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天津出臺人才戰略意見,標註可直接落戶天津的人群範圍。

天津出臺人才戰略意見,標註可直接落戶天津的人群範圍。

近日,市委辦公廳印發了《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進壹步實施人才引領戰略加快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文如下:

為進壹步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推動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壹.壹般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大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人才是第壹資源”理念,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堅持世界眼光、高端引領、市場引領、改革創新,聚焦天津“壹基地三區”功能定位,適應世界科技前沿, 國家的重大戰略和天津的發展需求,以更大的氣魄、更廣闊的視野,到2025年,我們將構建科學規範、開放包容、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形成更具競爭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更具吸引力的創新創業綜合生態系統,使天津成為全國自主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和全球創新人才聚集發展的高地,為實現天津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第二,實施更加開放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海內外優秀人才集聚。

(壹)支持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加大對近期來津全職就業創業的海歸創業創新項目的支持力度。對成長潛力特別突出的留學回國人員申請人才計劃時,年齡、海外經歷、回國期限等要求可適當放寬。具有中國國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留學回國人員可直接在天津落戶。留學回國人員自願放棄外國國籍,申請加入或恢復中國國籍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和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有關規定,優先為本人、配偶和隨遷回國的子女辦理加入或恢復中國國籍和定居天津的手續。積極為加入外國國籍的留學回國人員在津創新創業提供簽證辦理等便利服務。

(二)落實便利外籍人才工作和居留的措施。積極申請在天津試行的國家創新突破人才政策。推行外國人工作許可、外國人居留許可、外國人永久居留許可推薦信“三證聯辦”,實現“壹次受理、壹次辦結”。方便外籍領軍人才及其核心團隊成員申請長期居留和永久居留。經團隊主要負責人推薦,核心成員可放寬年齡、學歷和工作經驗申請工作證。支持外籍人才創業期工作許可,促進天津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全面推行電子證照,提高證照申請和使用的便利性。

(3)創新人才和團隊引進方式。通過舉辦世界智力大會、天津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大力引進海內外人才。精準對接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科學編制人才引進地圖和需求目錄,通過媒體平臺、人才工作站等多種渠道和途徑向全球發布人才政策和需求信息。圍繞重大科技項目研發需求,通過揭示名單制、指揮制、眾包科研等方式,征集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的人才和團隊。推動天津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人才引進平臺,共同引才、享才。支持用人單位與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合作引進高端緊缺人才。支持海外頂尖大學來津辦學,鼓勵國外R&D機構和科研院所與我市共建實驗室和人才培養基地。

第三,用更加務實精準的創新舉措,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

(四)加快培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完善領軍人才培養體系,五年內培養500名市級領軍人才、65438+萬名行業領軍人才、2000名區域領軍人才,幫助更多領軍人才入選國家人才計劃項目。依托前沿科技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交叉學科中心,結合推進高校“雙壹流”和新工科建設,集聚培育壹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優化企業家成長環境,營造突出實體經濟、尊重關愛企業家的良好環境,開展對企業家的政策法規、管理知識和科技創新培訓,全面提升企業家和企業高層管理人才的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形成領軍人才、骨幹人才和後備人才有序銜接、充滿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企業家隊伍。

(5)廣泛儲備創新後備人才。聚焦人工智能、下壹代通信與智能網絡、大數據、區塊鏈、量子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金融科技等前沿領域。,每年從世界頂尖大學(學科)中選拔壹批國內外優秀博士,依托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博士後研究中心培養,在科研項目、導師、學術交流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儲備壹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創新人才。深入實施天津青年人才提升工程,每年選拔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給予長期穩定支持,打造未來科技創新生力軍。按照有關規定組織天津市青年科技獎的評選,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科技創新事業,培養壹批能夠躋身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6)精心培養優秀制造業人才。圍繞制造業建立市場的目標,制定出臺重點行業人才扶持政策,五年內重點培養1000名工程技術人才。聚集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要素,圍繞核心裝備、基礎材料、芯片設計、先進技術,加快打造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高地;圍繞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基礎服務平臺、重大應用領域,加快打造特色鮮明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高地;以創新藥物研發和成果轉化為重點,加快打造具有國際比較競爭優勢的生物醫藥產業人才高地。加大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汽車、石油石化、平臺經濟、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健全高校學科、類型、層次和區域分布的動態調整機制,加快我市重點行業急需人才的培養。

(七)積極培養產業基礎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五年內培養優秀技能人才100人、拔尖技能人才100人、優秀技能人才100人。充分發揮企業在職工培訓中的主體作用,加強企業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引進知名職業培訓機構,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多渠道搭建技能人才培養平臺。強化技能競賽引領作用,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發揮“海河工匠”和天津市技術能手的典型示範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宣傳力度,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加強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示範企業建設,建立職業資格、職業技能水平和專業技術職稱比較制度,開辟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8)分類培養專業人才。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五年內培養300名具有學科引領能力、豐富教學經驗和創新精神的名校長、班主任和教師,1.6萬名具有紮實教育理論基礎和良好教研能力的市、區級骨幹教師。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五年內培養2000名復合型、專門型衛生人才。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五年培養社會工作者10000人。加強金融服務、商務會展、港口運營等領域高端專業人才培養,引導各類人才服務創新發展。

