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出國留學是不是更容易陷入抑郁陷阱?

出國留學是不是更容易陷入抑郁陷阱?

有調查顯示,對於留學生來說,抑郁癥更容易被發現。年輕留學生壹個人去異國他鄉,難免會感到孤獨無助。

“剛到美國的時候,下飛機就在機場看到外國人,聽到周圍的外國話就覺得心裏空落落的。”留美學生小李告訴《青年參考》,因為自己語言不夠好,無法和同學壹起離開,只好自己先去美國學習語言。

“後來我到了語言學校,班上沒有中國人。我自己做飯洗衣服,還要應付沒完沒了的小測驗和作文。我特別理解那些抑郁的留學生。如果沒有後來的朋友,也許我根本就不會畢業,那種孤獨太苦了。”小李感慨道。

如何認識誌同道合的朋友,找到自己的圈子,是很多留學生到了國外之後要做的事情。如果妳性格熱情,喜歡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有很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察言觀色的能力,那麽這些都不是問題。但畢竟符合所有條件的學生是有限的,很少的。

在最初的挫折之後,壹些留學生慢慢把自己封閉起來,呆在宿舍裏盲目的看書,上網打遊戲,不與人交流。留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通常是:妳主動搭訕,我熱情;妳不理,我就不計較了。

久而久之,那些選擇自我隔離的留學生,離抑郁癥又近了壹步。如果此時再遇到學業上的挫折,就很容易患上抑郁癥。就像傑克,哈佛橄欖球隊的邊鋒,

Barann)告訴哈佛報紙《哈佛

緋紅:“壓抑的情緒就像足球盔甲上的小裂縫。他們會逐漸誇大,然後負能量會逐漸積累。”

來自無錫的男生汪洋,因為考上了帝國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專業,壹度被大家羨慕。但令人不解的是,進入名校的王陽並沒有高興,而是擔憂。

“世界頂尖大學的學術壓力更大。我開始變得安靜,把自己鎖在家裏,整夜失眠。我得了抑郁癥,去看了醫生,但是藥治不了。我不得不輟學,在父母的支持下回國治療。”他說。

精神病學家維克多·施瓦茨(Victor

Schwartz)多年來壹直致力於研究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在他看來,很多學校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治療服務。遺憾的是,這些醫療服務並沒有得到充分的推廣和宣傳。

塔米是耶魯大學的臨床醫生和教務長,

Pham)教授認為,學生的抑郁癥狀可以通過壹些途徑來緩解,如:在學校廣泛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建立學生互助制度,實施心理健康夥伴計劃,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舉辦研討會討論心理健康問題,這些都是治愈抑郁癥的好方法。

除了充分利用校園資源,每個留學生都有自己的抗壓小竅門。在鄭毅看來,想要遠離抑郁癥,需要從根本上避免。“留學生感到壓抑的原因,基本上是學業的壓力,不同文化的沖擊,以及國內高期望帶來的緊張和壓迫。”

“我離家去讀書的時候,我媽跟我說,‘兒子,只要妳身體健康,就要在學業上量力而行。如果妳覺得不開心,回家吧,我們應該去美國旅行。媽媽不會怪妳的。鄭毅告訴《青年參考》,“這聽起來像是溺愛,但真的讓我感覺壓力小了很多。留學生留學不易,家長不要再施加壓力。"

“工作也是緩解壓力的好方法。剛到美國的時候,上課知識很少,下課也不想和有錢的同學壹起逛街。我經常壹個人去學校旁邊的咖啡館學習看書。就在我覺得自己快要抑郁的時候,無意中聽到咖啡館缺人的消息,於是自告奮勇。”另壹名留學生白向《青年參考》講述了她的經歷。“後來,我和其他店員成了朋友,和許多來買咖啡的中國學生熟悉起來。美國大學的四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