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國際學生從美國撤離

國際學生從美國撤離

晚清第壹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學同治十壹年。在香港拍的照片。

這群穿著緞袍,梳著長辮子的孩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留學生。他們是偉大作家馬克·吐溫的朋友。他們受到了美國總統格蘭特的接見。他們是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

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戰爭中喪生,包括鄧世昌在甲午戰爭中的大副。他們中的壹些人成為中國電報業和采礦業的先驅。其中出現了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其中有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其中就有李鴻章和袁世凱的幕僚。其中出現了民國第壹任總理。其中有宋美齡的叔叔,他把宋氏姐妹帶到美國學習。他們的命運離奇而曲折;他們的故事既美麗又悲傷。他們有壹個永恒的名字:“養孩子”。

從1872到1875,120名年齡在10到16的幼兒被派往美國留學,是中國最早的官方留學生。這些幼童原本計劃出國留學15年,但由於政治文化差異,9年後中途退出,以失敗告終。這些年幼的孩子,受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影響,跨越太平洋去擁抱風格迥異的美國文化,自然也遇到了中美文化沖突與融合過程中的陣痛,其中的酸甜苦辣頗耐人尋味。

出國難

派遣留學生是近代世界文化交流中常見的事情,但在專制制度積澱深厚的中國卻經歷了非常曲折的演變。

魏晉隋唐時期,數百名高僧前往印度學佛,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留學生。但是那個時候,留學生這個專有名詞還沒有被創造出來。隋唐時期,許多日本青年隨外交官訪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他們主動留下來學習。日本人稱他們為留學生。久而久之,中國人已經接受了這個稱呼,稱那些出國留學的人為留學生。但自宋元明清以來,由於中國的優越地位和封建王朝的固步自封,很少有人出國留學。特別是清廷奉行的閉關政策,幾乎關閉了中國人走向世界的大門。

1840鴉片戰爭爆發時,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極其有限。即使是像林則徐這種試圖睜開眼睛看世界的開明官僚,也無法準確說出英國的地理位置,甚至認為英國與俄國接壤。伴隨著鴉片戰爭的硝煙,林則徐、魏源等有識之士不得不千方百計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最終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正確命題。

但真正將這壹理念付諸實踐的,是20年後興起的洋務運動。辦洋務,要辦廠,要開礦,要修鐵路,要造船,要搞通訊等等。,我們迫切需要壹大批懂現代科學技術的新型人才。因此,派遣留學生被提上日程。客觀地說,洋務運動是清廷派遣留學生赴美的助產士。然而,如果沒有容容的艱苦努力,派遣留學生在20世紀70年代很難成為現實。

數據過濾= "過濾"容閎

洪榕是廣東象山縣南屏鎮(今珠海市)人。他家很窮。1835年,七歲的洪榕沒錢讀書,只在澳門上了壹所德國傳教士辦的教會學校。1842年,為紀念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的功績,學校更名為馬禮遜學校,並遷至香港。65438-0847年,學校校長、美國傳教士布朗因病提前回國,他要帶幾個學生去美國留學。在布朗的幫助下,容容來到了他非常想念的美國。

他先上中學,然後去耶魯大學學習英國文學。雖然他獲得了壹些獎學金,但遠遠不夠。讀書後,他經常上班,幫人洗衣服,拉煤球,擦車;有時我在圖書館工作;美國留學生自己生火做飯,他自告奮勇當服務員。有時候辛苦壹天,回家不吃飯就睡了。更讓勇勇頭疼的是,他數學總是不及格,經常做題到半夜。難能可貴的是,容閎有著驚人的毅力,不達目的絕不放棄,永遠努力學習。

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承受超級負擔,他騰出時間來鍛煉,尤其是踢足球。壹身中國農村打扮,長辮子紮到頭頂,在足球場上廝殺,引起同學們陣陣掌聲。許多美國朋友稱贊他是“傳奇的足球英雄”。經過7年的努力,容閎不僅中學畢業,還順利獲得大學文憑和文學學士學位,成為中國接受美國高等教育的第壹人。

