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魯迅老師的特質(壽吳京、藤野先生、章太炎)

魯迅老師的特質(壽吳京、藤野先生、章太炎)

壽吳京是壹位老先生,他忠實地遵守父親的指示,決心不做官。他也反對並禁止兒子做官。他不讓小兒子參加考試,甚至把他鎖在樓上,每頓飯都有人送。結果他的小兒子用麻繩綁住窗戶門,從樓裏逃了出來。最後去了北京,考了韓語第壹名,當上了吉林省農安縣知縣。守吳京的老先生罵他不孝,罵了他半天。吳越大概是壹個山川之地,米之鄉。如果秀才家裏有壹些小產業,他去做官也不難。再加上清朝政治混亂,壽老先生對晚清官場的腐敗現象深惡痛絕,認為亂世千萬不要做官,即使做官也是昏官。在當時,這種隱逸的態度是難能可貴的,“三潭印月”的命名顯示了老先生的正直與善良。這對他的學生,比如後來成為反封建戰士的魯迅先生,大概不會有什麽影響吧!

我們經常談到魯迅先生在批判傳統文化方面的勇氣、決心和深刻。雖然魯迅先生受到許多西方國家的影響,但他不是壹個在西方長大的人。在接受西方影響之前,他已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生活了十幾年。我們不能把魯迅先生理解得過於現代化。五四的開放使中國人最大程度地認識了西方,但五四也是壹個接近傳統文化的時代。在拯救中國人陋習的手術臺前,西洋刀與中國胃的不和諧,也深刻地反映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反映在他包括希望與絕望在內的壹切矛盾中。我們不僅要從他的戰鬥中讀出壹種自信,更要從他的顫抖中讀出壹種中國精神。

傳統是壹個鏈條,不是束縛在人們的心裏,而是存在於血液深處。我不禁要問魯迅先生的啟蒙老師是壹個什麽樣的人,他的同胞們又是壹個什麽樣的人:魯迅先生犀利的雜文和詩詞、書籍、禮樂難道壹點聲音都不能發出來嗎?對我來說,魯迅雜文和孔孟經典的相似之處,不在於文字的優美和修辭的高超,而在於壹種精神上的巧合。我所接受的壹切傳統文化和教育,絲毫沒有妨礙我接受魯迅,使我與他更近而不是更遠。壽寧先生寫道:“每年春節前,魯迅總要用八行紅信箋給我爺爺寫壹封新年賀信,都是恭敬而挺拔的小字,開頭是‘照我主人的信,敬我的老師’,結尾是‘請妳平安’,還有‘周樹人的弓上滿是感謝’之類的話。”魯迅先生對吃人的封建禮教深惡痛絕,但在這裏卻表現出對特定傳統道德的尊重。我感覺魯迅先生對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抨擊,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時代的需要。如果魯迅活在今天,他可能會為傳統精神吶喊。

①藤野嚴九郎的個人事務。

藤野嚴九郎出生在福井縣,幾代人都是醫生。藤野嚴九郎是藤野的第六代醫生。他出生於1874,1年7月。父親9歲去世,由大哥和二哥撫養。嚴九郎排名第三。上小學的時候,他還跟酒井藩市學校的老師野阪先生學過漢學。1892年4月,從福井學校退學,進入愛知醫學院。1896年6月畢業,留校做解剖學老師Narasaka的助理。1897年5月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同年7月後,在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壹年。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臺醫學院擔任解剖學講師,當時藤野剛滿27歲。他和Bubo Jujiro教授擔任第壹年的解剖學理論,他還擔任第二年的解剖學實踐和局部解剖學。壹年級的主修課只有解剖學,壹年級的正、副班主任壹般照常由富博和藤野擔任。班主任管理的範圍很廣。按照仙臺醫學院當時的規定,比如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管理和教學,考勤,考試成績的統計,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是由校長和副班主任負責的。

1904年7月6日,大約在魯迅到達仙臺的兩個月前,藤野由講師晉升為教授。

藤野過著簡樸的生活。那時候教授們都是坐人力車上下課,藤野走路。他住在Konghorimachi,離仙臺醫學院步行3到5分鐘。魯迅在離開仙臺之前去過他家。他送給魯迅壹張照片,上面寫著:“永別藤野周君”,為了安慰藤野,魯迅故意說:“我要學生物,老師教我的知識還是有用的。”據說藤野後來告訴他的侄子藤野健三郎:“周俊是個好學生...但他不是醫生。好像是為了學習生物學才去學生理學和解剖學的。”津三郎說,從藤野先生的語氣中,他相信了魯迅臨走時想學生物學安慰他的話。

