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李四光簡介。

李四光簡介。

李四光(1889-1971)地質學家。湖北黃岡。這個詞有點意思。早年入團。參加了辛亥革命。1919畢業於伯明翰大學,碩士學位。1920回國。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地質部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二至四屆政協副主席。1958,加入中國* * *產黨。他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壹至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地質力學的奠基人。主張用力學方法研究地殼現象,探索地殼運動和礦產分布規律,把各種構造特征看作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從而建立“構造體系”的基礎理論。以此理論為基礎,分析了中國東部的地質構造特征,認為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的三個沈降帶都有大型油藏。在地震地質工作中,主張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的基礎上觀測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地震預報指明了方向。他是李四光(1889 ~ 1971)出身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鐘巖,湖北黃岡人。早年入團,參加辛亥革命。地質力學創立於20世紀20年代,對地質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用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把各種構造特征看作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建立了地質力學的基本概念,為探索地質自然現象提供了新方法,為研究地殼運動規律開辟了新途徑,開創了地質科學的新局面,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理論為中國的石油勘探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他用地質力學分析了中國東部的地質構造特征,認為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的三個沈降帶具有廣闊的石油勘探前景,從理論上否定了中國貧油論。大慶、勝利和大港油田的相繼發現證實了他的科學預見。在地震地質工作中,他強調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的基礎上觀測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地震預報指明了方向。此外,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李四光就考察了中國的太行山、大同盆地、廬山、黃山等山麓,相繼發現了第四紀冰川遺跡,推翻了許多國際冰川學家斷言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結論。李四光曾留學日本和英國,並訪問過法國、德國和瑞士。1949之前是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9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古生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地質學部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地質部部長,並當選為第壹、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生產者黨第九屆中央委員。

答辯人:腺苷酸酶輔助二級3-28 18:56

李四光,原名李,1889,出生於湖北黃岡縣壹個貧苦家庭。他自幼就讀於父親李卓厚所教的私塾。14歲,告別父母,獨自壹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在填寫登記表時,他把姓名壹欄錯當成了年齡壹欄,寫下了“十四”字,然後把“十”字改成了“李”,後面加了“光”字,從此便有了“李四光”的美名。

65438到0904,李四光因為學習成績優異,被選送去日本留學。他接受了日本的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最年輕的成員..孫中山很欣賞李四光的誌氣:“妳這麽年輕就搞革命,很好,很有誌氣。”我還送給他八個字:“好好學,成為國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歸來。武昌起義後,被任命為湖北軍政府財政部委員,後被選為工業部部長。袁世凱上臺後,革命黨人遭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前往英國伯明翰大學留學。1918,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定回國工作。途中,為了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羅斯,我還專程去了壹趟莫斯科。

從1920,李四光在北京大學任教授、地質系主任,到1928,赴南京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並當選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科研人員常年在野外旅行,跋山涉水,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多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不久,身在國外的李四光應邀成為CPPCC的壹員。得到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的準備。這時,倫敦的壹位朋友打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接到密令,要他公開聲明拒絕接受CPPCC議員的職務,否則將被拘留。李四光果斷決定,只身離開倫敦前往法國。兩個星期後,李夫人的徐樹斌收到了李四光的壹封信,說他已經到達瑞士和德國邊境的巴塞爾。夫妻倆在巴塞爾買了壹張從意大利到香港的船票,分別在1949和65438+2月秘密啟程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地質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仍戰鬥在科研和國家建設的第壹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經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中國* * *制片人黨,從壹名民族民主人士成為* * *鬥士。20世紀60年代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但他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和地熱利用工作中。1971 4月29日,李四光因病去世,享年82歲。

回答者:實現新世紀的天堂-見習魔術師3級3-30 20:03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的壹個貧困家庭。他自幼就讀於父親李卓厚所教的私塾。14歲,告別父母,獨自壹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在填寫登記表時,他把姓名壹欄錯當成了年齡壹欄,寫下了“十四”字,然後把“十”字改成了“李”,後面加了“光”字,從此便有了“李四光”的美名。

