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劉伯承爺爺的故事

劉伯承爺爺的故事

新孫武——劉伯承

軍馬我,壹生勤於學習;用兵之計,略勝孫武;指揮若定,出神入化;大才,古名風。

劉伯承(1892~1986),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領導人,現代軍事家。1911參加辛亥革命,加入學生軍,參加保國護法戰爭。加入中國* * *生產黨後,組織了胡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任中央紅軍參謀長、八路軍129師師長、第二野戰軍軍長、軍事學院院長、副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他為中國革命軍隊的建立和壯大,為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為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1.坎坷人生的元帥路

劉伯承,原名趙明,出生於四川開縣張家壩壹個貧苦農民家庭。我上了私立學校,上了高中,考上了公立中學。辛亥革命爆發時,劉伯承19歲。隨即投身推翻封建統治的鬥爭,加入學生軍,次年入重慶陸軍分配學校速成班,畢業後分配到蜀軍第五師當司務長。保家衛國戰爭爆發後,他又當了排長。因其勇猛,被火線提拔為連長,但蜀軍很快被袁世凱的軍隊打敗,連指揮袁的蜀軍總司令也被打跑了。部隊失散,劉伯承回家避難。不久,急於救國的劉伯承又出來參加革命鬥爭。

1916年,在爭取袁護國的鬥爭中,劉伯承組織了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很快發展到2000多人。他率軍攻占豐都,在反動軍隊的反擊中身負重傷,失去右眼。但年僅24歲的劉伯承,卻因為指揮有方,作戰勇猛,失去了川軍名將的名聲。

劉伯承在川軍打了十年仗,參加過保國護法的戰爭,也參加過軍閥之間的戰爭。看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痛苦和災難,他深感不安。1926年,劉伯承在吳等人的指導下接受馬克思主義,加入中國生產者黨。受黨的委托,為配合北伐戰爭,他和楊展工組織了上海、順義起義。蔣介石叛變革命,兩國合作破裂後,劉伯承在黨的指示下,從川東到南昌,與朱德等將領組織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劉伯承等人潛入香港,於1927年冬遷居上海。躲在上海期間,被通緝的劉伯承被染上惡習的兒子舉報,多次被捕。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劉伯承去蘇聯學習,躲過了反動派的追殺。

從蘇聯回國後,劉伯承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協助周恩來、朱德指揮第四次反“圍剿”並取得勝利。面對“左”傾路線和李德的盲目指揮,劉伯承敢於站出來鬥爭。他警告李德:“如不停止這種爭耗戰術,采取靈活政策,根據地必失,紅軍必爭,我們將成為千古罪人。”他的正確意見不僅沒有得到重視,還被免去了參謀長的職務。

紅軍開始從慘痛的失敗中吸取教訓。1935+10月6月,紅軍打下遵義後,召開中央緊急會議。劉伯承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毛澤東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後,劉伯承的軍旅之路逐漸走向繁榮。長征途中,每到關鍵時刻,他總是來到前線指揮。後面有幾十萬追兵,前面有金沙江天險,很多人都怕部隊過不了河,但毛澤東幽默地說:“朱德同誌說四川稱劉伯承為龍,那這條河怎麽攔得住龍呢?”他會帶我們去的!“劉伯承果然不負眾望,令大軍平安渡江。還組織了智取遵義、強渡大渡河、強渡少數民族地區等重大軍事行動,為紅軍長征立下了不朽功勛。

抗日戰爭中,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深入敵後,在太行山建立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組織指揮了突襲陽明堡、伏擊神頭嶺、盛橋七根村等戰鬥,粉碎了日軍九路圍攻,打破了敵人十三路“圍剿”。抗戰勝利前夕,領導對日本侵略者的大規模反攻,殲滅5萬余元,收復59個縣。

