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壹.當前的經濟形勢

據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最近估計,僅在2008年,城鎮失業人數可能超過5000萬,農村失業人數可能超過2億。

受人民幣升值、生產成本上升、國際需求下降等影響,部分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廣東、江蘇等地外貿企業甚至倒閉。

2008年6月5438+10月65438+3月,浙江龍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龍將集團)報告法定代表人失蹤,企業瀕臨破產。龍將集團總資產22億元。目前僅有浙江龍將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將印染)和浙江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科技)兩家核心企業銀行負債11.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該集團對外擔保、民間借貸、供應鏈欠款合計約20億元。龍將控股擁有八個子公司,龍將集團的關閉導致1000多名員工失業。

6月5438+10月65438+2008年5月,無力抵禦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東莞樟木頭最大的玩具廠和君玩具廠突然倒閉。和君玩具廠是香港上市公司和君集團的主要工廠,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美泰也是其客戶。和君玩具總監的關閉導致近萬名員工失業。

中國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也會制約就業。此外,國企政策性破產也會加劇就業壓力。經濟專家預測,中國將出現大量下崗或失業人員。

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正在演變成壹場全面的經濟危機,甚至可能導致世界局勢的危機。所有的企業、金融機構、學校甚至我們自己的命運都會受到這場危機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思維、經驗、能力、職業追求、人生理想都可能在這場危機中發生巨大的變化。

因此,如何認清當前的經濟形勢,及時做出正確的對策,成為我們大學生必須面對的課題。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在這次經濟危機面前顯得尤為嚴峻,那麽作為我們大學生,應該如何應對這場經濟危機的洪流呢?妳將如何計劃妳的工作?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第二,大學生就業壓力大

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550萬人,比2007年增加50萬人。在全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有三個主要原因:

首先,中國勞動力總供給超過需求。

未來20年,我國16以上人口年均增長550萬,到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總數將達到9.4億。未來幾年,全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者10萬人,另有下崗失業人員14萬人,每年需要就業2400萬人,社會新增就業約900萬人。每年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缺口約為654.38+03萬~ 654.38+04萬人,全社會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十壹五”期間,我國將有2500多萬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

其次,社會有效需求跟不上畢業生增長速度,高校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

全國調查顯示,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有效需求僅占新增就業崗位的22%,高校畢業生總量增加22%,而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減少22%。“三個22%”將影響2008年畢業生就業。

這裏我想給大家提供兩個案例。壹個是畢業後賣豬肉的案例。隨著經濟不景氣,就業難,曾經尷尬的“北大才子陸步軒賣豬肉”現在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所接受。近日,廣州壹家豬肉連鎖店以8萬年薪招聘15“豬肉榮”,吸引了包括CUHK、華南理工大學在內的1500多名應屆畢業生爭相應聘。

另壹個是大學生零工資就業現象。每年年底都能看到農民工為工資四處奔波。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根本不為就業機會買單。這種“零工資”就業看起來很美,但反映了社會的就業壓力,帶來了壹系列問題和隱患,需要我們重視。近年來,面對就業壓力,南京部分高校畢業生采取了壹種“務實”的態度——對單位執行采取“零工資”的就業方式,壹邊在用人單位工作,壹邊積累經驗和資歷,期望最終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最後,2008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可能會進壹步加劇。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主要問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就業壓力集中在“地區”和“行業”的不平衡上;從地域上看,東部地區需求增長有限,中西部地區雖有增長,但吸引力仍不足。從學歷來看,高職高專畢業生仍然是就業的難點和重點;從學科來看,工科和應用學科就業形勢較好,而部分文科專業就業相對困難。

此外,壹些新情況值得關註。

壹是就業需求集中在重點高校和研究生,導致壹些地方院校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

二是大學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部分低端崗位因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的搶占而被占領;

三是研究生就業率有下降趨勢;

第四,近幾年畢業生待崗人數增加;

第五,社會有效需求跟不上大學畢業生的快速增長,東部壹些中心城市出臺人口限制政策。

三,大學生的對策與信念

大學生得天獨厚,是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妳畢業後,如何應對當前的經濟危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很多同學會說我沒有經驗,不熟悉社會。怎樣才能和有工作經驗的人競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我想告訴妳,雖然妳缺乏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但是妳的可塑性就是妳的優勢!

