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清末民初德國為什麽要援助中國?

清末民初德國為什麽要援助中國?

答?援助?妳應該加上引號。首先必須明確,我們連個插銷都沒有?白拿?德國人沒占他們半毛錢便宜。

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什麽?歷史、傳統、友誼?、?兩國文化歷史的深厚感情?等等,幾乎都是裝腔作勢的說辭,但妳不可能真的相信。相距遙遠的中德兩國在20世紀初的密切交流與合作,是基於戰略需要和國家利益,而所謂?感情因素?。先說大清國。德國統壹較晚,在瓜分殖民地的活動中,只趕上壹個?末班車?。德意誌第二帝國花大力氣在非洲建立少數幾個孤立的殖民地,更是嚇壞了大清國,奪取了膠州灣,從1898開始在青島進行殖民統治,歷時17年。

德國作為壹個正在崛起的殖民國家,正在努力把青島(和非洲的那些相比,簡直就是天堂)變成最體面最富裕的城市?模範殖民地?。我們修建了鐵路,規劃了市政管理,改善了衛生條件,開礦辦廠,建設了現代化港口。尤其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上,與德國地方標準壹致。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國人對青島的德國式小房子,堅實耐用的市政基礎設施,尤其是排汙系統津津樂道。北方雨季壹開始,他們就開始議論?再看外國人,他們超過了我們100多年前21世紀的水平...?為什麽這種想法如此像我們的鄰居印度?阿三哥對英國父親殖民的那段歷史充滿了美好的回憶,就連領導人也多次對英國為印度教育和工業現代化做出的貢獻表示由衷的感謝。這可以理解。畢竟印度的人們還在堅持使用150多年前英國殖民時代修建的鐵路設施。

其實對於排汙系統,青島官方專門公布過調查數據,青島2900公裏的下水道只有3%是?德國制造?。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也能理解,在房地產盤活城市經濟的趨勢下,今天的青島城面積比100多年前大了很多,下水道系統的擴容是必然的。

而且當時德國殖民者的設計思路,所謂的?水汙水分離?,而且還只考慮自己的民族,只保證德國人居住區的清潔,卻讓汙水排到中國人居住區...不就是那種他們忙了十幾年,為青島人民鋪路修橋修下水道,然後壹戰失利,揮揮袖子什麽也不帶走的網傳嗎?處女白蓮花?。按時間順序,20世紀元年八國聯軍的德軍高調沖在最前面,盟軍總司令是壹個叫瓦德西的德國人。德國人的殘暴就更不用說了,他們聯合法國出兵娘子關,意圖進攻山西,追擊慈禧。幸好被劉制止了,代價是3000多人傷亡,否則老佛爺全家就得被瓦德西和他的法國朋友劫持了。

與此同時,被殺了?外國人?有壹個德國男爵。男爵夫人有權有勢,非常不好惹,所以把這筆賬算在慈禧頭上,而且要和慈禧頭上講和,否則北京就要被燒了。

結果,壹個?風雲人物?賽金花出現了,和瓦德斯取得了聯系,在東單北街建了壹個更幹凈的紀念碑牌樓。這是禮物嗎?完成了嗎?,並且得到了壹個?保衛國家?好名字。可見,無論是大國關系,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私下?找熟人?融合事物的形式。

壹個更幹凈的紀念碑拱門現在被稱為。保衛和平廣場?(下)。

民國也是德、德提倡的壹些事跡開始出現的時代。

比如希特勒早年流落維也納街頭,被壹對中國夫婦解救。後來他發了財到處找,想報恩。結果他找不到,只好向中國提供大量援助,支持我們中國抗戰。.....

可以肯定的是,獲救報恩的故事完全是壹廂情願的編造。這明明是我們中國古典的引經據典的小說和故事書嗎?感恩故事?《三言二拍》和《聊齋誌異》有很多套路。

壹些權威書籍,比如希特勒口述,好同誌?魯道夫?赫斯寫了《我的奮鬥》;還有《第三帝國的興衰》這本書,引用了大量第壹手材料,采訪了很多目擊者。它沒有提到這件事,甚至沒有類似的線索可以關聯。

關於希特勒對中國和中國的強烈感情,請參考下面這段話?如果壹個黑人和壹個中國人學德語,並且壹輩子說德語,那是不可想象的,即使他是德國人,他也能獲得選舉權。?我的奮鬥

下面是《我的奮鬥》的英文版(英文版是德語翻譯過來的,中文版是英語翻譯過來的。有沒有刪減,還是英文版比較全)。

妳感受到希特勒對中國和黑玉米的惡意了嗎?