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是第二野戰軍司令員。他組織了上黨戰役,消滅了敵人十三個師。接著打平漢戰役,消滅兩個敵軍,接著打隴海,定下計劃,揮師南下,按照毛澤東的部署躍進千裏大別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埋下了伏筆。劉伯承和陳毅的華東野戰軍組織了淮海戰役,壹舉殲敵55萬余人。為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然後渡江,打下南京城,南下,解放華東和西南。

全國解放後,劉伯承辭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創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為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努力。劉伯承擔任了7年多的軍事學院院長。他經常親自審定教科書,參加演習,逐漸完善了軍校的建制和課程。然而,就在劉帥為軍校教育努力的時候,壹個不公平的打擊向他襲來。1958年夏天,對66歲的元帥進行了反“教條主義”的鬥爭。7月的壹天,在懷仁堂的千人大會上,高燒39度的劉帥被召回北京復查。之後的十幾年,老元帥失去了戰爭勝利帶來的喜悅,常常保持沈默。然而,他仍然關心軍隊和國家的建設。他的不公正的歷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結論,他的功績和貢獻也將永遠被載入史冊。劉帥的坎坷經歷,讓他的人生更加傳奇。

2.智謀勝孫武。

劉伯承出身軍旅,壹生都是軍人。他帶兵打仗,不僅勇敢,而且足智多謀。在川軍中,他有著偉大戰士的美譽。加入革命隊伍後,他善於學習,勤於思考,使他的指揮藝術逐漸達到了高超的水平。

紅軍長征途中,智取遵義城、翻越涼山、強渡大渡河、飛越湖定橋等壹系列戰爭奇跡,都是劉伯承指揮的先遣隊創造的。

抗日戰爭中,劉伯承率八路軍129師深入山西抗日前線。他利用日軍稍有麻痹就派壹個營夜襲陽明堡機場,取得了炸毀數十架敵機的戰績。為了有效地消滅日軍,他采用攻城助的手法,巧妙地在神頭嶺設下埋伏,攻打鹿城誘敵助進,壹舉殲滅敵人千余人,在抗戰初期可謂戰功赫赫。他利用兵家大忌,兩次埋伏在山西七根村前沿,讓日軍白白送了壹百多條命。抗日戰爭中,敵我力量相差甚遠,我軍多采取遊擊戰術。劉伯承把遊擊戰的指揮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他說:“遊擊戰中的‘遊’是機動,‘擊’是殲滅敵人;遊是為了掩蓋自己的弱點,找敵人的弱點,而‘擊’是為了發揮自己的長處,拋開敵人的長處。”他總結出壹系列簡潔有效的遊擊戰戰術方法,如“攻其壹點,吸其所助,啃其壹面,破其壹面”;《虎膽龍威》、《鍋底撈出來》;“狼戰術”、“麻雀戰術”、“黃蜂戰術”;還有“拖刀”“殺馬槍”“吸敵助敵”等等。

在解放戰爭中,劉伯承的指揮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壹戰入黨,殲滅13個師3萬多人,打擊了去解放區搶占地盤的國民黨軍隊。再戰邯,殲敵兩軍,有力地支持了毛澤東的渝商。然後奉中央之命東征,再到定陶,打巨野,打滑縣,把國民黨軍隊殺得頭破血流,五戰全勝,殲滅十個半旅,計七萬余人。

千裏躍進大別山應該說是劉伯承軍事指揮藝術的傑作,這場戰爭與其說是鬥智,不如說是鬥智。當時解放軍還處於劣勢,二野離開根據地,挺進魯豫,魯豫已是虎狼之下。為了掩蓋真正的用兵企圖,劉伯承指揮軍隊做出許多“假”招,把敵人引入歧途。劉伯承先是指揮軍隊打魯西南戰役,使敵人誤以為我軍要奪取隴海,於是調兵防守;隨後,他命令部隊在黃河渡口佯攻,致使北進部隊退回根據地。蔣介石立即調三十個旅進運城、巨野。然而,劉鄧的軍隊向相反的方向移動,擺脫了大後方,向南推進,完全沒有在大後方作戰。這時,蔣介石認為劉鄧的軍隊在無法渡江時被迫逃往南方。當劉鄧的軍隊渡過渦河、沙河和黃泛區時,江軍才明白我們的意圖,但為時已晚。我軍挺進大別山後,猶如在敵人腹部楔入壹顆鋼釘,使蔣介石隨時深感不安。這壹行動牽制了南線蔣介石軍隊壹百六十個旅中的九十個旅。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3.勤於思考和良好的學習造就了儒家大師