在這裏我送給妳四個字:“勇敢和足智多謀”。“勇氣”不是壹個人的勇氣,而是勇氣、信心和信念。“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信仰的重要性。大學生畢業後初入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到挫折。這個時候,強大的勇氣和信念是不可或缺的。“自信人生二百年,將是三千裏的水錘”,壹代偉人毛澤東是少年時期堅定、自信、執著的付出,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作為我們大學生,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對壓力,積極應對,抓住機遇,發展自己。

說到麥當勞,那是家喻戶曉的名字。金色的“M”字在城市裏隨處可見,已經成為壹個醒目的標誌。但說到克羅克,可能沒多少人知道。然而,如果沒有克羅克,麥當勞可能仍然是壹家默默無聞的快餐公司,而不是麥當勞王國。人們常說,麥當勞兄弟創造了麥當勞,克羅克創造了世界名牌。任何壹個世界品牌的歷程都不簡單,克羅克打造麥當勞品牌的過程尤為艱難。

雷蒙德·克羅克1902年6月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的壹個普通家庭。少年克羅克是壹個很普通的少年,但與眾不同的是,他經常做白日夢,編織各種各樣的夢,突然想出幾個小點子來發財。這直接導致了日後龐大的麥當勞王國的建立。

1954年,年近53歲的克羅克偶然發現了麥當勞兄弟開的餐廳。他敏銳地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商機,但麥當勞兄弟安於現狀,沒有太大的進步。憑借多年的經驗,克羅克意識到機會來了。他把目光投向了麥當勞,決定開壹家連鎖餐廳。他接受了麥當勞兄弟的苛刻條件,向銀行貸款,將麥當勞買進自己手中。之後,在克羅克的管理下,麥當勞快餐店發展迅速。直到1984 65438+10月14,奮鬥了壹輩子的克羅克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享年84歲。

在麥當勞總部的辦公室裏,克羅克最喜歡的座右銘仍然掛著:

世界上沒有什麽可以取代毅力。

“才華”不行:有才華的人壹事無成的情況並不少見。

“天才”不能:天才不被賞識的情況並不少見。

“學歷”不行:有學歷沒工作的人不難找。

只有毅力加上決心才是萬能的。

也許這就是克羅克事業大獲成功的秘密之壹。

“規劃”不僅僅是指戰略,更是指摸清經濟形勢,順應經濟發展趨勢,順勢而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當前,社會形勢錯綜復雜。在校期間,大學生很少關註和面對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往往看不透經濟發展和發展形勢,這對其擇業、創業和就業都是不利的。

2003年6月5438日至10月,華中科技大學三名大學生利用大四課余時間創建了5Q Zone網站(www.5qzone.net),旨在搭建壹個服務全國大學生的網站平臺,開啟了他們的創業夢想。憑借5Q創業團隊良好的技術支持和良好的宣傳運營,5Q網站迅速輻射華中科技大學周邊,進而占領了211的全國高校市場。最終借助211高校的領先地位和輻射能力,不到半年時間,用戶已經遍布全國。

目前,這家合作公司不僅是BT社區,還包括5Q校園網、5Q播霸、5Q教育門戶等產品。短短半年多時間,公司數量也擴大到100多家,是武漢最大的網絡公司之壹。公司發展趨勢良好,企業文化和團隊文化明顯,成為華中地區知名高校畢業生最佳就業企業!

當前,次貸危機導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危機。這種連鎖反應造成了全球經濟衰退。(次貸危機是指利率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的危機。很多信用不好的用戶覺得還款壓力大,有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回收有影響。)

但“危機”是危險與機遇並存。壹些企業和個人失去信心,在危機面前倒下,最終失去發展。而那些求生欲強、觀察力敏銳、適應能力高的企業和個人,在經濟危機中抓住了有利時機,使企業渡過難關,個人得以發展。

宏觀上,中國互聯網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已達2.53億,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壹。

統計數據顯示,84.7%的中國網民接入了寬帶,寬帶網民數量達到214萬,居世界第壹。CNNIC指出,上述三大突破初步顯示了互聯網力量的規模。報告還顯示,中國互聯網發展日趨成熟,網絡媒體、網絡商務等深層次互聯網應用比重大幅提升。(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2007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1239億元,比上年增長65.9%。

2007年,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運營商收入規模達到39億元,同比增長49.1%。發展初期的B2B電子商務收入仍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艾瑞咨詢預計,隨著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推廣和國家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日益重視,B2B電子商務的收入規模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預計整體營收規模將達到6011。

中國的互聯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規模,應用也是多樣化的。人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網絡營銷是在龐大的群體支持下才能實現的——網絡營銷是指借助互聯網完成壹系列營銷環節,實現營銷目標的過程。該網絡具有高速、高效、低成本的特點。信息資源可以在互聯網上享受,零準入門檻。對於我們大學生的創業和就業來說是自然而然的。

周偉(375103072)

世界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有多大?

