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成都前程留學

成都前程留學

在她的壹生中,她曾被稱為“最苦難的情人”、“最厲害的原配”、“最物質的女人”。她曾經是壹代宗師徐悲鴻近20年的妻子,卻公開做了20多年別人的情婦。她就是蔣碧薇。

婚禮前幾天,新娘離奇死亡。

1917五月,蘇州壹個姓查的大戶人家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二兒子的婚禮。沒想到,就在婚禮前幾天,他們收到了新娘猝死的消息,婚禮變成了葬禮。

然而壹年後,死去的新娘竟然活著出現了,身邊還跟著壹個陌生的男人,看起來像是新婚夫婦。

原來,因為對這段婚姻不滿意,新娘還沒結婚就和愛人偷偷私奔到了日本。她的家人無能為力。為了保護雙方家庭的面子,他們不得不傳播新娘去世的消息,為她舉行葬禮。

徐悲鴻畫中的蔣碧薇

這個私奔的新娘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怪女孩——蔣碧薇(又名碧薇),而帶她私奔的情人就是現在世界聞名的畫家徐悲鴻。

蔣碧薇,原名蔣堂珍,碧薇由徐悲鴻命名。她出生在江蘇宜興。她的祖先都是文人,在朝廷做官。她的父親癡迷詩歌,創辦了女子二等學校,她是第壹批學生之壹。

十二三歲的時候,她已經熟悉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貓王》、《安邦郭頂誌》等俠義書籍,但對《紅樓夢》卻不是很感興趣。

當她十三歲的時候,她的父母為她安排了壹場婚姻。另壹方是蘇州壹個貴族家庭的次子查。兩家很般配,私交很好。那時候她什麽都不懂,很乖巧的服從了父母的安排。

在父母眼裏,她文靜文靜,但思維敏捷。“隱”字最能概括她的美。她詩情畫意,從容淡雅,給人壹種雍容華貴的感覺,令人心動。

如果沒有遇到徐悲鴻,她的人生早就如父母所規劃,嫁入名門望族,做壹個懂書懂禮的富家小姐,平平安安過壹輩子。

妳永遠不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人迫不及待地改變妳的人生。當17歲的蔣堂珍第壹次在家裏見到徐悲鴻時,她的生活開始發生巨變。

17歲,父親蔣梅生受聘復旦大學教授,舉家遷往上海。很快,家裏總會出現壹個衣著樸素、笑容脫俗的年輕人——徐悲鴻。

那時候,徐悲鴻還只是壹個四處奔波謀生的窮學生。父母包辦婚姻後,妻兒早逝。為了進壹步學習美術,他到上海勤工儉學,並因才華出眾受到江梅生的賞識。從那以後,他經常拜訪蔣家。

他闖入她的房子,為她打開了壹個新的世界。他就是這麽與眾不同,他的世界很大,有精彩感人的故事,有別人沒有的毅力和勇氣。

她開始有壹種新奇的感覺,秘密的喜悅。從古老保守的宜興到多姿多彩的上海,她的生活壹直局限在壹樓底層的家中,對生活壹直懵懂無知。她深愛並欽佩他。

有壹次,父親私下當著她的面說,要是我們再有壹個女兒就好了。她明白父母的言外之意,如果她再有壹個女兒,她會嫁給他。不幸的是,她訂婚了。

這時,她聽說自己未來的丈夫為了幫哥哥作弊,在考試前向父親索要試卷,父親嚴詞拒絕了這壹要求。她開始鄙視從未謀面的未婚夫。

隨著婚期的臨近,她完全糊塗了。和壹個小人過壹輩子太痛苦了。這時,徐悲鴻給她發來壹條信息:如果現在有人要帶妳出國,妳去不去?

她的腦海裏立刻映出他的影子,脫口而出:“我去。”

徐悲鴻繪畫中的自我與蔣碧薇

私奔前,徐悲鴻特意刻了壹對水晶戒指,分別刻有“紅貝”和“畢偉”,每天把刻有“畢偉”的戒指戴在手上。有人問他是什麽意思,他驕傲地回答這是他未來妻子的名字。

1917年5月的壹個晚上,趁父母不在去看歌劇,她留下壹封信,立即按照事先的安排來到碼頭,和他壹起乘客船去了東京。從此,活在世上的不是“蔣堂珍”,而是“蔣碧薇”。

跟他流浪了近十年,她無怨無悔。

他們來到日本,身上除了2000塊錢什麽都沒有,沒有語言,沒有朋友,也就是說寄宿在日本的壹個小房子裏。

她不註意吃喝穿衣,承受著離家後對生活不熟悉和對父母愧疚的雙重精神壓力。她心裏很郁悶。為了不讓父母難堪,每當有人從中國來她家做客,她就壹個人躲在廁所裏幾個小時。

此時的徐悲鴻並沒有給她任何精神上的安慰。他瘋狂地愛上了日本原畫的仿制品,很快只花了2000元。不得已,同年165438+10月,他們壹臉陰郁地回到了上海。

可憐的承風,她的父親蔣梅生不顧流言蜚語,親自上門道歉,離婚,重新接受他們。最後,他們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小日子。

