維護佛教正常有序發展創造了條件。

(2)鑒真向日本僧侶傳授戒律,培養了許多掌握法律知識並能以戒律為法傳授的人才。鑒真被認為是日本法家的始祖。

(3)鑒真在日本的弟子很多,其中法津(709-778)是鑒真的左右手,傳道授業解惑,被日本法家視為繼鑒真之後的“二僧”。他寫了大量的法條註釋,經常給日本學者講天臺三大部四講,很受歡迎。斯托積極協助鑒真建造唐朝的趙體寺。他不僅教僧侶們法律,還教授天臺宗的教義。他撰寫了日本最早的佛教傳記《李嫣僧人錄》,並撰寫了《鑒真傳》、《大唐僧人傳》和《上鑒真傳》。《日本元開東征傳》主要是根據這本書寫成的。鑒真死後,唐代的趙體寺由儒寶主持。他進入平安時代後,由桓武天皇、他的嬪妃和皇太子出家,被日本法家視為繼鑒真、法金之後的“第三僧”。

(4)鑒真及其弟子還整理佛經,在修建唐禪寺、唐趙體寺等寺廟時,將中國的建築技術、雕塑、美術等傳入日本。鑒真擅長醫術,精通醫學。健大師的秘方在日本的圖書目錄中有記載,可見他對日本醫學的發展也是有貢獻的。

鑒真和尚是唐代中華民族的中堅力量之壹。他為日本佛教的發展和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將永載史冊。他百折不撓、壹往無前的東傳佛教精神將為後人樹立榜樣,並將永遠激勵後人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鬥,激勵中日兩國佛教徒和廣大民眾在新世紀繼續為發展中日文化交流、實現世代睦鄰友好作出貢獻。

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我們也可以從大和尚鑒真的光輝事跡中汲取有益的啟示,獲得克服困難、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