劉伯承壹生艱苦奮鬥,不僅使他完成了從士兵到元帥的進步道路,而且成為無產階級軍事家,被譽為“儒將”。

在我軍將領中,劉伯承以勤奮著稱。他從小就崇尚古人的艱苦奮鬥精神。在私立學校讀書時,他常常是第壹個到校,最後壹個離校。他不僅背課文,還背筆記。在中學和軍校,他更加勤奮,以至於各科成績都很突出。進入軍隊後,他依然不忘學習。

大革命失敗後,黨人劉伯承赴蘇聯學習,進蘇聯紅軍高級步校時三十六歲。在這個年齡學外語是相當困難的。但他從字母和發音入手,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攻克了外語關,俄語和各科成績優異。到他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準備翻譯俄羅斯的軍事理論著作了。

回國後成為我軍第壹任翻譯科長。他借助俄國工具,系統研究了羅馬戰爭、拿破侖戰爭、俄日戰爭等歷史。,開闊了他的軍事視野。他還系統地學習了蘇聯的法規、規則和作戰理論,增長了軍隊正規化和打現代戰爭的知識。

革命戰爭年代,劉伯承大部分時間都在前線度過。他常常在槍林彈雨中扣留兵法,把生死放在壹邊,全身心投入到兵法中。沒完沒了的槍炮聲常常成為他研究兵法的伴奏。比如1941年,八路軍總部送來壹份合同戰術的譯文,讓劉伯承修改。壹年後,譯本被修改和復制。劉伯承在序言中寫道:“本書在修訂過程中,經歷了三次反掃蕩。”。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最殘酷的階段,幾乎每天都有戰爭。左權同誌就是在這個時期去世的。即便如此,劉伯承也不忘修改,他把修改當成壹項學習任務。之後,把合同戰術下半部分的翻譯送給了劉伯承。修訂完成並抄寫完畢,劉伯承在序言中寫道:“我到愛國自衛戰爭前線時,隨身帶著這種契約戰術及其譯本,我才真正開始對譯本進行校正和補充。幸運的是,在敵機、炮兵坦克的催促和我參謀同誌的幫助下,...戰前的所有工作都完成了。”《人民日報》報道:“劉伯承將軍在軍中完成了《契約戰術》壹書後半部分的校對和翻譯工作,共10萬字。這是劉將軍在百日內殲滅蔣介石11個旅的又壹大貢獻。.....百日劉將軍馳騁冀魯豫平原,五戰五勝,平均二十天打壹仗。”“在異常繁忙的自衛戰爭中,劉將軍稍有空隙,立即開始校對譯文。”

劉伯承的鉆研還在於他對戰爭經驗的總結和反思。他從不放過任何壹場有影響的戰爭或戰役,認為那裏有鮮血和生命做成的經驗和教育。從南昌起義失敗,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重大戰役和戰鬥,劉伯承經常進行系統的反思和總結。他強調“用兵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劉伯承刻苦學習古今中外的軍事理論,認真總結實踐經驗,使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軍事理論。他提出了生動的“五要素”,把我軍作為戰爭的主體,以任務為中心,以敵情為前提,以時間和地形為物質條件。他常說:“五行不定,失清凈。”他畢生致力於形成系統的軍事理論。