容閎戴上學士帽的時候,特別想念自己的祖國和親人。面對美國的繁榮和清朝的落後,他突然靈光壹閃:如果中國的年輕人來美國接受教育,學習技能和技巧,然後回國建設祖國,“學習西方文明,提高東方文化”,再過幾年,中國就可以“成為少年的新中國”。這是他壹生為之奮鬥的“留學教育計劃”。6月1854 165438+10月,容閎婉拒了眾多美國友人的挽留,在闊別七年後回到祖國,努力向國外輸送留學生。

經過三個月的海上顛簸,容閎於1855年3月登陸香港。如何送留學生出國?真是兩個和尚摸不著頭腦。他連普通話都忘了!實在無奈,先去廣州學中文,再去香港謀生,希望有壹天能見到清廷的壹些顯要官員,說服他們派留學生去美國。

努力了壹年多,壹無所獲。於是我又來到了上海,先是在海關工作,然後翻譯翻譯書籍,然後轉行經商,開了壹家茶葉公司。經過七八年的漂泊,容閎已經頗有名氣,深得那些洋務官僚的賞識。1863年,曾國藩給洪榕寫信,“我渴望見到它”。結果容閎被收在曾國藩門下,幫他打理洋務。

Data-filtered="filtered "曾國藩

1870年,曾國藩赴天津處理“天津教案”。擔任翻譯的有機會單獨接觸曾,於是大膽地向曾提出了自己的“留學教育計劃”。曾國藩非常同意,當即與李鴻章聯名上奏,得到清廷批準。經過近20年的努力,容閎的理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曾國藩和李鴻章計劃先派120名留學生赴美,主要學習洋務急需的科技、工程等學科。考慮到語言問題,我決定選擇10到16的孩子出國。從1872開始,每年送30名,直到1875;留學時長15年;所有經費由清廷支付。如果在今天,條件如此優越,機會如此難得,不知有多少人會想盡辦法出國。

但當時大多數人都把留學視為壹條危險的道路,尤其是美國,離中國很遠。很多人認為那是壹個非常野蠻不文明的地方,甚至把中國人的皮剝下來給狗穿。特別是青少年被送到國外,要簽保證書,普通家長很難接受。因此,容閎想盡辦法招募這30名幼童。於是他不得不回到家鄉象山縣,動員說服村民報名,同時在附近縣市活動。結果他還是沒有招滿。最後他在香港又招了幾個人湊成30人,8月1872+01離開上海去了美國。接下來的三批90後,雖然招生遇到的困難略小,但同樣困難。但由於容閎的堅持,120名幼童被如期送往美國,終於打開了中國派遣留學生的大門。這些120的少年兒童大多來自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這與當時中國的開放格局完全壹致。

出國後更難了

到達東部城市哈特福德後,壹連串的困難接踵而至,小孩子的興奮瞬間揮之不去。問題是語言。沒有經過英語培訓,無法和美國人交流,還三五成群地送他們去美國朋友家,這讓我的生活更加混亂。出於愛,他們的女主人經常在他們見面時擁抱他們並親吻他們的臉頰。這些小孩滿臉通紅,不知所措。星期天,主人帶他們去教堂,他們想拒絕,因為清廷明文規定不準信仰基督教,所以只好偷偷溜走。這自然破壞了他們與業主的友好感情。

至於西餐,他們吃不慣,餓在所難免。帶隊的清廷官僚帶了些腌黃瓜,過幾天就被幼童吃掉了。剛到美國的小孩子都是中國打扮,瓜子帽,藍緞子長袍,嶄新的黑布鞋,亮晶晶的黑辮子,特別引起美國人的好奇。小孩子只要壹上街,就會有壹群美國小孩跟著看,有的甚至會喊“中國女孩”!中國的這些小孩子很尷尬,有些還在哭。

