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雲南紅河,壹個等待被發現的世界,有多少極致的風景?

雲南紅河,壹個等待被發現的世界,有多少極致的風景?

↑壹組國家地理控,專註探索終極世界。

在中國的西南部。

有這麽壹個地方。

山坡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線。

線條之間是玻璃般的水面。

反射天空和雲彩。

就像地球的調色板

這是

哈尼梯田

距離梯田約80公裏

壹個只有2平方公裏的小火車站。

因為電影《芳華》的上映

引起了國人的關註。

還有蒸雞,過橋米線等特色美食。

已經悄然登上了中國人的餐桌。

成為雲南風味的代表

這些讓世界驚嘆的奇妙事物。

全部來自紅河州

全稱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

(紅河州位置及行政區劃,制圖@龔&;隋晨/行星研究所)

這是什麽鬼東西

是什麽樣的土地?

01

創造山川河流

紅河州

位於雲南省的南部

位於滇東高原和哀牢山之間。

紅河和珠江在這裏匯合。

北回歸線穿過它。

擁有極其豐富的自然環境。

(紅河州地形及水系,制圖@龔&;隋晨/行星研究所)

東北部的高原

由非常厚的石灰石組成。

數百萬年的水侵蝕

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西南哀牢山巍峨連綿。

群山雲霧籠罩,森林分布廣泛。

哀牢山與高原之間

紅河(沅江)流經。

紅壤多分布在流過的地方。

這條河像壹條紅絲帶。

蜿蜒在群山之間。

良好的自然環境

創造了多樣的生命世界。

哀牢山上

2000多種植物

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在森林裏

中國恐龍時代的刺草遺跡

枝葉大如傘。

枝葉之間

西部黑冠長臂猿在遊蕩。

樹鼩正在四處覓食。

無數的鳥類、兩棲動物和其他動物

把這裏當成妳的家。

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

隱藏在層疊的山峰中。

喚醒它的人民

即將推出

02

覺醒的土地

“在古代。

地平線上有個地方叫胡尼胡納。

紅色的石頭像天火壹樣燃燒。

黑暗的石頭頭籠罩在夜色中。

有成千上萬塊奇怪的石頭。

這個基地已經變成了壹座神奇的山..."

——哈尼族遷徙史詩《哈尼族阿佩聰坡》

兩千多年前

中國西北的邊強民族的壹部分

從歌唱的高原向南。

經過漫長的遷徙

隋唐時期

穿過紅河

站在哀牢山腳下

(哈尼族遷徙路線,制圖@龔項傑&;隋晨/行星研究所)

經歷壹個漫長的變革和整合期。

他們成為了壹個特殊的民族。

哈尼族

他們的生產方式

從遊牧到農耕。

當時雲貴高原的農業活動

還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

哀牢山大部分還是蠻荒之地。

哈尼族祖先的到來

將徹底改變地球的面貌。

他們首先選擇了面向太陽的緩坡。

開辟旱地

在上面種了幾輪旱地作物。

從而平整土地並固化土壤。

(梯田建設過程1:從旱地到旱地,制圖@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

不久

在平臺邊緣逐層堆土

形成山脊

轉移到外地

把旱地變成稻田

(梯田建設流程二:築埂-引水-水田,制圖@隋晨/行星研究所)

通過運河汲取的山水。

砂石沈澱後

壹步壹步進入不同規模的領域

最終流入山腳下的河流。

(哈尼梯田引水系統,圖紙@隋晨/行星研究所)

精心維護的梯田

水壹年四季都是滿滿的。

為了更好地管理梯田

哈尼族創造了獨特的農業歷法。

把四季的勞動

融入四季的梯田

春天幼苗生長的“康鵝婆”

為祈求夏季豐收,“開”紮紮。

秋收時節的“挑車”

和冬季休耕時的“Zallet”。

熱愛歌舞的哈尼族

也將是四季的作品

它被合並成“哈尼族四季生產調”

