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山東臨沂大學怎麽樣?

山東臨沂大學怎麽樣?

籌辦綜合性臨沂大學是臨沂10萬人民的“希望工程”,也是臨沂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臨沂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決策。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成立了籌委會和工程建設指揮部。原市委書記李群同誌、原市長連同誌親自擔任臨猗大學籌委會主任。2003年6月30日,臨沂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臨沂大學修建性詳細規劃。2003年2月25日,65438,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在臨沂師範學院基礎上建設綜合性臨沂大學”。

臨沂大學新校區位於臨沂市西北郊美麗的水河畔。修建性詳細規劃經過國際招標,最終由曾經設計過哈佛大學新校區的世界級設計公司EDSA完成。新校區的規劃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註重大學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和資源的享用;主體建築以紅、白、灰為主色調;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國際潮流和沂蒙文化的魅力。”新校區規劃總建築面積654.38+0.58萬平方米,計劃3-5年建成。

建設中的臨沂大學正在積極探索“政府支持、政策運作、資源優化、校園置換、後勤社會化”的全新運作模式。臨沂大學壹期工程18單體工程,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2004年5月初開工建設。經過數千名建設者日夜奮戰,僅用7個月時間,22.6萬平方米單體建築陸續竣工交付使用。目前,近萬名學生在新校區學習生活,其余建設工程正在進行中。臨沂大學二期工程已陸續開工建設。同時,正在建設中的臨沂大學也在積極準備和完善學科、專業、師資、設備、管理、校園文化等壹流的辦學軟件。

建成後,臨沂大學將是壹所強配置、國際化、高質量、大規模的壹流綜合性品牌大學,以質量和特色著稱,教育資源將由學校和社會共享。學校將有20多個二級學院,涵蓋多個學科,在校生3-5萬人。辦學層次主要包括本科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學生教育。學校每年向社會輸送1萬名高素質實用人才,將對促進臨沂乃至整個魯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也為建設“大美富強新山東”做出更大的貢獻!臨沂大學是由國家設立,山東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學校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臨沂市。它的前身是濱海建國學院,由濱海區委和康達分校於1941創辦。2003年,山東省人民政府發文批準在臨沂師範學院的基礎上組建綜合性臨沂大學。學校恪守“服務沂蒙”的宗旨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堅持用沂蒙精神育人,致力於培養地方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與老區共發展。現任黨委書記丁鳳雲;校長韓延明;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院副院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汽車協會主席、亞太電動汽車協會主席陳清泉擔任名譽主席。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本科專業62個,涵蓋文、法、經、史、教、管、理、工、農等9個學科,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4000余人,辦學規模居山東省省屬高校前列。現有專任教師20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81人,博士、碩士1064人,外籍教師100余人。學校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於教研設備、圖書和網絡資源,投入654.38+00萬元引進國內外壹流課程,投入654.38+00萬元培訓教師和管理人員,使教學條件多媒體化、網絡化;教學實驗設備總值2.6億元,設備儀器平均價值超過7000元,超過國家標準40%;校內外有60多個實驗室、300多個實習實訓基地;館藏有400萬本紙質書,300萬本電子書。學校占地面積7600畝,建築面積165438+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齊全,體現了以人為本、資源共享的時代潮流,是國內最先進、生態化、數字化、面積最大的校園。圖書館、實驗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是國內高校最大的專業教學科研建築之壹。學校以學生就業“出口”為導向,實施開放國際化戰略,發揮課程建設的核心帶動作用,率先改革大學新課程,構建以工具課程(外語與網絡)、基礎綜合素質課程、專業方向重點課程、實踐技能訓練課程、職業設計(畢業論文與設計)為主體的大學課程新體系,建立應用型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學校每年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獎勵和資助優秀學生,40%的學生獲得獎學金,獎學金最高額度為每人每年1.5萬元,並為優秀留學人員提供全額獎學金。本科聯考率50%以上,80%以上考上北大等“211工科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社會滿意率達到97%。2008年6月,學校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優秀”評定,2005年、2009年兩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堅持制度創新,較早引入並實踐了“大學管理”理念,強化了內部管理的成本效益和投入產出理念,建立了全成本核算管理機制,先後實施了以“項目化崗位職責、績效考核指標、崗位管理合同”為標誌的“扁平化”和“主管制”管理體制改革,極大地提高了辦學效率,實現了學校資產和資源的良性運行。學校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法國、印度等48所高校和山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50余所高校建立了學生交流(訪問)關系,全面開展學生學分互認和碩士生聯合培養。學校開設的漢學、中國武術、中國民族樂器、中國畫、中國書法、國際經濟與貿易、翻譯、藝術設計、工商管理、新聞等專業招收外國留學生。