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奉節有哪些留學機構?

奉節有哪些留學機構?

第二次創業後,華為的壹些老領導對趙廣說:“妳怎麽不回來了?”。

作者趙瀟瀟

編輯易和

土元?受訪者

從華為辭職後,趙廣跟著農資銷售,在農村跑了兩個月。

時間不遠,在2017。趙廣發現農村變化很大,土地流轉,分散的土地集約規模化種植,機械化取代了人工,很多農民變成了職業農民,大規模種植水果、蔬菜等農產品。不再是為了口糧,而是為了做生意賺錢。

但這些轉型的農民找不到學習專業種植技術的平臺。

從農村回來後,趙廣建立了天天學習農業,這是第壹個農民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互聯網服務平臺。趙廣想要的是有壹個屬於農民的APP,提供種植技術、農產品營銷等知識,幫助他們提高產量,賣個好價錢。

目前,每天學農業平臺註冊學員500萬,覆蓋200多個地級市,開發精品課程5萬多門。學習群體有海歸,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有返鄉的年輕人,更有普通的新農民。達到這個規模,天天學農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

融資也沒有落後。到目前為止,學農每天完成五輪融資,平均每年壹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經緯創投、松禾資本、永創資本、長策投資、豐農控股。其中,經緯創投投了三輪。

“我們抓住了農民職業教育的市場空白。田甜學農的創始人趙廣告訴《創業邦》。趙廣未來想做的是覆蓋更多的學習群體,服務整個涉農群體。

從華為辭職,教農民種地。

我是農業領域的,但趙廣不是相關專業的。

趙廣,80後,重慶奉節人,大學電子與軟件工程專業,研究生,典型的理工男。畢業後去了華為,做技術、代碼、項目、運營。最後壹站是在華為“2012實驗室”研究通信、雲計算、區塊鏈的戰略方向。

選擇做農民職業教育,和他的大學同學,豐收的創始人嚴子通有關系。2015從華為辭職後,趙廣想創業,但想找到新的方向。顏子通建議他來農業領域看看機會。農民對農業技術知識的迫切需求,是趙廣下鄉跑了兩個月後發現的新市場。

“他們在種植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比如病蟲害、施肥和果樹修剪,”趙廣說。沒有好的學習渠道,要麽問問身邊有經驗的人,要麽問問賣農藥化肥的人。即使有農業技術人員和政府培訓,他們能提供的幫助也是有限的。

趙廣還註意到,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尤其是水果和蔬菜,不僅味道好,而且價值高。市場上也有很多有機食品,需要更專業的種植技術。也有很多種植失敗的案例,帶著很多錢進來,沒有經驗和技術,最後虧損。

“農業有其特殊性,季節性強,試錯成本高。種植戶更希望有壹個平臺,在這裏可以學到壹些農業技術知識和種植技術,提高經濟效益。”趙廣說。

在這個領域,還沒有人做過。2065438+2007,趙廣成立天天學農。

趙廣線下研究來源:受訪者

閆子桐是第壹個合夥人。他壹直在賣農資(種子、化肥、農藥等)。)兩年了。他在互聯網農業領域有壹些經驗。最重要的是他也看到了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因為農民經常會問壹些農業技術方面的問題,希望他們能增加這方面的服務。

中國第壹家,沒什麽經驗可借鑒,趙廣和顏子通慢慢摸索,下鄉和農民交流。“我們需要知道哪些問題是最常見的,哪些類別是最常見的,以及如何讓他們理解,”趙廣說。

水果的經濟附加值高,種植面積大,遇到的問題也多。趙廣從水果類的課程開始。開放市場後,蔬菜、藥材、花卉、綠植等課程也有了。現在比較受歡迎的課程有橘子、葡萄、草莓等等。

