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跨文化交流的挑戰是什麽?

跨文化交流的挑戰是什麽?

跨文化交際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密切的跨文化交流是當今世界的壹個重要特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跨國界、跨文化的交流活動越來越頻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跨國交流日益增多。大量跨國公司的出現使得勞動力文化背景多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跨文化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跨文化交際作為壹門新興學科,越來越受到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的關註。學者們對跨文化交際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很多成果。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文化差異的研究。文化差異並沒有改變交流的普遍性,只是文化因素的介入增加了交流的復雜性和難度。自從人類學家卡爾韋羅·奧伯格普及了“文化休克”這個詞以來,文化差異壹直是人們關註的焦點。這種關註是從兩個不同的層面進行的:壹方面是不同國家、民族、文化體系之間的文化比較,比如東西方文化差異、中日文化差異、日美文化差異等等;另壹方面,為了有效地比較和分析上述文化,學者們從不同的文化中提取了壹些重要的維度。比較著名的有霍夫斯泰德的四個文化維度,瑞安和迪斯特芬諾的六個文化維度,斯特羅姆佩納斯的五個文化維度。

在這個模型中,不同的圖形代表不同的文化;與文化圖形相似的較小圖形代表受文化影響的個體,它們之間的差異表明個體的形成還受文化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箭頭代表文化間的信息傳遞。信息模式和個人模式之間的壹致性意味著當信息離開編碼它的文化時,它包含了編碼者要表達的意圖。然而,當信息到達文化時,它將被解碼,解碼文化的影響成為信息意義的壹部分,原始信息的隱含意義被修改。文化越相似,編碼時解碼結果越接近隱含意義。

借助於D.Hymes(1974)提出的交際事件分析框架,進壹步具體化了文化差異對交際的影響。壹般來說,文化差異對交際參與結構的各個方面都有影響。溝通參與結構壹般概括為八項,用“說”字的八個字母來表示。其中包括:

s:“設定”和“場景”,即背景和場合。p:“參與者”,即參與者。在具體的傳播活動中,參與者的年齡、性別、種族、職業、社會地位、背景特征和因素對傳播的影響。e:“目的”,即參與者的個人交際目的,包括根據慣例(即社會和文化慣例)的預期結果和每個參與者的個人目標。答:“行為順序”,即傳播行為的先後順序,包括信息的內容(話題)和內容的表現形式。k:“關鍵”是指語氣,包括說話的語氣、表情、姿勢。嚴肅的,戲謔的,誇張的或諷刺的,不動聲色的或帶點感情色彩的等等。我:“工具性”,即媒介和渠道,主要指使用哪種語言或語言變體(如方言、語域)進行信息傳遞,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n:“規範”主要是指人們在交際時,在言語行為中必須遵循的各種約定。具體來說,就是溝通參與者的“什麽時候該說,什麽時候不該說,什麽時候該說,對誰說,什麽時候說,在哪裏說,怎麽說”等等。g:“體裁”,即體裁,指交際活動中的話語類型,如詩歌、寓言、神話、祈禱、笑話、謎語、詛咒、演講、書信、評論、公告等。

第三,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學習。參與結構是文化對溝通的不成文規定。交際雙方可能不知道對方文化的參與結構,甚至不清楚自己文化中參與結構的具體情況。這就要求雙方對溝通中的不確定性有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對“異常”情況有更寬容、開放、靈活的態度,善於運用各種溝通技巧來處理和解決問題。這些技巧包括:預設差異,避免文化中心主義,容忍歧義,靈活,有幽默感,敢於冒險。

上述研究為我們的跨文化交際提供了很好的指導。但是,在實踐中,我們還是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跨文化交際的參與者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並在交際中從各個方面尊重這些差異,但尊重差異不僅沒有使交際順利進行,反而造成了另壹個問題。例如,壹位來自中國的教授拜訪了壹位外國老師的家。進門後,外教問教授要不要喝點什麽。教授不渴,但他說不要,外教再次向教授要喝的東西,教授再次拒絕。外教說:“我知道妳們中國人的習慣。當妳說‘不’的時候,妳希望對方能再提出來。不要緊,喝!”教授回答:“我也知道妳們美國人的習慣。當妳說‘不’的時候,意思是直接拒絕。我用妳的方式回答了。”

顯然,在上述情景中,交流的障礙並不是對文化差異的忽視。相反,甚至可以說,是對彼此文化差異的重視導致了問題的產生。可見,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不僅要求我們了解對方的文化差異,還要求我們了解文化差異在交際中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