(máng)鼓勵的熱情和力量。

唱歌和跳舞延續了古老的傳統。

哈尼族人相信:

“男人的命根子是田。

這片土地的命脈是水。

水的命脈是森林和樹木。"

比露臺高壹點

這是壹個哈尼族村莊

和梯田壹起生活* * * * *

村子裏到處都是

每個都有刻意保留的森林。

它被認為是“眾神的住所”

而高山地區保留著原始森林。

森林、村莊、梯田和水系

形成“四元同構”的局面

哈尼族完美的家園由此形成。

(哈尼梯田四元素同構景觀示意圖,制圖@隋晨/行星研究所)

在元明清時期

由於戰爭和開墾等原因

大量的漢人從北方遷移到紅河流域。

梯田的面積開始迅速擴大。

現已遍布元陽、紅河、綠春、金平四縣。

總面積高達654.38+0萬畝。

(哈尼梯田分布範圍,制圖@龔&;隋晨/行星研究所)

除了梯田

在紅河州北部

也開發了村莊。

開墾大大小小的農田

粗放的農業發展

讓紅河州逐漸富裕起來。

常傑宴會

它表達了對豐收的祝福。

也是對大自然恩賜的感恩。

明王朝

在雲南的發展史上

是壹條重要的分界線。

在生產條件好的大壩上

統治者建立臨安府(今建水)。

管轄紅河州的大部分地區。

建水變得繁榮。

它的經濟發達。

在雲南富裕的壹邊

臨安鐘誠

擁有大量金錢的商人

建壹個深宅大院

文雅的學者

在股指之間玩紫陶

在船上

建造壹座優雅宏偉的石橋

僅次於曲阜孔廟

中國第二大孔廟

建水文廟

在遙遠的西南方

傳播中原文化

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漢族、哈尼族、彜族、苗族、傣族和壯族

瑤族、回族、拉祜族、布朗族、布依族

11土著人民

它延續並發展了自己的民族傳統。

在少數民族中

彜族人口最多。

多民族融合

創造獨特的食物

過橋米線,蒸雞,烤豆腐,小卷米粉。...

激活了紅河州人的味蕾。

數百年來

覺醒的紅河州富饒而安寧。

默默守護著西南大地。

但是在現代,

會受到新壹輪的打擊。

這也和大地的恩賜有關。

03

現代化的影響

劇烈的地殼運動

紅河州的地表下

創造了壹個礦藏

有壹種金屬礦物。

在紅河州的歷史上

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

錫礦

(紅河州礦產資源分布圖,繪圖@龔&;隋晨/行星研究所)

紅河州錫礦開采的歷史

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

後續制度

相繼被開發利用。

甚至壹度占到全國錫產量的60%。

但真正的轉折點發生在清末。

當時,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相繼實現了工業化。

錫廣泛用於工業。

為了開發和運輸錫礦

交通幹線上的蒙自

雲南最早的海關出現了。

海關壹開門

這就像打開了錫礦生產的水龍頭。

個舊錫礦年產量從清朝中期的900多噸。

直接飆升到5300多噸

大量錫礦石出口

刺激了當地的商隊

還有紅河的航運。

騾馬不盡,船相連。

個舊錫經過幾條線

它被運到中國海防和香港。

和其他沿海港口。

然後通過海路流入西方工業國。

(近代個舊錫礦主要出口路線,制圖@龔&;隋晨/行星研究所)

然而

紅河通道灣水滿水。

沿途土匪猖獗。

商隊的載客量就更低了。

工業國家對錫的需求逐年增加。

新的交通方式勢在必行

這是滇越鐵路。

但是在山高谷深的雲南修建鐵路是必須的。

這不是壹項容易的任務。

從越南到雲南

海拔逐漸升高。

紅河流經的地方。

遍布v形峽谷

此外還有密林,癤子嚴重。

這條鐵路的建設充滿了困難。

最危險的

沒有比屏邊縣的四岔河大峽谷更好的了。

峽谷的兩壁僅相距60多米。

山谷的深度超過100米。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

建造橋墩是不可能的。

為此

數百噸定制鋼構件

從法國到雲南屏邊

然後中國的勞工把他們壹個壹個擡上山。

壹個是鐵索拉的。

由人字鋼梁支撐的橋

變成了

(人字橋施工流程,制圖@鄭伯榮/行星所)

