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銅川夢江源石家嘴村及石家族溯源

銅川夢江源石家嘴村及石家族溯源

這幾年回家,經常帶著孩子去下面村裏看望長輩。路過的時候總能看到祖先挖掘居住過的兩個老窯洞,不禁追根溯源,想起了村子和家族的起源。

我們村的名字叫石家嘴,是中國著名的銅川甜桃和蒙江源甜柿子的產地。產出來的蘋果也很好吃。屬於王壹區黃堡鎮孟江源村6組,俗稱嘴子。有三四十戶人家,大部分姓石,只有兩戶姓王,姓石。該村北高南低,西低,形成奇怪的“簸箕”狀地形。從空中看,它像壹個桃子。東有西嘴李村、安村高原環繞,其余三面為溝渠環繞。北邊的溝是馬霞村,南邊的溝是文明塬的梁家莊村。壹路向西延伸的地方叫前哨站,就像航空母艦的船頭。周圍赫然是高達1200米的半圓形懸崖,與傳說正相反。全村按地勢從高到低分為上村、李中存村和夏迪村。每戶都屬於幾個大家族。根據所居洞穴的地形,分別稱為溝、溝、坡、田、南路。

村裏以前有壹所小學,教壹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村子南邊的水溝對面是郭華山,可以稱之為我們童年的天堂。松柏終年常綠。春天,油菜花、梨花、杏花、蘋果花競相開放,非常美麗。村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桃樹、柿子樹和少量蘋果樹。地塊分布在袁尚、當院、北安、窪裏、門下、南澗。夏商村和夏商村有壹兩塊大平地,夏天用來磨麥晾曬。這裏也是孩子們玩公牛和學騎自行車的地方。從最低哨站的溝邊,順著村裏到溝裏的老路,既可以從上元小路走到對面的蒙江源3組和梁家莊,也可以沿著溝向西走到黃堡鎮河東溝。這也是我初中時和永、小軍、燕龍、辛俊樹等朋友壹起步行到四中的固定路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溝裏修了個壩作為進村的路,因其形狀被村民稱為雞架。

上村姓石的叫胡力。他們的祖先來自村莊對面的文明塬梁家莊。起初,他們在壹個大土溝裏挖洞穴居住。他們的家庭性格淳樸勤勞,很多人在外打工。資歷最高的第七位大師施德貴,年過八旬,德高望重。他當了很多年的船長。石勇老師給我上了壹堂語文課。他以熱愛園藝為愛好,帶領大家走上了種植桃樹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我叔叔家是李浩家族的壹個分支。我的好朋友蕭冰的房子在護城河裏。小學的時候,放學後我們在他家玩,看書。上村的施姓壹直比我們下村高。現在回去見上村的年輕人,按輩分應該叫叔叔。

中村被稱為裏坡,是壹個有名的石頭家族,與下面村子裏的同壹個宗族有關系。六個老親戚老兄弟中有四個在外打工,壹家人壹起生活了幾十年。* * *壹直贍養老母親(我曾祖母按輩分和藹可親),還有幾十個子女在市裏各個單位工作。他們經常在節日回家團聚,齊新在夏收的時候壹起幹活養家。這個家庭尊老愛幼,與農村和睦相處,誠實善良,樂於助人。幾位叔叔阿姨都是我最小的孩子,代表人物有石(我叫他六爺)、鄭虎、燕虎、東湖和銅川有名的外科醫生叔叔。

在溝裏,我的第八個祖父施之珍喜歡戲劇表演。萬虎叔參軍回村了。早年,他經營運輸,創建了壹個家族企業。丁湖樹穩重勤奮,養活了壹大家子。地裏有兩個老兄弟,萬龍大爺在家種果樹,萬虹大爺當隊長,帶領群眾建設現代化新村。在南路上,我引爺爺當兵,英勇奮戰了壹輩子。顏家很爭氣,現在漢中經營外婆印象酒店。

史家是我大玩伴的舅舅家,從以前的八組搬過來的,王家是我哥哥家。

在我的家鄉,方音和方嶸的叔叔,曾虎和陳虎的叔叔和彭淑,我的叔叔和胡俟,北湖的叔叔,強哥,麥社和海峰都賺到了他們的財富,贏得了我們的尊重。

三爺說我們村石的祖上是壹個老人和兩個兒子。他們大概是在戰火紛飛的公元1840年前後,為了躲避土匪,從孟姜元三團搬來的。他們在地勢較低的村子裏打了兩個窯洞定居下來,修了土路,開墾了田地,娶了女兒,嫁了女兒,傳宗接代,壹直到我兒子這壹代。分散的家庭在溝渠和斜坡上以及體育場的邊緣挖洞穴。據說那些祖先的墳墓就在村子下面的前哨,村裏的幾個大戶每年都來這裏祭祖。

我對我們的祖先挖掘的那兩個古老的洞穴並不陌生。其中壹個洞穴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是村裏的餵養室。參軍復員後,爺爺是村裏的飼養員,負責餵牲口,長期住在那個窯洞裏。小時候和石俊樹、海峰、麥舍兄弟在下面的村子裏玩,經常去看爺爺。山洞很大,頂上支撐著許多粗大的圓木,前面是壹個火炕,後面是壹排石槽,餵著七八只牲口。爺爺給動物加飼料,用馬勺餵,挖壹圈給它們換幹土。那時候村民割草,給爺爺當工分。爺爺和另壹個老人壹起收了登記,用大鍘草機割了草,整齊地堆在壹邊。在山洞裏,總有動物糞便和尿液的混合氣味,草香和燒炕產生的煙霧。爺爺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難忘的歲月。

再往前,孟姜元三組的石姓來自耀州區石人村。此村名暖,“仁”有“仁”之意,居儒家五常“仁、禮、智、信”之首。可想而知,石家曾經以仁為先,在這個村子裏繁衍了幾百年。我爺爺年輕的時候跟著曾祖父去石人村祭祖。有壹個很大的祖先的墓地叫石,周圍樹木繁茂。後來被夷為平地,家人去的少了。曾經路過現在的石人村,屬於新區先鋒路街道管轄。好像沒有姓史的,只留了個地名。巧的是,小時候父親給我取名石。它是我祖先故鄉的回聲嗎?

