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主要內容:

《三國演義》的整個故事是在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歷史背景下展開的。東漢末年,皇帝昏昏沈沈,無能,宦官專制,朝廷腐敗,民不聊生,然後爆發了壹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壹代英雄豪傑在競爭中湧現。

當時袁紹、曹操以“十常侍謀反”為名,率領群臣沖入皇宮,漢武帝劉扁、王劉協倉皇而逃。在各路諸侯爭先恐後地尋找劉扁、劉協的過程中,涼州前守備兵董卓因救駕有功,立即掌握了朝中大權,廢了漢獻帝,立劉晨謝為漢獻帝。生性殘忍的董卓反其道而行之,引起很多人的憤怒。

曹操以聖旨為名,召集壹批豪傑,共同討伐董卓,逼他把漢獻帝背到長安。董卓後來被養子呂布殺死。此後,袁紹想把長沙知府孫堅手中的玉璽傳下去,孫堅在逃亡途中在荊州遭到劉表襲擊,樹敵無數。孫堅在後來攻打荊州時戰死。與此同時,袁紹與公孫瓚在河北邊界交戰,界橋之戰爆發。

曹操廣納賢才,劉備不斷擴充實力。這時,中原的雛形開始形成。董卓死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歡迎漢獻帝在許昌建都,用權謀除掉呂布、袁術等人。在隨後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擊敗袁紹,進而統壹北方,為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江東,孫堅的兒子孫策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稱霸江東六郡八十壹州。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位。在周瑜等人的支持下,孫權為吳國的建立積蓄了巨大的力量。劉備則在桃園與關羽、張飛結為死黨,* * *立下了援漢大旗。劉備在汝南被曹操擊敗,在荊州投奔劉表。

然後劉備參觀了山寨,請足智多謀、胸懷天下的諸葛亮幫忙。曹操統壹北方後,開始向南舉兵,目標直指荊州和江都。至此,劉表駕崩,長子劉啟守江夏。次子劉聰接管荊州,向曹操投降,於是荊州落入曹操手中。面對曹操的南征,劉備派諸葛亮到江東與孫權結盟。

諸葛亮在江東以智論道,最終促成孫、劉聯手,並通過赤壁之戰中壹系列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大敗,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

赤壁之戰後,劉備和孫權轉而爭奪荊州。孫權派魯肅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多次拒絕。周瑜向孫權獻計,試圖誘騙劉備去東吳迎娶孫權的妹妹孫尚香,然後扣留劉備,威脅諸葛亮交換荊州。不料周瑜的計謀屢屢被諸葛亮識破,導致他“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最終在諸葛亮的譏諷中吐血而亡,留下了“生而有瑜,何必生而有梁!”深深的嘆息。周瑜死後,吳軍忙於與曹軍作戰,劉備則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擊敗劉璋,奪取西川,從曹操手中奪下漢中,自稱漢中王。至此,天下大勢已至,三國局面形成。

劉備在巴蜀稱帝,國號蜀漢;曹操稱霸中原,後來其子曹丕篡漢,改國號為魏。孫權在江東這邊。與曹魏和解後,孫權被封為南昌侯。吳棟將軍夢露,白衣渡江,攻取荊州。此時正在進攻樊城的關羽,不得不退守麥城,在突圍的過程中被俘。關羽寧死不屈,被孫權斬首。

張飛也被他的部下範強和張達殺死,劉備很難過。孫權於是拜魯迅為大都督,大敗蜀軍。劉備率領敗軍來到白蒂城時病倒了,臨死前向諸葛亮求助。這時,曹丕趁機聯合、南蠻、羌、,與孟達壹起攻打蜀國。

諸葛亮派馬超、趙雲等猛將把守關隘,又派李延、鄧騭等人去說服孟達、吳棟。諸葛亮親自率軍七擒七平,平定了蠻族孟獲的叛亂。曹丕死後,其子曹睿即位。諸葛亮六次離開祁山,決心完成劉備復辟漢朝的遺願。其間,諸葛亮追回姜維,將壹生所學教給他。

諸葛亮最終積勞成疾死在五丈原。姜維繼承諸葛亮遺誌,繼續與魏作戰,卻被糊塗的奸臣所害,逃往閬中。魏趁蜀國內亂,派軍隊進攻,蜀主不戰而降,滅亡。姜維在司馬昭的圍攻下身受重傷,拔劍自殺。

孫權在吳棟死後,爆發了內亂。吳國的統治者孫良被大權獨攬的孫林廢黜,孫秀成了皇帝。孫秀與老將丁奉聯手,除掉孫林,重掌大權,但東吳也已呈現出向大江東去的趨勢。魏國曹睿死後,曹芳繼位,司馬懿從曹爽手中接過兵權。曹芳被廢後,司馬氏兄弟立曹茂為帝,司馬懿之子司馬昭獨攬大權。

司馬昭之子篡位,改國號為晉,魏亡。吳最後被西晉滅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分久必合”,百年戰爭終於在這裏落下帷幕,西晉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又壹次大壹統的局面。

擴展數據:

《三國演義》社會影響

《三國演義》塑造了400多個人物形象,描述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開創了壹種新的小說體裁,不僅讓當時的讀者“爭相抄寫以供觀賞”,也激發了抄寫員和書商繼續撰寫和出版類似小說的熱情。

嘉靖以來,各種歷史演義如雨後春筍,不斷問世,從開始到現在。據不完全統計,明清時期的歷史演義大約有壹兩百種。清朝乾隆年間,壹個侍衛被提拔為荊州將軍,所有的家人都高興地向他道賀,而這個人卻不高興,反而哭了起來。大家都很驚訝,問為什麽。這個人回答說:

荊州這個地方連關爺爺的公關都保不住。現在送我明顯是在傷害我!《竹葉亭雜記》中記載的這段軼事,從壹個側面反映了《三國演義》對後世精神世界的深遠影響,使這個人對文學和現實產生了困惑。

《三國演義》聞名於世,也受到外國讀者的歡迎。明朝隆慶三年(1569)已傳至朝鮮,崇禎八年(1635)有阿明出版《三國誌》,收藏於英國牛津大學。

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日本高僧文山編撰出版《通俗三國》日文版以來,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多國紛紛翻譯本國文字,發表了許多研究論文和專著,對小說《三國演義》進行了有價值的探討和高度評價。

百度百科-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