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日本人歷史上最崇拜的明朝人。

日本人歷史上最崇拜的明朝人。

在《笑傲江湖》中,前魔教教主任我行在少林寺之戰中說,他崇拜的只是“天下三個半大師”,令人回味無窮。桀驁不馴的日本人,自認為是上帝的國度,與任我行的性格有些相似。那麽,日本人最崇拜的明朝人有幾個?朱元璋、朱迪和朱翊鈞,著名的皇帝?戚繼光、於、、李、、陳,這些打敗日本人的著名人物?還是在日本發了大財的海盜王知望和鄭誌龍?明朝末年,日本和明朝的外交關系非常糟糕。從“銅錢將軍”對明朝充滿正氣的“蜜月期”,到寧波幫爭朝貢後日軍進攻的“冷戰期”,最後到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打了明朝七年。兩國官方關系完全敵對,即“隔海相忘,老年互不往來”。但即使在這種冷面格局中,仍有幾個明人以巨大的智慧、高尚的品行或不屈的鬥誌,深深影響了日本人的思維乃至歷史進程,贏得了日本人至今的尊重。

1,第壹個:讓日本人俯首稱臣的王陽明。

這個軼事很多人都知道:明治時期的海軍元帥,所謂的軍神東鄉平八郎,腰牌上寫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事實上,崇拜王陽明的不僅是東鄉平八郎,還有無數的政治家、軍事家和企業家。比如西鄉隆盛、高杉信作、久阪玄銳、前原壹誠、伊藤博文、高杉信作、山縣有朋這些明治維新的人;日本首相、早稻田大學創始人藤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三菱創始人巖崎彌太郎;日本國民銀行的創始人澀澤榮壹是王陽明的忠實粉絲。

此外,王陽明對* * *和蔣介石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 *早年,他逐字註釋《王陽明全集》,寫道:“這五百年間天下聞名,諸子皆留。”蔣介石對王陽明的崇拜無以復加。因為日本人,他愛上了王陽明。據蔣介石自述:“我早年在日本留學時,無論在火車、電車、渡船上,旅行時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讀王陽明的《傳記》。看完之後,很多人都閉上了眼睛,好像在全神貫註,思考著本質。”

於是蔣介石馬上跑到書店,帶回了壹大堆王陽明的著作,瘋狂地閱讀研究,最後得出結論:日本今天的樣子,完全來源於王陽明的哲學片段。說了半天,我簡單介紹壹下王陽明。王守仁(1472 -1529),本名陽明,人稱陽明先生。浙江余姚。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軍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時宇,因平定陳豪叛亂等軍事功績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被追封為侯。王陽明(心學大師)、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大師)、朱(理學大師)並稱為孔子、孟子、朱、王。王陽明壹生沒有去過日本。他的理論是如何傳播到其他國家並發揚光大的?

日本和尚帶來的。到了明朝,日中官方雖然沒有交流,但是禪宗的“取經”是很勤快的。16世紀中葉,是日本禪宗的“後五嶽僧”時期,壹批批日本僧人漂洋過海到中國求佛求道。這壹時期,王陽明的文學作品和文集,包括著名的《列傳》,被介紹到日本。在日本德川幕府統治的200多年間,占主導地位的正統官方學派是齋藤優子學派,它也來自中國。直到王陽明思想東傳,日本中江藤樹創立陽明學後,才在武士和市民中流行起來。日本人壹直在動腦子吸收外來文化,從不原封不動地照搬,而是加以改造。陽明學也不例外,被日本學者“日本化”了,比如王陽明的《行知》。日本人更強調“做事”的實用性,以及果斷、自尊、無畏的思想。這些日本陽明學為日本的落幕改革制造了不少關註點。近代日本學者總結說:“我國陽明學的特點幾乎都是王雪在其活躍的創業家身上所賦予的...乃至改革英雄們的豐功偉績。”

