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什麽是戲劇?

什麽是戲劇?

戲劇

戲劇

壹種綜合性的藝術.有兩層含義:狹義上是指以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為開端,首先在歐洲國家發展起來,然後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行的壹種舞臺表演形式。英文叫drama,中國叫drama。廣義而言,還包括東方壹些國家和民族的傳統舞臺表演,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戲劇、韓國的唱戲等。

戲劇作為人類文化的壹個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元素密切相關。無論是歐洲戲劇,還是東方壹些國家的民族戲劇,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歌舞。

歐洲戲劇起源於古希臘祭祀儀式上的歌舞表演。到公元前6世紀末,阿裏昂在春祭儀式上表演《狄俄尼索斯頌》時,即興作詩回答宋隊長提出的問題。泰斯庇斯在《狄俄尼索斯頌》的歌舞中增加了壹個演員,他輪流扮演幾個角色,與宋隊長對話,這被認為是最初的戲劇因素。古希臘悲劇的創始人埃斯庫羅斯把演員增加到兩個,逐漸減少歌舞敘事的因素,增加戲劇的因素,戲劇作為壹種獨立的藝術樣式在這裏形成。在古希臘,冬季舉行節日時,人們裝扮成鳥獸,在狂歡節上遊行,被稱為“狂歡節隊之歌”。到公元前6世紀,在希臘發展成壹種鬧劇,被視為原始喜劇。公元前487年,壹出喜劇在雅典的祭祀儀式上正式上演。當時只有三個演員,副歌隊的作用並沒有在悲劇中那麽重要。在古希臘喜劇的發展中,合唱的作用越來越小。

東方民族戲劇的起源晚於歐洲戲劇。在印度,公元前1世紀前的民間迎神運動會上的表演被視為民族戲劇的種子。到2世紀,第壹部戲劇理論著作《舞蹈理論》的出現,被認為是戲劇藝術成熟的標誌..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血緣可以追溯到許多元素,如歌舞、巫術等。到了唐代,古代的歌舞已經發展成了小型的歌舞劇,而秦州的精彩表演已經發展成了軍旅劇。壹般認為,中國戲曲發展成為完整獨立的藝術風格的標誌是12世紀的宋代永嘉雜劇,又稱南戲。在日本,古代人用面具裝扮成神或惡魔,祈求豐收繁衍。有些人認為這種原始藝術是民族戲劇的雛形。大約在12世紀形成的猿樂增加了雜技、歌舞。創立於中世紀晚期的能略和狂煙,具有強烈的祭祀性質。起源於16年底的歌舞伎,到17中期已經發展成為歌舞與對話相結合的大型古典戲劇。

戲劇和唱歌跳舞有關。在歐洲戲劇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歌舞元素逐漸減少,發展成為以肢體動作和對話為基本手段的戲劇形式;在東方民族戲劇的形成和發展中,戲劇元素逐漸加強,但保留了大量的歌舞元素,形成了抒情性和戲劇性並重的藝術特色。東西方戲劇的這種差異構成了人類戲劇文化的兩個分支。

西方戲劇的發展起源於古希臘。西方戲劇史可分為:古希臘羅馬戲劇、中世紀戲劇、文藝復興戲劇、古典主義戲劇、啟蒙主義戲劇、19世紀戲劇、現代戲劇、當代戲劇。在某些歷史時期,根據不同的風格,可以劃分出許多流派。

古希臘戲劇是人類戲劇的童年和第壹個繁榮時期,流傳下來了許多悲劇和喜劇。著名的悲劇作家包括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裏庇得斯。著名的喜劇作家包括阿裏斯托芬和米南德。在古羅馬,戲劇創作和演出也非常繁榮。主要的劇作家是普勞圖斯和特倫斯。

歐洲中世紀是封建專制的歷史時期,戲劇創作和演出的基本內容是宣傳宗教觀念和道德說教。其中,由教堂儀式中唱詩發展而來的宗教劇,多以宣傳教義為目的。宗教劇的壹個變種是奇跡劇,在各種傳奇情節中滲透著宗教和道德的宣傳;它的另壹個變體是基於耶穌和聖徒傳說的神秘戲劇。道德劇的主要目的是從抽象的道德說教轉向對社會道德的批判,這種道德劇在很大範圍的國家和很長時間內都很流行。漫畫的特點是世俗生活和辛辣的社會諷刺。愚人劇也以諷刺著稱,由民間劇發展而來,後流入城市。雖然這段歷史時期很長,但是留下的佳作已經很少了。