技術上有營養課,病蟲害課,果樹修剪課等等。從角色來說,有農業管理者,有農作物植保工,有農藥配方師,有植保無人機飛手的培訓認證。

現在每天學農業的課程涵蓋了幾十個農作物品種,220多門。教師包括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專家,以及在農村工作多年的經驗豐富的種植戶和當地專家。趙廣認為他們的實踐經驗更有價值。

趙廣記得第壹批種子用戶來自他們的線下活動。“當時我在各個縣做培訓活動,慢慢就跑出來了。”最早都是普通種植戶,不到50歲。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出來後,90後、00後開始返鄉,甚至海歸,占總數的20%。

趙廣記不清有多少用戶學會了制作秤。有幾個比較讓人印象深刻。壹個是雲南的種植戶,四十多歲。幾個夥伴壹起合作,投入了1000萬到2000萬種沃甘。現在他回到首都,種植新品種。

還有壹個廣東江門新會的種植戶,投資2億種陳皮,現在是當地最大的陳皮,並且建立了自己的陳皮品牌。

壹個典型的案例是90後從澳洲留學回來,老家是四川眉山,剛結婚。嫁妝是我家給的1,000畝地。夫妻倆在老家種了香水檸檬,現在過得很好。

當然也有失敗的案例,但不是放棄,而是在新的類別中繼續學習。

天天研究農業的隊伍也在擴大。除了趙廣和顏子同,阿裏出身的王明明也加入了2018,成為合夥人。王明明是淘寶的第24名員工,也是最早的創始團隊成員。當時阿裏巴巴只有幾百人。他還在騰訊和JD.COM工作過,也創建了壹個企業。

“王明明非常熱衷於互聯網。他感覺每天學農業的時間節點和狀態都和他做淘寶的時候很像。這才剛剛開始,但已經有了壹些跡象,”趙廣說。“他直覺知道這件事可以做,果斷加入了我們。”

現在每天學農業的團隊有100多人,都在深圳。很多高管來自騰訊等互聯網公司。還有很多成員來自在線教育公司,比如好未來、新東方、編程貓、掌門1對1。

“最近還在討論這些在線教育公司幫助我們培養了很多人才,”趙廣說。

日常學習農科老師的線下教學來源:受訪者

“只要妳做,我就投資。”

閆子桐是第壹個天天研究農業的投資人。

他有八年農業賽道投資經驗,創辦的豐收是國內最大的農業銷售平臺,已經融資到C輪。閆子桐還想再孵化壹個提供農業技術培訓服務的平臺,但是市場缺口很大,他覺得這個項目更值得獨立運營。

所以,在趙廣有了做農業技術培訓的想法後,閆子通非常支持,告訴他,“妳做這個,我就直接投資妳。”

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在發展初期,嚴子通還幫助整理行業內的坑,清理壹些障礙,讓他們盡量少走彎路。趙廣說:“這比提供資金更重要,也是我們最需要的資源。”。“這些都是他們四年成長中最寶貴的經驗。”

經緯創投投資前後只談了壹個月,非常看好這個全新的賽道。“那時候對話很快,能聽懂每天學農業的模式,大家壹拍即合,”趙廣說。Pre-A輪之後,經緯創投又做了兩輪。

團隊背景也是經緯創投決定投資的原因之壹。他們認為趙廣在華為的就業經歷非常重要。他有互聯網思維,對農業感興趣,肯努力學習,團隊裏也有人懂農業。最重要的是,趙廣很有前瞻性,不經意間踩對了風口。

天天學農創立的時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還沒有發布。兩個月後,2017,10,相關政策出臺。這意味著農民職業教育市場將成為壹個無形的巨大市場。

“我們並沒有追逐這項政策,但在看到農民的需求和未來的發展空間後,我們決定這樣做,”趙廣說。“政策出來後,大大促進了每天對農業的學習,學生壹下子多了起來。”

