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尼爾的生日

尼爾的生日

912二月14

聶耳(1912-1935)中國作曲家、音樂活動家。原名守約,字意,名紫藝,原名嘉祥,聶耳是他在上海的藝名。出生於雲南玉溪,1912年2月14出生於昆明市甬道街72號“程春堂”中藥店小樓,壹個貧困的中醫家庭。父親聶是玉溪人,母親彭是玉溪附近的峨山人。

1918進入昆明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開始接受正規教育。聶耳從小熱愛音樂,能夠敏銳的分辨聲音。他模仿能力很強,會玩很多種樂器,並且癡迷於學習各種樂器。他經常天不亮就在城外練習打球,直到深夜才回來。聶耳從民間音樂家那裏學會了演奏二胡、笛子、笛子、七弦琴、秦越、管風琴、曼陀林、手風琴、小提琴等樂器,熟悉了許多傳統音樂。為以後的音樂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昆明美麗的風景和豐富的藝術資源給聶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後期作品中,如《綠湖上的春曉》和《與金蛇共舞》,他表現出了深深的懷舊之情。

65438年至0922年,聶耳進入昆明私立求是小學學長部,成為“學生音樂樂團”的活躍成員。1925考入昆明省第壹聯合中學。受五卅運動和大革命的影響,聶耳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組織“99音樂社”,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第壹部小說《省師院附中校歌》問世了。1927年秋,聶耳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第壹師範高級中學“外語組”,主修英語。這時,他不顧反動派的迫害,積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青年讀書會和音樂戲劇演出,參加散發傳單等秘密活動。1928年秋,毅然加入中國* * *生產青年團,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在思想和行動上,他已經從壹個普通的學生變成了壹個有* * *無產階級思想的進步青年。

1930年夏天,聶耳畢業於省第壹師範學院。因為在昆明參加了多次學生運動,不得不離開昆明,經越南、香港去上海,在雲峰沈莊做店員,以躲避雲南地方當局的迫害。

1931年4月,聶耳考入“嶽明歌舞劇團”擔任小提琴手,從此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在此期間,聶耳不僅參加演出、音樂會和錄制,還自學鋼琴、和聲和作曲。他還研究了世界各地的民歌和戲曲,分析了大量中外著名的音樂作品,研究了漢語的音韻和變調,開始了他早期的音樂創作。後來,聶耳離開上海去了北平。在北平,聶耳接觸了左翼戲劇協會和音樂協會的同誌,參加了他們組織的壹些活動和演出。他經常在群眾集會上演奏《國際歌》,觀眾和他的音樂壹起合唱。

1933,田漢介紹他加入中國* * *產黨。聶耳從此成為壹名* * *用音樂武器與敵人戰鬥的無產階級戰士。他積極參與左翼音樂、戲劇和電影工作,以“黑天使”為筆名發表藝術評論,抨擊腐朽聲音,提出“為大眾吶喊”的主張。

1933到1935這壹段時間,是聶耳在上海活動的最後三年,也是他的創作才華得到充分發揮的三年。在此期間,他創作了34首歌曲,如采礦歌(田漢的詞,電影《母親之光》插曲),先鋒(孫士毅的詞)和道路之歌(孫瑜的詞),義勇軍進行曲,新女人,畢業歌曲和賣報歌。對勞動人民生活的深刻體驗是聶耳的創作源泉。1934年,聶耳在為田漢的歌劇《長江風暴》作曲時,在黃浦江邊多次聆聽搬運工的勞動歌曲,最終創作了《夯工之歌》、《碼頭工人之歌》、《苦力之歌》四首歌曲。同年為電影《桃李劫》主題曲《畢業之歌》、《飛花之歌》作曲。為舞劇《復興之歌》中的《再會南陽》作曲。聶耳是中國音樂史上第1位成功塑造工人階級英雄形象的作曲家。這些歌曲集中反映了工人和農民在舊中國階級壓迫下的苦難和反抗。

1935年,中國孤軍奮戰,與日本帝國主義進行殊死搏鬥,東北抗日義勇軍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四年。“救亡圖存”已成為全中國人民的壹致呼聲。1935年3月,聶耳開始為電影《風暴之子》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作曲。“起來吧!不想做奴隸的人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正處於最危險的時候……”他似乎聽到了他母親的呻吟。同胞的呼聲,祖國的呼喚,戰士的怒吼,愛國的激情在胸中湧動,氣勢磅礴、激昂的旋律不斷從內心產生。聶耳僅用兩個晚上就完成了總譜初稿。為了躲避間諜的追捕,他把《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稿拿到國外,在日本定稿,寄回上海。壹首展現中華民族堅強品格和祖國尊嚴的革命戰歌就此誕生。

義勇軍發表三月後,隨著救國運動的巨浪,抗日戰爭的烽火遍及全國,長城內外,享譽海外,傳遍世界。《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顯示了中國* * *黨員在民族危亡的重要關頭。堅持民族大義,主張全民族團結抗戰,表達了中華民族的不可戰勝的意誌,也表達了世界上壹切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心聲。每個音符,每個樂句似乎都蘊含著雷霆萬鈞的力量。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決議通過《義勇軍進行曲》為中國人民國歌。1982 65438+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正式定為中國人民國歌。

1935四月初,黨組織得知聶耳有被國民黨逮捕的危險,考慮到他想出國留學,通知他先去日本,再從那裏去蘇聯。聶耳四月中旬東渡後,受到了中國留學生的熱烈歡迎。聶耳是抗日鬥爭的鼓動者,但他對日本文化深感興趣,所以他打算呆壹年。在此期間,他終於完成了《義勇軍進行曲》,將樂曲送回國內,並在留學生聚會上演唱。同年7月,聶耳暑假去神奈川藤澤市的常沼海灘,住在日本朋友家,每天練習鋼琴和遊泳。17年7月,溺水身亡,年僅23歲。

聶耳去世後,他曾經的朋友張天旭將屍體在當地火化後帶回上海。1937年聶耳骨灰葬於西山碧雞關旁,1980年5月移於西山太華寺與三清閣之間。楚圖南、光偉然、徐家瑞立碑,徐家瑞題字。解放後,郭沫若為聶耳墓題詞“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全文是:

聶耳同誌是中國革命的號角,是人民解放的聲音。它的配樂《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另壹首國歌。聽到他聲音的人都是滿腦子愛國思想,而莊卻是滿腦子遠大理想,堅決有誌於* * *。聶耳同誌,中國* * *產黨黨員也。1912年2月14日出生於風景秀麗的昆明,1935年7月17日溺死於日本常沼的海邊,時年二十四歲。可惜死在了敵國,可惜!他淹死的原因還不清楚。

寫於1954年2月,建國四年後的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