學習上也有很多問題。他們要補習英語,還要專心學中文,每周寫壹篇作文。如果他們寫不出來,中國先生就打* * *。現存的壹些幼兒寫的作文,可以發現他們當時的語文水平很低。每次學漢語,都要先把臉朝著中國的方向,向清朝皇帝頂禮膜拜,然後向孔的遺像磕頭,向老師們表示敬意。如果妳有壹點不聽話,妳會受到懲罰。年幼的孩子來到美國,留學就是這樣的枯燥和缺乏自由。

經過兩三年的英語補習,大部分幼兒都可以去學校學習,清官對他們的控制相對減少。在美國的中小學,孩子們接受壹種全新的教育。再加上孩子獨特的適應能力,他們很快融入了美國社會,很多美國學生也喜歡和他們交朋友。當年幼的孩子第壹次來到美國時,生活中的困惑已經不存在了。

data-filtered =“filtered”和“留下* * *個孩子”圖示消息。

而且中國人聰明好學,勤奮好學,使得這些小孩子學習很努力,成績很好。他們中的壹些人經常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其中有三人在美國因過度勞累而死亡。比起在國內讀書,這些幼小的孩子的負擔要重得多。除了繁重的作業,他們還要接受中式教育。到1880時,大部分幼兒已經中學畢業,有的如詹天佑等考上了大學,有的進入了中專或其他職業學校,成功在望。但是新的政治危機與日俱增。

清* *派* *子弟的如意算盤是在政治上思想上維護封建文化傳統的前提下,學習美國的先進技術,換湯不換藥,舊瓶裝新酒。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美國的幼兒受西方資產階級教育,過著美國式的生活,尤其是青少年,非常容易“美國化”。久而久之,這些小孩子就不願意穿漢服了,經常打扮成美國風格。尤其是拖在腦後的長辮子,很麻煩,經常被人看不起。很多小孩子遇到清廷長官就幹脆把辮子剪掉,戴上假辮子。

眾所周知,在清朝,辮子不是壹個簡單的穿著問題,而是壹個效忠清廷的政治問題。清廷官員發現有幼童剪了辮子,就嚴厲懲戒,同時打清廷。清* * *自然對這些孩子失去了政治信任。受美國宗教文化的影響,壹些幼兒逐漸信仰基督教,背誦聖經,上教堂,很有宗教性。幾個極端分子還秘密組成“華人歸主”,提出“* * *基督教化”。這就更不能容忍了。

由於擔心這些幼童到了美國會信奉外國宗教,清廷多次要求他們不要入教。結果這方面出了問題。從小學到中學,幼兒使用的是西方教科書,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的自然科學知識,還在資產階級啟蒙時期接觸了更多的人文社科文化。幾年下來,他們漸漸對學習四書五經失去了興趣,也沒那麽崇拜孔子了,也不遵守繁瑣的封建禮儀了。相反,我癡迷於個人權力、自由和民主。個別幼兒還偷偷和美國女孩約會,自由戀愛。現存的幾封留在* * *裏的孩子寫的情書,充滿了纏綿悱惻、激情澎湃的感情。

Data-filtered="filtered "詹天佑。

年輕有活力的孩子也很活躍。他們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經常出沒於籃球和足球場。詹天佑等人也組織過棒球隊,在多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這也是中國最早的棒球隊。主要由中國留學生組織的耶魯大學賽艇隊曾多次擊敗哈佛大學隊。在壹直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容容看來,幼兒的這些變化是很自然的。他在《西學東漸》中說:“這些年輕的學生,大多在新英格蘭受過教育,習慣於和美女交往,所以他們的見識隨著年齡增長。他的壹切言行都是被美的同化逐漸改變的。.....更何況,自從他們離開中國來到這裏,終日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壹旦疲憊不堪,就把自己的想法和主張表達出來,明知與舊教育格格不入,為各種健身運動而跳躍馳騁,而止步不前。”

而負責管理和他壹起留在* * *裏的孩子的清政府的舊式官僚,卻把這種新換的幼童視為大逆不道,處處給他們出難題。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文化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最後不允許以1881的幼兒傷心退出結尾。