在趙廣看來,經緯創投是為數不多的壹直在看農業項目的投資機構,他們對農業領域有很強的敏感性。之前天天學農,經緯創投也是三次投資大豐收。

松禾資本的投資更有針對性。松禾資本創始人李偉長期研究鄉村振興相關政策,所以李偉本身的政策敏感度和市場敏感度都很高。看到趙廣做的這個項目後,果斷領投了天天學農的C輪融資。

2017、10之後,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政策不斷更新。去年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標誌著我國進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新階段。這意味著農村的重心不再是扶貧,而是創造財富,這就需要專業人士:新型職業農民。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的統計,到2021年末,新型職業農民總數已經超過4000萬人。這部分人口催生了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千億元市場。

從這幾點來看,每天學習農業還遠遠沒有達到上限。

現場教學人員使用APP。來源:受訪者

愛折騰,已經創業三次。

在每天學習農業之前,趙廣已經建立了兩個企業。

第壹次是2007年,當時我在讀研究生,趙廣和壹個同學共同創辦了壹個電子書論壇,持續了壹年多,積累了幾十萬用戶。我加入華為後就賣了這個項目。

第二次創業是從華為辭職後。2015我做了壹個在線開發者服務的眾包平臺,拿到了壹輪融資。然而,這個行業有許多競爭者,趙廣在壹年後退出了。在此期間,趙廣還創辦了國內最大的IT運維技術社區,後來賣給了北京的壹家IT培訓機構。

趙廣評論說,他是壹個麻煩制造者,不想成為壹個螺絲釘。他覺得可以再試壹次,做壹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事實上,二次創業後,華為的壹些老領導對趙廣說:“妳怎麽不回來了?”。不走回頭路,趙廣想得很清楚,有了前兩次創業經歷,他可以再做壹次,而且應該做得更好。再創業,他得做點真正有意義的事,不能是心血來潮。如果是藍海,那壹定是有價值的,能堅持下去的。

每天學習農業是趙廣的第三次創業。這壹次,他找到了正確的感覺。壹是因為發展空間大,他不僅可以做果蔬等種植板塊,未來還可以拓展到林業、畜牧業、漁業。二是因為他認為農業是壹個可以“常青”和“長久”的產業,既可以創造商業價值,也可以創造社會價值。

有踩坑的時候。比如剛開始講課只是根據書本,沒有參考實際場景,被農民質疑;開發的小程序在農村推廣,發現有近30%的農民打不開。

有才能。很少有人既有專業知識又有農村經驗,甚至很多人沒有在農村生活過,很難了解農民的需求。所以每個新員工,包括產品經理,都要先下鄉壹個月,學會自己去了解用戶的需求。

最大的挑戰是業務方向的調整,從知識付費轉向職業教育。當時很多同事都不相信這個,人員流動很大。

三次創業之後,趙廣對困難有了更開放的看法,解決了問題,使公司又向前邁進了壹步。況且每天學農業也沒有商業模式,很多問題只能自己回答,沒人能幫妳。趙廣說。

除了培訓業務,還有壹個“出國”的項目,去農業比較好的國家學習。疫情前去過日本,原計劃去以色列、南非和中國臺灣省,疫情後擱置。

現在又孵化了壹個項目“地球研究會”,聚焦國內農民,主要面向頭部,拓展視野。比如去雲南褚橙莊園看看怎麽種好橘子,怎麽打造好品牌;走訪百果園總部,了解消費者想要什麽樣的好產品,生產管理應該遵循什麽標準。“消費正在升級,我們必須繼續打破這個循環。”

雖然“天天學農”是中國最大的農民職業教育平臺,但趙廣認為這個“最大”還是有點小。他想做的是在農民職業教育領域建立更強的壁壘,覆蓋更多的用戶,構建更豐富的課程內容。

未來可以圍繞這些農民做更多的服務,比如賣農藥化肥,解決農產品的銷售,甚至做農村金融。現在每天農民也在對接政府的壹些工作,比如承擔農業技術公益培訓。

“如何理解這群人,決定了我們能為他們創造壹個什麽樣的世界。”趙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