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中國嫁了個博士去美國留學。

中國嫁了個博士去美國留學。

有壹句名言相信大家都聽過:“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事實上,這句話還有第二部分——“但是那百分之壹的靈感遠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

誠然,勤奮是壹件妳有心就能做到的事情,但天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壹個難得的機會。真正有才華的人就像扔進沙子裏的金塊。不管怎麽埋,最終都會把鉛洗掉。

世界上出現了“天才”、“神童”等字眼,但最後都印證了那句“金鱗是池中之物嗎?”當然,有天賦是壹回事,會不會用是另壹回事。否則,怎麽會有方仲永“失去所有人”這樣的悲劇?

對於普通人來說,田曉菲無疑是幸運的。她有著無與倫比的家庭背景和才華,造就了她輝煌的人生。無疑,她也是強大的。雖然她很有天賦,但她從不為自己的才華而驕傲,對詩歌和文學總是充滿熱情。

可以說她的成功是因為運氣,但不全是因為運氣。

文學世家

田曉菲於1971年出生於哈爾濱。她的父母是作家,所以她從出生起就在文學教育方面受到良好的影響。

良好的家庭環境和開明的父母也有助於她日後打下良好的文學基礎。

也許是天賦,也許是父母的耳朵。從小,田曉菲沒有像其他孩子壹樣沈迷於遊戲,而是迷戀文學。

給孩子壹本散文集,壹杯茶,她就可以壹整天安安靜靜地呆在自己的房間裏。田的父母從事文學工作,看到女兒沈迷文學,自然喜出望外。他們不僅在圖書儲備上支持女性,還動員他們在文學界的朋友來指導他們的女兒。

雖然吃了百家飯,但都是文壇上數壹數二的“常青樹”和著名的文學巨匠。田曉菲的文學技巧在年輕時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當他的詩歌生涯壹帆風順時,田曉菲也為自己的人生做了詳細的規劃。從七歲開始,她就在北大瞥見了寧靜而深遠的未名湖,從此對北大的向往壹發不可收拾。

為了盡快考入北大,去他心中的詩歌聖地,田曉菲即使再有天賦,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上課勤勤懇懇,打好了自己的文學基礎,更迷上了中外著名學者的散文詩集。

自助者天助。13歲時,田曉菲順利考入北京大學,成為北大歷史上最年輕的學生之壹。

當時這位“神童”的偶像是著名詩人海子。去北大之前,她專程去問海子,她的詩怎麽樣。海子回答說:“如果能繼續寫詩,前途不可限量。”這後來成為田曉菲堅持寫詩的動力。

好景不長。1989年,海子自殺。這讓田曉菲陷入了深深的困惑:為什麽這個堅持寫詩的人自己先放棄了寫詩?

詩的意義是什麽?堅持還是死亡?帶著這些疑問,田曉菲決定離開祖國,去國外探索生命和詩歌的真諦。

遇見愛情

20歲的田曉菲選擇了世界頂尖大學哈佛大學的文學系作為她深造的第壹站。她打算在這個比中國更激烈的文學環境中沈澱自己。

而宇文索安此時出現在田曉菲的生活中,但不同的是,他比她大二十歲。地位也大相徑庭。我們剛認識的時候,他是她的博士生導師,她是他的學生。

宇文所安和田曉菲壹樣,對詩歌和文學有著近乎瘋狂的熱情,對知識有著永不滿足的渴求。尤其是他從小就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這種興趣直接導致了他後來的作品基本都是在和中國文化打交道。同時,他在漢語學習方面的成就不可估量,在哈佛大學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出於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宇文所安很快註意到班上的中國學生田曉菲。在壹起壹段時間後,他發現田曉菲不僅在古典文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在詩歌方面也達到了頂峰。再加上她學習很勤奮,知識也很淵博。早晚宇文索安不禁為這個中國年輕女留學生感慨。

但在當時,宇文索安作為壹名教師,與學生產生個人感情,無疑是不道德的。因此,在田曉菲讀博士期間,他將這份愛深藏心底,並盡力在學業上指導她。

田曉菲也非常感謝他的老師,同時也欽佩他的才華。他們有壹段秘密戀情。

田曉菲畢業後,她大膽地向宇文索安表達了自己的愛意,兩人很快就在壹起了。當時,田曉菲還面臨著壹個非常大的問題:父母和國籍。

首先,她飛回中國,讓父母相信她要嫁給壹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她的父母尊重田曉菲的選擇,並表示同意和支持。後來,田曉菲改變了國籍,和宇文索安在壹起。

當時,此舉在中國文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指出田曉菲“不愛國”。但是田曉菲怎麽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呢?

對她來說,心中有國,研究方向也是中國古典文學史。就算她換了國籍,成了美國國籍,但骨子裏不變的,依然是流淌的中國人的血液。

婚後,田曉菲和宇文所安幸福地生活在壹起。

不能說不羨慕天才。但往往人們只能看到天才的天才,卻看不到天才背後所付出的成千上萬的努力。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研究自己工作前的情況,不眠不休;多少盞昏黃的燈,他們永不放棄,銳意進取。田曉菲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只有努力才是成就壹個人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