對於劉伯承的努力,朱德稱贊道:“好好學習,學而不厭。”陳毅元帥稱贊:“努力學習努力夢想,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就連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也感慨地說:“劉伯承正直豁達,不斷求知。比起國民黨的將領,他真是鶴立雞群。”

4.獻身於教育事業

“治軍必先治校”是劉伯承的名言,他也在踐行。為此奮鬥了壹生。早在中央蘇區時,他就擔任過紅軍學校的校長兼政委。長征途中任中央紅軍參謀長,先後任紅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主席。到達陜北後,在繁忙的戰爭指揮期間擔任中央紅軍大學副校長。解放戰爭中,他率領大軍南征北戰。在擔任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的同時,他還擔任了第二野戰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在指揮戰爭的同時,他還親自授課,以教官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

全國解放後,劉伯承出任西南軍政委員會第壹任主席。他接受辦學任務,辭去軍政職務,創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他擔任第壹任校長,後來擔任校長兼政委。

解放初期,在事事都要親力親為的艱難環境下,他大力支援病號,與教師幹部壹起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辦高水平軍事指揮學院的路子。他努力選拔教師,認真研究確定辦學方針,逐項審定教科書。我軍在和平環境下形成的辦學方針,高級軍校的課程設置和內容選擇,都凝聚著劉伯承元帥的心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伯承主持軍校工作七年多,為軍事教育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在辦學過程中,劉伯承倡導良好的學風和校風。校風是育人的重要環境,學風是成長的重要條件。為了使新成立的學校盡快形成良好的氛圍,他使學校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完整的規範化規章制度,只有通過嚴格的管理才能保證這些制度的執行。

為了適應現代化、正規化的需要,劉伯承親自審定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針。他提出了“戰術是經,技術是緯,經緯交織,縱橫鏈接編織在壹起”的訓練指導原則,形成壹個整體。他強調,培養和造就善於組織指揮現代軍兵種協同行動的指揮員,是高級軍事指揮院校的培養目標。

辦學離不開老師。他提出並采用“速成”、“快操作”等方法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倡導“尊師重教”,促進教師熱愛教學工作。劉伯承很關心教材問題。他主張教材要少而精,內容準備要正確。他要求提法恰當,語言準備科學,標點不出錯。他經常在百忙之中關註教材的編寫、翻譯、校對和出版。

為了形成良好的辦學氛圍和領導風格,他提倡“人人當院長”、“執事各做各的事”。提倡“* * *要壹起研究政治,研究自己的事業;統壹集中領導,直奔基層;集中領導,分工負責”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式。

劉伯承辦學成就顯著。毛澤東在《軍校須知》中肯定了劉伯承的功績。他說:“軍校的建立及其壹年多來的教育,為建設規範化、現代化的國防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綜上所述,用“我軍軍校的開創者”、“我軍軍校之父”四個字來形容劉伯承對軍事教育的貢獻並不過分。劉伯承通讀了國內外所有的軍事著作,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研究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對遊擊戰、運動戰、陣地戰和總部工作都有獨到的論述。他的軍事戰略和指揮藝術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貢獻。其主要軍事著作已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他還翻譯了許多蘇聯軍事著作。

劉伯承年表

劉伯承,原名趙明,1911年2月4日出生於四川開縣趙家場。

宣彤三年(1911),響應辛亥革命,加入萬縣學生軍。

1912考入重慶軍政府總校。

第二年,他在四川加入了袁世凱軍隊。

1914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革命黨,在保國護法戰爭中,任連長、團長。

1965438+2006年3月,他率領四川護國軍攻占豐都時,頭部中彈,右眼殘廢。

1923討伐吳期間,任東路賊寇軍第壹路前敵總指揮,屢戰屢勝,被譽為蜀中名將。1926年5月加入中國* * *產黨。

1926、12年與楊贊功、朱德在湖州、順慶(今四川南充)發動起義,任總指揮,率部抗擊四川軍閥,策應北伐。

1927年受中共中央指示,調往南昌。與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長。失敗後,他被從香港調到上海。

