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祝偉華在貴州師範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祝偉華

祝偉華在貴州師範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祝偉華

1983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學士學位。

1992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碩士畢業,師從錢理群教授。

200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戲劇與戲劇專業博士學位,師從東健教授。1971年—1973:鐵道部工廠建築局二處二隊工人。

1974 —1976:貴陽雲巖二中等。

1977 —— 1979:貴州省人民醫院護士。

1979 —— 1983: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學生。

1983 —— 1989:貴州省圖書館幹部。

1989 —1992: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

1992 —1999:貴州師範大學中文系兼職教師,貴州省圖書館幹部。

1999 —2002: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1999 ——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1,中國大文學系戲劇卷主編,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65438+2月2日,《丁西林早期戲劇研究》1993,2期。

3.孔雀東南飛:從古代到現代,從詩歌到戲劇。文學評論,2000年第6期。

4.月夜與三弦,文學評論2001(青年學者)

5.論悲劇的產生和《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義。文獻綜述系列,第5卷,1,2002年5月。

6.與生活同構的戲劇藝術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書No.1992,1。

7.淪陷區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996號第1號改編電影劇本流行情況分析。

8.唯美主義戲劇《黑衣人》解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2,1。

9.中國戲劇史編纂的回顧與展望,社會科學文集2001,1。

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3全文。

10,《抗戰時期淪陷區戲劇初探》,《貴州社會科學》第8期,1995。

人大復印資料全文1995第9期轉載。

11,特殊時期的特殊文化景觀,貴陽師範學院學報1997 1。

全文轉載於《NPC復印資料》第三期1997。

12,周平——壹個來自作家內心最深處的人物,《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第4期,1995。

13,上海劇院的繁榮,南方文學,5號,1999。

14,戲曲現代化,文藝爭鳴2001,3。

15,兩個歐洲戲劇文本的比較,《戲劇藝術》,2004年第2期。

16,解構時代我們如何建構戲劇,戲劇文學,2004,1。

17,從阿q身邊人說起——阿q正傳新探,《貴州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18,舊中之新與中國新詩中的舊,貴州社會科學,2002,1。

19,《以樂寫哀》鄉土小說與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1第4期。

20.《走進魯迅精神後院的路標》,《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6月。

21,兩種歐洲戲劇特征的普遍性及其認識論根源,《戲劇壹串歌》,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22、《詩意閃爍的影視影像》和《名作欣賞》,2005年第4期

23.談《兩株棗樹》與《名作鑒賞》,2005年第4期。

24.地域文化與地域文學的思考與山花,第2期,1998。

25.壹部戲劇總論作品能告訴我們什麽?戲劇藝術,2005,1,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2BZW010),東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貴州屯堡文化及地方戲劇形態研究。

2.主持貴州省省長基金項目“黔中屯堡社區民間文學活動與傳統文化教育”

3.貴州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教改形勢下高等師範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的對策與設想”

4、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委托項目“安順屯堡古農村水利工程歷史沿革咨詢”學術成果獎:

1997貴州省第三屆哲學學會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998國家學術論文獎壹等獎

2001南京大學光華獎壹等獎

2004年貴州省文學藝術獎(理論)壹等獎

2005年,貴州省哲學學會第六屆優秀成果獎壹等獎。

2004年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貴州師範大學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2005年獲貴州省中青年文藝工作者稱號。

2006年,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榮譽獎,近年學術交流;

2004年4月參加廈門大學“戲劇與戲曲學科建設研討會”;

2004年9月在聊城大學參加“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青年學者研討會”。

2004年6月165438+10月在貴州民族大學參加“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貴州年會”。

2005年7月在南京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參加“中國戲劇:從傳統到現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年8月在貴州安順參加“貴州屯堡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年6月5438-10月在貴州師範大學參加“抗戰時期西南大後方的文學活動與思想文化建設”全國課題研究。

和很多經歷過中國文革的人壹樣,她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但從未放棄。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三年,她25歲。壹直充滿憧憬和向往的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為她的人生建造了第壹個郵局。可以說是10年磨壹劍。在隨後的職業生涯中,她從北大到南大,35歲讀碩士,45歲讀博士...

她是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祝偉華教授。

京黔,苦難的歲月如何抵擋燃燒的求知欲?