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可能造成的影響難以預測,但這不能成為大學生就業服務機構難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觀信息的理由。在危機的影響下,許多大學生能否順利找到工作取決於教育部門能否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有了充足的就業信息服務,學生的焦慮情緒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有多大?”這個問題是目前即將在校園畢業的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在企業的招聘研討會和討論中,他們總會問這個問題。

但反復追問,大學生很難得到答案。

校園招聘現狀北京、漢、上海、廣州各地不壹。

在北京,有消息稱,雖然主管部門的“校園招聘禁令”要到6月20日165438+才會解禁,但按照慣例,大部分大型企業都會在解禁前進行“宣傳”活動。記者從部分高校了解到,企業入校宣傳已經提前進入高峰期。目前壹些名校每周的講座多達40場。因為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學生的求職熱點轉移到了工作相對穩定的國企和科研部門。壹位大學生這樣分析就業形勢。“美國經濟不好,很多留學生會選擇回國就業,而國內企業會減少招聘名額,所以今年我們的就業會特別難。”

在武漢,據悉,10月9日,165438+2009年湖北省畢業生雙向選擇大會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這是今年武漢市首屆高校畢業生大型招聘會。3萬多名應屆畢業生進入市場“找工作”。由於就業崗位較去年大幅減少,大部分學生主動降低了就業預期。據主辦方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有350多家公司提供了3萬多個職位,而去年同壹主題的招聘會,* * *有450家公司提供了5萬多個職位。今年招聘單位和崗位數量之所以出現萎縮,主要是因為有壹批企業因為經濟前景不明朗而選擇觀望,而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的金融、房地產、外貿企業和加工制造企業招聘明顯減少。

在上海,據悉,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了解到,進入這些高校舉辦講座的企業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並未減少。10月25日前,上海交大將有202場宣講會,去年同期為172場。同濟大學也預留了200多場招聘會。除了綜合性的招聘會,學校還計劃為教師和衛生行業開設專場。東華大學畢業生進入了機械、計算機、通信等多家企業。目前看來,這些企業都保持了招聘熱情。

在廣州,據報道,按照慣例,廣東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各高校的就業辦公室已經開始與用人單位聯系,為下個月的招聘會做準備。近日,有高校領導向記者表示,根據目前的反饋,今年的就業形勢比預期的要好。廣東某高校領導表示,目前學校還沒有搞清楚經濟金融危機對今年畢業生就業的影響有多大。

長期以來,關於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教育總是告訴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要分析經濟形勢和就業環境,準確定位自己。但是,面對來自上述東南西北的就業形勢信息,很多大學畢業生如何判斷?武漢“就業遭遇寒冬”似乎很明顯,北京似乎也受到影響,而上海和廣東給人的感覺是情況還不錯。誠然,經濟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可能產生的影響很難預測,這需要對形勢有充分的把握,對未來趨勢有壹個判斷,但這不能成為大學生就業服務機構難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觀信息的理由。為學生提供就業服務的壹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盡可能全面地收集和整理就業信息,提供給學生,幫助他們合理定位。

要做到這壹點,只要妳多花點時間也不是不可以——各大學可以整理出該校近幾年招聘的用人單位(或報名就業的研究生)的數據庫,然後組織學生誌願者聯系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詢問今年的招聘意向,這樣就可以更近距離地了解真實的就業情況和社會需求。結合這些信息,大學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包括為學生設計就業計劃,努力拓寬就業渠道。

收集和發布就業需求信息是國外大學的壹貫做法。充分及時地發布就業信息,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做出合理的選擇。國內高校就業信息收集和發布的主動性、系統性和有效性明顯存在較大差距。目前,高校根據來校舉辦宣講會、招聘會的企業情況判斷需求,“坐等”企業送貨上門,被認為是國內大學生就業導向不準、就業期望值高的重要原因。比如大學生每次找工作,有的學校都說就業形勢嚴峻,請降低就業預期;但在招生宣傳過程中,壹再宣揚“學校整體就業率高達99%”、本校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難免讓大學生產生“信息焦慮”,不知道該相信哪些信息。學校通過這種方式對求職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試圖緩解他們的“求職焦慮”,收效甚微。

當然,壹個學校光靠自己收集全面的就業信息是不夠的。國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及社會中介機構也是教育信息服務的重要來源。此前,教育部在學生報考大學時公布部分專業的就業情況,實際上是壹種教育服務;大學生就業時,建立政府部門、社會中介機構、高校就業服務部門三位壹體的信息服務網絡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可以說,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有多大,很多大學生在危機的影響下能否順利找到工作,壹個關鍵問題就是教育部門能否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有了充足的就業信息服務,學生的焦慮情緒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2008年金融危機的本質和影響