1928留學蘇聯。

1930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19年2月回國,協助周恩來處理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1932 1進入中央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

1932 10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協助朱德、周恩來指揮第四次反“圍剿”。第五次反“圍剿”中,從* * *生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被撤職,調任第五軍參謀長。

1934年底,改任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指揮先遣部隊強渡烏江,智取遵義。

1935、1年6月,他出席遵義會議,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後,協助毛澤東、周恩來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

5月4日,1935,指揮幹部團占領宛平渡,確保北渡金沙江全軍安全。隨後他擔任先遣隊的指揮官,政治委員聶榮臻為全軍帶路。

進入大涼山時,他堅決執行中國* * *產黨的民族政策,與彜族部落首領小結盟,使全軍順利通過彜族地區,在當地留下了民族團結的佳話。壹、四方面軍會師後,作為參謀長與朱德壹起在紅軍總部左路軍。他和朱德堅決擁護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同張、的分裂活動進行了鬥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師長,組織部隊在陽明堡進行夜襲,在山西七鬥村進行伏擊戰鬥。

1938後,與政委、副司令員許等指揮員在長勝口、神頭嶺、向塘鋪等地戰鬥,沈重打擊了日軍。

隨後取得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和冀南反十壹路掃蕩的勝利,建立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1940年,組織部隊參加百團大戰,攻打鄭太平漢資興晉城、大同周浦鐵路交通線。

1943九月去了延安。

1945年6月當選為第七屆中共中央委員。

1945年8月20日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1945年9月至11年9月,他和政委鄧小平指揮上黨戰役和邯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控制晉東南、打通平邯路的企圖。

1946年6月,與鄧小平政委主力壹起,在十個月內組織了隴海、定陶、巨(野)金(鄉)魚(臺)、豫北等九次戰役,殲敵12萬余人,挫敗了國民黨軍的全方位進攻。

1947年6月,他和鄧小平率12萬大軍突破黃河,指揮魯西南戰役,然後躍進千裏進入大別山,重建大別山根據地。

1947 10蔣介石派白崇禧指揮33個旅圍攻大別山。65438年2月,劉鄧決定與鄧小平等先頭部隊繼續在大別山進行內部鬥爭,劉伯承率部渡淮河動員敵人。與進軍豫皖蘇的陳(義)蘇(豫)野戰軍和進軍豫西的陳(庚)謝(富治)團配合作戰。經過十個月的艱苦戰鬥,擴大了中原解放區,迫使國民黨軍隊進壹步被動。

1948年5月,任中原軍區司令員。

1948 165438+10月,與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指揮淮海戰役華東、中原野戰軍。

1948 65438+2月15、鄧小平、陳毅指揮中原解放軍在蘇仙縣以南雙堆集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

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軍長。

1949年4月,與總前委其他領導壹起指揮渡江戰役,直接指揮第二野戰軍解放皖南、浙西、贛東北、閩北廣大地區。

同年冬,指揮第二野戰軍、第四野戰軍主力,在第壹野戰軍配合下向西南進軍,實行長途迂回包圍政策,解放了川、滇、黔、西康四省。

1949 65438+2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

1950年冬,領導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任校長兼政委。

65438年至0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 * *中國元帥軍銜。

1957年9月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政委。

1958被錯誤地批判為教條主義。

1959後,負責中央軍委戰略研究工作。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至第十壹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66 1擔任副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他也是第二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82年,因年事已高,辭去黨政軍領導職務。

1986 10於10月7日在北京去世。

劉伯承通讀了國內外所有的軍事著作,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研究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對遊擊戰、運動戰、陣地戰和總部工作都有獨到的論述。他的軍事戰略和指揮藝術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貢獻。其主要軍事著作已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他還翻譯了許多蘇聯軍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