1954年,祝偉華出生在首都北京。

1957年,3歲,被爸爸牽著,被媽媽背著。她第壹次踏上了漫漫征途,來到了貴州。小時候過了幾年不開心的日子,開始上學了。祝偉華經常說,那時候,他對閱讀特別感興趣。

五年級的時候,祝偉華和當時千千成千上萬的同齡人壹樣,經歷了十年動亂,那些坐在教室裏學習文化知識的記憶只能塵封壹段時間。那時候連她基本的閱讀能力都需要加強。所以,她經常偷看書。“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夜,我都熱得直打哆嗦,堅持著。”

那時候很多人把書藏起來看,但是被抓住的危險往往令人恐懼。看完書,燒掉幾乎是唯壹的出路。

然而,這唯壹的出路卻讓祝偉華的知識刻骨銘心。60年代末,她在短暫的初中生活後,於1971年成為壹名鐵路工人。時至今日,她都忘不了枕木被雨雪風霜打下,雙手壹次次磨破,鮮血湧出,疼痛難忍的日子。祝偉華回憶說,這比後來在工廠裏砸18磅重的大錘還要苦。

"直到我成為壹名學校老師和醫院護士."苦難並沒有讓祝偉華放棄對知識的渴求,反而激發了她對知識殿堂和大學校園生活的向往。在那些不安分的日子裏,她努力工作,學習文化知識。她說:雖然那時候能找到的書很少,但她盡力多讀書。她堅信機會總有壹天會眷顧她。

終於,老天有報應了!1979年,25歲的祝偉華考取了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本科專業。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我開始了我醞釀已久的解渴工程。

北大——南大,數次面臨人生抉擇,卻從未回頭償還桑梓!

包括祝偉華本人在內的許多人都沒有想到,她的學習生涯如此巧合。1989年,也就是她考上北大後的10年,大學畢業後在貴州省圖書館工作了六年,再次拿到了北大中文系的碩士學位。之後在10年,通過潛心研究,她成為了。

“我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在國家允許的年齡的最後壹年被錄取的,這說明我在任何事情上都比別人落後壹步,所以我很珍惜機會,抓緊時間去做我應該做的,想做的事情。”

1989—1992,在北大。朱偉師範學院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大師先生的第壹批女弟子(兩個)之壹。三年的努力和刻苦的訓練讓她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畢業的時候,就業空間大給她帶來了煩惱。面對首都多所大學的盛情邀請,她輾轉反側。這時,來自貴州高原腹地的呼喚聲久久縈繞在她的耳畔,那些和自己壹樣渴求知識的孩子們的身影浮現出來,壹個個坐在他們之前工作過的貴州省圖書館的長方形吧臺上,認真讀書的勁頭讓她下定了決心。她在心裏告訴自己:回去吧!回貴州吧。

放棄了留在北京的絕佳機會,她回到了貴州,那份最平凡最普通的工作,收拾起精神食糧,或薄或厚,或寬或窄,被很多人讀過很多遍。

45歲時,她被南京大學錄取為博士後。祝偉華也非常幸運。在國家戲劇權威東健的影響和指導下,她的戲劇藝術研究成果斐然。祝偉華回憶:臨近畢業的那段時間,南大挽留了我,我知道這是我最後的機會,但我與生俱來的貴州情結,最終選擇了離開。

“我當時就想,貴州雖然沒有生我,但是養了我。在南京,我是個陌生人。”事實上,祝偉華早就把貴州當成了自己的第壹故鄉,她將回到貴州,用所學為振興貴州教育貢獻力量。

教與學,同心同德,碩果累累,背後是艱辛。

從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祝偉華在圖書館工作,並在師範大學擔任兼職教師。直到1999,他才終於轉到師範大學,投身於教學和科研。

作為壹名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祝偉華壹直堅持站在教學第壹線。她認為,只有在教學壹線,才能產生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然而,多年辛苦的教學和科研讓她積勞成疾。

2001在接受了手術和全身化療後,病重的祝偉華迅速投入工作,主動承擔起研究生、本科生、成教各層次四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在碩士生教學中,祝偉華以科研育人,邀請著名學者授課,將最新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課堂,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在她負責研究生工作期間,文學院每個研究生平均發表論文1到2篇。2002年文學院碩士畢業生全部被錄取為博士生,2003年超過壹半,為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名校輸送了眾多合格的博士生。祝偉華教授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並被福建師範大學聘為兼職博士生導師。

在潛心研究、努力教學的同時,祝偉華的科研成果依然豐碩。在《文學評論》、《中國戲劇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在權威重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許多成果被中國人民大學全文轉載,並被列入教育部指定的中國現代文學重點教材。曾獲全國學會論文壹等獎、南京大學光華壹等獎。僅2005年,祝偉華就獲得兩項省部級科研壹等獎。同年被授予貴州省“有德有藝文藝工作者”稱號。

“北大教我大膽假設,南大教我小心求證”是祝偉華常說的壹句話,也是她教書治學的原則。這兩種優良的傳統和互補的學風,不僅使她誠實謙虛,也促成了她良好的教學風格和獨特的科研視角的形成。在學生眼中,她不僅是壹位學識淵博、嚴謹治學的學者,還是壹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師。

祝偉華坦言:北大的創新和人文精神賦予了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南大嚴謹求實的作風讓我佩服個人道德的完美。換句話說,我的人生就是“南”、“原”、“北”、“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