這是壹個工程奇跡。

稔子橋

經過近10年的建設

30萬勞動力參與建設。

在做出巨大犧牲後,

滇越鐵路最終在1910竣工。

不久

當地的貴族籌集資金來建造它。

戈壁石鐵路

連接滇越鐵路

* * *同構成了當時雲南的大動脈。

(滇越鐵路和戈壁石鐵路的道路&,制圖@龔&;隋晨/行星研究所)

這條主動脈

大大提高運輸效率。

從雲南蒙自到越南海防

時間從幾十天縮短到兩天。

同時

在相反的方向

鐵路也將結合西方建築和西方生活方式。

帶入紅河州

電線、電燈

餐館、電影院、酒吧

咖啡廳、網球場

公司、銀行、醫院、學校、郵局

以及最早的“快遞公司”

顛覆了延續數千年的滇南生活方式。

滇越鐵路與戈壁鐵路的交匯處。

碧色村

成為重量級的交通樞紐

那時候風頭壹樣。

1913年

壹批雲南學生被選派到日本留學。

我們是通過滇越鐵路出國的。

1915

蔡鍔去過中國、香港和越南。

最後沿著滇越鐵路到達昆明。

發動討伐袁世凱。

1938

壹群北大清華南開的學生。

途經中國、香港和越南。

沿著滇越鐵路北上昆明

我就讀於那裏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滇越鐵路改變了中國西南。

即使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

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943

這條鐵路由中國管理。

然後又被戰爭堵了兩次。

直到1996

恢復交通。

此時的紅河州

也改變了外貌。

04

樂章結尾部

當曾經著名的西南大動脈

漸漸被平凡的生活淹沒。

當前特別站

逐漸被遺忘

紅河州所在的地區。

跟隨古代山地農業的頂峰

西南貿易文化中心。

中國現代化的先驅之後

鉛清洗

當我們站在山頂時

當數百萬英畝的梯田像巨浪壹樣湧入我們的眼簾

我們會吃驚地記起。

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深藏著波瀾

正如哈尼梯田被稱為“地球的雕塑”

輝煌的歷史

也刻在這片土地上。

1957 165438+10月18

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

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今天的紅河州

它是大量珍稀動物和植物的家園。

是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種植基地。

高原發展現代農業的沃土

今天的紅河州

鐵路和公路網更加發達。

自然、人文、歷史、食物

變得觸手可及。

今天的紅河州

幾千年前

百年風雲

融入不變的山川

在雲南的南部

等著妳去發現

本文的創作團隊

作者:張昭

攝影:秦楠

設計:隋晨和鄭伯榮

地圖:龔

修訂:舒樹茂、李、

附: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紅河州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紅河州誌[M]。雲南人民出版社,2013。

[2]本書的編寫組。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概況[M]。民族出版社,2008年。

閔慶文,等。雲南紅河哈尼梯田系統[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4]黃少文。諾瑪梅到哀牢山[M]。雲南民族出版社,2007。

[5]廖立。西毒個舊的興衰[M].雲南教育出版社,2017。

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旅遊發展委員會。百年滇越鐵路[M]。雲南人民出版社,2015。

[7]楊娟。現代國際經濟壹體化背景下的老錫礦開發研究[D]。雲南大學,2016。

[8]張永帥。近代雲南口岸開放與口岸貿易研究[D]。復旦大學,2011。

...結束了...

行星研究所

壹群國家地理控制者,專註於探索終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