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作家巴金及其代表作的具體介紹

作家巴金及其代表作的具體介紹

巴金,原名李堯棠,有壹句甜言蜜語。四川成都人(原籍浙江嘉興),10月25日出生於成都壹個老式家庭。

1920年秋,巴金進入成都外國語學院。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他閱讀了大量的西方文學和社會科學著作,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思潮中無政府主義和生產主義理論的影響下。1921年與朋友壹起參加半月社、君社等社會團體工作,1922年開始發表詩歌創作。1923 4月離開成都,去了上海、南京等地,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學讀完了中學。1925年與朋友組織群眾組織,辦人民雙月刊,從事無政府主義的理論探索和社會運動。

65438年至0927年,巴金赴法國巴黎留學。在此期間,他積極參與營救被美國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領袖薩科齊和範紮特的國際活動,並受其影響寫了中篇小說《死亡》,歌頌為理想而獻身的革命青年。1929回國後,因為無政府主義運動已經失敗,他把絕望和憤怒寄托在文學虛構上。他的小說有兩個主題:壹是探索年輕人追求理想信念的道路,代表作有《重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罪惡,從而影射社會專制制度的罪惡。代表作品有《春天的秋天》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溫暖真摯,人物情感強烈,社會影響很大。

巴金於20世紀30年代定居上海,不斷遊歷南北,創作了大量散文遊記。1934年秋,赴日本寫小說《神》《鬼》《人》,文風逐漸平和穩重。1935回國參與朋友創辦的《文化生活》出版,任主編。他主編了《文學叢書》、《翻譯叢書》、《文化生活叢書》等大型叢書,在發現新文學人、推薦優秀作品等方面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新文學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抗戰爆發後,他輾轉廣州、桂林、上海、重慶等地,將自己的理想融入知識分子的民間出版事業。抗戰後期,創作風格有所轉變,主要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表現出深刻的人道主義。代表小說有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寒夜》。1946回上海定居。

1949起,歷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作家協會上海市分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總編輯,第壹、二、三屆NPC人大代表,第五屆NPC常委,第六、七、八、九屆政協副主席。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他多次出國訪問,創作了大量散文遊記,收集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反映朝鮮戰爭的短篇小說,著重歌頌新時代和英雄,並與作家金易合編了大型文學刊物《收獲》。

從1958到1962,《巴金文集》第14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文革期間,他遭到迫害,失去了心愛的妻子。從1973開始,他悄悄翻譯了俄國民主革命家赫爾岑的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1978“文革”後,他以壹顆悲涼的心反思20世紀知識分子的道路和教訓,以個人為基礎寫了五卷《隨想集》(包括隨想集、探索集、真相集、病集、無題集),總結文革。

巴金1982年獲意大利“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85年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籍院士稱號,1990年獲前蘇聯“人民友誼勛章”。1990獲得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創作特別獎”,1993獲得亞洲華人作家文學藝術基金會“資深作家慰靈獎”,1998獲得第四屆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

巴金晚年出版了散文集《再思錄》、《巴金全集》(16卷)、《巴金翻譯全集》(10卷)。由於在思想和文學上的突出成就,也由於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道路探索的典型性,20世紀80年代以來壹直是學術界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和知識分子道路的重要對象。自1989以來,全國共舉辦了四次巴金國際研討會,出版了十幾部研究編年史、傳記和理論專著。

巴金主要著作目錄

時間作品的風格

1929《死亡》中篇小說

1931霧中篇小說

1933《沙丁》中篇小說

1933小說《家》

1933《萌芽》中篇小說

1933大壹中篇小說

1935《電》中篇小說

1935神鬼人短篇小說集

1937長生塔童話集

1938小說《春天》

1940小說秋

1940 ~ 1945《火》小說

1944《憩園》中篇小說

1946中篇小說《第四區》

1947《寒夜》小說

1979《隨想》散文集

1981散文集探索集

1982散文集真相收藏

1984疾病散文集

1986《無題集》散文集

巴金主要翻譯作品壹覽表

時間原名,原作者和國家

1930丹東之死壹個托爾斯泰(蘇聯)

屠格涅夫等人(俄羅斯)

1940壹個家庭的戲劇赫爾岑(俄羅斯)

1943“父與子”屠格涅夫(俄羅斯)

1943“晚盛開的玫瑰”風暴(德語)

1943“處女地”屠格涅夫(俄羅斯)

1950高爾基(蘇聯)草原集

茅盾,原名沈德鴻,本名閆冰,浙江桐鄉人,筆名茅盾。1896年出生,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學院,1916年在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從事編輯翻譯工作。1921年,參加上海* * *生產小組,為中國* * *生產黨早期黨員,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倡導生活現實主義文學。同年繼續編著《小說月報》,這是中國近代第壹份大型文學刊物,除了發表大量民主求實的學術論文和文學作品外,還為中國現代新文學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65438-0923在上海大學教小說,也在上海大學等學校任教。1925年8月,陳雲等領導商務印書館工人罷工,要求承認工會,改善生活條件,取得基本勝利。同年底,當選為國民黨上海黨部代表兼執行委員。1926去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擔任中國共產黨國民黨宣傳部部長。3月任國民黨上海黨部宣傳部部長。北伐戰爭期間,任中央軍政學堂武漢分校政治教導員,後任漢口《民國日報》總編輯。他在4月12日的政變後被通緝。1927年9月後,以茅盾為筆名發表《幻滅》等小說,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到上海,與魯迅壹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組織。1932年,小說《子夜》完成,由明凱書店出版。1936生活書店出版了他主編的《中國的壹天》,在讀者中有廣泛的影響。抗戰爆發後,應生活書店之邀創辦《文學立場》雜誌。1938年冬任新疆大學文學院院長,1940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後赴重慶任文化工作者協會常務委員。皖南事變後,他曾去香港編輯《筆談》。抗戰勝利後,1946年5月回到上海,編輯文聯,清明節前後寫劇本。1947任《小說月報》編委,1949年2月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文學改革家協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周總理的建議下,他成為中國第壹任文化部長。還當選為歷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主持日常工作,出訪,撰寫評論,支持新文學人。在忙於政務的時候,他仍然癡迷於文學創作,曾經寫出了反映新時期幹部形象的小說《鍛煉》。後來,他開始寫以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主題的小說《黎明》,作為《子夜》的續篇,但沒有出版。他死於1981。出版有《動搖》、《追求》、《文學立場》、《虹》、《三人行》、《茅盾散文集》等小說和散文作品。小說《子夜》在建國後被拍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