65438到0904,李四光因為學習成績優異,被選送去日本留學。他接受了日本的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最年輕的成員..孫中山很欣賞李四光的誌氣:“妳這麽年輕就搞革命,很好,很有誌氣。”我還送給他八個字:“好好學,成為國之用。”

李四光(1889-1971)地質學家。湖北黃岡。這個詞有點意思。早年入團。參加了辛亥革命。1919畢業於伯明翰大學,碩士學位。1920回國。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地質部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二至四屆政協副主席。1958,加入中國* * *產黨。他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壹至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地質力學的奠基人。主張用力學方法研究地殼現象,探索地殼運動和礦產分布規律,把各種構造特征看作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從而建立“構造體系”的基礎理論。以此理論為基礎,分析了中國東部的地質構造特征,認為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的三個沈降帶都有大型油藏。在地震地質工作中,主張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的基礎上觀測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地震預報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導論》、《地震地質學》、《天文學》、《地質學與古生物學》。

受訪者:nttec-學者二級3-28 11:06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壹個貧困家庭。他自幼就讀於父親李卓厚所教的私塾。14歲,告別父母,獨自壹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在填寫登記表時,他把姓名壹欄錯當成了年齡壹欄,寫下了“十四”字,然後把“十”字改成了“李”,後面加了“光”字,從此便有了“李四光”的美名。

65438到0904,李四光因為學習成績優異,被選送去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帶有漢族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思想的影響,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最年輕的成員,以“驅逐韃靼人,恢復中國”為己任。孫中山很欣賞李四光的誌氣:“妳這麽年輕就搞革命,很好,很有誌氣。”我還送給他八個字:“好好學,成為國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歸來。武昌起義後,被任命為湖北軍政府財政部委員,後被選為工業部部長。袁世凱上臺後,革命黨人遭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前往英國伯明翰大學留學。1918,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定回國工作。途中,為了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羅斯,我還專程去了壹趟莫斯科。

從1920,李四光在北京大學任教授、地質系主任,到1928,赴南京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並當選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科研人員常年在野外旅行,跋山涉水,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多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不久,身在國外的李四光應邀成為CPPCC的壹員。得到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的準備。這時,倫敦的壹位朋友打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接到密令,要他公開聲明拒絕接受CPPCC議員的職務,否則將被拘留。李四光果斷決定,只身離開倫敦前往法國。兩個星期後,李夫人的徐樹斌收到了李四光的壹封信,說他已經到達瑞士和德國邊境的巴塞爾。夫妻倆在巴塞爾買了壹張從意大利到香港的船票,分別在1949和65438+2月秘密啟程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地質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仍戰鬥在科研和國家建設的第壹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經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中國* * *制片人黨,從壹名民族民主人士成為* * *鬥士。20世紀60年代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但他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和地熱利用工作中。1971 4月29日,李四光因病去世,享年82歲。

李四光最大的貢獻是建立地質力學,從力學角度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和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征,分析中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土地上壹定有石油。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了中國有良好的儲油條件。在認真聽取匯報後,毛澤東和周恩來支持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他們在松遼平原和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調查。從65438年到0956年,他親自主持了石油調查和勘探。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勘探部門先後發現周年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各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滾油出現了。這樣,不僅中國擺脫了“貧油”的帽子,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也是最有力的證明。

李四光

“科學救國”

在北京西郊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東面,有壹條狹長的小路,因李四光生前每天都在這條路上行走,故稱之為“李四光路”。

今天,這條道路已經拓寬,變得熱鬧起來,但李四光的形象將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壹生走過的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仍給人許多啟示...

