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請問有哪些名人在國外留學,也有人回國為國家做貢獻。謝謝妳。

請問有哪些名人在國外留學,也有人回國為國家做貢獻。謝謝妳。

鄧稼先

鄧稼先,1924,出生於安徽懷寧縣,書香門第。第二年,他隨母親去了北京,在父親身邊長大,父親是清華和北京大學的哲學教授。他5歲進入小學,在父親的指導下打下了良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上了至誠中學,和比他高兩個班,在清華做鄰居的楊振寧成了最好的朋友。鄧稼先深受校園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北平淪陷後,他秘密參加了抗日黨。在父親的安排下,他隨姐姐去了大後方昆明,1941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

1945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加入昆明* * *產黨外圍組織“人民青年”,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鬥爭。次年,他回到北平,受聘為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北京大學教職員工會主席。懷著學習更多技能建設新中國的誌向,他於1947通過了美國的研究生考試,並於次年秋天進入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的研究生院。因為學習成績突出,不到兩年就讀完了所有學分,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才26歲,被稱為“娃娃醫生”。

1950年8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9天後,鄧稼先婉拒了導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在隨後的八年裏,他研究了中國的核理論。1953年,他和許鹿希結婚了。許鹿希是“五四”重要的學生領袖、後來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中國* * *產黨。

魯迅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校的優異表現,使他畢業後有了公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前往日本,開始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來進入仙臺醫學院。他選擇學醫是為了治療像他父親壹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嘲笑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魯迅想通過醫學來啟蒙中國人民。但他的夢想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擊碎了。在日本,作為壹個弱國的公民,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眼裏,全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解剖考了59分,所以懷疑解剖老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他了。這讓魯迅深感作為壹個弱國的悲哀。有壹次,在課前的壹次幻燈展示中,魯迅看到壹個中國人被日軍抓去斬首,而壹群中國人站在壹旁看熱鬧。魯迅受到了極大的刺激。這讓他意識到,精神麻木比身體虛弱更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慘命運,首先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精神的首先是文學藝術,於是魯迅離開仙臺醫學院,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誌,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當時他和朋友討論最多的是中國的國民性:理想的人性是什麽?中國的國民性最缺什麽?其根本原因是什麽?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經歷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為他後來成為文學家、思想家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礎。當時,他和二哥周作人翻譯了兩卷外國小說,發表了《科學史教學》、《文化偏離論》、《摩羅詩論》等壹系列重要論文。在這些論文中,他提出了“建國”必須先“立人”的重要思想,並熱情地號召“精神世界中以反抗為目的,以行動為目標的勇士”。

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魯迅的思想感情不僅當時的大多數日本人無法理解,在中國留學的學生中也難以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幾十本,他組織的文學雜誌也因為缺乏資金而無法出版。計劃生育的困難迫使魯迅回國找工作。65438年至0909年,從日本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師範學校(現杭州高級中學)、紹興附中任教。這壹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度消沈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讓他興奮了壹陣子,但隨後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醜行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停滯不前的現實,社會的混亂,國家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這些都讓魯迅感到壓抑和苦悶。五四運動後,他被壓抑的思想感情通過文學作品如熔巖般猛烈爆發。當時他已經在教育部工作,隨教育部搬到北京。

骨氣

1923,冰心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獎學金。留學前後,她開始以《致壹個小小的讀者》為總標題發表壹系列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石。二十出頭的冰心已經在中國文壇小有名氣。

冰心在傑克遜總統去美國的遊輪上認識了吳文藻。冰心在波士頓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所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茅斯學院攻讀社會學。通過相互通信,他們逐漸加深了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去康奈爾大學學習法語,在美麗的校園和安靜的環境中,兩人相愛了。

65438年至0926年,冰心以文學碩士學位回國,而吳文藻則繼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冰心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

1929年6月5日,從學校回來的冰心和吳文藻在燕京大學林湖軒結婚,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結婚後,冰心繼續創作。她的作品由衷地贊美了母愛、童心和自然,同時也反映了她對社會不平等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致觀察。她純粹而意味深長的文筆也透露出壹點諷刺。小說的代表作有1931年的《芬》和1933年的《姑娘》,散文的優秀作品有1931年的《南歸——母親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