歐洲14 ~ 16世紀是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的壹個重要時期。壹場起源於意大利的強大的人文主義運動迅速席卷歐洲各國。它從反對封建專制、教會權威和禁欲主義的歷史要求出發,肯定人的價值,贊美人的理性和智慧,倡導人對世俗幸福和個人自由的追求。人文主義運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高度發展,也形成了戲劇史上的第二個繁榮期。這壹時期的歐洲戲劇以英國和西班牙為主,主要劇作家有c .馬洛、w .莎士比亞、b .瓊森、L .德·魯埃達(約1505 ~ 1565)和L.F .德·維加I .卡爾皮奧(1562 ~ 65435)。其中,莎士比亞的許多戲劇都是世界戲劇寶庫中的瑰寶。

到17世紀,歐洲戲劇進入了古典主義時期。當時的法國是統壹的等級君主制國家,高度的中央集權需要文學藝術為其服務。在這種政治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法國戲劇成為了古典主義的旗幟。同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也對古典劇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典戲劇強調理性和人性的表達。悲劇和喜劇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為壹談。它提出了三統壹的結構模式,強調語言的簡潔和優雅。這壹時期的主要劇作家有高乃依、莫裏哀、拉辛等。

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期間,戲劇藝術在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英國得到發展。在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狄德羅提出了根據歷史要求建立市民戲劇和嚴肅喜劇的綱領,而劇作家博馬舍則為這種新的戲劇提供了實踐範例。在德國,G.E .萊辛成為國家戲劇的創始人,70年代,由拉什運動產生了偉大的劇作家J.W .馮.歌德和J.C.F .席勒。英國啟蒙戲劇的成就遠沒有文藝復興時期輝煌,道德批判和宣傳使得大量戲劇帶有說教的味道。喜劇作家h·菲爾丁(1707 ~ 1754)、o·戈德史密斯和r·b·謝裏丹就是代表。在意大利,長期流行的即興喜劇傳統產生了具有啟蒙意義的劇作家c·戈爾多尼(C. goldoni),他的喜劇對後世影響很大。

19世紀,歐洲戲劇分為浪漫主義戲劇和現實主義戲劇兩大流派。浪漫主義戲劇強調主觀的內心生活和創作自由。代表作家有法國的V·雨果、A·德·溫妮(1797 ~ 1863)、A·德·苗賽、大仲馬、德國的h·馮·克萊斯特、俄國的A.C普希金。19的3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現實主義戲劇,更註重客觀和細節的真實。它強調完整人的再生產,重視人的個性特征。在歐洲,現實主義劇作家包括挪威的易蔔生、法國的大仲馬、英國的蕭伯納和約翰·高爾斯華綏、俄羅斯的尼古拉·果戈理、奧斯特洛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和高爾基。與現實主義戲劇密切相關的是自然主義戲劇。這個流派的創作原則類似於現實主義,但更強調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和表現人的精神生活,從生理和病理的角度探索人的本能。法國的左拉是自然主義小說和戲劇的倡導者,德國的豪普特曼和瑞典的斯特林堡也受到了他的影響。

19結束後,世界戲劇呈現出眾多流派相互競爭、相互吸收的局面。這壹歷史時期的西方戲劇可以以二戰為界分為現代和當代,也可以統稱為現代戲劇。19世紀的現實主義戲劇在新的歷史時期得到了繼承和發展,風格日趨多樣。屬於這個流派的劇作家主要有愛爾蘭的a·格雷戈裏夫人,德國的f·沃爾夫和b·布萊希特,意大利的l·皮蘭德羅,瑞士的f·杜倫馬特。現階段美劇有趕超別人的趨勢。被譽為美國現代戲劇之父的奧尼爾創作了大量的現實主義戲劇和屬於其他流派的作品。其他現實主義劇作家還有c·奧德茲、l·海爾曼、a·米勒、t·威廉姆斯和w·英格(1913 ~ 1973)。與現實主義戲劇並存的是許多新的流派,如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荒誕主義等等,也可以統稱為現代主義戲劇。這些新流派的誕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並受到現代哲學和心理學的影響。作為壹種審美思潮的產物,它們既有同質性,又有各自獨特的見解。大多以現實主義戲劇的反面形象出現,對現實主義戲劇影響很大。象征主義戲劇以比利時的梅特林克為代表,愛爾蘭的辛格也屬於這壹流派。表現主義劇作家主要有德國的G·凱澤、E·托勒和捷克的K·卡佩克,比如奧尼爾和布萊希特,他們也愛上了這個流派。未來主義戲劇的發起人是意大利人F.T .馬裏內蒂(1876 ~ 1944),他的作品數量眾多,但價值不大。超現實主義戲劇的發源地是法國,主要劇作家是g·阿波利奈爾和j·科克多。存在主義戲劇的主要作家J.-P .薩特和a .加繆都是存在主義哲學家,他們的創作也受到這壹哲學觀念的影響。荒誕派戲劇盛行於20世紀50-60年代的歐美。主要的劇作家有愛爾蘭人S .貝克特,法國人E .尤尼斯庫,英國人H .品特和美國人E .阿爾比。