1889 10 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鳳縣張家灣的壹個貧困家庭。他的原名是李中邁。

李四光在農村生活了將近14年。從五六歲開始,他就在父親教書的私塾裏讀書,還要幫母親打柴、打米、磨面、打水...艱苦的生活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倔強的性格。

太平天國革命後,洋務學堂興起,湖北設立了許多新式學堂,旨在新學,標新立異。李四光被深深吸引。他壹個人去參加考試,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

在新學校裏,他渴望學習新知識。因為每次考試都是第壹名,所以被省裏選拔為正式生,送到日本學習造船。

李四光在日本呆了七年,在那裏他加入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

李四光回國後的第二年,辛亥革命爆發,他參加了漢口保衛戰,並作為新任命的湖北軍政府財政部門,親自組織碼頭工人和人力車夫運送軍火,奔赴前線。隨後,他被選為湖北軍政府的工業部部長。就在李四光準備幹壹番大事業的時候,辛亥革命失敗了。他致力於科學技術的研究,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他去英國留學,先學采礦,後學地質。他祈禱有壹天,能看到政治清明的世界,為祖國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留學不易。為了維持不斷上漲的學費,李四光假期去礦上打工。在伯明翰大學的六年時間裏,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熟練掌握了英語,先後獲得了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畢業後,他婉言拒絕了壹個礦山的高薪聘用,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邀請,回到祖國,在北京大學地質系當教授。

第四紀冰川的發現

到了北大地質系後,李四光講了兩門課,巖石學和高等巖石學。他以嚴謹的冶金風格贏得了學生的尊重。他經常帶學生到田間進行實地教學,邊看邊聊。他從不放過壹座小山,壹個山谷,壹堆石頭,壹排裂縫。學校資金短缺,他帶領學生白手起家,非常安靜地收拾學習環境。

在教書的同時,他也沒有放松自己的研究工作。他壹生對地質學的主要貢獻,如古生物的鑒定方法、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發現和地質力學的建立,都始於這壹時期。在研究過程中,他從不被已有的觀點和理論束縛,而是根據自然規律尋找尚未被人們認識和掌握的真理。所以他能不斷提出有創意的想法,敢於挑戰壹些舊觀念。

例如,自19世紀以來,德國、美國、法國、瑞典等國家的地質學家壹直來到中國勘探礦產和調查地質。然而,他們都沒有在中國發現過冰川。因此,在地質學領域,“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成了定論。然而,李四光在研究蛛形綱動物時,在太行山東麓發現了壹些看起來像冰川擦痕的石頭。他繼續在大同盆地調查,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判斷。於是他在中國地質學會第三次全體會員大會上大膽提出了中國存在第四紀冰川的觀點。與會的農商部顧問、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輕蔑壹笑,予以否認。

為了讓人們接受這個事實,他繼續尋找更多的冰川遺跡。10年後,他不僅得出廬山存在大量冰川遺跡的結論,還認為中國第四紀冰川以河谷冰川為主,可分為三個冰期。

當李四光的學術觀點再次發表在國家地質學會上時,引起了1934著名的廬山大辯論。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中國的科學家低人壹等,相當多的外國學者帶著民族主義和種族歧視來到中國。因此,盡管有大量的事實,幾位外國學者並沒有改變他們的觀點。

1936年,李四光再次遊覽黃山,寫了壹篇《安徽黃山第四紀冰川現象》的論文。這篇文章和幾張冰川現象的照片引起了壹些中外學者的註意。德國地質學教授費爾斯曼回到黃山後稱贊說:“這是壹個驚天動地的發現。”李四光十幾年的努力,第壹次被外國科學家公開認可。然而,他知道這遠遠不夠。他幹脆把家搬到廬山,在廬山腳下建立了壹個冰川陳列館,命名為“白石陳列館”(後被國民黨海軍炸毀),進行更深入細致的冰川研究。

李四光多年對冰川的研究在《冰河世紀的廬山》中有全面的闡述,完成於1937。可惜由於抗戰爆發,這本書在10年後才出版。

回國找油田

65438年至0927年,應蔡元培之邀,李四光離京南下,負責地質所的籌建工作。1928 1成立地質研究所,李四光任所長。地質研究經常需要吃喝,條件非常艱苦。而且新成立的研究所缺少資金、設備,甚至沒有固定的地址。八年抗戰,李四光和他的研究所吃了不少苦頭。那時,他抽著紙莎草紙做的香煙,穿著土布衣服,生活十分貧困。然而,他和他的同事們從未放棄地質研究。由於生活的艱辛和工作的勞累,他患上了心絞痛和肺結核。