1934-1935時期的德國駐華大使劉崇傑也因為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鄙視德國人而提出抗議。德國政府只用了?再版的時候會被刪嗎?只是敷衍,然後,還是老樣子。

還有傳言說希特勒支付了1936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所有費用。

事實上,柏林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費用是由政府財政和私人捐款組成的,與希特勒無關。

這讓國民政府感到尷尬。當時的國民政府真的沒有那麽慘,連運動員的路費都出不起。另外,也不是張學良贊助的。張少帥捐贈的8000元給了最後壹屆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剛剛經歷過?九壹八事變?還有淞滬與上海的甲午戰爭(0932年65438+65438+10月28日至3月3日),真的忽略了。

而且早在納粹上臺之前,魏瑪共和國時期,中國國民政府與德國的貿易就已經火熱。註意,好嗎?貿易?沒有嗎?援助?。

中德合作高峰在1928到1938之間。

原因在於,從歷史上看,德國作為歐洲的陸軍強國,壹直是亞洲國家學習的對象。比如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建立的軍隊,幾乎照搬了普魯士軍隊的全套軍事思想、建設體系和標準法典;

大清國的主要學習對象也是德國,比如李鴻章、俾斯麥。友情?等等,都是在軍火交易中形成的。清末建立的新軍,都帶有很深的德國烙印。

此外,德國因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而失去了在中國的租界和殖民地。這讓中德合作沒有了歷史包袱,更加容易。

我在文章開頭說過,是基於戰略需要和國家利益,基本可以排除感情因素。

此時德國想從中國得到的是稀有戰略金屬鎢礦,這是制造鎢合金鋼的關鍵材料,也是生產槍炮的必需品。此外,中國的豬鬃和桐油在德國也有很大需求。

沒錯,就是豬鬃,絕對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想想看,機械化戰爭中,有哪種平臺和武器可以不用塗裝直接使用;除此之外,它還有壹個重要的用途,就是清理大口徑火炮身管內的火藥殘留。通過合作,中國得到了德國的軍事、工業、科技?援助?。

真的嗎?援助?這個詞用得不恰當。這些技術和武器是以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的價格購買的,或者以物易物。軍事顧問也是高薪聘請的。我們連門閂都沒有,好嗎?白拿?為什麽德國來的人總被說成壹廂情願?援助??

而且根據當時的歷史記載,德國出口到中國的工業產品,尤其是軍工產品,往往都是二等品甚至質檢淘汰?次品?為此,國民政府代表也多次向德國相關部門提出交涉。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德國和日本開始勾搭,為了表示對日本的好感?大東亞* * *榮?在該計劃的支持下,德國開始逐漸疏遠中國。在日本的壓力下,收到貨款後壹度拒絕發貨。到1938,德國顧問團基本都撤到德國了。蔣介石的軍事顧問法爾肯豪森回國後拒絕接受任何工作。在蓋世太保的監視威脅下,他堅持推動中國抗戰,直到德國下令所有預備役人員恢復現役後,他才重新加入德軍。

Falkenhausen是我們在中國真正的朋友。遺憾的是,有些網友總是認為希特勒這個狂熱的種族主義者是中國抗戰的大恩人。........

客觀來說,國軍的裝甲兵規模非常有限,在淞滬會戰和南京會戰中基本損失了主力...在漫長的抗戰中,起到的作用不是特別大,遠不如美國的支持。

總的來說,二戰前後,德國的外交思想非常務實:與日本結盟是為了尋求遏制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是為了換取戰爭資源...所以中國和德國成為了貿易和軍事上的合作夥伴,不要過多考慮別人。

還是像文章開頭說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利益交換,這在國際社會從來沒有發生過。沒有壹個國家是沒有目的支持其他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