東方戲劇的發展,東方國家的民族戲劇很難被納入上述歷史階段,而西方戲劇的引進則是近代的事情。

在日本,成熟於17世紀的歌舞伎是最完整的國家戲劇形式。明治初期的戲劇改革是從改良歌舞伎開始的,改革後的戲劇風格被稱為新派。20世紀初,平內逍遙在1906組建了文藝協會,將歐洲的戲劇形式引入日本,稱之為新劇。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現代戲劇蓬勃發展,西方現代戲劇的壹些流派影響了日本戲劇,但主流仍是現實主義戲劇。二戰後,荒誕派戲劇對日本戲劇產生了巨大影響,但現實主義仍然是主流。到了80年代,日劇依然是新劇和國劇並存的輝煌。公元前12世紀的印度戲劇是古典梵天戲劇時期,主要劇作家有迦梨陀娑、首陀羅伽迦、毗沙門天等。17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是印度戲劇的現代時期,d·米特拉是現代孟加拉戲劇的創始人。1919之後,是印度戲劇的現代時期。v . Vuormaa(1889 ~ 1969)曾以歷史劇聞名。二戰後,作家津格·維納吉也寫劇本。在韓國、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也有自己的國劇和從西方引進的劇。後兩種形式大同小異,國劇則各有特色。

中國戲曲藝術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從南宋戲曲、金元雜劇、明清傳奇、現代北戲到現代新戲,不斷繁衍,在世界戲劇中創造了自成體系的舞臺藝術,為世界戲劇寶庫做出了寶貴貢獻。20世紀初,西方戲劇傳入中國。1928年,戲劇家洪深提出將其命名為戲劇。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誌,中國戲劇可分為近現代和當代兩個時期。

中國現代戲劇是在廣泛吸收西方現代戲劇諸多流派的基礎上起步的,並在社會運動和革命鬥爭的浪潮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傳統。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後,廣泛引進西方文化(包括文學和戲劇)成為歷史的要求。由於社會改革的需要,易蔔生的社會劇首先被中國文化界稱贊和介紹。在翻譯出版易蔔生劇作的指導下,他在20世紀20年代創作了壹批社會問題劇,從婚姻家庭的角度揭示了現實的社會問題,但大多是幼稚的。20世紀20年代,西方現代派戲劇也被引入中國,宋春芳在這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當時,壹些劇作家深受現代主義戲劇的影響。比如田漢愛上了西方新浪漫主義,他早期的作品象征性很重。郭沫若曾推崇德國表現主義戲劇,他早期根據神話和歷史故事創作的戲劇也是表現主義的。20世紀末以來,中國現代戲劇的主流是左翼戲劇運動,戲劇創作和表演與中國現實革命鬥爭的關系更加自覺和密切。從那時起,壹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戲劇經歷了左翼戲劇、國防戲劇、抗日戰爭戲劇、解放戰爭戲劇等階段。在這20年間,繼20世紀20年代崛起的田漢、郭沫若、洪深、楊漢生、歐陽予倩、熊佛西、丁西林等第壹代劇作家之後,曹禺、夏衍、阿英、余陵、陳、宋智、石淩河、吳祖光、楊村彬、沈復、王振智、胡克、李伯釗、杜峰等,相繼出現。他們的代表作品體現了中國現代戲劇的傳統,壹些劇作家和作品顯示了現實主義戲劇的成熟。中國話劇和外國優秀話劇的演出,也培養了壹大批優秀的導演、演員和舞臺美術家。