1948年2月初,李四光離開上海前往倫敦,參加18國際地質學會,妻子許淑彬也壹同前往。會後,他們又在英倫三島住了壹年,養病,觀察國內外形勢的發展。

1949年4月初,郭沫若率領的中國代表團赴布拉格參加世界維和大會。出國前,郭沫若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給李四光帶了壹封信,要求他盡快回國。李四光看了這封署名郭沫若的信,非常激動。新中國將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技能可以施展,抱負可以實現。他正在逃亡,準備盡快回國。但由於二戰的影響,從英國到遠東的客輪船票不得不在壹年前訂好,返程日期也不得不推遲。他壹邊休養,壹邊完成科研遺留的事情。

李四光焦急地等待著出發的日期。有壹天,倫敦的壹個朋友打電話給李四光,告訴他,國民黨駐英大使館接到密令,要求李四光公開發表聲明,否認中國人民* * *和拒絕接受政協對他的全國委員會的任命,否則有被拘留的危險。

情況緊急,於是李四光果斷決定。他拎起壹個小皮包,很快就去了普利茅斯港,他要在那裏橫渡英吉利海峽,先去法國。普利茅斯港是壹個偏僻的貨運通道,海面寬闊,風浪很大,壹般人壹般不會從這裏渡海,可以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追蹤。臨行前,他給駐英大使寫了壹封信,讓許樹斌兩天後寄出。第二天,國民黨駐英使館派人找到李四光,徐樹斌警惕地告訴來訪者,李四光出去視察了。

兩天後,徐樹斌送來李四光的壹封信,信中寫道:中國人民* * *和中國,是我多年來日夜思念的理想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是我全力支持的政府。我認為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是我莫大的榮幸。我已經回國就職了。他還勸大使盡快擺脫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的國民黨政府,回到光明祖國的懷抱...

兩周後,徐樹斌收到李四光的信,得知他已經到了瑞士和德國邊境的巴塞爾,立即前去迎接。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終於到了北京。他今年60歲了,但他覺得新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新中國的誕生揭開了李四光科學生涯的嶄新篇章。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長和科學聯合會主席。

他認真學習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努力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自己的工作和科學研究。他註重理論學習,也註重自己的思想改造。“他決心扔掉那些舊的負擔...達到忘我的境界”;他全心全意地投身於祖國的地質事業,獻身於它。在他的具體領導下,我國地質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1958年光榮加入中國* * *產黨。

第壹個五年計劃開始時,毛主席和周總理問李四光:中國的天然石油前景如何?

早在1915至1917期間,美孚石油公司的壹個鉆井隊在陜北浮石地區鉆了7口探井,耗資300萬美元,但因收成不好而離開。192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布雷克·王爾德教授來中國考察地質,寫了《中國和西伯利亞的石油資源》壹文,得出中國石油貧乏的結論。從此,“中國貧油論”流傳開來。但李四光根據自己對地質構造的研究,在1928中提出:“美孚的失敗,並不證明中國沒有油田可以經營。”後來,他在《中國地質學》壹書中再次提出,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的沈降“可能揭示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沈積物”。這些沈積物是關於石油的。

因此,李四光樂觀地回答了國家領導人的問題:“我們的地下石油儲量巨大。從東北平原,穿過渤海灣,到華北平原,再到南方的湘鄂情地區,我們就可以做工作了……”。

1955年,普查隊上了壹線。在幾年內,已經發現了數百種可能的儲油結構。1958年6月,好消息傳來:發現了規模大、產量高的大慶油田。地質部立即將隊伍移至渤海灣和黃河下遊沖積平原。後來,大港油田、勝利油田等油田相繼建成。地質部轉移到其他平原、盆地和淺海繼續戰鬥。

1964 12周總理在三屆全國人大壹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壹五建設的大慶油田,是在中國地質學家原有的石油地質理論基礎上勘探發現的。”李四光的工作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

參考資料:

/view/2128.htm

回答者:tall 123-初級3-28 12:59。

李四光,(1889-1971 4月29日),原名李中邁。......

參考資料:

在書裏。

答辯人:秋海棠-試用期壹級3-28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