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通過留學獲得加拿大移民資格要難得多。

通過留學獲得加拿大移民資格要難得多。

3月24日,加拿大“快速入境”(以下簡稱EE)政策自6月5438+10月1開始實施。對於很多剛從加拿大大學畢業的留學生來說,這壹新政策大大增加了他們現階段申請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的難度。

例如,假設妳在2008年來到加拿大。當時妳面對的是聯邦政府將留學生工作簽證延遲到最多三年的好消息。壹時間,轉移民的留學生比傳統的技術移民更有優勢,因為不用找工作就可以申請工作簽證留在加拿大。找到雇主後,如果選擇的職業符合相關要求,可以通過加拿大經驗(CEC)或省提名計劃類別申請移民。

2013,11月,加拿大移民部(CIC)突然宣布廚師、行政等6個職業不再符合CEC的要求,政策將於次日生效。之前很多留學生為了順利移民,選擇了上述專業作為學習目標。新政壹出,很多人壹夜之間不得不重新選擇。我認識的人中,有廚師工作壹年,卻要報考其他專業從頭學起,平白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嗯,等妳轉專業了,我覺得妳終於可以達到CEC的要求了,然後就可以申請移民了。因此,當新的EE渠道到來時,它被納入更大的競爭池中。

放松限制還是加劇競爭?

EE渠道包括聯邦技術移民項目(FSWP)、聯邦技術移民項目(FSTP)、加拿大經驗移民項目(CEC)以及部分省份的省提名移民項目(PNP)。申請人需要根據新的評分系統自動排名,符合條件的候選人可以被邀請進入移民申請流程。

這個新評分系統的最高總分是65,438+0,200。第壹部分是個人因素,占600分,另外600分只給雇主獲得“LMIA”或省提名計劃(簡稱PNP)的申請人。

截至3月21日,經過五輪抽簽,已邀請5214位申請人申請永久居民。前四輪最低分是735分,也就是說所有成功邀請的人都有600分,第五輪最低分已經降到481分,也就是說邀請了非LMIA或者PNP的人。

這涉及到幾個不得不說的問題。

首先,加拿大政府頻繁調整留學生轉移民政策的出發點是否成立?背後有什麽政治考量?

雖然被邀請人的最低分已經降到了600以下,但是如果有LMIA或者PNP的提名,在移民競爭中會占據非常巨大的優勢。

LMIA源於2014加拿大臨時外籍勞工制度改革。壹方面,政府將原來的“勞動力市場意見(LMO)”改為Labor另壹方面,它將高薪和高科技的外國工人(壹般針對加拿大的夥伴國家,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國家)歸入壹個名為“國際流動計劃(IMP)”的類別,因此雇主可以直接招聘人員,而無需申請LMIA。

國際學生可以不通過LMIA獲得工作簽證。但如果需要LMIA積分移民,由於留學生缺乏豐富的對口工作經驗,雇主可能無法如預期通過評估。因為為了避免對國內勞動力市場造成沖擊,加拿大政府規定,雇主要想順利通過測評,必須在加拿大就業銀行上查詢該職位在雇主地區的平均薪資,並在加拿大連續至少四周發布招聘廣告。

簡單來說,妳要盡力證明加拿大公民或者永久居民不能或者不會做妳正在做的事情,妳的老板只能要求妳去做。從這個角度來看,是LMIA評估過的,後來加上去的,有壹定本地工作經驗的臨時工。

另外壹個加分的方式是省提名路線。加拿大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提名計劃,其中壹部分已經並入EE頻道。PNP頻道最大的問題是提名人數有限。以安大略省為例,今年的省提名計劃名額比去年大幅增加,但總數只有5200人。安大略省每年從大學和社區學院畢業的合格留學生恐怕更多。

由於目前的EE頻道才實行了三個月,未來會有很多變數。但即使不需要LMIA和PNP作為加分項,所有受邀者也會根據個人資質和未來成功機會進行排序。以前只要分數合格,當年還有名額,妳就有機會被批準移民。現在,妳要先滿足條件才能入池,然後要競爭才能脫穎而出。相比之下,難度大大增加,突出了用人導向和優中選優的原則。

同樣值得註意的是,移民政策的變化也與國內政治格局密切相關。聯邦保守黨自2006年上臺以來,多次以移民政策為抓手。然而,今年是加拿大的聯邦選舉年。壹旦執政黨發生變化,未來有可能調整移民政策。

其次,這種不壹致的調整在邏輯上是否合理?感情上能接受嗎?

留學生比其他類型的申請人有優勢是必然的還是可取的?有人認為留學就是留學,移民就是移民。兩種簽證性質完全不同,加拿大政府不欠留學生任何東西。自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隨時做出調整。

不過話說回來,留學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為什麽壹定要選擇加拿大?據加拿大《世界日報》統計,2065,438+02年加拿大國際學生總數達265,377人,其中約30%來自中國,居來源國之首。2013年留學生總數達到30萬左右。很難說這裏的很多人都踏上了加拿大的土地,卻沒有被加拿大政府前幾年推行的更為寬松的留學轉學移民政策所吸引。

新政實施後,那些沒有能力,只能得過且過的留學生自然會被淘汰,但那些真正肯吃苦,並為此精心準備多年的孩子也可能會受到打擊。畢竟遊戲規則是先制定,後突然調整,幾乎不給申請人留有反應的余地。

最後,把留學生從移民的優勢群體變成非優勢群體真的符合加拿大的利益嗎?

不像很多歐洲國家,加拿大本身就是壹個移民國家,所以不存在卡移民數量的問題。政府真正想做的是通過過濾不同的申請群體,達到某種平衡。這涉及到職業、種族、經濟實力、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慮。

雇主導向有助於滿足當地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種族問題不在討論範圍內。在經濟實力上,政府對投資移民的態度已經很明顯,就是需要更多的錢,真正的投資,創造就業。但在適應性上,作為壹個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留學生,無論是學歷還是工作經歷,其實應該比其他形式的移民更能適應加拿大的生活。

也有人說鄰國美國,從F1(學生簽證)到OPT(實習身份)再到H1B(工作簽證)再到綠卡,流程難度更大,成功率更低。華爾街日報曾做過壹個統計,美國大學畢業後立即或壹年後(OPT時間)回國的留學生比例高達72%。為什麽詛咒不那麽大聲?

很簡單,美國從壹開始就收緊了嘴巴,而近年來逐漸低齡化、大眾化的留學生,大多不屬於美國急需的人才範疇。沒有給人過高的期望,自然也就沒有深深的失望。

對於加拿大來說,快速移民通道的設計比以前更有效率優勢,就業導向更明確;對於廣大留學生來說,不夠好,或者足夠好但是不符合加拿大的就業條件,估計會被淘汰。

唯壹的問題恐怕就是加拿大政府如何保持政策的壹貫性,讓申請人在未來有更大的可預見性,並為此做出有效且壹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