1919年,在康有為的幫助下,徐悲鴻拿到了去法國留學的官方名額。3月20日,他們成功抵達巴黎。徐悲鴻進入了法國最高的國立藝術學校,而她在壹所語言學校學習法語。

在法國的那幾天,壹個人的公務開支兩個人用,日子過得很辛苦。他們最窮的時候只能喝白開水填飽肚子,但他們的感情是最甜蜜的。有壹次,她在商場看中了壹件風衣。她穿上風衣後,顯得更加端莊美麗。她沒有錢,害羞地走開了。

但是每次經過那個商場,她都會忍不住看壹眼。沒想到這件事被徐悲鴻知道了。他愧疚又努力,最後瞞著她用賣畫的錢買了壹件風衣。同樣,徐悲鴻舍不得買當時流行的男士懷表,就攢了幾個月的飯錢,給他買了塊懷表。

年輕貌美,她從來沒有嫌棄過他,自始至終陪在他身邊。盡管他在感情上很少了解和關心她,但她仍然愛他,與他同甘共苦。面對迷人英俊的張道藩的追求,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不給別人機會。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愛情是經得起貧窮考驗的。

再美好的愛情,也會在冷漠中逐漸消耗。

徐悲鴻畫中的蔣碧薇

1927她因為闌尾炎暈倒在家裏,被送到醫院才發現懷孕了。這個時候,徐悲鴻正在新加坡畫畫籌錢。早在1925的時候,他就已經籌集了7萬多大洋,本來可以解決他們幾年的生活問題。最後他把石頭字畫都買了,又要去南陽。

從壹個奢華的小姐,變成了壹個在異國他鄉漂泊十年,衣食無憂的窮小姐,懷孕之後,她只想和他壹起回上海。當她和他私奔的時候,她被世人嘲笑。現在,只要她能和他壹起回家,就不是什麽丟臉的事。

但他同意在新加坡見面,先回上海,留下她壹個人回國。1927 10十月,她終於回到了闊別八年的祖國,帶著壹箱箱的書畫。

同年2月26日,12,他們的長子徐伯陽出生。她兒子的到來減輕了她內心的痛苦。她和父母姐妹聚在壹起,開始享受家庭帶來的歡樂和幸福。只是當她午夜醒來的時候,過去十年的磨難依然在午夜把她驚醒。

她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想,十年後,世界上有穩定“家”的女人不多了。希望上帝不要剝奪她難得的幸福和快樂。

“今天,他已經是壹位著名的畫家,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就像壹個充滿活力的戰士,站在他寬廣道路的起點,用他的畫筆創造他偉大的未來。到時候,我會分享他的成功,為他驕傲。”

回國後的頭幾年,兩人關系還是比較融洽的。她還生了壹個女兒,有兒子和女兒。因為徐悲鴻在南京中央大學教書,他們搬到了南京二樓的壹棟小樓,壹家四口其樂融融,其樂融融。徐悲鴻的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忙。他很少整天見人。

蔣碧薇待在家裏,全心全意照顧孩子,親自給孩子餵奶,偶爾還會以法國沙龍的形式舉辦舞會。但徐悲鴻回家看到舞蹈,就會躲在書房裏悶悶不樂地畫畫。

兩個人的感情開始變得疏遠。此時的她依然深愛著徐悲鴻,希望和他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當我遇到已經身居高位的張道藩時,他寫信給她表達他的愛。她總是保持距離。

他們的愛在艱難的時候是甜蜜而強烈的,在繁榮的時候卻是疏遠而冷漠的。也許,和太藝術化的人在壹起,妳要承受說出口就變的愛。1930,她在老家照顧死去的哥哥和姑姑的時候,徐悲鴻給她寄了壹封信:“碧薇,來南京吧。妳再不來,我就愛上別人了。”

面對小三,她毫不留情的趕走了。

徐悲鴻畫中的蔣碧薇

原來,徐悲鴻愛上了班上壹個叫孫雲君的女生。孫運軍出身書香門第,是北洋軍閥孫的秘書。她是安徽有名的才女。她容貌秀麗,冰雪聰明。她比蔣碧薇小十四歲。因為父親被抓,她在考場上發揮不好,只好以旁聽者的身份在美術系上課。

徐悲鴻發現孫運君很有天賦,很努力,對她特別重視。照顧他,他愛上了這個18歲的漂亮姑娘,陪她爬山,帶她賞月,給她取了個新名字——多慈,還做了兩個鑲嵌紅豆的金戒指,上面分別刻著“慈悲”和“慈悲”。

多麽相似的愛情場景,他愛上了壹個18歲的漂亮姑娘,給她起了名字,刻了戒指,可惜姑娘已經換了別人。他,還記得刻了個“碧微”字的戒指嗎?