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成立,1912年,仙臺醫學院合並成為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所有的教學樓、教職員工和學生都留在原來的班級。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院。由於學歷不足,藤野被迫於6月底提出“免職請求”。1年7月被降為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

因為生活所迫,藤野以為自己可以在耳鼻喉科找到壹份工作,在東京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找到壹份工作。1919回到家鄉自立診所,於1945年在福井去世。

(2)藤野先生的主題

藤野先生的主題是什麽?這兩年爭論很多,壹般有四種意見:

第壹種:表達作者的愛國心。

第二種:主要是作家的愛國思想,其次是贊揚藤野先生。

第三種:懷念和贊美藤野先生。

第四種:主要是緬懷和歌頌藤野先生,其次是寫作者的愛國思想。

主要區別在於:藤野先生是懷念和贊美藤野先生還是作家的愛國主義。

主張藤野先生是作家的愛國思想,理由如下:壹、藤野先生寫於1926 10 10月12廈門大學。魯迅原計劃在廈門工作兩年,結果只住了半年。他壹方面堅持鬥爭,壹方面撰寫藤野先生的回憶散文,理清他從1904到1926的思想感情變化軌跡,回顧他的愛國思想發展歷程,以此激勵自己,堅定與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的信念。其次,全文按照位置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以諷刺的口吻揭露了日本東京清留學生的腐敗行為,表現了青年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第二部分回憶了他在仙臺醫學院與藤野先生的交往,重點講述了他棄醫從文的原因,充分表達了青年魯迅熱愛祖國、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可貴精神。第三部分,我寫魯迅懷念藤野。藤野不僅沒有民族偏見,而且給了魯迅無限的溫暖和極大的鼓勵。而且藤野的思想和魯迅的愛國思想是完全相通的。第三,在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高潮中,魯迅回顧並總結了自己20年前棄醫走革命道路的戰鬥歷程,這本身就是對洋務派、改良派、復古派“科學救國”陳詞濫調的批判。如果作家愛國是次要的,不符合作品內容,也降低了寫這篇文章的戰鬥意義。

主張藤野先生是對藤野先生的致敬,理由如下:第壹,這篇短文的題目是《藤野先生》。壹般來說,文章標題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容最生動、最簡潔的概括。這篇短文的中心應該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自然應該與藤野先生直接相關,但不可能表達藤野先生,而要表達的主題是“我”的某種想法。在文章的最後,魯迅說:“他的人品在我眼裏和心裏都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名字並不為很多人所知。”魯迅寫《藤野先生》,正是為了寄托對藤野先生這位“偉大”人物的深切懷念。其次,從整篇文章的結構來看,材料都是圍繞藤野先生展開的。第壹個作家對某些專事享樂的“清代留學生”的不滿,正是這種不滿促使魯迅離開東京前往仙臺,於是有了結識藤野先生的機會。然後寫藤野先生在仙臺的生活,寫泄露試題的謠言,當然和藤野先生有關。寫完幻燈片就停止學醫,是為了解釋我離開仙臺的原因。以下幾段是關於和藤野先生的分別,以及分別後對藤野先生的回憶。總之,這篇文章並不是“以魯迅的思想變化為基礎”,也很難說“作者回憶藤野先生,只是為了理清他從1904到1926的思想感情變化軌跡,理清他是如何生活和戰鬥的。”

我們主張藤野先生的主題是緬懷和贊美藤野先生。從作品的效果來看,這部作品給讀者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外貌、言行,以及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魯迅建議增田把藤野先生翻譯成《魯迅選集》,是因為這篇雜文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褒揚,而不是因為它寫出了自己的愛國思想。

章太炎(1869-1936)原名薛城,本名梅叔,後改名蔣,後改名,浙江余杭人。他出生在壹個世代書香門第的家庭,後遭遇衰敗。他經歷了戊戌變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兩個歷史時期,走過了壹條曲折的道路。他是中國近代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和著名學者。魯迅先生曾高度贊揚他“英雄入獄,天地悲秋”的豪氣和“七遭追殺,三度入獄,革命誌氣終不屈”的豪氣,稱贊其為“後世之楷模”(見《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魯迅全集》卷六)。辛亥革命後,他退隱書房。學術上涉獵廣泛,在經學、哲學、文學、語言學、文字學、音韻學、邏輯學等方面都有建樹。他壹生寫了很多,寫的東西比古奧還要難懂。主要著作被後人編成《張叢書》、《張叢書補》、《張叢書三》。1982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章太炎全集,被譽為中國文化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