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誰吃了人血餛飩?

誰吃了人血餛飩?

近日,由於即將開庭審理,日本留學生江歌遇害案再次引起公眾關註。微博和他的朋友圈已經被江歌和劉鑫的名字刷爆了,幾乎所有人都在發表對這壹事件的看法。

網絡輿論中的道德審判鋪天蓋地,讓站在事件風口浪尖的劉鑫有被口水淹沒的可能。她被稱為“人渣”、“毒女友”,很多人甚至公開表示“希望劉鑫去死”。

面對劉鑫的道歉,網友們並不滿意。有人開始分析,在壹個連全臉都沒有露出來的視頻裏,她的言語信息傳達了多少謊言。壹些人猜測她有壹些精神問題,她不能感知別人的情緒。

再來看看各大媒體對江歌案的推送,其中不乏煽情血腥的話題:

事實上,不管劉鑫有多少道德瑕疵,這個案件的法律量刑存在多大爭議,至少到目前為止,這個案件是壹場由分手暴力引發的屠殺是毋庸置疑的。死者江歌在出租屋門口被朋友王新的前男友捅了十幾刀。案發前,劉鑫為了躲避前任的騷擾和恐嚇,壹直住在朋友江歌家裏。

分手暴力殺江歌,網絡暴力殺劉鑫?

誠然,劉鑫在本案中的行為絕非無可指責。江歌的媽媽痛失愛女,令人心碎。然而,在輿論審判的猛烈攻勢下,我們不禁思考:除了沈迷於網絡的悲傷,如何才能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我們是否可以通過道德譴責劉鑫,讓她付出法律之外的代價,或者以對人性失望的態度,給女孩分發安全規則,警告人們不要在危險的時候幫助別人,來挽救受到暴力威脅的無辜生命?

在這裏,我們要重申壹點,大家要清醒的認識到:江歌是被陳世峰的暴力刺刀殺死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她作為壹個成年人在清醒狀態下的選擇。所以事後不管什麽心態,她認為自己低估了危機,就會被指責為受害者。因為過錯是分手暴力的肇事者,而TAs的不可預測性並不能得出任何人“沒能保護好自己”的結論。

和家庭暴力壹樣,約會暴力、分手暴力、追求暴力的防治不應該是私人的事情,而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註。而且,這些暴力事件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小。事實上,這些事件發生的概率高得驚人。天津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向賢對1000多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約會暴力的發生率高達1/3,甚至高於婚內暴力的發生率。

劉鑫事件在網上發酵後,令人震驚的是,很多人在評論中公然主張用暴力和殺戮來解決問題,讓她付出代價(不僅僅是兇手)。這些擁有眾多粉絲和話語權的自媒體賬號,很多也功不可沒。劉鑫的家人被人肉,被發布信息,被生活中無休止的騷擾,甚至別有用心。

江歌母親在整個事件中的情緒化,值得我們理解和同情。然而,當媒體不斷用“人血餛飩”煽動人群,65438+萬+條推文的文章不斷產生和轉發,除了泄憤和復制憤怒,給這些賬號帶來可觀的流量表現外,從來沒有解決甚至面對任何現實問題。

網絡暴力可以“殺死”劉鑫,也可以在這類事件中輕易“殺死”任何壹個經不起道德拷問的普通人,但抓這些治不了整個社會的病。除非妳根本不想解決問題,除非妳的煽動只停留在煽動本身!

截圖來自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瞎說”

她不是壹個完美的“受害者”,但他為什麽會從輿論中心悄然消失?

與劉鑫被網絡輿論炮轟相反,真兇陳世峰很少出現在公眾討論中。除了江歌母親希望聯名上告法院判陳死刑的環節,我們很少讀到更多關於陳的細節,甚至在所有人都把矛頭指向劉鑫的時候,幾乎完全看不到陳的身影。

在這次事件中,劉鑫遭遇了前任的分手暴力。也許她並不是壹個完美的受害者,她的自私,缺乏勇氣,甚至缺乏真誠,都不是什麽值得驕傲的事情。但在事發當時,如果是我們任何壹個人,誰能保證我們能做得足夠好?不僅僅是道德上壹塵不染的受害者才值得同情和保護,因為明明拿起刀實施暴力的人才是罪魁禍首。

正如《關於江歌被害的幾點簡要思考》壹文中所指出的:

分手暴力的可怕之處在於,第壹,旁觀者往往更容易站在施暴者的角度成為“共謀”,認為問題出在受害者身上,或者認為暴力是受害者應得的、應得的合理懲罰。或者,受害者交友不慎,主動選擇和“人渣”在壹起。

其次,分手的暴力總是被規劃成受害者應該承受的私人領域,這也是壹篇文章中提到的江歌“為劉鑫而死”的說法的由來。那麽劉鑫為什麽要死呢?甚至為什麽他們中的壹個必須死?

而且,根據各種調查結果,親密關系暴力的男性普遍存在情緒管理問題,他們更容易對周圍的人施暴。在親密關系暴力引發的性別暴力事件中,暴力也不時波及無辜路人。

憤怒和情緒並不能減少劉鑫的悲劇。

劉鑫的悲劇是壹個不完美受害者的悲劇,是分手暴力造成的悲劇,甚至是輿論造成的悲劇。

指責受害者不完美,不僅不會改善現狀,還會讓我們錯失反思性別暴力幹預機制、檢討社會制度結構性問題的機會。極端的道德拷問雖然看似增加了討論的深度,但也會陷入壹個未解的難題。

正如陸品所言,極端道德拷問的真正問題在於,沒有人能給劉鑫提供當時最好的解決方案,也沒有人能保證他在危機來臨時能完美做到。因為人在清醒的時候,總是會在情緒激動的時刻高估自己的理性和道德水準。所以在處理類似情況的時候,有想法和應對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應對性別暴力的知識和演練。

在劉鑫事件中,壹個被網友詬病的細節是,當她開始被前男友糾纏時,劉鑫拒絕了江歌報警的提議,但不報警的原因只是因為擔心合租房子違法。而陳世峰的威脅只能通過抓住受害者的心理來實現。受害者腹背受敵的情況在性別暴力案件中很常見。

如何為潛在的性別暴力受害者(包括可能無辜的人)提供更有效的救濟渠道,同時為公眾和執法部門提供更多應對性別暴力的方法和預案機制,或許這才是此次事件後我們更應該關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