這場金融風暴本質上是美國模式市場經濟治理思想的嚴重危機。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教授大衛·科茨(David Coates)指出,美國當前的金融動蕩是資本主義特殊制度形式的產物,是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形式的結果。由於放松了對金融的管制,如果沒有國家的密切監督,資本主義金融部門將是內在不穩定的。

金融危機,新自由主義,金融全球化,國際貨幣體系

冷戰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新自由主義不僅是美國經濟政策的基礎,也是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推動金融自由化的工具。新自由主義雖然對西方國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滯脹起到了壹定的控制作用,但也不是萬能的。

所謂新自由主義,是以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理想、盡量減少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幹預為主要經濟政策目標的壹套思想。有學者稱之為“完全不幹涉主義”,因為它興盛於裏根時代,所以也被稱為“裏根主義”。“金融大鱷”索羅斯將這種認為市場可以解決壹切問題的思想稱為“市場原教旨主義”。索羅斯在接受《世界報》采訪時說,“(華爾街的危機)是我所說的市場原教旨主義的結果,它讓市場自我調節。危機不是由壹些外部因素或自然災害造成的,而是由系統本身造成的。它內部壞掉了。”

新自由主義模式強調“最小政府幹預、最大市場競爭、金融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由於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導作用,新自由主義思想也對這壹體系產生了很大影響。包括會計體系,市場評級體系,風險控制程序,甚至金融政策,甚至市場上適用的語言和定價貨幣,都采用美國的規則,國際金融體系實際上已經變成了美國的金融體系。顯然,這不符合平等、公平、協商的國際原則,也忽視了各國發展階段、管理水平、經濟社會制度的差異。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已經意識到,未來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和調整要想取得成效,必然會觸及這壹思想基礎。

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風暴必然會產生比以前更強烈的影響。

首先,這種全球影響力來自於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

上世紀70年代,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但美元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仍是國際儲備和貿易結算的主要貨幣。截至目前,全球各國央行的國際結算和外匯儲備中,美元的比重壹直保持在60%以上。當“領頭羊”出現問題時,必然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全球金融市場迅速陷入極度恐慌。

第二,金融全球化讓世界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紅利,但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

由於金融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高度發展,當今世界各地都處於不同程度的金融開放之中。大量“熱錢”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流動,各種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將全球金融機構錯綜復雜地聯系在壹起,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占據了最有利的位置。最典型的是,美國的壹些金融機構將大量的房地產抵押債券打包,賣給很多國家。正因為如此,這場發端於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金融體系最發達的國家的金融風暴,將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

隨著全球金融動蕩的加劇,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流動性短缺、股市暴跌、匯率沖擊、出口下降和失業率上升,全球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面臨嚴峻考驗。

金融風暴首先沖擊的是美國的銀行體系,粉碎了“世界上最完整的體系”的神話。美國商業銀行的市場集中度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美國有大量的州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過去幾年,這些銀行投資了大量次級抵押貸款金融產品和其他證券化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他們經歷了大規模的資產減記和損失。這些中小銀行抵禦危機的能力很差,很難得到美國政府的幫助,所以未來破產的概率很大。

在世界範圍內,歐洲銀行遭受的損失最大,因為它們過於依賴短期貸款市場,而不是通常的客戶儲蓄。新興市場經濟體也難以獨善其身。金融危機爆發後,大量資金從新興市場經濟體撤出,壹些經濟結構脆弱、對外投資依存度高的國家面臨嚴峻考驗。

最令人擔憂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將不可避免地蔓延到實體經濟,拖累甚至阻礙全球經濟增長。目前,美國房地產投資不斷減少。然而,在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價格交替下跌的負財富效應的拖累下,美國居民的消費日益疲軟。由於自身股價下跌,美國公司的投資意願和能力下降。由於可提供的抵押品價值下降,美國公司可獲得的銀行信貸額也大幅下降。幾乎可以肯定,美國經濟將在2009年陷入衰退。歐元區經濟和日本經濟等發達經濟體以及壹些新興市場經濟體2009年的增長前景也不容樂觀。

由於美國經濟占全球近30%,其進口占全球貿易的15%,美國經濟衰退將導致全球商品貿易下降,進而影響壹些高度依賴外貿的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和經濟增長。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嚴重影響很可能帶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擡頭,對經濟復蘇形成新的障礙。大規模的救市措施也會讓已經有巨額財政赤字的美國政府雪上加霜。壹旦出現肆意發行債券和紙幣,必然導致美元信用下降,推高全球通脹率。

這場前所未有的金融風暴是對世界各國經濟治理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世界各國加強國際合作的誠意和決心的考驗。目前,國際社會正在密切關註這場危機的走向和世界各國的應對措施及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