第四,探索更加靈活高效的體制機制,精準支持人才創新創業。

(9)增強創新創業載體功能。建設科研創新試驗區,推進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國家曙光先進計算機產業創新中心、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發揮重大科研設施“築巢引鳳”作用。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區、無人機領航航空試驗基地、網絡信息安全產品與服務產業集聚區、“北聲谷”、“細胞谷”、“京津藥谷”、“新創谷”,打造創新創業元素豐富、配套服務完善、交通便利的標誌性產業集聚區。深入推進產教城融合發展,建設若幹大學科技園,打造知識、人才、產業、城市空間融合發展的創新高地。支持中心城區重點培育平臺經濟、* * *享受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盤活閑置建築資源,建設“專精創新”的眾創空間,增強對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吸附能力。

(十)完善人才評價使用機制。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傾向,不要把人才榮譽稱號作為承擔科研項目、獲得科技獎勵、評職稱、聘崗位、定工資待遇的限制性條件。推行代表性評價制度,突出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在高層次人才計劃中,將試行科學家和企業家直接推薦制度。完善技術轉移轉化人才評價,在工程技術系列中新增技術經紀人職稱。表現突出的人才可以不受學歷、資歷和下壹級職稱的限制,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領域,放開事業單位“雙肩挑”人才兼職限制。根據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適當延長退休年齡。

(十壹)實施以知識增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高校和科研院所可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額內自主決定績效考核和績效分配方式。對專職承擔國家和我市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研究任務的高校、科研院所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協議薪酬制或項目薪酬制。所需績效工資總額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額中單列,不受年人均收入控制線和年收入增長的限制,不計入單位工資總基數。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賦予科研人員職務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允許試點單位科研人員以不低於10年的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作價入股。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通過提高轉化收益比例獎勵發明人或團隊。研究落實金融等重點領域高級管理和科研人才所得稅負擔差額補貼政策。落實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稅收減免和現金獎勵等政策。

(十二)建立更加順暢的人才流動機制。設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加快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聯盟、通五郎人才壹體化發展示範區等重大平臺建設,吸引和承接溢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人才、團隊和項目。深入推進無人機及新材料、智能軌道交通、智能網聯汽車、半導體及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及智能制造、互聯網新經濟、電力電力、電子信息及大數據、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十大行業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建設。,推動人才工程、人才計劃、人才項目向聯盟傾斜,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促進企業和學校人才資源利用。鼓勵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職。實施幫助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高校畢業生“三支壹扶”、選聘科技特派員和農業特聘技師、面向全國招聘優秀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等基層服務項目,引導人才向農村基層流動。

(十三)實施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政策。落實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天津市融資擔保發展基金、政府融資擔保機構和金融機構的風險分擔機制。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和提供人才貸款、人才投資、人才保險等創新產品,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和推出覆蓋R&D、創業和人才健康的保險產品。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增量擴大,完善商業銀行、風險投資、天使投資聯動,緩解人才創業初期融資難問題。依托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天津)基地、天津科技與金融路演中心、天津濱海櫃臺市場,協助企業對接海河產業基金等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進行股權融資,支持人才創業企業在主板、中小企業板、科技創新板等資本市場上市。

五、建設更加包容和諧的宜居宜業環境,營造人才發展生態體系。

(十四)優化人才服務。升級“海河蔡穎”網站,建設權限和運營統壹的綜合性人才門戶網站,實現政策發布、崗位招聘、人才對接、項目合作“壹屏總覽”。建立“海河英才之家”,定期開展主題沙龍、學術論壇、成果展示等活動,搭建資本對接、技術交流、項目合作的平臺。建立壹支熟悉政策、精通業務、善於溝通的人才服務專員隊伍,為高端人才科研、創業、生活提供專業服務。開發推出“海河人才服務碼”,實現人才服務項目“壹碼通”,為人才提供優質高效的綜合服務。

(十五)加強人才保障。通過改擴建壹批現有住房,改造壹批保障性住房,購買壹批商品房,建設壹批新型公寓,多渠道規劃建設人才公寓。落實人才公寓水、電、熱支持性價格政策。支持承擔國家和市重點項目、集聚創新人才的企事業單位,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利用自有產權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大力推廣代理租賃等市場化方式,拓寬租賃住房融資渠道,滿足人才階段性住房需求。

(十六)加強人才服務保障。設立專門的人事檔案庫,為創業者和創業人才提供人事檔案轉移、存儲和利用的專屬服務。為符合條件的領軍人才辦理醫療保健證明,在定點醫療保健醫院享受相應的醫療保健服務。領軍人才經認定後可直接申請小客車指標。對領軍人才的配偶,由市、區組織人事部門或人才工作所在單位按照對口原則協調安排工作,尚未就業的發放生活補貼。保障領軍人才子女權益,根據其需求盡快安排入園。

六、提高人才管理能力,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發展格局。

(十七)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完善黨委統壹領導、組織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用人單位主動作為、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整合全市平臺、機構、項目資源,構建立體化人才工作矩陣,實行扁平化服務管理。實行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將人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區、部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幹部考核的重要依據。

(十八)完善聯系服務專家系統。加強政治引導和政治吸納,發揮黨組織的聚才作用。完善黨委聯系專家制度,黨政領導幹部直接聯系人才。加強在人才群體中發展黨員和選拔幹部工作,推薦優秀人才作為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和CPPCC委員候選人。推進人才智庫建設,建立健全專家建言獻策機制。關愛人才,定期組織走訪、慰問、休假等活動。

(十九)營造良好環境。加強人才發展的法律保障,適時出臺《天津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深化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評價、激勵、保障等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工作法律顧問制度,成立人才工作法律顧問團,提供集約化、精準化、專業化的“壹站式”法治服務。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包容審慎的監管模式,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各類商事主體設立。建立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容錯免責制度,鼓勵創新,容忍失敗。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講述天津創新創業人才奮鬥故事,積極選樹宣傳先進典型,營造促進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