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去美國讀博士有什麽風險?

去美國讀博士有什麽風險?

在美國大學教書的經歷讓我對留學頗有感觸。在考慮留學的時候,也許很多人只有壹個模糊的規劃。在壹眼就能看透30年的那壹刻,給自己的人生增加壹些波瀾,增加壹些不確定性,增加壹些模糊的星光。他們對未來的職業沒有明確的規劃。美國,走了再說吧!所以美國留學本身就被很多人錯誤的追求為正當職業。

三五年後,看完書,突然發現讀書其實是壹個短暫的職業。如果畢業那天沒有另壹份真正的職業在等著妳,此時的焦慮和恐慌可能比準備留學考試還要難以承受。在考試中,它只是壹張白紙。如果妳輸了,妳就輸了。沒什麽大不了的。但在美國留學後,無論妳拿到什麽學科、什麽學位,這張寫滿英語的紙都已經有了年輪和汗水,在去與留之間輸不起。

相信很多對未來職業做了壹些規劃的在華留學生都糾結過自己的頭發:到底要不要讀博士?這裏我用經濟學的概念來計算投入、風險和收益。

讀博士最大的投入是青春。在美國拿博士,三四年到七八年不等。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壹年的時間都抵得上過去幾年的時間,更何況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國內做生意的同學壹年賺10年的錢。因為保養得當和春風,10年過去了,它依然年輕如昔。那些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人不得不在圖書館或實驗室度過這些年輕的歲月。增加的知識是看不見的,只有早期的白發可見。學生賺的都是看得見的東西,比如可以用來玩漂流的寶馬,或者需要保姆澆花的別墅。很多人覺得不值得,也有很多人覺得對妳來說不值得。

讀博士最大的風險是什麽?妳不能讀它。讀博士不像讀碩士。雖然美國的碩士需要兩年,是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兩倍,但是讀起來很輕松。但是,美國幾乎不把碩士當成壹個嚴肅的學位,除了MBA。比如我們系的碩士不需要資格審查,最後的畢業答辯也不對外公開。碩士學位壹般被認為是壹個過渡學位。只有醫生要經歷八十壹難,失敗了就倒在那裏。

我系博士資格考試要閉卷3天。第壹天考理論,第二天考方法論,第三天考專業知識。到第三天考試結束,壹般人的狀態就是拿著鞭子抽不出另壹個字,因為他把能想到的都寫了。他們中的壹些人失敗了,因為他們的英語太差。卷子答了三天,導師就更難通過了。有的人真的是能力不夠,儲備有限,三天的物資都不夠。但是,在學習中種下打架,再慘也是有道理的。

讀博士的另壹個風險和學習無關,和文化有關。美國和中國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文化。小的文化陷阱可以讓妳處處吃虧,大的可以直接把人送進監獄,甚至殺掉。理解文化比理解學術難多了。學術直白,文化含蓄;學術是有邏輯的,文化是沒有意義的。醫生要看的話,有時候入鄉隨俗比刺股票更重要。

讀博士的終極風險是找不到工作。當他們拿到美國博士學位的錄取通知書時,很多人同時拿著美國大學提供的全額獎學金。除了助教和研究助理的月薪,這份沈甸甸的獎學金還免去了昂貴的學雜費。算上七七八八,壹年也就三五萬塊錢。換算成人民幣,這個博士讀的還是不錯的。終於看完了但是找不到工作。有什麽丟人的?理工科博士,行業還是能消費壹些的。文史哲藝術類的文科博士,壹般只能去高校。而高校的崗位非常有限,終身制使得七八十歲的教授依然活躍在教學科研壹線。在高校裏等這樣壹個職位,幾乎和查爾斯王子壹樣難。國內讀文博士的留學生比較少,但是很多美國人樂此不疲,根本不關註投資收益。

如果讀博士的收入只是壹個終端學位,而這個終端學位讓原本可能有潛力成為兄弟姐妹甚至叔叔的人失業——不僅在美國,在中國也是如此,成為壹個終端“待海”,那麽,這個博士學位到底該不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