愛是自私的。作為壹個自尊心很強的女人,蔣碧薇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丈夫愛別的女人。她壹遍又壹遍地安慰自己,告訴自己要相信丈夫的人品和他說的話,但她沒想到,在學校裏,有同學抱怨徐悲鴻教授只把自己奉獻給壹個學生,不管他們畫得多好。

更讓她震驚的是,在學校的畫室裏,有壹幅他為孫運軍畫的畫像,他們並肩坐著賞月:白紗飄飄,少女羞澀;情意纏綿,毛筆細膩。

她偷偷把畫藏了起來。她珍惜他的才華,不會毀了他;但作為妻子,她不會讓這幅畫放在人前。

然後,在強烈的嫉妒和怨恨下,她開始了壹場艱難的婚姻之戰。她先是燒掉了孫運軍給的種在她家門口的壹百株楓樹樹苗,然後去學校的女生宿舍警告孫運軍遠離有情人的徐悲鴻,並給孫運軍的父母寫信,希望他們管教女兒。

當她聽說徐悲鴻千方百計幫助孫運軍出國,還大肆賣畫給孫運軍收路費時,她憤慨地給有關人員寫信,阻止孫運軍出國。她不希望孫運軍和徐悲鴻在國外糾纏不清。

在這壹系列利落的手段下,孫運軍被父母勸走了。為了安撫丈夫低落的情緒,蔣碧薇建議他出國散散心,實現在國外辦展的願望。就這樣,她成功趕走了小三,捍衛了自己的婚姻。但誰也沒想到,她和1934年8月回國的徐悲鴻,居然分開了。

妳對我沒心沒肺,我再也不會愛妳了。

徐悲鴻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

回到國內,徐悲鴻的名氣更大了,但對她更加冷淡。她突然明白,這個她愛了快20年的男人,對自己沒有壹點關心和愛。在他眼裏,沒有情人,沒有孩子,只有他自己,只有他的藝術和他偶爾在生成的情人。

徐悲鴻壹直依戀孫運軍。有時候他會消失半個多月,再也不見人。最後他幹脆壹個人去了桂林,再也沒有他的消息。當時南京頻繁遭到日軍空襲。她帶著兩個孩子,每天戰戰兢兢的活著,感到失落和無助。

此時,追求了她十幾年的張道藩依然執迷不悟地給她寫信,關註她的生活,關心她的心情。雖然張道藩已經娶了壹個叫蘇珊的外國女人,但他壹直對蔣碧薇壹家照顧得很好,幫她安排工作,幫她和她的孩子躲過了壹次又壹次的空襲。

她有點不安,有點不安,感情開始動搖。但為了兩個年幼的孩子,她不敢動心。她聽說廣西戰事緊張,就南下桂林勸說徐悲鴻回家照顧自己,以便能更長久地報效國家。

但徐悲鴻仍然堅持留在桂林。他說,“我們的婚姻依賴於愛情。現在愛情沒了,不可能再相處了。”當時孫運軍和父母都在。絕望中,她回到了南京,在那裏她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

為了討孫運軍父母歡心,徐悲鴻在報紙上公開聲明:本人與蔣碧薇女士離婚已久,其所有社會事業由他個人負責。

在看到報紙聲明的那壹刻,蔣碧薇震驚了很久:從十八歲開始,她就壹直和他在世界各地流浪,為他生兒育女。沒想到在他眼裏,她和他20年的夫妻關系竟然是同居!