從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間,社會的解放和穩定為中國戲劇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這壹時期湧現出壹大批新的劇作家、導演、演員和舞臺美術家,新創作和演出的劇目總數達數千部,反映了這壹時期的社會面貌。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動亂,是戲劇創作和演出的衰落期。1976粉碎“四人幫”後,戲劇迅速復興,出現了以社會戲劇為主的繁榮局面。20世紀80年代以後,改革開放的浪潮沖擊著文化藝術領域,戲劇的創作和演出開始了多方面的探索。有些劇作家更註重戲劇內在意義的深化。壹些劇作家更側重於戲劇外在形式的實驗性探索。1986之後,多向探索的趨勢已經出現。這壹時期,戲劇導演、表演、舞臺藝術等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壹批勇於探索的中青年藝術家,使舞臺藝術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在藝術實踐探索的同時,戲劇理論研究和戲劇批評也空前活躍。這是新時期中國戲劇發展的必然趨勢。

公元前4世紀,亞裏士多德在《詩學》中表達了他對戲劇本質的理解。他認為壹切藝術都是模仿,戲劇是對人類行為的模仿。兩個世紀後,印度第壹部戲劇理論著作《舞蹈論》也指出:“戲劇是模仿。”19世紀以後,關於戲劇本質的討論壹直眾說紛紜,主要有觀眾論、沖突論、激變論、情境論、實驗室論。

觀眾說,認同觀眾是戲劇的必要條件,是戲劇的本質。法國戲劇理論家f·薩賽是這壹觀念的代表。他斷言,無論什麽樣的戲劇作品,都是為了觀眾。“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因此,戲劇的所有器官都必須適應觀眾的欣賞。

沖突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法國戲劇理論家布倫特。布倫泰爾在19結尾指出,舞臺是人的意識意誌發揮的場所,人物意識意誌的發揮必然會遇到障礙,主體為了克服障礙必須與之鬥爭,這就構成了“意誌沖突”,戲劇的本質就在於此。美國戲劇理論家J.H勞森將戲劇的本質歸結為“意識意誌在其中發揮作用的社會沖突”。他認為,由於戲劇處理的是社會關系,人的自覺意誌必然受到社會必然性的制約,所以真正的戲劇沖突必然是社會沖突。這個觀念可以用壹句話來表達:“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

英國戲劇理論家阿徹(W. Archer)的災變論否定了布倫特的“沖突”理論。他把小說和戲劇相提並論,認為小說是“漸進”的藝術,戲劇是“危機”的藝術,戲劇處理的是人的命運和環境的突然變化,這是戲劇的本質。

早在18世紀,法國哲學家狄德羅就曾把“情境”作為戲劇作品的基礎。黑格爾在談到戲劇的特點時,也將“情境”與“沖突”聯系起來,強調情境的本體論意義。存在主義哲學家和劇作家J.-P .薩特(J.-P. Sartre)稱他的戲劇為“情境戲劇”,並將戲劇的對象描述為人們在情境中的選擇。b布萊希特將戲劇視為壹種科學方法,認為戲劇是在特定情境下檢驗人類行為的實驗室。這個概念也從特定的角度定義了戲劇的本質。

形式在古希臘,藝術分為音樂、繪畫、雕塑、建築和詩歌,戲劇被歸為詩歌。而真正的戲劇藝術應該包括詩歌(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所以稱之為綜合藝術。

每壹種藝術都有自己特殊的表現手段,從而形成形象的外在形式。戲劇作為壹種綜合藝術,融合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它們在綜合體中的直接和外在表現為:①文學。主要指劇本。②造型藝術。主要指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③音樂。主要指聲音、插曲、配樂等。在戲劇表演中,還包括戲曲和歌劇中的曲調和唱腔。④舞蹈。主要是指舞劇、戲曲藝術中所包含的舞蹈元素,轉化為演員的表演藝術——戲劇中的動作藝術。

戲劇中的各種藝術因素起著不同的作用,它們在整體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戲劇情結中,演員的表演藝術處於中心和主導地位,是戲劇藝術的本體,表演藝術的手段——肢體動作和臺詞——是戲劇藝術的基本手段,其他藝術因素都被本體融化了。劇本是戲劇表演的基礎。作為壹種文學形式,它可以像小說壹樣閱讀,但它的基本價值在於它的可表演性。不會表演的劇本不是好劇。音樂元素在戲劇表演中的價值,無論是插曲、配樂還是聲音,主要在於演員塑造舞臺形象的協同效應。戲劇表演中的造型藝術元素,如布景、燈光、道具、服飾、化妝等,也從不同角度對演員的舞臺形象塑造起著特定的輔助作用。以演員的表演藝術為本體,吸收和融合各種藝術元素,構成戲劇藝術的外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