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武漢體育學院學費

武漢體育學院學費

大學專業:

武漢體育學院前身是中南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壹。1953創建於江西省南昌市,1955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直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重組為國家體育總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學校坐落在美麗的東湖之濱,依山傍水,校園環境優美,設施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文化底蘊豐厚,辦學特色鮮明。秉承“勇敢忠誠,學會思考和行動”的校訓,秉承“融體育、科技、人文教育於壹體,融道德、文化、職業素養於壹體”的辦學理念,學校於2018年入選湖北省首批“雙壹流”高校。學校占地面積1820.6畝,分為東湖(卓刀泉)校區、潛龍島校區、武當山校區、東湖高新區(金錢豹)校區,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本科生65438余人+0160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成立全日制獨立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有教育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藝術學、醫學。體育壹級學科優勢突出、特色鮮明,被評為“湖北省高校優勢學科”、“創新成果突出學科”、“湖北省重點優勢學科”、“湖北省“雙壹流”建設學科”,在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壹類。智能體育與產業發展、體育與腦科學、體教融合與健康促進、新聞傳播學等4個學科(群)被批準為“十五”期間湖北省優勢學科(群)。目前學校有25個面向全國招生的本科專業。獲批國家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省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本科特色專業3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4個。批準1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湖北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湖北高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本科項目、4個湖北高校“荊楚傑出人才”協同育人項目;2所院校入選湖北省高校改革試點院校;獲批2門國家壹級本科,14門省級壹級本科,5門國家體育總局網絡精品課程,30門省級精品資源* * *課程、視頻公開課、精品課程;批準11省級教學團隊和12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我校研究生教育始於1960,是國內最早培養體育學研究生的院校之壹。目前擁有體育學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體育人文與社會學、體育人類學、體育教育與訓練、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心理學、體育工程、運動康復等學科的授權點。擁有體育學、心理學、新聞傳播學、音樂舞蹈、特殊醫學、工商管理等6個壹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體育學碩士、應用心理學碩士、新聞傳播學碩士、文學碩士等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具有免試推薦優秀應屆畢業生攻讀碩士學位的資格,建立了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貫徹全國教育會議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精神,落實以德育人根本任務,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整體就業質量和職業發展質量較高,深受用人單位和社會好評。學校師資力量雄厚,55%的專職教師和教練具有高級職稱。擁有壹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和高水平教練員,其中,獲得國家級、省部級榮譽稱號和人才工程71人次。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科研機構10個。十三五以來,學校承擔國家科研項目5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0余項,橫向科研項目20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重點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項;獲省級科研成果獎20余項,其中二等獎9項,多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武漢體育學院學報》是學校主辦的學術期刊,由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四大核心期刊方陣。《體育學報》是湖北省優秀期刊。該校在辦競技體育方面特色突出。1980根據國家體委(現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體育院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規劃,成立了附屬競技體校。2003年成立競技體育學院,現在有賽艇、皮劃艇、織帶、摔跤、拳擊、跆拳道、空手道、田徑、體操等水上運動項目。學生運動員450余人,教練員44人,其中國家級教練員12人。有70多人在國家隊執教,多名教練員和運動員獲得過“學生張向華在1988漢城奧運會上獲得賽艇1銀牌和1銅牌,結束了我國賽艇無緣奧運獎牌的歷史,開創了體育大學生在奧運會上奪牌的先河。自1988以來,培養的運動員在三項世界大賽(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中獲得金牌155枚,銀牌41枚,銅牌43枚。三項亞洲賽事(亞運會、亞錦賽、亞洲杯)共獲得98枚金牌,19枚銀牌,21枚銅牌。全國三大賽(全運會、錦標賽、冠軍賽)共獲得金牌525枚,銀牌265枚,438+065枚,438+0枚,銅牌204枚,培養和輸送了壹大批在世界重大比賽中屢戰屢勝的優秀學生運動員和競技體育復合型人才,為國爭光,為省添彩。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體育貢獻獎”,被國家體育總局批準為“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學校堅持開放。與37個國家(地區)的100多所高校、體育教育科研機構和世界知名體育組織建立了密切聯系,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科學研究和競技體育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亞洲體操訓練中心和國際體操聯合會成立的國際體操學院、中國水上運動學院、中國鐵人三項學院、中國拳擊學院和中國健美學院。積極開展與國外學校的聯合辦學項目,其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個,國際合作辦學項目6個,在校生300余人。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德國、丹麥、新西蘭等國家的多所高校合作,開展學生短期實習實訓合作。2014年,學校被批準為中國市政府委托的獎學金生培訓機構,現有各類留學生近100人。學校與各省(市、自治區)體育局、行業體育協會、企業在科技服務、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育產業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面向未來,學校堅持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黨和國家的育人使命,全面對接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深化體教融合,強化辦學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努力開啟建設我國世界壹流應用型研究型體育大學的新征程。

其他信息:

運動裝備工程是運動裝備工程的壹個專業,是體育科學與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力學等學科交叉融合而產生的壹個新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體育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和知識,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開發設計能力,能夠在體育用品制造、營銷、研究機構從事體育器材研究、設計、開發、評估、營銷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體育裝備工程專業簡介及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體育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紮實,具有機械設計、制造技術、電子電氣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和運動人體科學基礎知識,能夠從事體育裝備設計制造和體育監測與評價的專門人才。主要課程: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工程數學、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機械制圖與CAD、機械設計基礎、機電壹體化、機械制造技術、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技術、傳感器技術、計算機高級語言、人機工程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訓練等。就業方向:體育器材工程專業畢業生可以主要是從事體育用品制造和管理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少數人從事體育用品的研究、設計、開發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