她又氣又冷,與張道藩保持著壹定的距離,不久就與張道藩同居了。

另壹方面,孫運軍的父母看到徐悲鴻的報紙聲明,不喜生氣,匆匆帶著孫運軍離開桂林。壹個喜新厭舊的人,怎麽能托付終身?不久,孫運軍在父母的安排下,與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徐紹迪結婚。

妳可以離開,但妳必須向我道歉。

徐悲鴻與廖母子。

蔣碧薇曾經鄭重地對徐悲鴻說:“如果妳和孫運軍決裂,這個家的大門隨時向妳敞開。但是如果妳是因為別人拋棄了妳,結婚了,或者死了,才回到我身邊,對不起,我永遠不會接受。”

後來徐悲鴻才知道,孫運軍結婚後,花了幾年時間在國外和在成都避難的她講和。蔣碧薇還是斷然拒絕了他。壹個不在乎自己的男人,她肯定不要。她想為自己而活。

1945,徐悲鴻再次在報紙上發表,與蔣碧薇劃清界限。他在《貴陽日報》發表聲明:北紅與蔣碧薇女士因感情不合,斷絕同居關系。時隔八年,經親友調解,姜女士堅持己見,破鏡重圓難再續前緣。從此,北虹與姜女士再無瓜葛。我怕社會沒有充分認識到,特此聲明。

這個說法的背後是徐悲鴻追求他的壹個女學生,比他小28歲,廖是他自己改名的。

蔣碧薇知道真相後,立即給廖的父母寫了壹封信,指責廖的做法是錯誤的,並把通知裝在壹個玻璃框裏,赫然放在客廳裏對著門的書架上,並取名為“碧薇座右銘”。

廖的父母自然不同意徐悲鴻的婚事。徐悲鴻再次登報,宣布與蔣碧薇離婚。她徹底憤怒了,向法院起訴徐悲鴻,指控他壹次次侵犯她在社會上獨立生活的自由,壹次次在報紙上羞辱她。

最後兩人達成調解,以1945 65438+2月31簽了離婚。徐悲鴻出了壹百萬,她親自挑選了他的100幅畫和40幅古畫。不久,他與廖結婚。

在這方面,糾纏了20多年的兩個人沒有任何關系。

除了他,她原諒了所有人。

徐悲鴻畫中的蔣碧薇

1949年,蔣碧薇在張道藩的安排下去了臺灣省,此後壹直與張道藩保持情人關系。他們形影不離,壹起度過了十年。

張道藩深深地愛著她。三十年來,他給蔣碧薇寫了兩千多封信,感人肺腑,感人肺腑,並同意在六十歲時與蔣碧薇結婚。

如果她想嫁給張道藩,早在20世紀40年代她就可以嫁給他了。她不在乎名分,只在乎這個深愛她的人。當時,張道藩的妻子和女兒逃離了澳洲的戰爭,沒有食物和衣服。她不忍心別人像她壹樣,但作為妻子,她被愛人排擠,所以每個月定期匯款。

1958,感受到對妻女的思念,她理智的退出,平靜的離開了張家大宅,不再與有任何瓜葛。她在給張道藩的最後壹封信中寫道:

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的愛也將結束。讓我們堅強起來,面對現實,接受命運。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愛情問題必須結束。好在我們的門已經有了珍貴的果實。

我希望妳不必悲傷或受傷。妳和我都應該感謝它對我們的慷慨和善意。甜蜜的回憶足以陪伴我們走過暮年。

直到1966,張道藩給她寫信,她才同意和他見面。1968年,張道藩去世了,她送了他最後壹程。此後,她又獨自在臺灣省生活了10年。

晚年,她寫了壹本回憶錄,第壹卷是《我與悲傷》,第二卷是《我與道凡》。對於徐悲鴻,她是極度指責和怨恨的;對於張道藩,她充滿了贊美和依戀。

她說:“我從十八歲開始就和他壹起在世界各地流浪。二十多年來,我沒有得到過他的任何照顧,卻承受了無盡的痛苦和艱辛……”和徐悲鴻分開三十多年,她還在埋怨他。或許真的是壹種深深的愛恨情仇。恨也是愛的壹種方式。

徐悲鴻是她的初戀,陪她度過了她最青春最美好的時光。如果妳不深愛壹個人,為什麽不忘記他,也不會把他為她畫的肖像《鋼琴課》放在臥室裏。去世前,徐悲鴻壹直帶著她送給他的懷表。

1978,這個為愛奔跑的女人,終於平靜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去世前,她將保存完好的徐悲鴻畫作全部捐出。

她,名副其實的民國怪女孩,可以為愛奔跑,可以為愛拒絕,可以成全自己為愛的理由。她是個大家閨秀,但不會以犧牲幸福為代價遵守傳統倫理;她是大畫家的妻子,卻不會忍受丈夫為了財富的背叛;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卻不會為了照顧流言蜚語而放棄真正愛自己的人。

她自始至終都是她自己。愛得不顧壹切,恨得酣暢淋漓。離開了愛人和愛人,她每天都精神飽滿。她壹個人在臺灣省生活了10年,用紙和筆記錄了她傳奇的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