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尚壹生在北京:正在消失的孝文化_孝文化

尚壹生在北京:正在消失的孝文化_孝文化

北京的尚壹生:正在消失的孝文化

2065 438+0165438 2月27日下午,“機場母親持刀傷人案”二審在上海市第壹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在二審過程中,涉案肇事者王某強調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癥,應當接受治療,不應受到刑事處罰。王的代理律師認為原司法鑒定意見存在瑕疵,繼續為其進行無罪辯護。9個月前,王的“機場刺死母親”事件,壹度引發來自“孝”和“責”方面的壹致譴責。但截至目前,涉案人並未從道德角度主動回應公眾,仍在苦苦為自己辯護,認為不應受到刑事處罰。留學生因學費糾紛在機場刺傷母親。

“機場刺死”發生在201年3月365438日。當晚返回上海後,留日學生王在浦東國際機場到達大廳將前來接機的母親捅傷數刀。這壹幕震驚了周圍的人,王立即被警察帶走。

隨後的調查顯示,登機回國前,在日本留學近5年的王打電話給母親,稱自己“沒錢餓死了”,急需生活費。在遭到母親拒絕後,王憤然飛回中國。事後,王承認,當晚8時30分左右,他到達上海浦東機場與母親在候機樓見面後,當時問的第壹句話就是“有沒有錢,會不會給我?”隨後雙方發生爭執,王的母親明確表示沒有經濟來源供其繼續深造。

被公務員兒子抓傷的老父親。

在他們兩人走向機場出口的過程中,王牧壹直跟在王某的後面,說:“妳要錢,它就殺了妳。”此時,深受刺激的王某突然從隨身行李中掏出兩把尖刀,對母親的頭部、手臂、腹部、背部等部位猛砍猛刺。毫無防備的王牧摔倒在地,當場不省人事。王某在逃離現場時被警方抓獲,但王牧的胃和肝臟多處。

母親被刺案發生7個月後,201165438年10月下旬,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根據司法鑒定出具的報告,王某確實患有精神分裂癥,但檢方認為王某作案時的行為涉嫌故意傷害罪。王某的辯護人認為王某在案發時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能力,為其進行了辯護。最終,法院壹審作出判決,被告人王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

對於這樣的判決,王不認可,提出上訴。對於上訴理由,王稱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癥,是患者。目前沒有得到合理的治療,不應該受到刑事處罰。在201165438年2月27日舉行的二審庭審中,控辯雙方就如何理解《司法鑒定意見書》中的表述繼續展開激烈辯論。據悉,法院將擇日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就在王案壹審宣判的同時,另壹個常被人們與“刺死母親案”並列提及的事件正在深圳上演。

2065 438+01 10月24日上午,深圳市光明新區發展和財政局公務員廖與59歲的父親發生矛盾。父親的衣服被廖撕破,身上多處受傷,尤其是左肩。

被咬壹口流血致死。年近六旬的爸爸媽媽從湖南郴州老家來到深圳,幫兒子帶孩子。沒想到,她得到的卻是身為公務員的兒子的謾罵和毆打。

隨後的調查顯示,在4個多月的時間裏,廖先後7次暴力毆打母親,罵母親是豬。“妳為什麽不撞車死掉?”但與在機場刺死母親的王面對社會指責“沈默”不同,壹直在媒體和輿論壓力下逃避的廖突然醒悟,終於站出來認錯。事情以家庭和解告終。

王和廖,兩個毫無關系的人,在後來的日子裏常常被並提:王是留日留學生,廖是碩士研究生,曾在北京大學學習壹年,兩人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王的學費和生活費壹直由並不富裕的母親承擔。廖的父母也從老家趕來幫忙帶孩子。雙方父母都為孩子付出和犧牲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兩人都是壹時沖動對父母動手甚至動刀,其行為引起社會反思。歷史悠久的傳統孝文化是否缺失?