我出生在銅川夢江源,那是我的家鄉,但對我出生在Xi安的孩子來說,那已經成了他的祖籍。每次回老家,聽說小時候熟悉的爺爺奶奶壹個個都不在了。看到我善良的父母漸漸變成老人,很難過。追根溯源,我祖先的祖籍在哪裏?

與老人們交談,查陜西文史,耀州區史姓有可能是元末明初1368左右從山西洪洞縣槐樹下遷徙而來,在石人村紮根,後遷居夢江源、文明園、董村。我在東村中學上學的時候,當地幾個村子裏有很多石家,我的幾個朋友也姓石。幾百年前都是壹家人。

多年前去山西太原出差,周末去晉祠遊玩。看到了《史姓源流》,裏面提到山西洪洞縣有壹個大移民可能會遷到陜西。他們是我們家最後定居在耀州區石人村的祖先嗎?還有待考證。

石家嘴村地勢偏僻,溝壑相連。鄉村道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老祖宗春天種莊稼,夏天收莊稼,辛苦了。村民在農閑季節外出打工,下了煤礦,想方設法支持孩子離開村子到外面打工。爺爺說,我曾祖父在潼關縣讀高中的時候,朋友很廣。他曾經在耀縣走了很長時間,把幫助窮人翻身搞革命的地下黨員張邦英、馮永石帶到村裏。解放後,村裏很多人參軍,到城裏招工。就在這樣壹個小村子裏,有100多人考上了各種院校,在全國各地工作,甚至出國留學。

我們家第三個爺爺石誌斌,解放初考上了陜西師範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延安師範大學從事教師函授教育。被評為陜西省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他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文化教育人才會議。退休後,他住在家鄉,帶動晚輩努力學習。他家10多人考上了各類學校。在外工作的有三個叔叔石和叔叔、叔叔軍、叔叔董銀、叔叔萬璇、叔叔石偉波。回顧家族歷史,我和弟弟妹妹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改變了命運。其實我們的祖先幾代人都經歷過。

近年來,由於獨特的地形和特殊的氣候,在政府的支持和村幹部、村民的努力下,石家嘴村種植的鮮桃獲得了良好的口碑。還邀請了陜西廣播電臺、陜西電視臺的學生到村裏采訪報道。夢江源的桃花節每年都會舉行。家家都蓋了舒適的平房,買了三輪摩托車,很多都有面包車和轎車,每個人都有手機。生活越來越紅火。這個村莊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進村的土路換成了水泥路,建起了漂亮的桃花亭,還有幾個健身廣場。這個村子以前挖水窖,現在有自來水了。村民淳樸,村風淳樸。最值得稱道的現象是,每當冬天下雪的時候,大家總是自發地拿起掃帚,壹起把上山的路掃進北方的村子裏,讓外出的探親訪友和孩子能夠安全放心。我去周圍的花園,總能聽到村民的贊美。美麗的家鄉吸引著我們這些在外打工的遊子經常回去,不僅僅是看望父母親人,更是撫慰我們的心靈。

據網絡報道,86歲的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書法篆刻家石收藏的《武威石室李城族譜》,從春秋時期記載石碣的時間,到光緒年間記載石碣的曾祖父石瑞金的時間,跨越了2700多年,比孔子早了200多年。根據這個譜,石原籍甘肅武威,後來他的壹個支系遷到了黎城(今江西婺源)。太平天國時期,石碣第83代孫來到南京做木材生意。

家族的血脈在哪裏延續,在我之前,已經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下壹代在哪裏?,既看不到開始也看不到未來。就連中國第壹個封建王朝秦,也是被其獲得皇族姓氏的後代所滅。秦人是西遷的華夏族的壹個分支,他們的君主是嬴。公元前207年,秦在秦末農民戰爭中滅亡,皇室命運可想而知。我曾經在陜南秦嶺做過壹次實地考察,遇到過幾個淳樸的村民。幾代人以來,他們靠打獵為生。壹位老人告訴我,他的祖上幾代都在四川做官,因突發事件而帶領家人逃入深山隱居。試想,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華夏大地壹望無際。哪裏不是我們的家鄉?有多少家族分支從不同的地域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因為生存,因為商業,因為政治,甚至為了躲避戰爭,他們壹直在不停地遷徙,從農村到城市,或者回到農村,他們漸漸失去了來時的路,也說不清自己是從哪裏來的。

追根溯源的意義在於“追求孝道,對人的道德寄予厚望”。追求孝順是緬懷父母,追隨孝順是弘揚孝道,向祖先學習,明白血脈傳承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是親情和血緣的傳承者,承載的不僅僅是血緣關系,還有家國情懷。家庭運氣可以反映民族和國家運氣的歷史變化。

我可愛的家鄉石家嘴和中國無數的村莊壹樣,是民族的搖籃。它不僅養育了我們家幾百年的幾代人,還孕育了當今中國最好的“孟江紅”甜桃之壹。鮮艷的桃花異常芬芳,該村成為銅川市美麗鄉村中壹顆格外耀眼的明珠。

以下石姓信息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