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迫切需要總結康有為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規劃方面的積極意義。

迫切需要總結康有為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規劃方面的積極意義。

康有為的教育思想。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縣人,後人稱南海先生。他是戊戌變法的領袖,是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重要教育家。康有為把教育作為實現改良主義的首要工具,提出了壹系列適合資產階級要求的教育思想和主張。他討論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學校教育的制度、內容和方法以及婦女教育。

康有為認為,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繁榮是重視教育的結果。他指出

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人才多則國強,人才少則國弱”;“太平世界重在培養人的智慧,最重視學校”。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護國、護種、護教”;這裏的“國”指的是大清帝國,“種”指的是“漢滿混血種”,“教”指的是孔孟之儒。

康有為在《請開學校折》中提出了近代學校的系統化方案,建議將書籍

學校改成了學校,每個鄉鎮都有小學。孩子7歲入學,18歲離校。孩子“不進學校就懲罰父母”。小學生學習的科目有文學、歷史、數學、地理、物理、音樂等等。每個鄉鎮有壹所中學,分為初高中兩種,每所2年。除了繼續小學科目,還增加了外語和實用科目。專門的高等院校和大學設在省會。大學分四科:經學、哲學、法學、醫學。史靜建立了大規模的史靜大學堂。他關於學制的建議被光緒皇帝采納,並以詔書形式公布,但由於變法失敗而未能付諸實施。

康有為主張對受教育者進行德、智、體、美教育,特別強調對封建文化的學習。他反對說,當時的學校只教詩詞歌賦,不講求“聖道”。

①《在改革中的天堂花園的文學記錄》,《戊戌變法》,第134頁。

現象。他認為不可能創造出“有智慧的人”。康有為在廣州萬畝草堂講學時,他的“教學目的是以儒、釋、宋明學為體;用史西學”,“德育占十之七,智育占十之三,體育尤為重要”。在這所學校裏,他貫徹了孔子“以道為旨、以德為基、以仁為本、以藝為遊”的教育綱領。他的全面發展教育思想具有積極意義,但他過於強調封建道德教育,使其思想局限於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圈子。

康有為提倡女子教育。他批判封建禮教,“三從四德”,呼籲男女平等,婦女解放,選拔女性人才,婦女參政。他主張女性應該享有與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權,並提出“小學院”的教師應該是女性。他抨擊了當時學校不培養女性的現象。

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了太平天國時期的兒童公共教育思想。所謂公養,就是政府對孕產婦和嬰兒的扶持和養育。每位女性懷孕後,進入“人民醫院”進行胎教。嬰兒從出生到3歲進“養老院”,3-6歲進“孕院”。這相當於現在托兒所和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所謂公立教育,就是由政府設立各級學校,向6至20歲的青少年提供免費的普及教育。這種公共教育的理念就是教育平等的理念,即每個社會成員,不分性別,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康有為還提出了派遣留學生留學的主張,認為這是向西學取經,培養。

培養新人的有效方法。特別是他提出要派人去德國留學,認為德國是“文學之最”,是主權國家,更適合中國國情。他提出的派遣方式是:各縣自行挑選優秀子女,其中大縣3名,中縣2名,小縣1,費用由各縣自籌。這些建議和主張充分顯示了壹個教育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和遠見卓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