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而學業有成的孩子,其實反過來回報他們。“機場刺死母親”和“公務員咬死父親”的接連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反思。其實這並不是兩個孤例。2009年,三個大學生在孝文化發源地山東曲阜的鄉鎮做了壹個調查。調查樣本包括2000多個家庭65歲以上老人1186人。調查結果顯示,72.2%的老人與子女分離,5.6%的老人吃不飽,85%的老人穿得很差,90%的老人生活用品匱乏。同時,在接受調查的300多名子女中,有31%認為父母即使不怕冷也是孝順的。

中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兩千多年前就出現了專著《孝經》,民間甚至有壹種說法是,諸德之孝為先。然而,如今不斷上演的悲劇,不能不讓人反思。為什麽幾千年來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孝文化”正在被遺忘?孝道觀念的弱化不能僅僅從道德層面解決問題,其背後有著復雜的社會原因。如今,中國社會的“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年輕人的比例越來越少,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4-2-1”的家庭結構越來越普遍。同時,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遠未完善,年輕人養老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試圖逃避責任。前面提到的山東曲阜的壹項調查顯示,56。

另壹方面,也有針對特定階層的特定困難。在城市裏打拼的年輕人,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在他們的生存不能得到很好保障的情況下,孝道等道德問題自然排在後面。在農村,城鄉二元分化對立的社會制度也增加了農村人養老的困難。農村家庭人戶分離,壹家分幾處的現象非常普遍,壹家人很難團聚,朝夕相處。自然也就談不上“孝文化”和“孝”的培養。

就在社會反思“孝道”缺失的時候,中國倫理學會啟動了孝子培養工程。

近年來,如何傳承新時代的孝文化,尤其是如何讓孩子懂得孝,培養孩子的孝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中國倫理學會要培養百萬孝子的消息再次刺激了公眾的神經。

據介紹,由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開展的中華孝子培訓項目於201165438於10月30日在北京啟動。報道稱,中國倫理學會之前進行了詳細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總結出“孝養因齡制宜、孝養終身化、家庭參與過程化”的孝養工作思路和“百日養、三年跟進、長期幫扶”的孝養模式。據悉,該項目將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培養出百萬中國孝子。

五年培養百萬孝子!這個口號壹發布,就在社會上引起了激烈的反響。在中國倫理學會關於這壹項目的諸多表態中,其拋出的研究成果首當其沖受到質疑。

據悉,從2008年開始,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開展了青少年“成長與孝道”專題調查。結果顯示“在100個家庭的調查中,98%的家庭認為子女的孝順與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密切相關;對100名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孝道與學習關系的跟蹤調查顯示,96%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有孝道;壹項針對100名有網癮和犯罪行為的青少年的孝道調查顯示,只有3%的青少年聽父母的話,有孝心。”這個調查是否經得起考驗被炮轟了。近年來高學歷者虐待老人的案例不在少數,而上面提到的王、廖等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所以很多人質疑把孝順和政績掛鉤很難成立。

然而,最具爭議的還是這個項目提出的培養百萬孝子的五年模式。孝子真的可以批量生產嗎,通過培訓項目提出的方法真的可以培養出孝子嗎?對此,各方觀點不壹。

有評論稱,“孝道培訓項目”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培訓班”,單向灌輸、突擊教學,而是壹種“孝道適齡、孝道生活化、家庭參與過程化”的培訓模式。生活中有家庭和教育的參與,應該說孝子培養計劃並不違背常識,更多的是基於常識,所以應該寬容。

但更多的人認為,道德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單純依靠工程培養孝子只能起到鼓勵作用。

越來越正規的模式真的能培養出孝子嗎?

如何培養孝子的問題已經不是第壹次被提出來了。早在“孝子培養工程”啟動之前,學校就壹直在嘗試開展各種“孝道”教育,爭議的聲音也從未停止過。同樣是5438年6月+去年10月,重慶某學校操場上整整齊齊擺滿了300多個洗腳盆。這所學校二年級的300多名學生在專業洗腳老師的指導下幫助爺爺、奶奶和媽媽洗腳。此前,廣州某學校也組織過類似活動,當時學校有上百名學生。

初二學生在操場給父母下跪。這些觀賞性很強的儀式能否“集體”培養孝子還需要質疑,但形式上更像是作秀。

孝子是否可以批量生產,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孝心?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程偉民。程偉民說,教育子女尊老敬老很有必要,但如果推廣到工科,就太形式化了。孝順就像壹粒種子。種子必須發芽,土壤非常重要。如果全社會都有尊老愛老的氛圍,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會變得孝順。所以,孝子不是壹方刻意培養出來的,良好的環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