2.第二個:朱舜水,大明移日的幸存者。

他是阿明王朝的追隨者,壹個至死都不忘恢復祖國的癡心人。他被日本米托的德川家奉為佛教老師,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年,贏得了日本人的尊敬和愛戴。他就是魯迅在《藤野先生》壹文中提到的明朝遺民朱舜水先生。朱舜水,原名朱之漁,浙江余姚人,明末松江府儒生。朱之瑜年輕時熟讀詩詞,學識淵博。他為什麽不考進士做高官?事實上,他曾向禮部推薦“文武全才第壹”,但看到世風日下,政事紛亂,他拒絕入官場,主動放棄仕途專心學習。對於古代學者來說,這是壹個偉大的洞見。清兵入關後,朱之瑜流亡海外。他雖然沒有拿朝廷壹分錢,卻滿腔熱情地參加反清活動。他是明末去日本、越南“求教”次數最多的中國人,奔走十幾年無果。眼看救國無望,他發誓不再剃發,而是學古人“誌隨海全節”。上次去日本後,他再也沒有回來。

朱之漁到日本後,被學者安東尊為老師,在長崎講學,過著清貧的生活。幕府將軍德川四代的叔叔德川三越因為學識淵博,被聘為佛學老師,在江戶(東京)講學。德川護熙非常敬重朱之瑜,親自舉行了收徒儀式。他不敢直接叫他的名字,讓他取自己的名字。朱之瑜以“順水”為名,說“順水也是我們城市的水的名字”,以示對祖國的感情。從此,世人都稱呼“順水先生”沒有名字。朱舜水在日本講學,大力弘揚儒家文化,成為後來的米托學派。日本學者評論說:“天佑君歸,儒家以治民為大道,也是順水給的!”梁啟超在評論朱舜水時也說:“中國的儒家思想成為日本道德的基礎,也可以說是順水所作。”朱舜水在日本病逝,享年83歲,葬於德川家族墓地瑞龍山(茨城縣路暢太田市)。陵園按明代風格建造,碑文為“明代君子齋藤優子之墓”。

朱舜水臨終前的遺言:“我再也不在中國生活了,我要重操舊業。死了以後去了海外幾十年,也沒有得到壹個師跟滿洲打仗,也沒有臉報國。從今以後,我再也沒有對皇帝和漢朝的心滿意足過。見葬於地下之人,謂之‘明末朱之瑜之墓’,甚幸。”最令人感動的是,朱舜水壹直盼望大明有壹天康復。正因如此,他在日本的生活非常節儉,死時竟然攢了三千多塊錢——那是他希望恢復國家的錢!與朱舜水的廣博知識相比,壹個書生赤手空拳,試圖抵抗強敵,光復祖國,至死信念不變。這種忠於祖國的儒家風範和高尚品格,深深打動了所有接觸過他的日本人,也感動了後世。

3、半:“日本英雄”鄭成功

壹半是因為日本人崇拜鄭成功,壹半來自他不屈的戰鬥精神和成就,壹半來自對鮮血的追求。上面寫了鄭成功四次向日本借兵光復明朝的故事,但幕府從國家利益的角度拒絕了,但這些並不妨礙日本人對鄭成功的認可和喜愛。2009年,內地拍了壹部電影,DVD到日本發行後,日版海報的標題馬上改成了“國姓葉赫正”。因為,“國姓共鬥”這五個字在日本很有名。早在18世紀初,日本著名戲劇家、有“日本莎士比亞”之稱的左衛門就曾創作過“純璃”(木偶戲的壹種)歷史劇,名曰“國姓葉赫正”。根據日本文學史記載,這部劇在日本已經連續上演了三年,超過20萬人。就知名度和盛大的演出來說,在當時是空前的。

這個國家的姓是鄭成功。為什麽日本人如此熱衷於阿明王朝男人的故事?因為劇中的內容和中國人理解的完全不壹樣。在《國姓葉之戰》中,壹口(飾)完全扮成日本武士,口口聲聲說著“我們日本人”。他在打老虎的時候對中國士兵說:“妳說日本是個小國,但妳看看日本人的技術!連老虎都怕我們!”憑借母親從日本帶來的魅力和“天神”的威望,壹口最終攻陷南京,驅逐韃靼王,拯救了大明山。這部劇,還有藤內的榮耀,和日本人的榮耀沒什麽區別。可想而知,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看到日本對外聲威的故事時,壹定對“國姓”大加贊賞:不愧是我們日本血統的孩子!日本文學作品中的鄭成功形象是扭曲的。雖然作者刻意迎合討好自己的觀眾,但不難看出日本民眾對自己民族優越感的不斷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