半途而廢——夢想很難實現。

按照容閎的本意,是讓留美學生年年送下來,至少送壹百年,為中國的現代化培養壹批高級人才。為此,他懇求清* * *批準,以4.3萬美元的造價在哈特福德修建了壹棟三層小樓,作為選拔和管理留學生的辦公場所。1875大樓建成後,容容等人搬進這棟大樓工作。同時,還有壹些宿舍供住宿,還有學習中文的教室,小孩子可以定期來上中文課。這大大方便了留學生的培養。

但我萬萬沒有想到,由於政見不同,這棟樓成了這些領導留學生的清廷官僚經常吵架的地方。由於清廷對容閎的信任有限,他只被任命為留美學生的副督學,在遇到很多重大問題時,督學說了算。1876年,吳子登成為留在* * * *的孩子們的監管人,洪榕的日子更加難過。吳支持洋務,有壹定的英語水平,但思想不開明,性格古怪,官僚習氣嚴重,經常不同意派留學生。他壹上任就把年幼的孩子叫進來,嚴厲訓斥,引起了大多數留美學生的不滿。

尤其是他不滿壹些幼童信仰基督教,下令驅逐兩名信徒,並勒令其回國。得知回國後沒有好果子吃,兩個年幼的孩子在美國朋友的幫助下轉學到外地上學。後來,他成了壹個非常有成就的名人。吳子登還為幼兒增加語文課程,註重封建倫理和禮儀教育,對剪辮子者嚴懲不貸,甚至鞭笞。當時孩子們嚇壞了,怨聲載道。最後在幼兒的心中,激起了壹種逆反心理。他們就是不聽吳子登的話,只服從容閎。這使得吳子登大怒,視洪榕為敵人。榮和吳經常吵架,很少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

Data-filtered="filtered "李鴻章

令人不安的是,吳子登頻繁給清廷寫信,還經常給李鴻章寫信,訴說如何“美國化”留守兒童,如何不聽管教;談談容閎如何縱容年幼的孩子,如何傲慢自大,如何玩忽職守。而容閎畢竟不太了解中國政治,從來沒有想過給清* * *寫奏折,或者給李鴻章寫信說明情況。很久以後,清廷相信了吳子登的話。即使是曾紀澤,壹個開明的官員,也認為離開壹個孩子是困難的。於是當吳子登在1881要求清廷撤回所有幼子時,很快得到了批準。於是,吳命令所有年幼的孩子分三批從1881 8月21日開始回家。

幼兒被撤的消息,對容閎、這些幼兒乃至教育幼兒的美國老師朋友來說,都是晴天霹靂。因為,再過四五年,壹些年幼的孩子就要大學畢業了,還有人會陸續上大學。看著熟了的果子被剝開真的很難受!耶魯大學樸德校長和壹群美國朋友壹起,給清總理府國家事務處去信,指出留學生退學的錯誤,要求改正。但是,清* * *從政治角度收回了幼子。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美國留學的孩子長大後會拍照。

除了因病去世,設法留在美國的,94名幼童安全抵達上海,像囚犯壹樣被關在壹所學校裏,連中秋節都不準外出。幼兒說,“只有睡覺似乎才能讓死亡結束所有的痛苦和折磨”。經過幾天的“滯留”,我終於等來了長官的指示,隨意給他們分配工作。比如學工科的詹天佑,被派到廣州教英語。但是,這些人畢竟學了壹些先進的技術,比其他人優越。通過他們個人的努力,他們在20世紀初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據筆者初步統計,30名留美學生從事工礦、鐵路、電報工作,其中工礦負責人9名,工程師6名,鐵路局長3名。5人從事教育工作,其中清華大學1校長,北洋大學1校長;從事外交行政管理的有24人,其中領事和代理人12人,外交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7人從事商業;20人進入海軍,其中14人是海軍將領。總之,除了那些英年早逝,留在美國,埋葬家鄉的人,大部分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